第326章 緊急北上

賈務本最終沒有去黃河渡口,他沒有勇氣和王世充翻臉,最後只是將千餘名祝阿縣的老弱婦孺帶回了歷城。

王世充用了三天時間,將十幾萬祝阿縣和臨邑縣的平民強行帶回了清河郡,將他們安置在清河縣及其附近,與此同時,王世充給朝廷寫了一份詳細的奏卷,替自己辯解,爲什麼要運回清河之民。

‘........狐死尚首丘,落葉也歸根,如今清河安定,民心思鄉,然齊郡北海諸官爲一己之私,阻撓清河民衆返鄉之渴盼,臣受命於危難,直面河北悍匪,胸懷報國之心,心寄忠君之念,欲爲君分憂,怎奈千里赤野,民力難用,軍威不振,臣不得已用此下策,接回清河之民,望君憐臣一片拳拳報國之心,寬恕臣之魯莽,臣世充叩首!’

王世充寫完了這份奏卷,又給虞世基寫了封信,一起遞給長子王玄應道:“你速回洛陽,將信和此奏卷都交給虞相國,你告訴他,裴仁基和張鉉是暗受裴矩指使,給我穿小鞋,他們必然會向裴矩控訴我,懇請他務必替我頂住壓力。”

“孩兒遵命!”

王玄應答應一聲,接過了信,王世充又交代他幾句,這才讓人護衛兒子進京。

王玄應匆匆走了,房間裡只剩下王世充一人,王世充負手來到窗前,目光復雜地望着窗外一棵長滿了小杏的大樹,去年裴矩曾經拉攏過他,同時虞世基和宇文述也在暗中拉攏他。

王世充知道宇文述已經是強弩之末,一旦宇文述去世,以他三個兒子的平庸無能,宇文家族將煙消雲散,現在投靠宇文述絕不是明智之舉。

裴矩拉攏他倒令他心動,如果不是虞世基在同時拉攏他,說不定他真會投靠裴矩。

他最終選擇虞世基,是因爲他軍隊來自於淮南。裴家是河東世家,對南方影響太小,而虞世基卻是會稽人,虞家在南方的勢力很大。王世充認爲虞家對自己更有用,另一方面,裴家已經有了裴世基,不會太重視自己,所以最終王世充選擇了虞世基爲自己的後臺。但這樣一來,他也得罪了裴矩。

事實上,王世充根本不想來清河郡,河北匪患太嚴重,人口和財富損失太大,在河北很難發展起來,他之所以來清河郡,其實是裴矩對他的報復,讓河北的匪患來消耗他的實力。

王世充的士兵絕大多數是淮南子弟,他希望自己能去中原南部。在樑郡、譙郡和江淮一帶發展勢力,而不是在這個千里赤野的清河郡,事實上,從齊郡抓回十幾萬人對他並沒有太大意義,他之所以這樣做,更多是出於發泄對裴矩的憤恨。

這時,門外傳來腳步聲,有士兵稟報道:“大帥,崔先生求見!”

王世充點點頭,“讓他進來!”

很快。一名中年男子走進了房間,此人名叫崔洪丹,出身清河崔氏,張金稱肆虐清河郡。清河崔氏主要幾房都遷去了渤海郡,但生活在清泉縣的兩房卻沒有遷走,這個崔洪丹就來自於清泉縣的崔氏分支,不過他並不是王世充來清河郡以後才投靠,早在王世充平復江南造反時他便是王世充的心腹軍師了,只是王世充來清河郡後對他更爲倚重。

“卑職參見大帥!”

王世充嘆口氣。“先生找我有事嗎?”

崔洪丹微微一笑,“我剛剛聽到一個消息,好像裴仁基南征琅琊郡不利,要被迫撤軍了。”

王世充精神一振,連忙問道:“可是糧草後勤出了問題!”

王世充也是一個善於帶兵打仗之人,他知道隋軍南征琅琊郡的困難在於後勤和糧食補給,如果隋軍南征不利,大多會是這個原因。

崔洪丹搖搖頭。“具體什麼原因卑職也不知道,但裴仁基此次受挫,恐怕有一段時間不會再南下。”

王世充沒有說話,負手在房間裡來回踱步,祝阿縣和臨邑縣人口被自己搶光了,裴仁基也不會再南征,那自己下一步該怎麼辦,難道真要自己去攻打高士達和竇建德嗎?

“崔先生覺得我下一步該怎麼辦?”

崔洪丹很清楚王世充的心思,王世充根本不想和高士達、竇建德等悍匪交戰,只想保存實力。

他沉吟一下笑道:“如果大帥暫時不想和高士達和竇建德交戰,那不妨拿襄國郡、武安郡和武陽郡開刀,那邊也有不少佔山爲王的小匪衆,只要把首級交給朝廷,我想朝廷不會太在意它們是來自哪裡?”

這個方案王世充還是不太滿意,他微微嘆息一聲道:“可是我想回中原!”

“大帥剛到清河郡,立刻調走不太現實,暫時還需忍耐一兩年,等待機會,相信機會一定會出現。”

王世充半晌才無奈地點點頭,“先生說得也有道理。”

張鉉率軍已經進入了北海郡,大軍正向益都縣開去,這次南征張鉉軍隊的損失並不大,主要是救援裴仁基時和賊軍一場激戰,以及尉遲恭死守東安縣的一場惡戰,使張鉉軍隊傷亡數百人,但比武裴仁基被伏擊的慘重損失,這點損失實在是不值一提。

張鉉還在返回益都縣的半路,便遇到了前來的迎接的韋雲起一行人。

“將軍,聽說琅琊郡戰況不利,究竟是什麼原因?”韋雲起不解地問道。

“無論從北海郡南下,還是從齊郡南下,都受到地形的嚴重限制,使後勤補給難以跟上,結果拖長了補給線,當然,也是裴仁基中了王薄的內伏之計。”

張鉉不想多提琅琊郡之事,便話題一轉問道:“我不在,北海郡沒有發生什麼意外吧?”

韋雲起苦笑一聲,“北海郡沒有發生事件,但齊郡卻發生了大事!”

“什麼大事?”

韋雲起便將發生在齊郡的搶人事件詳細向張鉉說了一遍,最後道:“這件事在齊郡引起了很大的恐慌,不少生活在齊郡的清河郡人紛紛逃到北海郡,我們北海郡也人心惶惶,天天盼着將軍歸來。”

這個消息着實讓張鉉感到意外,王世充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悍然出兵齊郡搶奪人口,這已經是突破了底線,連高士達、竇建德之流都不敢這樣做,同爲隋軍的王世充居然敢下手。

“這是何時發生之事?”

“就在前兩天,我也是今天上午才聽說,正要去臨淄縣,便聽說將軍回來了。”

事態嚴重,張鉉無暇返回益都縣,便讓人將尉遲恭找來,對他道:“你可率軍先回益都軍營,請劉司馬安置好士兵,我和韋長史趕去臨淄縣,過兩天就回來。”

“請將軍放心,卑職會把兄弟們安排好!”

張鉉又交代其他將領幾句,便率領五百騎兵和韋雲起疾速向臨淄縣奔去。

臨淄縣是從齊郡進入北海郡的第一站,雖然北面還有千乘、博昌等縣,但在亂匪猖獗時,這些縣都成爲了空城,人口集中在益都和臨淄兩縣。

但隨着去年底張金稱覆沒,以及張鉉逐漸控制了北海郡,局勢變得平穩下來,民衆也開始陸續返鄉,生機漸漸恢復。

不過林欲靜而風不止,發生在齊郡的人口掠奪事件讓北海郡也陷入了恐慌,上萬齊郡民衆逃到了北海郡,大多聚集在臨淄縣,臨淄縣令孫簡在五百守軍的協助下,全力安置這些從齊郡逃來的難民。

不僅難民驚恐未定,就連本地人也惶惶不安,人心混亂,當張鉉趕到臨淄縣時,王世充的軍隊已經過河北撤了,驚恐不安的情緒稍稍得到了緩和。(。)

第847章 手足相殘第374章 琅琊收官第181章 釜底抽薪第775章 不當之禮第339章 出兵條件第326章 緊急北上第1026章 兵臨城下第1157章 天下大戰(十五)第929章 發現敵蹤第1243章 走投無路第839章 防不勝防第714章 圍困燕城第878章 秋後算帳第527章 盛夏出兵第42章 錦上添花第818章 龍爭虎鬥第381章 當街試弓第502章 渤海會主第429章 初戰不利第72章 驚濤駭浪第427章 江南勢力第943章 第三防禦(上)第877章 當廷對質(下)第639章 武陟城下第314章 尉遲初戰第437章 威脅逼問第497章 竇軍南下第38章 矛盾激化第726章 內訌刺殺第801章 江南來客第825章 風雷之軍第301章 各有打算第211章 計取武城(一)第1210章 誰是刺客(上)第553章 救援黎陽第1203章 脣亡齒寒第246章 瓦崗規矩第108章 發現敵蹤第555章 倉促應戰(中)第861章 援軍到來第831章 棄城南撤第1119章 老薑彌辣第644章 再提條件第932章 草原異動(下)第441章 竇氏危機第969章 太原戰役(十)第632章 殺雞駭猴第971章 太原戰役(十二)第410章 初爲人婦第1246章 再度政變(下)第875章 當廷對質(上)第349章 三方圍剿第1141章 天閣議政(上)第397章 婚姻大事第1095章 奇襲淅陽第727章 長遠規劃第1175章 天下大戰(三十三)第1139章 緊急求和(下)第247章 上門要帳第1099章 上洛失守第1064章 永興之戰(四)第853章 滴水不漏第1195章 失望之極第219章 緊急應對第906章 出使突厥第752章 西征東顧第434章 歷陽世家第983章 太原戰役(二十四)第332章 意外來客第441章 竇氏危機第529章 兵臨遼東第1044章 幡然醒悟第1076章 唐使到來第297章 英雄大會(十三)第1241章 突破關中第599章 東線開局第327章 安撫民心第46章 最終決定第839章 防不勝防第329章 事件發酵第340章 秘密拉攏第1050章 唐軍東征第742章 陳棱建議第112章 新的任務第497章 竇軍南下第1184章 天下大戰(四十二)第18章 擒賊擒王第1090章 夜攻虎牢(下)第40章 面君述志第407章 盧清進宮第457章 控制東海(上)第890章 滔天大禍第1116章 五人組合第750章 瓦崗西撤第1194章 分權制衡第1158章 天下大戰(十六)第652章 強攻潞水第47章 長平遇匪第173章 血戰膠城第23章 真假之辨
第847章 手足相殘第374章 琅琊收官第181章 釜底抽薪第775章 不當之禮第339章 出兵條件第326章 緊急北上第1026章 兵臨城下第1157章 天下大戰(十五)第929章 發現敵蹤第1243章 走投無路第839章 防不勝防第714章 圍困燕城第878章 秋後算帳第527章 盛夏出兵第42章 錦上添花第818章 龍爭虎鬥第381章 當街試弓第502章 渤海會主第429章 初戰不利第72章 驚濤駭浪第427章 江南勢力第943章 第三防禦(上)第877章 當廷對質(下)第639章 武陟城下第314章 尉遲初戰第437章 威脅逼問第497章 竇軍南下第38章 矛盾激化第726章 內訌刺殺第801章 江南來客第825章 風雷之軍第301章 各有打算第211章 計取武城(一)第1210章 誰是刺客(上)第553章 救援黎陽第1203章 脣亡齒寒第246章 瓦崗規矩第108章 發現敵蹤第555章 倉促應戰(中)第861章 援軍到來第831章 棄城南撤第1119章 老薑彌辣第644章 再提條件第932章 草原異動(下)第441章 竇氏危機第969章 太原戰役(十)第632章 殺雞駭猴第971章 太原戰役(十二)第410章 初爲人婦第1246章 再度政變(下)第875章 當廷對質(上)第349章 三方圍剿第1141章 天閣議政(上)第397章 婚姻大事第1095章 奇襲淅陽第727章 長遠規劃第1175章 天下大戰(三十三)第1139章 緊急求和(下)第247章 上門要帳第1099章 上洛失守第1064章 永興之戰(四)第853章 滴水不漏第1195章 失望之極第219章 緊急應對第906章 出使突厥第752章 西征東顧第434章 歷陽世家第983章 太原戰役(二十四)第332章 意外來客第441章 竇氏危機第529章 兵臨遼東第1044章 幡然醒悟第1076章 唐使到來第297章 英雄大會(十三)第1241章 突破關中第599章 東線開局第327章 安撫民心第46章 最終決定第839章 防不勝防第329章 事件發酵第340章 秘密拉攏第1050章 唐軍東征第742章 陳棱建議第112章 新的任務第497章 竇軍南下第1184章 天下大戰(四十二)第18章 擒賊擒王第1090章 夜攻虎牢(下)第40章 面君述志第407章 盧清進宮第457章 控制東海(上)第890章 滔天大禍第1116章 五人組合第750章 瓦崗西撤第1194章 分權制衡第1158章 天下大戰(十六)第652章 強攻潞水第47章 長平遇匪第173章 血戰膠城第23章 真假之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