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5章 天下大戰(三)

段志玄年約三十歲,身材高大魁梧,武藝超羣,而且是文武雙全,曾經出任過李淵的親兵校尉,太原起兵後,他便一直跟隨在李世民身邊,在唐軍南征並開創基業過程中立下了赫赫戰功,被封爲右驍衛大將軍,深得李淵信賴。

本來李淵任命他爲這次攻打河東郡的主將,但李神通堅持認爲段志玄勇猛有餘,謀略稍遜,恐怕不是周軍對手,經不住李神通的一再勸說,李淵最終改變了決定,不過他並沒有讓李神通爲主將,而是改由次子李世民任主將,段志玄爲副將。

如果從派系鬥爭的角度來看,這是一次李世民的大勝,不僅太原主將屈突通是李世民的人,而且河東郡戰場也是李世民主導,難怪李神通和李元吉都極爲不舒服,李元吉甚至在長安秘密放出了傳言,大唐奪嫡將不可避免。

段志玄指着遠處的津口對李淵道:“啓稟陛下,津口駐軍之前有五千人,但卑職擔心津口有失,又增兵至兩萬人,由卑職親自統帥,因爲陛下今天要來,卑職上午才從津口過來。”

李淵點點頭,凝視津口片刻又問道:“敵軍現在駐兵何處?”

“回稟陛下,魏文通的駐紮在河東城,蘇定方的援軍目前駐紮在安邑縣。”

李淵一怔,“就只駐紮在這兩座城池中嗎?”

“目前是這樣。”

李淵的臉色頓時陰沉下來,怒視段志玄道:“既然敵軍只佔了兩座城池,還有幾十座城池空在那裡,甚至還有虞鄉、猗氏這樣的戰略之城,爲什麼唐軍不去佔領?”

段志玄嚇得後退兩步,低下頭道:“卑職得到情報之時,陛下已經任命秦王殿下爲主將,所以卑職必須等秦王殿下來決定,卑職不敢擅自做主。”

“一句話不敢擅自做主,就把機會白白丟掉嗎?”李淵依舊不依不饒怒斥道。

段志玄低着頭一句話不敢說,這時,李世民上前道:“父皇請息怒,兒臣覺得段將軍不急於出兵也是從謹慎方面考慮,畢竟周軍之前兩倍於我們,如果倉促出兵,人數又不多,正好被敵軍包圍殲滅,我們會得不償失,其實對方也是出於這點考慮,所以只佔了兩座城池,也是爲了集中兵力。”

李世民的解釋很有道理,李淵臉色稍稍和緩,又問段志玄道:“是這個原因嗎?”

段志玄心中感激李世民的及時解圍,默默點了點頭,李淵這才道:“話雖這麼說,但分兵兩線,呈犄角之勢,纔有利於作戰配合,段將軍可率兩萬軍進駐虞鄉縣,世民則率四萬軍進駐津口,與河東城敵軍對峙,這期間具體怎麼作戰,朕就全權交給你們了,總之就是一句話,必須奪回河東郡。”

不等李世民開口,李淵一擺手,“朕還沒有說完!”

衆人又屏息細聽,李淵繼續道:“奪回河東郡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重新奪回雀鼠谷,聯通太原,而第三步則是奪回並北三郡和上黨、長平兩郡,朕不規定時間,兩年或者三年完成都可以,但必須要卓有成效去做,一步一步成功,明白朕的意思了嗎?”

李世民心中苦笑,哪有這麼容易,能奪回河東郡已是萬幸了,但他也明白太原在父皇心中的地位,連忙道:“請父皇放心,兒臣一定會盡力而爲。”

“很好,河東郡之事朕就全權交給你了,希望早傳捷報。”

“兒臣明白!”

這時,一名將領匆匆上前,低聲給段志玄說了幾句,段志玄遲疑一下,對李淵道:“啓稟陛下,太原有緊急情報送到,是呈給陛下的。”

“呈上來!”

將領雙手將一份情報呈上,李淵接過情報看了一遍,眼中露出驚訝之色,他揚揚手中的情報對衆人道:“確實讓人想不到,張鉉昨天出現在壽陽縣。”

這個消息令所有人都有點緊張,難道這一次張鉉又要御駕親征嗎?

這時,陪同李淵視察蒲津關的相國陳叔達道:“陛下,張鉉應該是和陛下一樣去前線鼓舞士氣,不會是御駕親征,如果是御駕親征,他應該先去河東郡,然後再調頭去太原郡,如果微臣沒有料錯,他很快就會南下來河東郡。”

一直沒有抓到說話機會的李神通連忙接口道:“陳相國說得很對,張鉉對太原勢在必得,若不是去年突來的一場暴雪,太原城早就失守了,包括我們對岸的津口,也是暴雪突至,周軍不得不退回河東城,我們才能保住津口,剛開春,張鉉便抵達太原郡,可見今年的幷州將是一場惡戰。”

李神通這番話並沒有什麼營養,李淵見次子李世民正在沉思不語,便問道:“世民怎麼看?”

“父皇,和張鉉打交道這麼多年,兒臣發現他從來就不是一對一,二對二這麼簡單,而是善於舉一反三,如果他視察幷州,兒臣反而擔心他的真正目標並不是幷州,就像他攻江夏,真正的目標是洛陽一樣。”

“皇侄此言差矣!”

李神通有些不以爲然道:“洛陽並非張鉉最初的目標,他的目標就是拿下荊州,只不過是我們給他創造了條件,他纔會得寸進尺,繼而奪取洛陽,幷州是他去年就要拿下,結果受暴雪影響,不得不推遲到現在,殿下怎麼能說他的目標不是幷州呢?難道出兵二十幾萬只是開個玩笑嗎?”

李世民忍住心中怒氣道:“皇叔誤會侄兒的意思了,侄兒是說張鉉不光要奪取幷州,可能還有更深遠的目標,比如隴右、河西,他將我們主力牽制在幷州,這便給他在隴右河西創造了條件。”

李神通冷笑一聲道:“我能理解皇侄的擔憂,攻打洛陽時,皇侄就擔心張鉉會攻打隴右、河西,所有放棄了洛陽,這下子皇侄是不是有理由放棄幷州了?”

wωw¤тtκan¤C ○

李神通極爲尖刻,使李淵一下子想起了他們失去洛陽的恥辱,張鉉不過威脅了幾句,世民就率軍西撤了,拱手將洛陽和南陽等郡讓給了張鉉,這也是李淵對李世民的不滿之處,不敢於鬥爭,總是以退讓尋求妥協,不等李世民反駁,李淵便擺擺手道:“世民不要爭辯了,你皇叔說得對,不管張鉉有什麼戰略,有什麼計劃,我們還是要踏踏實實奪回幷州,不要被張鉉牽着鼻子走。”

這時,陳叔達也語重心長對李世民道:“殿下,聖上也考慮到了河套的威脅,所以在決定增兵河東郡的時候,並沒有抽調隴右的軍隊,而是調用了成都和漢中之軍,殿下只要考慮怎麼奪回河東郡,使關中有了戰略緩衝,那就是最大的貢獻了,其他之事就讓聖上去考慮。”

李世民無言以對,只得鬱悶地點了點頭,“父皇教誨,兒臣銘記於心。”

荊州夷陵郡,這裡一直被唐軍控制,是唐軍進攻荊州的跳板,但在最後的荊州談判中,唐朝爲了能拿回江夏倉庫的一千萬斤生鐵,不得不放棄了夷陵郡和清江郡,當時的北隋一支水軍進駐夷陵郡,另外一支三千人的軍隊則進駐清江郡。

在去年冬天,雖然北方下了暴雪,但南方卻沒有受到暴雪影響,從去年十月開始,水軍便不斷從巴陵郡向夷陵郡運送軍糧,短短一個月時間,巴陵縣的三十萬軍糧和大量軍事物資便全部運送到了夷陵縣,而夷陵縣的戰船已達五百艘之多,駐紮水軍三萬人。

但這只是水軍的行動,在北方遭受暴雪襲擊的同時,來自各地的周軍也在迅速調動集結,從徐州、荊州、江東三地秘密調集了五萬大軍集結到夷陵郡,徐世績和杜如晦也先後抵達了夷陵郡,由於五萬新增周軍分散駐紮在郡內十幾座軍營內,加上消息嚴密封鎖,就連夷陵郡人都不知道郡內居然已經雲集了八萬大軍。

這天上午,從樑郡趕來的一萬內衛軍經過十天行軍,終於抵達了夷陵縣,這是內衛軍第三次來到這座縣城了,這一次他們也接受了特殊任務。

內衛軍由軍機臺直轄,全部爲騎兵,裝備十分精良,是大周帝國最精銳的一支軍隊。

劉蘭成讓李客師安排軍隊進駐水軍大營休息,他自己則趕到了中軍大帳,和徐世績以及杜如晦見了禮,三人坐了下來。

“劉將軍一路辛苦了!”杜如晦笑道。

劉蘭成欠身笑道:“卑職是奉命而來,請徐將軍和杜參軍先交代任務,讓卑職心中先有個底。”

(。)

第1035章 家有難事第638章 兵不厭詐第696章 小國戰略第1200章 暗中提醒第1076章 唐使到來第1004章 爭取民心第538章 釜底抽薪第666章 接受和談第380章 龍舟面聖第830章 叔寶啓用第1093章 軍權問題第424章 東海造反第355章 各有勝負第1141章 天閣議政(上)第196章 折中之計第311章 內部情報第186章 武川易主第896章 奇襲並北(五)第1146章 天下大戰(四)第686章 斷絕水源第250章 封賞之議第265章 金銀錘戰第684章 胸有成竹第274章 將帥交心第544章 黃氏決策第1207章 達成妥協第1141章 天閣議政(上)第1065章 永興之戰(五)第146章 人心難測第781章 帝王心術第769章 條件難卻第185章 正式投靠第1077章 最後通牒第757章 討價還價第1068章 永興之戰(八)第779章 驍將羅成第170章 兵臨高密第1085章 駐兵襄陽第975章 太原戰役(十六)第269章 文成議事第411章 滎澤匯兵第115章 戰和之爭第494章 瓦崗內訌(上)第720章 水淹燕城第355章 各有勝負第491章 北海借糧第78章 不打不識第371章 功虧一簣第95章 盧府壽宴(七)第531章 白狼之戰(下)第150章 贏得主動第1071章 艱難決定第1039章 西市事件(下)第360章 兵不厭詐第679章 軍坊試刀第99章 初見裴矩第832章 秘密地第621章 宇文兄弟第1146章 天下大戰(四)第411章 滎澤匯兵第132章 妙計解憂第171章 強渡膠水(上)第511章 河北新局第199章 雲起歸來第639章 武陟城下第83章 勇救佳人第1249章 半路攔截第984章 太原戰役(二十五)第469章 武娘歸心第836章 會稽城下第846章 彭澤激戰第66章 仲堅授藝第55章 識破陷阱第1164章 天下大戰(二十二)第785章 再回江都第853章 滴水不漏第1179章 天下大戰(三十七)第10章 少年皇族第392章 初次上朝(上)第533章 武川新府第566章 家族利益第1071章 艱難決定第33章 誰是真兇第746章 最後一注第871章 相制改革第131章 紫陽鐵戟第1141章 天閣議政(上)第699章 老將不滿第640章 談判無果第216章 身陷絕境第955章 交換條件第590章 甘爲鷹犬第546章 長江水賊第923章 防禦漏洞(上)第383章 舞姬刺客第421章 出爾反爾第534章 滿城風雨第693章 血戰柳城(五)第278章 多事之夜(中)第230章 潰敗初現
第1035章 家有難事第638章 兵不厭詐第696章 小國戰略第1200章 暗中提醒第1076章 唐使到來第1004章 爭取民心第538章 釜底抽薪第666章 接受和談第380章 龍舟面聖第830章 叔寶啓用第1093章 軍權問題第424章 東海造反第355章 各有勝負第1141章 天閣議政(上)第196章 折中之計第311章 內部情報第186章 武川易主第896章 奇襲並北(五)第1146章 天下大戰(四)第686章 斷絕水源第250章 封賞之議第265章 金銀錘戰第684章 胸有成竹第274章 將帥交心第544章 黃氏決策第1207章 達成妥協第1141章 天閣議政(上)第1065章 永興之戰(五)第146章 人心難測第781章 帝王心術第769章 條件難卻第185章 正式投靠第1077章 最後通牒第757章 討價還價第1068章 永興之戰(八)第779章 驍將羅成第170章 兵臨高密第1085章 駐兵襄陽第975章 太原戰役(十六)第269章 文成議事第411章 滎澤匯兵第115章 戰和之爭第494章 瓦崗內訌(上)第720章 水淹燕城第355章 各有勝負第491章 北海借糧第78章 不打不識第371章 功虧一簣第95章 盧府壽宴(七)第531章 白狼之戰(下)第150章 贏得主動第1071章 艱難決定第1039章 西市事件(下)第360章 兵不厭詐第679章 軍坊試刀第99章 初見裴矩第832章 秘密地第621章 宇文兄弟第1146章 天下大戰(四)第411章 滎澤匯兵第132章 妙計解憂第171章 強渡膠水(上)第511章 河北新局第199章 雲起歸來第639章 武陟城下第83章 勇救佳人第1249章 半路攔截第984章 太原戰役(二十五)第469章 武娘歸心第836章 會稽城下第846章 彭澤激戰第66章 仲堅授藝第55章 識破陷阱第1164章 天下大戰(二十二)第785章 再回江都第853章 滴水不漏第1179章 天下大戰(三十七)第10章 少年皇族第392章 初次上朝(上)第533章 武川新府第566章 家族利益第1071章 艱難決定第33章 誰是真兇第746章 最後一注第871章 相制改革第131章 紫陽鐵戟第1141章 天閣議政(上)第699章 老將不滿第640章 談判無果第216章 身陷絕境第955章 交換條件第590章 甘爲鷹犬第546章 長江水賊第923章 防禦漏洞(上)第383章 舞姬刺客第421章 出爾反爾第534章 滿城風雨第693章 血戰柳城(五)第278章 多事之夜(中)第230章 潰敗初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