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1章 太原戰役(十二)

寬闊的訓練場前,張鉉負手望着正在訓練的三千重甲步兵,在虎牙郎將雄闊海一聲喝令中,重甲步兵動作整齊劃一,揮舞着長長的斬馬刀,發出悶雷般的一聲怒吼,三千把斬馬刀同時劈在地上,激起一片塵土。

這時,房玄齡慢慢走到張鉉身旁,低聲笑問道:“殿下似乎信心不足?”

張鉉也笑了笑,“十萬騎兵,這是我第一次面對如此強大的敵軍,怎麼可能有把握。”

“既然殿下沒有把握,爲何還要迎戰?”

張鉉注視着遠方,目光變得深邃起來,緩緩道:“這是我必須要面對的挑戰,無論勝或者負,我都不能逃避,闖過這一關,我們的路從此就變得寬坦了。”

房玄齡完全能理解主公胸中的抱負,他目標是天下,這個天下也包括草原。

“殿下覺得唐軍會來嗎?”

張鉉冷笑一聲道:“李淵是想取漁翁之利,趁我們兩敗俱傷,一舉滅了北隋和突厥,可天下哪有那麼好佔的便宜,如果他真想那樣做,他一定會偷雞不成倒蝕一把米。”

“比如殿下會趁他大軍北上一舉奪取太原城。”房玄齡笑道。

張鉉笑着點點頭,“一定會這樣,不過李建成比較現實,他不像李淵那樣被慾望衝昏頭腦,我估計出兵的可能性大。”

就在這時,一名士兵飛奔來稟報道:“啓稟大帥,凌參軍回來了。”

張鉉大喜,連忙道:“請他速來中軍大帳見我。”

士兵飛奔而去,張鉉對房玄齡笑道:“我們去聽聽凌參軍的消息吧!”

不多時,凌敬匆匆走進了大帳,躬身行禮道:“卑職參見大帥!”

張鉉笑着點點頭,“參軍辛苦了,太原那邊有什麼消息?”

“回稟大帥,李建成已決定出兵,薛氏兄弟各率一萬軍前往西河郡和離石郡建立防禦,王君廓則率三萬大軍北上,願意接受殿下統一調度。”

房玄齡笑道:“果然被大帥中了,看來李建成還是有誠意,出兵三萬協助,大帥準備如何安排?”

張鉉沉思片刻問道:“唐軍現在在哪裡了?”

“應該已經抵達交城縣,正在繼續北上途中。”

張鉉又負手走了幾步,對房玄齡道:“如果我把三萬唐軍編入我的隊伍,軍師覺得可行嗎?”

房玄齡想了想道:“從我們的角度看問題不大,讓他們單獨爲左翼或者右翼,但我估計王君廓一定不會接受,確切說是李建成不會接受。”

“這是爲何?”

“很簡單,李建成肯派兵出戰就已經是違揹他父親的意志了,如果再把唐軍編入我們的隊伍,他就沒法向父親交代了,後果非常嚴重,李建成不會把自己逼上絕路,不過殿下有這個想法,我倒有變通之策。”

“軍師請明言!”

房玄齡便對張鉉低語幾句,張鉉連連點頭,“那就有勞軍師跑一趟了。”

中午時分,王君廓率領三萬精銳唐軍抵達了隋軍大營駐紮地,王君廓今年三十餘歲,身材魁梧高大,面如赤棗,頜下留一縷半尺長的美髯,他最早曾在太行山落草爲寇,和單雄信關係極好,正是在單雄信的勸說下,他率軍投奔了瓦崗,成爲瓦崗軍五虎上將之一。

王君廓使一把八十斤重的青龍偃月刀,刀法絕倫,再加上他好讀兵書,文武雙全,被瓦崗將士譽爲小關羽,他的出類拔萃遭到了翟弘的嫉妒,常常在翟讓面前說他的壞話,久而久之,翟讓也對他心生厭惡。

王君廓被翟弘排擠,便很自然地投入到李建成的派系,深得李建成的信賴,便成了李建成的心腹大將,僅次於王伯當,李建成歸唐後,王君廓被封爲高平縣公、左威衛將軍,一直跟隨在李建成左右,成爲李建成的左膀右臂。

在去年王君廓失守婁煩關,引發天子李淵震怒,李建成也是責任攬在自己身上,保住了王君廓,王君廓感激涕零,也更加忠心於李建成。

王君廓並不急於前去拜見張鉉,而是下令大軍就地駐營休息,畢竟他是唐將,不是張鉉的手下,他很清楚自己的原則在哪裡?

唐軍剛駐紮下來,便有一隊騎兵護衛着房玄齡來到大營前,後面還跟着上百車殺好的羊肉,爲首校尉催馬上前對哨兵道:“請轉告王將軍,就是北隋房軍師前來拜訪!”

哨兵立刻飛奔進去,片刻,王君廓和副將謝映登匆匆從大營內走出,王君廓上前躬身行禮,“卑職王君廓歡迎房軍師到來!”

謝映登也上前行一禮,房玄齡笑道:“兩位將軍不必多禮,我奉齊王殿下之令,特來慰問兩位將軍,一點心意請兩位將軍笑納。”

房玄齡回頭一揮手,士兵趕着百輛大車緩緩上前,房玄齡笑道:“這是五千只羊,給士兵們改善一下伙食。”

王君廓和謝映登對望一眼,王君廓連忙施禮道:“多謝齊王殿下美意,我們帶了足夠的糧食,不過心意還是收下,房軍師請進大營休息。”

謝映登連忙帶士兵去收羊肉,王君廓則將房玄齡請進了大帳,兩人分賓主坐下,王君廓笑道:“想必凌參軍已經返回大營了。”

“當然,正是凌參軍回來,齊王殿下才派我前來和將軍商談。”

王君廓也是主戰派,他極力支持李建成對突厥開戰,既然房玄齡開門見山,直陳來意,王君廓也坦誠地說道:“太子殿下臨走時曾言,讓我聽從齊王殿下調令,我個人也認爲這是正確的決策,只有統一調度作戰,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戰力,也才能取得戰果,請房軍師轉告齊王殿下,我會絕對服從他的作戰命令,暫時成爲他的部下。”

房玄齡笑着點點頭,“將軍能這樣坦率,也足見誠意,齊王殿下也說,只要雙方精誠團結,就一定會擊敗突厥入侵者,不過,畢竟兩軍各爲其主,有些細節安排將軍最好還是先請示太子殿下,得到太子殿下認可後再執行,我覺得這樣比較好。”

王君廓沉吟一下問道:“比如什麼安排?”

“主要有兩個安排,第一個安排是希望將軍參加戰前軍事部署,戰前部署極爲重要,諸多細節都要商議到,所以王將軍和謝將軍最好都能參與。”

王君廓默默點頭,又問道:“還有一個安排是什麼?”

房玄齡笑了笑又繼續道:“還有一個安排是雙方左臂都扎一條紅帶,作爲這次隋唐聯軍的標誌,齊王殿下認爲這很有必要,紮了紅帶,就不會被一些往事刺痛了。”

王君廓嘆口氣道:“兩個安排我明白了,正如房軍師所言,我確實不能做主,必須要請示太子殿下,我這就發送鷹信去太原,最遲明天中午就會有明確回覆,不過太子殿下能否答應,我不能保證。”

“無妨,如果太子殿下拒絕,我們也不勉強,但合作還是會繼續,大不了我再辛苦多跑幾趟罷了。”

房玄齡又和王君廓商議了一些駐軍、斥候和佈防的細節,這才起身告辭而去。

房玄齡剛走,謝映登便走進了大帳,兩人坐下,王君廓便將和房玄齡商議的情況詳細告訴了謝映登,最後問道:“你覺得隋軍的建議能接受嗎?”

謝映登和王君廓在瓦崗寨時便是關係密切的好友,現在同爲李建成部將,兩人更是感情深厚,彼此信賴,所以王君廓要聽從謝映登的意見。

謝映登沉吟片刻道:“這種做法倒無可非議,參與作戰部署確實很重要,關係到彼此間的配合,手臂系紅帶倒不是什麼聯軍標誌,而是以免將來戰場再見時不好翻臉,其實我也舉得有必要,不過將軍確實應該先請示太子殿下。”

王君廓點點頭又問道:“房玄齡要求我們駐紮在隋營左側,你覺得呢?”

謝映登笑道:“確實有必要,不過還是那句話,先請示太子殿下,看看殿下的意見再做決定。”

第1005章 誅心之戰(上)第1096章 後路被斷第390章 利益至上第651章 火速救援第361章 聲東擊西第705章 西撤燕城第683章 夜襲回龍第16章 夜襲楊莊第108章 發現敵蹤第18章 擒賊擒王第873章 官場鐵律第165章 飛鷹武將第1058章 武德辯戰第860章 新的任命第177章 轉戰東萊第188章 玉龜之術第515章 談判難成第88章 熱情邀請第681章 不省君意第121章 平壤決戰(一)第824章 政治交換第1239章 血戰長武(下)第25章 天下十猛第590章 甘爲鷹犬第1211章 誰是刺客(中)第1221章 偷襲河湟(中)第185章 正式投靠第195章 兩雄相爭第844章 路斷秭歸第675章 黃河酒肆第462章 橫洋之舟(中)第137章 初戰賊王(四)第54章 強行北上第114章 平壤登陸第73章 海中巖洞第125章 高麗投降第123章 平壤決戰(三)第209章 出兵清河第1155章 天下大戰(十三)第686章 斷絕水源第123章 平壤決戰(三)第959章 夜襲紫河(下)第1173章 天下大戰(三十一)第1172章 天下大戰(三十)第1090章 夜攻虎牢(下)第281章 禪林還願(上)第246章 瓦崗規矩第681章 不省君意第298章 英雄大會(十四)第1029章 新年預議第575章 形勢使然第123章 平壤決戰(三)第564章 秘密泄露第707章 挑撥離間第499章 斷其後路第233章 暗流悄涌第37章 須陀送禮第1081章 襄陽阻擊(中)第304章 悄離洛陽(上)第757章 討價還價第146章 人心難測第1134章 棄唐舉義第158章 讖語事件(下)第1205章 天子接見第218章 濟北危急第478章 天下勤王(四)第824章 政治交換第1116章 五人組合第656章 不戰而退第1013章 撕開天窗第1125章 於筠事件(下)第1003章 渡黃之戰(下)第55章 識破陷阱第184章 利益攸關第108章 發現敵蹤第270章 文武雙會第524章 遼東半島第312章 出兵細節第599章 東線開局第336章 壽光船場(上)第128章 暫駐薊縣第65章 勇救酋王第1245章 再度政變(上)第1054章 衝鋒陷陣第495章 瓦崗內訌(下)第477章 天下勤王(三)第1229章 唐宮政變(一)第197章 渤海之謀第610章 金剛入晉第402章 勢利之變第859章 正反兩面第1249章 半路攔截第486章 武娘往事第405章 婚期將至第956章 一網打盡第673章 遼東消息第155章 人情到底第282章 禪林還願(下)第195章 兩雄相爭第417章 試探之策
第1005章 誅心之戰(上)第1096章 後路被斷第390章 利益至上第651章 火速救援第361章 聲東擊西第705章 西撤燕城第683章 夜襲回龍第16章 夜襲楊莊第108章 發現敵蹤第18章 擒賊擒王第873章 官場鐵律第165章 飛鷹武將第1058章 武德辯戰第860章 新的任命第177章 轉戰東萊第188章 玉龜之術第515章 談判難成第88章 熱情邀請第681章 不省君意第121章 平壤決戰(一)第824章 政治交換第1239章 血戰長武(下)第25章 天下十猛第590章 甘爲鷹犬第1211章 誰是刺客(中)第1221章 偷襲河湟(中)第185章 正式投靠第195章 兩雄相爭第844章 路斷秭歸第675章 黃河酒肆第462章 橫洋之舟(中)第137章 初戰賊王(四)第54章 強行北上第114章 平壤登陸第73章 海中巖洞第125章 高麗投降第123章 平壤決戰(三)第209章 出兵清河第1155章 天下大戰(十三)第686章 斷絕水源第123章 平壤決戰(三)第959章 夜襲紫河(下)第1173章 天下大戰(三十一)第1172章 天下大戰(三十)第1090章 夜攻虎牢(下)第281章 禪林還願(上)第246章 瓦崗規矩第681章 不省君意第298章 英雄大會(十四)第1029章 新年預議第575章 形勢使然第123章 平壤決戰(三)第564章 秘密泄露第707章 挑撥離間第499章 斷其後路第233章 暗流悄涌第37章 須陀送禮第1081章 襄陽阻擊(中)第304章 悄離洛陽(上)第757章 討價還價第146章 人心難測第1134章 棄唐舉義第158章 讖語事件(下)第1205章 天子接見第218章 濟北危急第478章 天下勤王(四)第824章 政治交換第1116章 五人組合第656章 不戰而退第1013章 撕開天窗第1125章 於筠事件(下)第1003章 渡黃之戰(下)第55章 識破陷阱第184章 利益攸關第108章 發現敵蹤第270章 文武雙會第524章 遼東半島第312章 出兵細節第599章 東線開局第336章 壽光船場(上)第128章 暫駐薊縣第65章 勇救酋王第1245章 再度政變(上)第1054章 衝鋒陷陣第495章 瓦崗內訌(下)第477章 天下勤王(三)第1229章 唐宮政變(一)第197章 渤海之謀第610章 金剛入晉第402章 勢利之變第859章 正反兩面第1249章 半路攔截第486章 武娘往事第405章 婚期將至第956章 一網打盡第673章 遼東消息第155章 人情到底第282章 禪林還願(下)第195章 兩雄相爭第417章 試探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