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金剛入晉

城頭上,宋金剛的心情絕望到了極點,眼看劉武周、樑師都、翟讓等人混得風聲水起,聲勢浩大,而他卻只能等候最後滅亡一刻的到來,命運何其不公。

這時,軍師姚鎧出現在他身後,低聲道:“軍心有點不穩,將軍最好還是去安撫一下。”

宋金剛嘆了口氣,“滅亡在即,這時候還有什麼可安撫,生死在天,隨便他們吧!”

“將軍還不必如此悲觀!”

姚鎧安慰他道:“我們不是沒有機會,只要將軍願意,我們完全可以從頭再來!”

宋金剛驀地轉身,不解地問道:“軍師何出此言?”

“將軍,我們畢竟還有八千人,如果將軍真的覺得河北無法立足,我們還可以撤退去幷州。”

“你是說......井陘?”宋金剛終於明白了姚鎧所指。

姚鎧緩緩點頭,“正是!”

宋金剛心中燃起一線希望,他沉思片刻,又有點猶豫了,“就怕我們已四面楚歌,張鉉截斷了我們所有退路,我們去不了土門關了。”

姚鎧微微一笑,“現在北線、東線和南線都有隋軍重兵,唯獨西面沒有,難道張鉉想不到我們會從井陘逃走嗎?我覺得張鉉就是故意放開西面,暗示我們從井陘去幷州。”

“張鉉會做這種放虎歸山之事嗎?”宋金剛有點不太相信。

姚鎧笑道:“張鉉是深謀遠慮之人,在他眼中,我們算不上什麼虎,也就談不上放虎歸山,他在意之人是李淵,所以他兩戰擊敗我們,卻不派騎兵將我們徹底殲滅,我纔剛剛明白他的用意,他命王辯截斷我們南下退路,又讓羅士信守住北面上谷郡的去路。這就分明將我們向西驅趕,把我們趕去幷州,讓我們變成李淵的麻煩,我想只要我們走井陘。他絕對不會阻攔我們。”

“我們在幷州又怎麼立足?”宋金剛追問道。

“很簡單,李淵主力在關中,幷州之軍主要防禦北面的劉武周,南面必然空虛,我們可佔據上黨和長平二郡。這是幷州的軟肋,只要我們不越過太行山,張鉉不會干涉我們,甚至還會暗中支持我們,將軍便可在那裡建立自己的根基。”

姚鎧的一番話使宋金剛如撥雲見日,眼前頓時豁然開朗,他心中的憂悶之氣也一掃而光,轉身走到城牆前厲聲喝道:“傳令全軍立刻集結!”

一個時辰後,宋金剛率領八千軍隊離開了九門縣,向百里外的土門關疾奔而去。

土門關也就是井陘的東入口。井陘是太行八陘中最具有戰略價值的一條穿越太行山的捷徑,關鍵是井陘可以行走運輸糧草的騾馬,而且直達太原郡南部,在此之前,井陘是控制在盧明月手中,盧明月被剿滅後,宋金剛也顧不上井陘,使井陘暫時還沒有人控制。

次日中午,宋金剛的八千軍隊終於抵達了土門關,離土門關數裡外的一座丘陵上。一萬隋軍騎兵列隊整齊,如一片烏雲般分佈在低緩的丘陵之上,裴行儼位於隊伍的最前面,他橫槊立馬。冷冷注視着宋金剛的八千軍隊正狼狽不堪向土門關方向奔來。

只要裴行儼一聲令下,宋金剛和他的八千軍隊將全部死在土門關前,裴行儼慢慢握緊了槊杆,就在這時,一名騎兵疾速奔來,手舉令箭大喊:“大帥有令。裴將軍不得攻擊匪軍,放他們離去!”

裴行儼重重哼了一聲,接過令箭和主帥的手令,果然是讓他放宋金剛西去,張鉉軍令如山,裴行儼不敢違抗,只得喝令道:“收軍!”

一萬騎兵調頭向東奔去,氣勢驚天動地,彷彿大地在顫抖,宋金剛和他的士兵嚇得目瞪口呆,呆呆望着無邊無際的隋軍騎兵從他們北面疾奔而去,宋金剛看了一眼姚鎧,長嘆一聲,“果然被軍師說中了。”

姚鎧笑道:“我們可以安心上路了。”

“走!”

宋金剛催馬奔行,帶着八千士兵向崇山峻嶺中進軍而去。

宋金剛進入幷州後不久,盤踞在上谷郡北部的匪首王拔鬚畏懼青州大軍,也率一萬軍隊從飛狐陘向雁門關逃去,投奔了勢力強勁的劉武周。

宋金剛和王拔鬚的離去,意味着張鉉已經統一了除幽州三郡以外的河北各郡,而此時,李淵特使溫大雅也抵達了薊縣。

......

恆山郡真定縣隋軍大營內,房玄齡快步來到張鉉大帳前,幾名親兵向他躬身行禮,房玄齡指了指大帳笑問道:“大帥在嗎?”

“大帥在和李司馬說話。”

一名士兵已經先一步進去稟報了,片刻出來道:“先生請吧!”

房玄齡點點頭,走進了中軍大帳,大帳內,張鉉正和李靖在商討軍功錄案一事,李靖作爲軍中司馬,負責行軍紮營、記錄軍功等事務,也參與重大軍政決策,這次張鉉找他,主要是希望他能建一卷暗簿,一本秘而不宣的軍功記錄簿。

張鉉主要是考慮到記錄像程咬金等人的功績,這次瓦崗軍轉而去攻打洛口倉,使青州軍掃蕩河北沒有了後顧之憂,程咬金的功勞就很大,但又不能明着記錄,所以最好建立一卷暗簿,將來論功行賞時也有依據,讓衆人心服口服,否則大家會猜疑程咬金的提升,對他的名聲不利。

李靖明白了張鉉的用意,點點頭道:“卑職明白了,卑職這就回去安排。”

張鉉笑了笑,卻沒有讓他離去的意思,這時,房玄齡走進了大帳,躬身行一禮,“參見大帥!”

“軍師請坐!”

張鉉笑着請房玄齡坐下,親兵進來上了茶,張鉉對房玄齡道:“我在和李司馬商議建立功勞暗簿之事,給一些不宜公開的人和事建立功勞簿,這其中也包括李清明等人的功績,軍師覺得如何?”

像江都、洛陽等情報機構所做的事情當然也有功績,只是這些功績都是由房玄齡評判,但房玄齡同時也負責管情報機構,這就顯得有點權責不分,缺乏監督制衡,這件事張鉉也給房玄齡提過,現在張鉉想轉爲司馬來負責評判情報部門的功績,其實也是一種制衡。

房玄齡沉吟片刻道:“上次大帥建議設立給事或者判官,卑職覺得這個方案很不錯,給事是政務稽覈,而判官是軍隊稽覈,卑職支持設立這兩種職務。”

房玄齡說得很含蓄,但他的意思就是反對把情報機構的功勞記錄交給司馬,其實房玄齡並不是貪戀權力,只是他認爲由司馬來干涉軍師的做法不妥,他的意思還是由情報署自己記錄,但可以設一個判官來稽覈,防止權力舞弊。

說到這,房玄齡向李靖微微欠身,“在下對事不對人,請李司馬千萬不要介意。”

李靖當然明白房玄齡的意思,就是不希望自己插手情報部門之事,他點了點頭對張鉉道:“大帥,房軍師說得有道理,記錄軍功是卑職份內之事,但軍功以外的記錄卑職就不好越權了,卑職支持房軍師的方案,設立判官和給事一職,由他們負責監督稽覈。”

張鉉也意識到自己考慮問題不夠周全,怎麼能讓司馬乾涉軍師的事情,這就像讓鴨子去監督母雞下蛋一樣,難怪房玄齡略有不滿。

張鉉歉然道:“事情太多,我一時考慮不周,這件事讓我再考慮一下吧!暫時不急於施行。”

房玄齡笑道:“其實大帥說到關鍵之處了,現在我們可不是管轄青州六郡了,除了青州六郡外,還有遼東三郡,徐州東海郡以及河北十五郡,以前的職官署衙就顯得太單薄,什麼事情都要大帥來考慮處置,畢竟人的精力有限,疏忽和考慮不周就難免了。”

張鉉默默點頭,房玄齡說得對,他做事太過於束手束腳,形勢發展到了今天,他不應該再顧及朝廷的意見,建立一套完整機構的時機已經成熟。

這時,房玄齡轉開了話題,笑道:“我剛剛得到消息,溫大雅從信都郡進入河間郡,很明顯是要去涿郡,大帥要不要攔截?”

Www ¤ⓣⓣⓚⓐⓝ ¤℃o

這個消息讓張鉉略略一怔,但他立刻便反應過來,李淵想收降羅藝,這讓張鉉不由暗罵了一聲,李淵竟然如此迫不及待,剛剛進佔長安,他的手便伸進河北了,不用說,李淵肯定早就在打河北的主意了。

旁邊李靖笑道:“大帥,其實這是好事!”

張鉉明白李靖的意思,一旦羅藝投降了李淵,他攻打羅藝就出師有名了,否則雙方都是隋將,他還真不好翻臉。

張鉉負手在大帳內來回踱步,他不僅要考慮羅藝,還要考慮鎮守潞水倉的李景,當初是他建議楊廣派大將進駐潞水倉,就是爲了防止羅藝得到潞水倉的糧草盔甲而坐大,楊廣很明顯也是想用李景來牽制羅藝。

如何才能把李景招入麾下,如何把潞水倉收入囊中,如何才能佔領幽州,張鉉一直在考慮這幾個問題,現在隨着宋金剛西撤,他便不得不面對幽州的局面了。(。)

第924章 防禦漏洞(中)第416章 何處破局第256章 裴府家宴(下)第1152章 天下大戰(十)第65章 勇救酋王第230章 潰敗初現第820章 膽識過人第446章 跨江北上第1130章 勉爲其難第294章 英雄大會(十)第518章 派出御史第947章 可汗抉擇第88章 熱情邀請第252章 樹大招風第720章 水淹燕城第961章 太原戰役(二)第1199章 太子新職第1155章 天下大戰(十三)第108章 發現敵蹤第467章 李淵升權第294章 英雄大會(十)第692章 血戰柳城(四)第516章 盧崔分道第958章 夜襲紫河(上)第48章 太原留守第540章 最後妥協第923章 防禦漏洞(上)第558章 禮讓黎陽第703章 試探進攻第940章 東線對峙第626章 江都兵變(下)第1232章 唐宮政變(四)第170章 兵臨高密第37章 須陀送禮第1117章 解決之道第1214章 廢儲之爭(二)第1011章 齊王密詔第966章 太原戰役(七)第8章 接受條件第247章 上門要帳第464章 遠方嬌娘第152章 三個條件第353章 魯郡伏擊第298章 英雄大會(十四)第584章 進軍平原第199章 雲起歸來第118章 迂迴作戰第475章 天下勤王(一)第687章 圍魏救趙第1207章 達成妥協第436章 暗藏勢力第732章 最後內訌第1007章 江陵陷落(上)第749章 生擒惡梟第797章 激戰到來第494章 瓦崗內訌(上)第172章 強渡膠水(下)第971章 太原戰役(十二)第205章 最後人情第150章 贏得主動第1079章 放棄江陵第440章 試探出兵第824章 政治交換第234章 共同敵人第102章 恩威相濟第1215章 廢儲之爭(三)第606章 背水一戰(下)第1175章 天下大戰(三十三)第1024章 出兵靈武第312章 出兵細節第806章 幕僚獻策第225章 血戰武城(上)第973章 太原戰役(十四)第330章 待價而沽第1077章 最後通牒第538章 釜底抽薪第298章 英雄大會(十四)第856章 投降邊緣第891章 出兵飛狐第416章 何處破局第280章 科舉放榜第91章 盧府壽宴(三)第563章 茂公歸降第136章 初戰賊王(三)第313章 戰爭將至第516章 盧崔分道第211章 計取武城(一)第861章 援軍到來第497章 竇軍南下第314章 尉遲初戰第1015章 揭露真相第827章 首戰無錫第46章 最終決定第1061章 永興之戰(一)第270章 文武雙會第1142章 天閣議政(下)第1059章 走露風聲第749章 生擒惡梟第971章 太原戰役(十二)第220章 疑兵之計
第924章 防禦漏洞(中)第416章 何處破局第256章 裴府家宴(下)第1152章 天下大戰(十)第65章 勇救酋王第230章 潰敗初現第820章 膽識過人第446章 跨江北上第1130章 勉爲其難第294章 英雄大會(十)第518章 派出御史第947章 可汗抉擇第88章 熱情邀請第252章 樹大招風第720章 水淹燕城第961章 太原戰役(二)第1199章 太子新職第1155章 天下大戰(十三)第108章 發現敵蹤第467章 李淵升權第294章 英雄大會(十)第692章 血戰柳城(四)第516章 盧崔分道第958章 夜襲紫河(上)第48章 太原留守第540章 最後妥協第923章 防禦漏洞(上)第558章 禮讓黎陽第703章 試探進攻第940章 東線對峙第626章 江都兵變(下)第1232章 唐宮政變(四)第170章 兵臨高密第37章 須陀送禮第1117章 解決之道第1214章 廢儲之爭(二)第1011章 齊王密詔第966章 太原戰役(七)第8章 接受條件第247章 上門要帳第464章 遠方嬌娘第152章 三個條件第353章 魯郡伏擊第298章 英雄大會(十四)第584章 進軍平原第199章 雲起歸來第118章 迂迴作戰第475章 天下勤王(一)第687章 圍魏救趙第1207章 達成妥協第436章 暗藏勢力第732章 最後內訌第1007章 江陵陷落(上)第749章 生擒惡梟第797章 激戰到來第494章 瓦崗內訌(上)第172章 強渡膠水(下)第971章 太原戰役(十二)第205章 最後人情第150章 贏得主動第1079章 放棄江陵第440章 試探出兵第824章 政治交換第234章 共同敵人第102章 恩威相濟第1215章 廢儲之爭(三)第606章 背水一戰(下)第1175章 天下大戰(三十三)第1024章 出兵靈武第312章 出兵細節第806章 幕僚獻策第225章 血戰武城(上)第973章 太原戰役(十四)第330章 待價而沽第1077章 最後通牒第538章 釜底抽薪第298章 英雄大會(十四)第856章 投降邊緣第891章 出兵飛狐第416章 何處破局第280章 科舉放榜第91章 盧府壽宴(三)第563章 茂公歸降第136章 初戰賊王(三)第313章 戰爭將至第516章 盧崔分道第211章 計取武城(一)第861章 援軍到來第497章 竇軍南下第314章 尉遲初戰第1015章 揭露真相第827章 首戰無錫第46章 最終決定第1061章 永興之戰(一)第270章 文武雙會第1142章 天閣議政(下)第1059章 走露風聲第749章 生擒惡梟第971章 太原戰役(十二)第220章 疑兵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