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天下勤王

楊廣被困雁門,突厥數十萬大軍攻入雁門關的消息傳開,瞬間西京、東都,乃至整個天下都颳起了一場風波。

大興城,皇宮內。

代王楊侑召集西京留守的朝堂班子,有數十位文武之臣,都是老臣、侍郎、司馬等二線臣子,商議解圍雁門之事。

“諸位公卿,你們都是大隋臣子,當下聖上遇難,被困於雁門郡城,諸位可有什麼退敵之策?”

這些老臣、侍郎們,沒有什麼實權,也不是中樞要職,因此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此時,虎牙郎將宋老生站出來道:“啓稟代王,老臣願意帶領兩萬禁軍前往,而且大將軍屈突通爲關內討捕大使,就在關隴一帶鎮壓叛軍,只要派人招他引兵,與臣將合併一起,足有五六萬人,也算一支強兵了。”

“宋狼將所言極是,就這樣辦。”代王只有十二三歲,暫時負責坐守西京。

............

東都洛陽。

越王楊侗得知消息後,也焦急萬分,立即組織留守大臣們商議,樊子蓋本想親自帶兵前往,但又恐四處的叛軍得知消息後,帶兵來攻打洛陽,失去王城,大隋江山就更危險了,所以,經過商討後,東都派出陳祾、裴虔通帶了數萬人馬,前往雁門郡勤王。

............

當各郡不少百姓聽到消息,全都拍手稱快,盼着這個皇帝早點死,這樣,就不會再有那麼多徭役和戰爭了。

“真是作死啊,這個楊廣,從不消停,好不容熬過了三徵遼東,現在卻困在雁門,還招惹突厥入關,死了更好!”

各地義軍聽到這個消息,也都興奮起來,楊廣一死,天下將會大亂,朝廷分崩離析,他們起義軍就可以反撲各郡官府。

瓦崗山。

翟讓、李密等人緊急召開軍事會議,決定對外出兵。

“諸位兄弟,大好機會來臨,目前昏君楊廣被困於雁門郡,被數十萬突厥鐵騎保衛,正發檄文號令各地府兵前往勤王,一旦府兵抽調離開,跟突厥數十萬大軍死磕,那麼各地的隋兵就被削弱,正是我們發展底盤,攻擊城池,擴充勢力的大好機會,所以,本人向翟將軍獻策,要進攻通濟渠西案的滎陽城!”

“滎陽城,古爲兵家必爭之地,當年楚漢之爭,雙方曾屢據滎陽,劉邦取敖倉之粟扼項羽於滎陽東,終以鴻溝爲界中分天下,此地靠近東都,重兵把守,不以攻取啊!”謀士柴孝和說道。

其餘人也紛紛點頭,滎陽可是大城,他們瓦崗軍雖然這兩年發展順利,兵馬壯大,但還沒有攻打過如此大城,以往都是攻克小城邑而已。

李密說道:“滎陽的戰略地位,各位想必也清楚,滎陽東有鴻溝連接淮河、泗水,北依邙山毗鄰黃河,南臨索河連嵩山,西過虎牢關接洛陽、西京,地勢險要,交通樞紐,倘若我們佔據滎陽,進可攻,退可守,以此爲治所,就能夠站穩腳跟,有跟天下羣雄爭天下的優勢。”

在場的瓦崗豪雄們,聽到李密的好言壯語,多少都受到鼓舞和振奮,熱血激動。

不過也有人持懷疑態度,寒門出身,沒讀多少書,目標有限,從沒想過爭天下,只想佔山爲王,稱王一片即可,安逸無憂,如翟宏、黃君漢等人。

翟讓道:“這次出兵滎陽,不同於往日,只是派一支兵偷襲,搶奪皇糧就跑,這次要把瓦崗通往滎陽一帶的城邑和要塞都佔據,防止隋軍切斷我們的後路和聯繫,所以,時間會長,離開瓦崗寨一段時間。“

李密接話道:“翟將軍說的甚是,此次以攻城略地爲主,不同以往掠奪偷襲,變得光明正大,正面抗衡,沿途大約有六七座小城邑,還要佔據一段河渠,滎陽古城前,還要一座金提關要塞,易守難攻,故而,需要兵強馬壯,訓練有素的隊伍出征。經過與翟將軍商議,這次由本人李密領隊,負責帶兵前往,不知諸位兄弟中,還有誰願意前往?”

當初李密跟翟讓提及的時候,翟讓雖然被說服了,但是他不想自己前往,比較瓦崗山纔是他的大本營,他可不想放下瓦崗寨,丟家舍業,帶軍遠征,萬一瓦崗出現什麼變故,很可能易主更權了,就不是他翟讓說的算了。

對他而言,外面的城池如同水中之月,看似美好,但不如瓦崗寨實在,即便攻克,他不善管理城市,也沒想過建立政權,推翻大隋,自己做皇帝,所以,翟讓打算派李密出征,搶奪財富會運回瓦崗,哪怕失敗了,他瓦崗山也能保全,沒有大損失。

王伯當站起來道:“先生,我願隨往!”

徐世績也抱拳道:“我願意帶兵前去殺敵,跟隋軍堂堂正正一戰。”

“還有我,李先生!”蔡建德起身。

“我也去!”賈雄猶豫片刻,也站起身決定出去闖一闖,否則總待在山寨,施展不了抱負。

“好,有勞諸位隨同,我們爲瓦崗寨,開疆拓地,打下一個大大的地盤!”李密心頭高興,一下子拉攏了山寨如此多的豪傑,加入自己的隊伍中,出去歷練,時間一久,自己就有足夠的話語權了。

............

張須陀這一年內,擊敗了裴長才、石子河的起義軍,而後又擊敗了郭方預的三萬多起義軍,之後的上半年,在齊地的左孝友、解象、王良、鄭大彪、李畹等二十萬起義軍被他逐一擊破,如今正跟河北盧明月十多萬人膠灼廝殺。

這一年內,張須陀威名遠播,鎮壓了河北、山東大部分的叛亂人馬,維護了地方的穩定。

雖然都是起義軍,但是有一些所謂的義軍,在地方魚肉百姓,燒殺搶奪,其實跟山匪、盜賊差不多,禍害一方,無惡不作,被張須陀鎮壓後,得到了百姓的歡迎,但也有一些正義之師,被剿滅下去,自然也有詆譭的聲音,褒貶不一。

今日,張須陀得到官方檄文之後,得知聖上被圍困雁門,需要各路勤王之後,憂心如焚,奈何自己不能撤離,否則河北叛亂局勢死灰復燃,等若白來圍剿,他要擊敗盧明月,解決當地的作亂。

“麥將軍,本帥調給你一萬人馬前去雁門勤王,可願前往?”

麥孟才愣了一下道:“一旦分兵,張帥兵馬不足三萬,如何抗衡盧明月的十萬大軍?”

“無妨,兵貴精不在多,本帥會來個釜底抽筋,智取盧明月,但是聖上的局勢危及,所以,你帶兵前往,跟其它府兵匯合,代表咱們這一支齊郡隊伍。”

“好吧,我去!”麥孟才答應下來。

這一幕在各地上演,不少郡守、府兵鷹揚郎將都在商議對策,或多或少要派出一支人馬前往,有幾千、有上萬,皆有所行動,否則,一旦聖上脫困,怪罪下來,但凡沒有響應的郡守、郎將,很可能要被興師問罪了。

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穩少女心第九百一十七章 溫馨的相聚第三百七十六章 各有籌備第二百七十九章 煬帝西巡第四百二十六章 惺惺相惜第八百三十三章 一決雌雄(中)第四百八十九章 雄關破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將功贖過第二百九十七章 久別歸長安第六百一十六章 策反第五十二章 熱血疆場第九百四十章 騎兵陣法第三百六十三章 鏖戰遼東城第一百七十七章 收場第五百九十九章 反圍殺第九百七十七章 開元通寶第八十九章 逍遙一嘆第九百零一章 犯大華雖遠必誅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進駐江都城第四十章 雖遠必誅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江淮軍的擔憂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來自江淮的戰報第二百四十一章 平局收場第四百三十章 共歷難第二百零六章 小事化大第八百二十六章 解圍成皋第四百一十五章 聯袂出谷第三十三章 萍水相逢第八百四十四章 大潰敗第六百一十四章 做說客第一千一十一章 交代措施第三百零九章 一波又起第四百一十五章 聯袂出谷第六十九章 打壓第八百六十四章 留下的價值第二百七十章 談交易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工業曙光第五百三十一章 渤海高氏第三百七十三章 根基已固第九百五十九章 開始收網第七百八十六章 戰國格局第三百五十章 問罪第九百三十三章 朝議第七十八章 登臨羅府第六十五章 夜宴第九百零五章 白首不相離第三百九十二章 演義不靠譜第三十二章 救人第六百五十二章 大儒授課第四百九十四章 強勢歸來第五百九十四章 三妻典故第一百三十七章 仁壽宮變 上第六百三十八章 行刺第五百四十九章 定策破軍第六百五十四章 交人交心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朝議(上)第七百二十章 招安李密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長安團聚第七百五十九章 兩虎相爭必一傷第七百九十七章 東征序幕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夜奪定遠城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局勢不妙第一百六十五章 先鋒血戰第一百六十章 正面掩殺第三百六十三章 鏖戰遼東城第四十七章 男兒膽氣第六百六十四章 家眷到來第八十章 薑是老的辣第七百二十一章 巾幗俏公主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大局定第七百八十一章 秋季大典第五百一十八章 對飲小酌第一千二十二章 水戰第七百二十七章 脣亡齒寒第一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四百四十七章 化解兵變第一千一十九章 美食爭議第五百二十九章 把市場搞活第二百零四章 相逢恨晚第八百八十五章 禁閉的平陽公主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回洛陽第三百三十二章 平等觀念第四百零二章 從容而退第八百五十六章 絕戶計的實施第三百二十九章 薛芷箐第四百四十二章 聲東擊西第三百五十九章 河灘之戰 上第二百二十章 春夢了無痕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抹柔情第八百四十五章 心壑難填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突來驟變第四百七十六章 鋌而走險第六百零六章 退位讓賢第三百八十七章 疲敵之計第五百零六章 春風一笑樓第四百五十六章 周密計劃第三百三十五章 才女的請求第七百三十一章 今朝與君狂第九百三十八章 突厥谷蠡王第十九章 政鬥漩渦
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穩少女心第九百一十七章 溫馨的相聚第三百七十六章 各有籌備第二百七十九章 煬帝西巡第四百二十六章 惺惺相惜第八百三十三章 一決雌雄(中)第四百八十九章 雄關破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將功贖過第二百九十七章 久別歸長安第六百一十六章 策反第五十二章 熱血疆場第九百四十章 騎兵陣法第三百六十三章 鏖戰遼東城第一百七十七章 收場第五百九十九章 反圍殺第九百七十七章 開元通寶第八十九章 逍遙一嘆第九百零一章 犯大華雖遠必誅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進駐江都城第四十章 雖遠必誅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江淮軍的擔憂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來自江淮的戰報第二百四十一章 平局收場第四百三十章 共歷難第二百零六章 小事化大第八百二十六章 解圍成皋第四百一十五章 聯袂出谷第三十三章 萍水相逢第八百四十四章 大潰敗第六百一十四章 做說客第一千一十一章 交代措施第三百零九章 一波又起第四百一十五章 聯袂出谷第六十九章 打壓第八百六十四章 留下的價值第二百七十章 談交易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工業曙光第五百三十一章 渤海高氏第三百七十三章 根基已固第九百五十九章 開始收網第七百八十六章 戰國格局第三百五十章 問罪第九百三十三章 朝議第七十八章 登臨羅府第六十五章 夜宴第九百零五章 白首不相離第三百九十二章 演義不靠譜第三十二章 救人第六百五十二章 大儒授課第四百九十四章 強勢歸來第五百九十四章 三妻典故第一百三十七章 仁壽宮變 上第六百三十八章 行刺第五百四十九章 定策破軍第六百五十四章 交人交心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朝議(上)第七百二十章 招安李密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長安團聚第七百五十九章 兩虎相爭必一傷第七百九十七章 東征序幕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夜奪定遠城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局勢不妙第一百六十五章 先鋒血戰第一百六十章 正面掩殺第三百六十三章 鏖戰遼東城第四十七章 男兒膽氣第六百六十四章 家眷到來第八十章 薑是老的辣第七百二十一章 巾幗俏公主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大局定第七百八十一章 秋季大典第五百一十八章 對飲小酌第一千二十二章 水戰第七百二十七章 脣亡齒寒第一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四百四十七章 化解兵變第一千一十九章 美食爭議第五百二十九章 把市場搞活第二百零四章 相逢恨晚第八百八十五章 禁閉的平陽公主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回洛陽第三百三十二章 平等觀念第四百零二章 從容而退第八百五十六章 絕戶計的實施第三百二十九章 薛芷箐第四百四十二章 聲東擊西第三百五十九章 河灘之戰 上第二百二十章 春夢了無痕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抹柔情第八百四十五章 心壑難填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突來驟變第四百七十六章 鋌而走險第六百零六章 退位讓賢第三百八十七章 疲敵之計第五百零六章 春風一笑樓第四百五十六章 周密計劃第三百三十五章 才女的請求第七百三十一章 今朝與君狂第九百三十八章 突厥谷蠡王第十九章 政鬥漩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