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來自江淮的戰報

數日後,長安城的樞密院和兵部,幾乎同時得到了來自江淮的戰報,以及徐世績親筆寫下的求援信。

樞密院的副使陳祾、兵部尚書屈突通等,在黃昏時候,立即聯袂入宮,向陛下彙報,前線告急,軍情耽誤不得。

羅昭雲得知情況,立即派人通傳政事堂的人入宮,一起商討這件軍機大事。

陳祾神色帶着失望表情,嘆道:“徐世績果然失利了,被困在了鍾離郡,目前駐兵定遠城,兵力十萬,因爲淮河上都是杜伏威的水軍,切斷了糧道,使得前線糧草難濟,形勢危急!”

“這個徐世績,還是太年輕了,竟然一點沒有察覺杜伏威的水師動向。”

“雖然有崔峻違抗軍令在前,孤軍深入,導致勢力大損,但是,徐世績這次帶兵南征,作爲統帥,也有一定的責任。”

政事堂和樞密院的人,對徐世績這次用兵失誤,進行言語討伐。

若不是對徐世績本人能力有了解,恐怕一個君王聽了這些大臣的非議,就要對前線的主帥進行處置了。

羅昭雲則不爲所動,沒有在用人上發表言論,而是關心戰局,已經目前的困難,詢問道:“他們的糧草,還夠支撐多久?”

兵部尚書屈突通,有負責軍隊糧草籌備的責任,對前線的糧餉心中有數,回答道:“也就半個月,如果省吃儉用,每日口糧減去三分之一,並且在當地籌集糧草,最多支撐一個月。”

羅昭雲點頭,目前形勢明朗,就是需要派兵支援了,否則這支人馬,很可能被困死在淮南。

“一個月內,援軍必須攜帶糧草,渡過淮河,與徐世績的兵馬匯合。”

陳祾分析道:“陛下,可派人帶兵過去合適?目前北上的兵馬還沒有回來,裴仁基父子,秦瓊、羅士信、程知節等將領都在朔方關外,對突厥用兵。李靖帶着大軍,在西南對付江陵的蕭銑朝廷,能夠調動的人馬和將領不多。”

屈突通接着道:“而且,京城也需要防衛,不能低於五萬禁軍,否則一旦有事,京城防衛空虛,很容易出亂子。”

羅昭雲沉思後,說道:“朕早有帶兵南下的想法,只是一直時機不成熟,如今徐世績將軍在前線面臨難題,杜伏威又集合了江南各路諸侯軍屯兵清流城,準備對鍾離郡進行圍攻,朕正好出兵,將這些江南大魚小蝦,一併收拾了,平定江東,朝廷賦稅便能翻一倍,對我們意義重大。”

“御駕親征!”諸位大臣心中都浮現了這四個字。

按常理來說,一國之君御駕親征,乃是大忌!一旦失利,很可能皇帝被擒被殺,朝廷就要出現天大麻煩,甚至直接亡國,換朝代了。

歷史上御駕親征的皇帝,打敗的多,成功的少,比如宋太宗北伐契丹失利,大敗而歸,折損數十萬大軍;明英宗朱祁鎮北征瓦剌的兵敗事變,慘遭俘虜等等。

不過,這些皇帝都並非開國皇帝,缺少戎馬打天下的實力,像宋太祖趙匡胤、明太祖朱元璋等,都是馬背上得天下,所以軍事指揮才能非常強,遠非那些長於宮內的皇帝能比。

羅昭雲這十年來四處征戰,軍事才能早就被百姓稱頌,被軍方將領崇拜,只要他御駕親征,沒有不成功的,因此,這些大臣雖然覺得有些不妥,但也認爲,陛下若南征,肯定能夠平定江東的亂軍。

魏徵作爲諫臣,這時候肯定要站出來提出不同意見,時刻潑冷水,才能讓君主保持冷靜,若是都一味哄擡,很容易驕傲起來。

“陛下,御駕親征,非同小可,一是上了戰場,刀劍無眼,冷箭難防,十分危險。其二,陛下今日身份,不同於往日,不再是大將軍了,而是一國之君,牽一髮而動全身,整個朝堂,甚至天下,都繫於陛下身上,一旦外出征戰,朝中大小事務,京城的管理,都要兼顧。第三,目前朝廷推行新政,不老的門閥勳貴自西魏北周就存在了,他們對新政頗有微詞,一旦陛下不在京城,缺少震懾,各方門閥勢力的暗流涌動,也不可不防。”魏徵提出了三點,都是重中之重,需要高度關注。

高士廉也點頭說道:“是啊,陛下乃九五之尊,身份尊貴無比,仍然要上戰場,實在不妥,風險太大了。”

“朝廷剛立一年,正是變革之初,陛下若不在京城坐鎮,的確容易出現變動。”長孫順德也提出了看法,他出身長孫閥,自然清楚門閥的勢力,仍然存在,他們一旦聯合起來,抵制朝廷政令,或是起了新立君主的想法,都很危險。

自東漢以降,中國的政治權力就掌握在名爲門閥貴族的一批人手裡,無論是漢的士族,還是胡人的豪酋,都可以算作這個行列中的一份子。這些人不僅有力量,也有文化,有知識。

前代隋朝廷的根基就是這樣一批以關中爲基礎的軍事貴族集團,身爲隋朝開國皇帝的隋文帝楊堅就曾經是他們中的一員。楊堅秉承南北朝時代“篡亂相繼”的風格,以權臣的身份登上皇位,後來想要擺脫肘制,也非常的困難。

雖然在古代,有言稱“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個“民”按我們後世理解,會當成成老百姓、普通民衆,但其實在古代,這個民往往代表得是門閥、地主、豪強與讀書人。

因爲地主豪強門閥代表了各地的實力派,而讀書人則是宣傳渠道,誰是正統誰是叛逆,誰是好人誰是壞蛋都是由他們一言而決,而在古代能夠讀書的絕大部分都是地主階級,所以讀書人的身份與地主豪強門閥又有一定的統一性。因此在歷朝歷代的農民起義,如果最後不依託讀書人和地主豪強轉換性質成爲他們的一分子,而是堅持革命到底的話,最後的下場一定是失敗。

羅昭雲讀過歷史書,對這些觀點默然於心,隋煬帝就是前車之鑑,既得罪了百姓,又得罪了門閥貴族,被兩個階層都拋棄了,下場註定會很慘。

目前在朝中,前朝的八大門閥都已經弱化,中樞政要人員,都是他提拔起來的新秀,從沒落的小貴族中選出,抗衡了門閥的勢力,但是,還有幾個不安因素,尤其是李閥,李淵還健在,李閥盤根錯雜,還有一些降臣在,倘若自己遠離京城一年之久,容易出現亂子。

不過,眼下還不能採取過激的手段,不能大肆誅殺這些門閥貴族,否則引起大的反擊,魚死網破,也是不利於穩定。

第二百四十七章 出征邊塞第一百九十二章 傾月的心思第三百一十三章 蛛絲馬跡第四十四章 大軍北進第八百零二章 主動請纓第一百三十一章 自投羅網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局勢不妙第七百三十四章 替罪羊第六百二十二章 發兵土樓山第六百一十九章 遊說第七百一十九章 喜憂各不同第三百四十四章 橫掃第八百三十七章 王世充乞降第一百三十六章 突圍而出第十四章 新的生活第九百九十四章 血戰河灘第二百四十章 龍爭虎鬥第六百九十三章 諡號煬第四百八十九章 雄關破第七百八十章 大華新律第一百一十八章 羅府團聚第三十九章 聚將會第八百五十四章 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第三百六十七章 撤軍之亂第八百四十章 嫂皇后第七十章 宴上比鬥第四百五十七章 回中原第六百二十三章 夜襲險關第八百三十五章 一代梟雄隕第四章 既來之則安之第六十三章 東宮率衛第九十二章 少年無忌第四百一十章 一念善惡間第七百四十五章 另有重任第五章 廟堂之爭第三百五十九章 河灘之戰 上第二百二十五章 意外收穫第四百八十七章 殺戮第三百二十四章 酒後談心第二百五十七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二百一十章 無可奈何第三百五十五章 冶鐵生意第八百七十四章 斬玄霸第二百八十二章 談婚事第四十三章 任斥候火長第九十一章 拜臨長孫府第七百零八章 斷其糧草第三百四十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第八百七十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三十五章 截殺第一百三十九章 仁壽宮變 下第八百六十二章 生擒唐太子第四百一十章 一念善惡間第五百八十七章 羣情激憤第七十四章 知辱而後勇第四百四十四章 鐵勒盟會第二百九十二章 挑起比武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渡淮水第十六章 拉攏人心第八百零五章 敘話第二章 一入侯門深似海第二百六十八章 交鋒開始第七百三十八章 元氣大傷第二百六十四章 吐谷渾女人第七百二十八章 芳心亂第八百一十四章 開科取士第四百七十章 審帳目第九百四十章 騎兵陣法第二百五十九章 踏西行第一百九十章 告別第四百四十三章 大器晚成第二十五章 賣糧車隊第七百零三章 北返第四百二十二章 義軍遍地第一千零七十章 奪城第七百七十七章 一家人圍聚第二十三章 年關第四百九十五章 破敵三策第一千二十章 飼養新技術第二百一十三章 印刷術第八百四十八章 一敗塗地第八百七十五章 有始無終第十章 天高任鳥飛第六百五十八章 西涼滅欠更補章說明第八百零九章 發兵洛陽第八百九十一章 癲狂的一夜第一千零六章 老成謀國第二百六十八章 交鋒開始第三百二十三章 空箭射燈燭第三百五十九章 河灘之戰 上第七百三十章 武鬥不如牀鬥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心謀算第十六章 拉攏人心第七百一十一章 雪上加霜第五百四十一章 衝鋒攻陣第五百三十九章 辦學院第三百二十六章 賽文會第四百四十一章 塞上曲第一百零九章 幽州來人
第二百四十七章 出征邊塞第一百九十二章 傾月的心思第三百一十三章 蛛絲馬跡第四十四章 大軍北進第八百零二章 主動請纓第一百三十一章 自投羅網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局勢不妙第七百三十四章 替罪羊第六百二十二章 發兵土樓山第六百一十九章 遊說第七百一十九章 喜憂各不同第三百四十四章 橫掃第八百三十七章 王世充乞降第一百三十六章 突圍而出第十四章 新的生活第九百九十四章 血戰河灘第二百四十章 龍爭虎鬥第六百九十三章 諡號煬第四百八十九章 雄關破第七百八十章 大華新律第一百一十八章 羅府團聚第三十九章 聚將會第八百五十四章 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第三百六十七章 撤軍之亂第八百四十章 嫂皇后第七十章 宴上比鬥第四百五十七章 回中原第六百二十三章 夜襲險關第八百三十五章 一代梟雄隕第四章 既來之則安之第六十三章 東宮率衛第九十二章 少年無忌第四百一十章 一念善惡間第七百四十五章 另有重任第五章 廟堂之爭第三百五十九章 河灘之戰 上第二百二十五章 意外收穫第四百八十七章 殺戮第三百二十四章 酒後談心第二百五十七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二百一十章 無可奈何第三百五十五章 冶鐵生意第八百七十四章 斬玄霸第二百八十二章 談婚事第四十三章 任斥候火長第九十一章 拜臨長孫府第七百零八章 斷其糧草第三百四十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第八百七十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三十五章 截殺第一百三十九章 仁壽宮變 下第八百六十二章 生擒唐太子第四百一十章 一念善惡間第五百八十七章 羣情激憤第七十四章 知辱而後勇第四百四十四章 鐵勒盟會第二百九十二章 挑起比武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渡淮水第十六章 拉攏人心第八百零五章 敘話第二章 一入侯門深似海第二百六十八章 交鋒開始第七百三十八章 元氣大傷第二百六十四章 吐谷渾女人第七百二十八章 芳心亂第八百一十四章 開科取士第四百七十章 審帳目第九百四十章 騎兵陣法第二百五十九章 踏西行第一百九十章 告別第四百四十三章 大器晚成第二十五章 賣糧車隊第七百零三章 北返第四百二十二章 義軍遍地第一千零七十章 奪城第七百七十七章 一家人圍聚第二十三章 年關第四百九十五章 破敵三策第一千二十章 飼養新技術第二百一十三章 印刷術第八百四十八章 一敗塗地第八百七十五章 有始無終第十章 天高任鳥飛第六百五十八章 西涼滅欠更補章說明第八百零九章 發兵洛陽第八百九十一章 癲狂的一夜第一千零六章 老成謀國第二百六十八章 交鋒開始第三百二十三章 空箭射燈燭第三百五十九章 河灘之戰 上第七百三十章 武鬥不如牀鬥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心謀算第十六章 拉攏人心第七百一十一章 雪上加霜第五百四十一章 衝鋒攻陣第五百三十九章 辦學院第三百二十六章 賽文會第四百四十一章 塞上曲第一百零九章 幽州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