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章 騎兵陣法

大華先鋒鐵騎,兵甲蹡蹡,旌旗飄着,分批乘船渡過這個形似葫蘆的河水,抵達備案,整軍隊形之後,繼續向北奔去。

他們在趕時間,要提前抵達作戰地點,熟悉地形,搭建弩車,投放黑火炸藥等。

三百里距離,全是騎兵趕路,一天的行軍,就差不多到了。

“父帥,按照這個行軍速度,晚上就能抵達指定地點扎營!”裴元慶策騎來到裴仁基的身側,稟告了行軍之事。

裴仁基算是三朝元老,從隋文帝、隋煬帝,到大華開國皇帝,老當益壯,帶兵有方,爲這次先鋒軍的統帥,在馬背上點頭道:“很好,全速前進,抵達指定位置紮營,提前派出斥候營的巡騎衛隊,夜裡向前繼續探明情況,要提前發現突厥的先鋒隊,不能讓他們夜裡偷襲我軍答大營!”

“明白,父帥!”裴元慶加快速度,去跟左虞侯營的都尉交代任務。

這支先鋒軍有條不紊,繼續前進,馬不停蹄,到了夕陽落幕,天色已晚的時候,終於抵達了落川嶺的一個丘陵地帶。

繞過這座山坳,前方就是乾涸河牀走向沙垣地帶,地貌稀鬆,植被多是西北耐寒的植物,在這陽春三月,遠處的山脈背脊處,也開始鬱鬱蔥蔥起來。

不過這裡的土壤帶鹹,乾旱少雨,所以不利於植被生長,山上白楊、松柏較多,地面的野草都很少。

“迅速安營紮寨!”

“各虞侯營主注意了,小心戒備!”

“提防夜裡有突厥騎兵來襲!”

一道道軍令傳開,每一個千人隊都在紮營了,半個時辰後,一朵朵白色帳篷猶如盛開的花朵,在山坳一帶綻放。

裴仁基父子,已經十幾個裨將、數十個都尉,全都聚集在帥張內,分析明日作戰的策略、方案。

“如果所料不差,明日正午,我軍先鋒,就要與突厥先鋒軍碰面了,敵方有三萬鐵騎,六萬戰馬,輪番換騎,從草原奔襲到上郡,超過千里,肯定也疲乏了,按照突厥人的性子,得知我們先鋒軍只有兩萬,肯定不放在眼內,打算小去吃掉我們,所以,心急,輕敵,狂妄,是突厥人的弱點,我軍當好好加以利用。”裴仁基開門見山,直接點出了明日作戰的主題。

“將軍,不知明日戰法,如何安排?是偃月陣,還是魚鱗陣、鋒矢陣、方圓陣。”副將趙隴鋒詢問。

“關於陣法,陛下提前已經交待過,就用漢代冠軍侯的車懸陣,不過,被陛下和李靖將軍重新推演修改過,這次正面跟突厥鐵騎來個硬碰硬!”裴仁基冷峻說道。

“車懸陣!”賬內的衆將士,都點起頭,他們在訓練時候,也曾排練過,只是還沒有大規模使用,尤其是針對突厥人。

以前中原騎兵微弱,與突厥正面作戰時候,都是先防後反攻,以弓箭方陣、步兵方陣、盾牌方陣先擋住突厥的騎兵衝擊,然後等突厥的銳氣降下來,再動用己方騎兵進行反攻,從左右包抄反撲,這種常規陣法居多。

而車懸陣,出自於“匈奴未滅,何以爲家”的漢朝“冠軍侯”霍去病,一種威力極強的騎兵陣法,在他有限的征戰沙場中,面對匈奴鐵騎時六戰六捷,打的匈奴人是聞“霍”喪膽,不幸的是霍去病卻英年早逝,陣法後面逐漸失傳。

當初李靖與羅昭雲在攻打長安分別之前,李靖曾推演出這種陣法交給了他,而羅昭雲根據自己的現代思維,以及配合黑火藥的使用,所以啓用了車懸陣。

其實這種陣法,原理相對簡單,沒有什麼九宮八卦的佈局等等,就相當於突擊戰術的威力加強版,但比突擊要霸道很多,也不像突擊哪樣一窩蜂似的一擁而上,更注重各騎之間的間隔。

前後左右,騎兵的位置、距離,各種兵器的配合使用,都是關鍵,由於存在空隙,以使敵軍有空隙可以躲,不至於堵住前軍的路,留給後邊的騎兵收拾宰割,每一階段的空隙、跑位、武器等不同,盡最大可能發揮效率。

“將軍,明日孩兒願意打頭陣!”裴元慶在人前依舊喊他父親爲將軍,以表公事公辦。

裴仁基看着自己的二十出頭的兒子,一身甲冑,器宇軒昂,武藝不凡,心中有了一些猶豫,雖然他很清楚,這是一次立大功的機會,但同樣,也存在巨大危險,畢竟衝鋒陷陣,萬馬奔騰,不是兒戲。

但裴元慶眼中充滿渴望,鬥志昂揚,裴仁基不忍打擊兒子的士氣,點點頭,道:“準了,明日多加小心,刀劍無眼,大破突厥的同時,注意安危!”

“遵命!”裴元慶抱拳,熱血涌動。

“將軍,卑職願意跟隨少將軍一起迎戰突厥!”

“卑職也願意!”

數位將軍站起來,一起請纓出戰,無懼危險。

裴仁基看到士氣可嘉,滄桑的臉上掛着微笑,道:“好,你們四位偏將,明日一起率先衝鋒吧!”

第七百八十六章 戰國格局第八百四十四章 大潰敗第七百七十一章 生死鏖戰第八百六十五章 奇謀狠計第四百四十九章 意氣相投第四百七十二章 趁機陷害第六百零三章 走馬上任第八百三十八章 安撫東都第五百八十二章 圖謀楊隋第四百四十三章 大器晚成第八百一十一章 內政與科舉第八百八十九章 采女之選第六百五十二章 大儒授課第五百六十三章 背後誹議第八百九十八章 淡化心結第七百四十九章 鐵馬鏗鏘對華來第五百四十六章 軍心凝聚第二百二十一章 玄霸的去向第十一章 遇襲第六百七十九章 西北文教第四百四十章 陣前搦戰第七百五十一章 大軍壓境第三百四十三章 是與非第二百四十七章 出征邊塞第六百五十五章 打西涼第七十四章 知辱而後勇第二百一十八章 李家有子初成長第一百五十四章 祭旗點將第九百六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八百一十五章 鏖戰洛陽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夜徵人盡望鄉第二百五十一章 三才陣第五百五十二章 一場血戰第八百零七章 攻宜陽第六百章 血拼滎陽第一千二十章 飼養新技術第三百零九章 一波又起第一百二十章 又是一年辭舊歲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渡江做說客第六百一十七章 弭除隱患第九百二十九章 密函捷報第一百一十一章 合作第一百七十八章 節節勝利第三百三十二章 平等觀念第八百二十五章 氣吞山河出函谷第二百三十八章 酒樓切磋第六百八十六章 毒計第七百九十一章 大華學刊第六百九十一章 野心暴漲第八百六十七章 唐國朝局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大華時代週刊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將功贖過第九百六十八章 捷報入宮第六百五十二章 大儒授課第四十五章 狹路相逢第四百一十四章 兵敗垂成第九百七十八章 晉安侯第七章 識破第七百五十九章 兩虎相爭必一傷第八百七十七章 寒風凜冽回長安第七百二十八章 芳心亂第九百二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八百六十五章 奇謀狠計第二百二十章 春夢了無痕第九百八十六章 表明心跡第一百八十二章 擒將第五百七十一章 桃花林下少女心第六百五十六章 兵臨姑臧第七百八十五章 安撫降臣第八百三十章 定計第六百六十八章 橫掃第七百一十二章 奪關第五百一十章 大婚之日第三百六十四章 一意孤行第八十章 薑是老的辣第四百四十四章 鐵勒盟會第一百三十章 護行出發第二十章 矛盾激化第四百七十章 審帳目第九百零二章 一夜春風來第九百零六章 踏青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淮南局勢第四百三十七章 欲語淚先流第四十八章 神武飛揚第五十七章 反擊第四百二十三章 各奔西東第一百二十八章 護送任務第六百零八章 反王圍江都第一百六十九章 進退維谷第六百一十四章 做說客第三百三十八章 亂局將啓第七百二十五章 定策伐岐山第二百一十五章 委派新任務第二百七十二章 末路選擇第八百二十四章 低調出徵第八百四十章 嫂皇后第三百三十九章 北伐提前第九百六十九章 班師回朝第四百二十四章 太行山之旅第六百六十三章 設樞密機構
第七百八十六章 戰國格局第八百四十四章 大潰敗第七百七十一章 生死鏖戰第八百六十五章 奇謀狠計第四百四十九章 意氣相投第四百七十二章 趁機陷害第六百零三章 走馬上任第八百三十八章 安撫東都第五百八十二章 圖謀楊隋第四百四十三章 大器晚成第八百一十一章 內政與科舉第八百八十九章 采女之選第六百五十二章 大儒授課第五百六十三章 背後誹議第八百九十八章 淡化心結第七百四十九章 鐵馬鏗鏘對華來第五百四十六章 軍心凝聚第二百二十一章 玄霸的去向第十一章 遇襲第六百七十九章 西北文教第四百四十章 陣前搦戰第七百五十一章 大軍壓境第三百四十三章 是與非第二百四十七章 出征邊塞第六百五十五章 打西涼第七十四章 知辱而後勇第二百一十八章 李家有子初成長第一百五十四章 祭旗點將第九百六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八百一十五章 鏖戰洛陽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夜徵人盡望鄉第二百五十一章 三才陣第五百五十二章 一場血戰第八百零七章 攻宜陽第六百章 血拼滎陽第一千二十章 飼養新技術第三百零九章 一波又起第一百二十章 又是一年辭舊歲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渡江做說客第六百一十七章 弭除隱患第九百二十九章 密函捷報第一百一十一章 合作第一百七十八章 節節勝利第三百三十二章 平等觀念第八百二十五章 氣吞山河出函谷第二百三十八章 酒樓切磋第六百八十六章 毒計第七百九十一章 大華學刊第六百九十一章 野心暴漲第八百六十七章 唐國朝局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大華時代週刊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將功贖過第九百六十八章 捷報入宮第六百五十二章 大儒授課第四十五章 狹路相逢第四百一十四章 兵敗垂成第九百七十八章 晉安侯第七章 識破第七百五十九章 兩虎相爭必一傷第八百七十七章 寒風凜冽回長安第七百二十八章 芳心亂第九百二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八百六十五章 奇謀狠計第二百二十章 春夢了無痕第九百八十六章 表明心跡第一百八十二章 擒將第五百七十一章 桃花林下少女心第六百五十六章 兵臨姑臧第七百八十五章 安撫降臣第八百三十章 定計第六百六十八章 橫掃第七百一十二章 奪關第五百一十章 大婚之日第三百六十四章 一意孤行第八十章 薑是老的辣第四百四十四章 鐵勒盟會第一百三十章 護行出發第二十章 矛盾激化第四百七十章 審帳目第九百零二章 一夜春風來第九百零六章 踏青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淮南局勢第四百三十七章 欲語淚先流第四十八章 神武飛揚第五十七章 反擊第四百二十三章 各奔西東第一百二十八章 護送任務第六百零八章 反王圍江都第一百六十九章 進退維谷第六百一十四章 做說客第三百三十八章 亂局將啓第七百二十五章 定策伐岐山第二百一十五章 委派新任務第二百七十二章 末路選擇第八百二十四章 低調出徵第八百四十章 嫂皇后第三百三十九章 北伐提前第九百六十九章 班師回朝第四百二十四章 太行山之旅第六百六十三章 設樞密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