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雖遠必誅

魚俱羅絕對是一員虎將,在大隋軍中算得上一號猛人,身高八尺,膂力過人,自幼習武,刀法出衆,聲氣雄壯,如果一開口大聲說話,其聲音可傳到幾百步之外,在大帥賬內,壓制了自己的聲音,否則就太吵人了。

在隋唐演義、隋史遺文中此人是宇文成都的師父,武功極高,不過出場次數少,沒有留下太多筆墨,讓觀衆記住。

而在興唐傳中,魚俱羅戲份增多,甚至還有拖刀斬元霸的段子,武功比李元霸還厲害,不過後來魚俱羅卻被李世民偷襲射死。

不同的演義、評書版本,描寫是不一樣的,當不得真。

真實歷史上,魚俱羅既不是宇文成都師父,也沒有斬過李元霸,更沒有被李世民射死,而是在大業末年,因遭煬帝猜忌,被斬首於東都洛陽,跟隋朝許多名將的命運相同,不是戰死沙場,而是死於帝王猜忌。隋文帝父子,斬殺的名將,加起來有數十人不止了。

楊素微微點頭,對他得力干將的說法表示贊同,或者說,由於二人在一起上下共事年歲多了,魚俱羅深知楊素的脾氣和秉性,察言觀色,分析局勢,也能推測到楊素的意向,於是主動提出來,這樣可以拋磚引玉,替主帥分憂。

“末將也贊同魚將軍之言,突厥來勢洶洶,必須要遏制其囂張氣焰,既然他們不主動叩關,那就由我們主動迎戰了。”左軍主將屈突通跟着附和說道。

緊接着,麥鐵杖、楊惠、李善衡等將領都是中軍和騎兵營,也紛紛贊同。

楊素談笑風生,平靜說道:“諸位將軍的所言,正和本帥之意,然則這次與突厥交鋒,與以往不同,因爲出京之前,本帥向太子和陛下都請示過了,特意從各地徵集、調動了八萬騎兵,加上邊戍守軍營的戰馬,還有府兵人來,初步統計一下,我軍兩座雄關現下的騎兵加起來就有了十三萬之多,所以,本帥才得以組建了一支可以與突厥正面交鋒的騎兵軍團!”

“以前與突厥交戰,都是以步兵防禦圍住,依靠長槍陣、刀斧陣、戰車陣來對敵,以壕溝、天塹、長城等地勢持久抵抗,固然最後以我隋軍得勝而結束,那隻不過是一種自誇心理,其實不是我們把突厥打敗了,是給耗走的,由於突厥不善攻城,也不善守城,即便攻克一些小城鎮,燒殺搶奪,然後不留守兵,就撤退了。”

“長此以往,被我隋軍順利奪回城池,一步步扼守反奪。突厥軍士得到了足夠的財物,就無心戀戰了,要塞和長城隘口他們又攻不下,打上一陣子就退軍了。十萬大軍襲擊而來,雖然最後都失敗而退,甚至被宮廷筆官記載‘只帶數百騎逃亡’,但你我心知肚明,其餘突厥兵衆根本沒有被我們斬殺多少,而是他們在撤退中化整爲零,各自逃散,紛紛回自己部族去了。”

“所以,這突厥之患始終難以解決,而本帥有生之年,就想着徹底擊敗突厥聯軍一次,不是擊退打散,而是圍殲,打殘,讓這數十萬突厥軍,有來無回,數十年,甚至百年內,再也不敢南下放牧,無法再對我中原構成邊患!”

楊素說完之後,整個人變得肅穆起來,臉色充滿一種希冀,渾身還流露着一股淡淡的殺氣,這種殺氣和他的雄心結合起來,讓所有人聞言激動,振奮不已。

數百年來,邊疆作亂,狼煙不斷,多少男兒馬革裹屍,多少忠魂埋骨它鄉!

匈奴、柔然、突厥,每當中原式微,草原崛起,都要南下蹂躪邊疆百姓,遠的不說,光五胡亂華,就差一點把中原文明掐斷,要不是一些少數部落貴族仰慕漢文化,推行漢化改制,中原民族就要毀滅了。

中原是一塊風水寶地,財富密集,人口衆多,氣候宜人,對於草原人而言,那就是遍地黃金白銀的沃土,數不清的美女佳人,不論是草原天災,需要南下搶糧食度過危機,還是草原興盛,要南下掠奪財富,他們的野心和兇狠,一日也沒有斷絕過。

非吾族類,其心必異,匈奴、突厥無法真正改變,就只能消滅,或讓他們滾蛋,離着中原遠遠地!

楊素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並沒有多渲染,說的語氣平和,也不激昂,但是卻讓在場所有武將熱血澎湃,心中激動,差一點奪淚而出。

好男兒馳騁沙場,建功立業,除了謀這一世的功名和富貴外,哪一個不是鐵骨錚錚的漢子,有一種氣血和堅韌,除自身名利外,他們更希望擊潰敵人,徹底斬殺,消除心中那股從數百年前就憋在邊疆武將心中的悶氣!

犯我中原者,雖遠必誅!這是一種宣言,也是一種傲骨!

楊素說出來後,屈突通、魚俱羅、周羅睺、趙纔等所有武將全都肅然起立,眼圈泛紅,眼眸閃爍精光,眼底可見那一股倔強和堅定!

“大帥,下命令吧,你說咋幹,我們就跟着幹!”

“對,跟突厥來一次硬仗,殺潰他們,殲滅有生力量。”

“是啊大帥,末將不才,已近花甲,戎馬一生,如果生前能把突厥之患斬斷,大殺一批,把他們打殘打痛,末將死而無憾!”

“………”

這些武將全都熱血澎湃,摩拳擦掌,一副要跟突厥決一死戰的架勢。

“呵哈哈,諸位將軍,既然衆志成城,那麼圍殲突厥的計劃,便更多了幾分把握!”楊素捋着鬍鬚笑了起來,顯得有些高深莫測。

“難道大帥已經胸有成竹,定計在心了?”中軍中的一名亞將麥鐵杖,興奮地詢問。

這麥鐵杖是南朝人,天生勇武,臂力過人,特別是曾跟一位遊俠江湖的高人學過上乘輕功,步行如風,跑及奔馬,能日行五百里,素有“神行太保”之稱。

此人未及弱冠之年時,曾在陳國太建年間與人合夥做賊,被俘獲後,麥鐵杖從此淪爲朝廷的奴僕,專給陳後主撐傘,據說這麥鐵杖常常在陳後主退朝之後,步行一百多裡,夜間到南徐州,翻越城牆而入,打劫偷盜。次日早晨返回時,仍舊替陳後主撐傘。像這樣十多次,最後被失主認出他,南徐州官府用狀子告到陳後主那裡。朝中官員見麥鐵杖每天早晨都在,都不相信他做賊這件事。

隋滅陳後,麥鐵杖轉入大將軍楊素軍中,因一身本領,武藝高強,衝鋒陷陣,屢立戰功,也是楊素器重的得力部將。

楊素淡淡一笑,見衆將的膽氣和熱血被激發起來,上下一心,較爲滿意,開口道:“計策嘛,無非引蛇出洞,聲東擊西,請君入甕,圍而殲之,其實計策都是教條,如何應運,見機行事纔是關鍵!這次本帥決定,把各軍營的騎兵,都抽調出來組合在一起,只留少數散騎在各營。這樣,與突厥對陣時候,先以步兵陣,對抗突厥鐵騎,爭取時間,然後以我方潛伏的十萬騎兵進行合圍,讓他們逃無可逃,追殺千里,以斬敵爲主……”

第九百六十七章 人心惶恐第四百五十九章 盡信書不如無書第七百九十九章 鄭國舉措第八百四十七章 兩軍會師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新型織布機第八百零七章 攻宜陽第八百九十九章 談經濟第四百零五章 叢林圍殺第六百五十章 佔七郡第六百一十八章 奪城第一百一十二章 紅顏知己第十五章 初窺門徑第一百三十四章 風高天黑肅殺夜第四百零三章 再議計策第五百四十一章 衝鋒攻陣第六百四十八章 運籌千里之外第一百章 秉燭夜談第四百六十三章 獻身第六百二十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一千零四十章 不得不退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火攻之計第七百五十三章 初戰大捷第七百二十五章 定策伐岐山第九百五十六章 僵持階段第九十四章 觀音婢第四百五十三章 紅拂女的經驗第五百三十二章 李家父子第六百四十章 話不投機第六百七十二章 吐蕃議和第五百三十七章 安置難民第九百一十一章 食物與肉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紈絝枉法第六百四十六章 倒戈第七百三十三章 神兵天降第二百九十三章 龍爭虎鬥第一百七十三章 撤軍第九百八十七章 科舉新制第一千零三十章 君臣同力第三百三十六章 逗着玩兒的第四百五十五章 勾勒戰略第一千一十七章 用兵之詭道第二百八十八章 西域來拜第二百二十四章 結識遊俠兒第九百二十八章 接受降表第二百八十五章 設西海郡第七百二十一章 巾幗俏公主第七百六十二章 樑國困局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軍匯合第八百二十五章 氣吞山河出函谷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夜奪定遠城第五百八十一章 驚天下第八百六十章 城破與追殺第一百一十八章 羅府團聚第一千零三章 任用欽差大臣第六十一章 別離酒第四百八十四章 不戰而勝第六百七十九章 西北文教第八百一十二章 巡視學院第一百六十一章 首戰告捷第六百九十三章 諡號煬第四百六十四章 心軟了第二百五十四章 衆志成城第一百六十六章 斬將第三百三十三章 隆中對第九百三十八章 突厥谷蠡王第九百零三章 晉陽鏖戰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被動局勢第三百五十一章 善惡終有報第一百八十七章 家的愜意第八百五十九章 御駕親臨城下第二百四十七章 出征邊塞第四百七十二章 趁機陷害第九百六十七章 人心惶恐第七百八十九章 宣傳力度第一千零六章 老成謀國第七百九十五章 注重工業第二百二十八章 郎情妾意第一百四十七章 誆騙之計第七百二十二章 各揣算計第七百五十一章 大軍壓境第三十章 廢立太子第七百一十八章 奪虢城第八百四十六章 李密亡第三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第七百九十八章 先破朱陽城第五百二十章 學術探討第九百零七章 春耕第五百九十章 接納秦瓊第五百六十二章 將計就計第三百九十五章 驚變第一千零七十章 奪城第九十七章 相言甚歡第二百六十三章 巡視地形第九百六十六章 勸誘部落首領第二百一十六章 術士之言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嚴懲不貸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大軍渡過河第九百七十九章 參知政事第七百零三章 北返第九百三十二章 捷報
第九百六十七章 人心惶恐第四百五十九章 盡信書不如無書第七百九十九章 鄭國舉措第八百四十七章 兩軍會師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新型織布機第八百零七章 攻宜陽第八百九十九章 談經濟第四百零五章 叢林圍殺第六百五十章 佔七郡第六百一十八章 奪城第一百一十二章 紅顏知己第十五章 初窺門徑第一百三十四章 風高天黑肅殺夜第四百零三章 再議計策第五百四十一章 衝鋒攻陣第六百四十八章 運籌千里之外第一百章 秉燭夜談第四百六十三章 獻身第六百二十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一千零四十章 不得不退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火攻之計第七百五十三章 初戰大捷第七百二十五章 定策伐岐山第九百五十六章 僵持階段第九十四章 觀音婢第四百五十三章 紅拂女的經驗第五百三十二章 李家父子第六百四十章 話不投機第六百七十二章 吐蕃議和第五百三十七章 安置難民第九百一十一章 食物與肉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紈絝枉法第六百四十六章 倒戈第七百三十三章 神兵天降第二百九十三章 龍爭虎鬥第一百七十三章 撤軍第九百八十七章 科舉新制第一千零三十章 君臣同力第三百三十六章 逗着玩兒的第四百五十五章 勾勒戰略第一千一十七章 用兵之詭道第二百八十八章 西域來拜第二百二十四章 結識遊俠兒第九百二十八章 接受降表第二百八十五章 設西海郡第七百二十一章 巾幗俏公主第七百六十二章 樑國困局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軍匯合第八百二十五章 氣吞山河出函谷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夜奪定遠城第五百八十一章 驚天下第八百六十章 城破與追殺第一百一十八章 羅府團聚第一千零三章 任用欽差大臣第六十一章 別離酒第四百八十四章 不戰而勝第六百七十九章 西北文教第八百一十二章 巡視學院第一百六十一章 首戰告捷第六百九十三章 諡號煬第四百六十四章 心軟了第二百五十四章 衆志成城第一百六十六章 斬將第三百三十三章 隆中對第九百三十八章 突厥谷蠡王第九百零三章 晉陽鏖戰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被動局勢第三百五十一章 善惡終有報第一百八十七章 家的愜意第八百五十九章 御駕親臨城下第二百四十七章 出征邊塞第四百七十二章 趁機陷害第九百六十七章 人心惶恐第七百八十九章 宣傳力度第一千零六章 老成謀國第七百九十五章 注重工業第二百二十八章 郎情妾意第一百四十七章 誆騙之計第七百二十二章 各揣算計第七百五十一章 大軍壓境第三十章 廢立太子第七百一十八章 奪虢城第八百四十六章 李密亡第三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第七百九十八章 先破朱陽城第五百二十章 學術探討第九百零七章 春耕第五百九十章 接納秦瓊第五百六十二章 將計就計第三百九十五章 驚變第一千零七十章 奪城第九十七章 相言甚歡第二百六十三章 巡視地形第九百六十六章 勸誘部落首領第二百一十六章 術士之言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嚴懲不貸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大軍渡過河第九百七十九章 參知政事第七百零三章 北返第九百三十二章 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