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幕後之人在得知已經得手之後,果然沉不住氣了,因爲她要做的不僅是蘇蘇死,還要來個一石二鳥之計,徹底剷除所有擋住她登上後位的絆腳石。
而這個人確實是那位傳奇的宜妃娘娘,她要陷害的不僅僅是虞妃也包括了安貴妃。
當然,由於桓君對楊氏的偏愛和深信不疑,但又必須嚴懲兇手給蘇蘇一個說法。自然安貴妃和虞妃就受到了很大的波及,然後安貴妃的母家以及遠在戰場的司徒將軍都對桓君有了很大的意見。
蘇蘇的本意就是讓後宮再亂一點,更亂一點。所以她並不要趕盡殺絕,只要添一把火,讓三位重要妃子徹底的開撕。
所以最後蘇蘇很大度的爲貴妃和虞妃求情,當然了求情的理由是,蘇蘇相信幕後黑手絕對不是她們兩個,而是另有其人。
至於這個所謂的另有其人是誰,蘇蘇不說桓君也會有懷疑,懲罰了貴妃和虞妃,而蘇蘇又已經死了的話,誰纔是最後的獲利者。
一顆懷疑的種子已經播下,只要再澆點水,施點肥,相信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枝繁葉茂的。
這件事情就這樣高高拿起,輕輕放下告一段落了,但是蘇蘇心裡明白如果自己不盡快離開,這只是剛剛開始而已。
當然了,也是因爲這件事情的發生,讓桓君對蘇蘇的安危越發的上心了,自然安排了很多伺候的宮女和太監。
這也給白雪,徐子陽和寧晉提供了安插人員進宮的機會,這不現在寧晉就易容之後女扮男裝成了蘇蘇的貼身宮女了。
蘇蘇也成功的將神算子的信送了出去,相信很快桓軒殿下就能做出決定了,到那時蘇蘇也會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纔是最好的。
在此期間,宮裡發生了幾件大事,其一就是之前一直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宜妃娘娘,現在不再獨寵了,桓君開始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另外二妃身上。
其二是之前一直想要得到寵愛的二妃,現在反而對於桓君的寵愛不再那麼在乎了。大概被傷透了的心想要再次捂暖並不是那麼容易的吧。
一眨眼,蘇蘇和楚縱歌分別已經快一年了,而現在洛國也已經結束了嚴寒的冬天,天氣開始回暖了,但是由於上一年的蝗蟲災害,顆粒無收,國家的儲備糧食都救災去了,春天需要播種的種子年前就被吃掉了。
之前桓君曾經問蘇蘇的外祖關山侯借種子,當時蘇蘇也是幫了大忙,在蘇蘇的幫助下同意了。如今也到了該要交接的時候了。
桓君心裡是有小算盤的,他要是早日娶了蘇蘇,自然的蘇蘇的外祖也是自己的外祖,別說是借糧,以他們對蘇蘇的疼愛,就是送都是沒有問題的。
可是顯然現在這個事情並不是這麼容易的,而且一旦讓蘇蘇的外祖父知道蘇蘇如今被自己軟禁在皇宮中,只怕這個事情將橫生枝節。
所幸桓君一直覺得自己的皇宮固若金湯,消息是絕對不會走漏的,所以他仍然可以當做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的,安排人到宋國去接糧食。
桓君的人按照之前的約定到關山侯府去接糧食,關山侯確實也沒有爲難,將糧食如數的清點之後,就交與桓君的人。
不過爲了保險起見,畢竟在兵荒馬亂的年代,糧食比什麼都實在,不排除這一路上路途遙遠,總有那麼些不怕死的亡命之徒來搶奪,所以關山侯以此爲理由,安排了人員幫忙一同送到洛國。
糧食都借了,洛國的人自然是不敢爲難的,所以也就笑納了。關山侯也不是不知道輕重的人,他自然知道,他如果安排很多的士兵幫忙運送的話,難免洛國的皇帝會多想。
所以他安排的人並不多,但是貴在比較精幹,領隊的居然是關山侯的兒子關山小侯爺,另外這位小侯爺還帶來兩個貼身的侍從。額外的還帶了十多位士兵。
這一路浩浩蕩蕩的跟隨着運送糧食的隊伍往洛國進發
因爲此時離真正的播種季節並不是很近,所以種子將直接運送到京城靖城,然後由專門的部門根據各地的受災情況以及土地面積,人員數量來進行統一的分配。
其實這是一個比較大的工程,當然了這件事情其實從受災之後就已經開始在做了,每個地方的官員都已經做出了名冊,到時候,京城的官員只要按照各地的名冊進行統計發放,並安排專門的軍隊押送到各地去交由地方官,由地方官進行每家每戶的發放就可以了。
從宋國和洛國的邊境一路到洛國的國都靖城,看着剛剛經歷了蝗蟲災害,然後又過了一個多年難得一遇的寒冬,洛國的整個經濟都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很多的村莊人丁稀薄,沿途的城鎮中都有很多乞討的人。
大家心裡都不好受,畢竟每個人都是父母親戚,總有那麼幾個親戚就是在這一的困境中求生存,着實不易啊。
洛國的很多百姓都在爲春耕的種子着急,當時是急着救命,大家都把家裡留着做種子的糧食吃了,國庫也是,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可是如今沒有種子,那可怎麼辦。
知道了宋國借種子給洛國,洛國的百姓都非常的感激,他們都是普通老百姓,擁有着最單純的快樂,也擁有者最單純的心性。
就像蘇蘇在他們快要餓死的時候給了他們烙餅,讓他們活了下來,他們就很感激她,每天祈禱她能一切都好。
大概就是這種最簡單純粹的心靈,這一路上還真的是非常的太平,並沒有人來搶糧食,甚至每一個地方的百姓自發的組成了護衛隊幫着一路運送保護糧食,出了自己的地界,就交接給下一個地方的人們。
在這樣一種好風氣的帶領下,再這樣大規模的護糧行動下,沒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所以糧食就在最快的時間,到達了靖城。
而桓君作爲借糧方,自然少不了親自接見關山侯小侯爺一行,感謝他們借糧的同時不辭辛勞幫忙運送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