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章 賜地

趙佶從榻上站起來,將茶盞放在御案上,徐徐道:“本來呢,福建路換西夏,沈傲是吃虧了一些,但也沒虧到哪裡去,楊戩你想想看,福建路有百姓一百七十萬戶,人丁近千萬有餘。而隴西之地雖是土地廣褒,卻是荒無人煙,用西夏置換福建路,朕自然佔了便宜,沈傲也有這個忠心,這麼做,朕保他萬世富貴,我大宋得了隴西之地,西京也不必暴露在強敵之下,可謂是一舉雙贏。”

趙佶嘆了口氣,繼續道:“只是李乾順並沒有死,西夏又是大勝女真,國力鼎盛,如此看來,此前是朕小覷了西夏。”

這一場大捷,確實讓西夏令各國刮目相看,在各國的印象之中,當今天下,唯有契丹和大宋算是強國,女真新近崛起,自然也是少有的強者之一,只是西夏國此前一再向大宋和契丹稱臣,雖然曾與大宋交戰往往不分勝負。可是誰都知道,西夏每次出兵,都是全力以赴,而大宋不過是出動邊軍,並沒有到傾國而出的地步。勝負雖然沒有見出分曉,可是強弱已經顯現了。

如今西夏完勝十萬女真鐵騎,西夏的國力,就不再是吳下阿蒙了,須知同樣是十萬女真鐵騎,可以追逐着契丹數十萬大軍滿地跑的,曠野之上,能打出這樣的戰績,便是大宋也未必能夠做到。

誰會知道這十萬鐵騎其實是三萬?其一是因爲這時交通不便利,許多消息都不能確認真僞。其二就是女真人當時爲了恫嚇西夏,一再宣稱是鐵騎十萬,要一舉吞滅西夏,如今西夏那邊將錯就錯,也不點破,結果是女真人自己打落了門牙往肚子裡咽。而各國因爲女真和西夏都聲稱十萬的緣故,因此都沒有抱有懷疑。

趙佶身爲君王,當然知道,現在炙手可熱的西夏已經再不是用福建路所能換取的了,就算沈傲忠心耿耿,肯用西夏來換,可李乾順和滿朝的西夏文武難道會肯?

這些時日,他所思慮的就是這個,西夏國已經越來越強,沈傲在的時候,趙佶不怕沈傲與他爲敵,可是有朝一日,大宋的君王是趙佶的兒子,而西夏的國君換做了沈傲的子嗣呢?所以,移藩之事,既不能虧待,也必須執行,北部的威脅遠遠比南方要大,西夏移去了福建路,就是天下第一等忠心的藩臣,與大理國一樣,與大宋是世代的友好,可是仍留在隴西之地,就是最大的威脅和後患。

趙佶思來想去,最終目光落在廣南東路上(後世的廣東。),廣南東路即是嶺南,也是靠海的府路,面積比之福建路要大一些,人口卻只有一百三十萬戶,這裡原本是不毛之地,如今也漸漸生髮,兩路合併一起,其面積大致是西夏的一半,可是人口卻比西夏多了三倍,倒也不算是虧待了沈傲那傢伙。

他既然有了主意,也就不再多想什麼,淡淡笑道:“安寧在太后那邊過得還好嗎?朕許久沒有去看過了,叫御醫們做好準備吧,孩子只怕隨時都會降生了。”

楊戩才知道趙佶日思夜想的竟是這件事,移藩的事他不懂,也沒多大興致知道,只要趙佶的心情好了,他也就鬆了口氣,呵呵笑道:“到時候還要請陛下賜名兒呢。”

趙佶一聽,頓時抖擻精神:“這個倒是,沈傲在西夏的那個孩子叫沈騅,朕得想個好名兒出來,不能落了自家人的顏面。”隨即呵呵笑道:“也不知那傢伙,什麼時候才肯回來,別人他可以不看,可連孩子他也不見了嗎?”

楊戩道:“陛下何不如下一道旨意,傳召……”

趙佶打斷道:“這個要看他的本心,朕催他回來,他心裡不情願又有什麼意思?”喝了口茶,又喃喃道:“不過現在西夏也是千頭萬緒,這時候他也未必能抽得開身。”趙佶站起來,繼續道:“朕今早對鏡梳頭的時候,才發現又生出了幾許白髮,哎……朕老了,年紀大的人,是不是就喜歡自顧自地坐在一處不吱聲,滿腦子想的都是許多從前的事?”

楊戩呵呵一笑道:“老奴才是真的老了,陛下還康健着呢。”

趙佶搖頭道:“朕昨夜突然做了一個夢,夢見朕還是端王時候的事,那時候朕不過是個宗王,萬萬沒有想到有一天能得登大寶,更沒想到能享國二十年之久,如今回想起來,真是令人唏噓。”

楊戩輕聲道:“陛下掌國,是上天註定的事。”

趙佶吁了口氣,眼眸望着一處宮燈出神,慢悠悠地道:“朕的精力確實大不如前了,李乾順做了太上皇,朕的身體比他好,可是也該讓人來爲國事分憂,讓儲君好好歷練一下……”

趙佶說到這裡,楊戩驟然警惕起來,卻什麼都沒說,只是靜靜地聽。

趙佶繼續道:“太子住進東宮也有一些時日了,也該給他加幾分擔子。他這個人……”趙佶說到趙恆時,臉上露出些許不悅之色,道:“他這個人不成大器,爲人懦弱,又偏聽偏信,朕知道他,他雖是不中用,可是這心底裡頭卻是野得很呢,以前一直都不甘心,又無可奈何……”

趙佶深邃的眼眸閃了閃,曬然一笑道:“可是這又如何?他畢竟是朕的皇子,是大宋的太子,總不能一直這樣冷着他,傳旨意吧,太子也該學學怎麼署理政務了,讓他每日到門下省去看看奏疏,平時的朝會和廷議都叫來聽聽。”

楊戩不敢說什麼,乖巧地道:“老奴這就去敏思殿擬旨意。”

趙佶吁了口氣,又躺回龍塌上,正在這時候,外頭的內侍來稟告:“陛下,李門下求見。”

趙佶淡淡道:“叫他進來。”

過不多時,李邦彥穿着紫衣蟒袍進來,納頭便拜:“微臣見過陛下。”

“賜坐!”趙佶有一絲不耐煩地朝一個內侍怒了努嘴,對李邦彥慢悠悠地道:“怎麼?門下省出了什麼事,還要你親自來走一趟?”

李邦彥深吸了口氣,欠身坐下,道:“太原地崩了,死傷鉅萬,不可勝數,地崩又引致河壩潰爛,大水沖刷了數縣!”

半躺在龍塌上的趙佶整個人楞了一下,聽到地崩兩個字,一時間竟是呆住了。地崩和尋常的災難不同,對這個時代來說,意義非同凡響,但凡遇到地崩,不但百官要有人出來請辭,宮中也有頒出罪己詔出來,因爲這預示着上天的某種暗示。

趙佶翻身站起來,來回踱步,一邊道:“什麼時候的事?”

李邦彥苦笑道:“九月初四午時三刻時分。”

趙佶陰沉着臉道:“怎麼就出了這麼大的事?太原……太原……那裡靠着契丹,也幸好大宋與契丹人議和,永不侵犯,否則契丹人趁虛而入,又是天大的事了。”他嘴脣哆嗦了一下,顯得有些六神無主,這時候倒是想着,若是沈傲在這裡,聽聽他怎麼說也好。

趙佶陡然想起一件事來,道:“欽天監怎麼說?”

李邦彥道:“微臣就是來遞欽天監奏疏的。”

李邦彥小心翼翼地將奏疏遞到趙佶手裡,趙佶沉着臉揭開來看了一下,臉色更是怒氣衝衝,將奏疏摔在地上,道:“這個杜匯,居然敢牽連到後宮來,誰給他這麼大的膽子?北宮四夫人一向恭順孝悌,如何會惹怒上天?胡說八道!”

李邦彥立即道:“微臣竊以爲杜匯此人……”

趙佶淡淡道:“不必說了,罷官,刺配,告訴他,朕和北宮敬天順命,由不得他來胡說八道。”他猶豫了一下,又道:“再讓欽天監寫一份奏疏來……就說太原在北,這是北地有王星隕。”

李邦彥聽了這句話,心中大定,北地是契丹,有王者落也是契丹的事,和大宋沒有干係,趙佶的意思,是把這黑鍋拋到國外去,這倒是一個好辦法。只是四夫人安然無恙,讓李邦彥心中不由有些許失落,不過現在算是大石落定了,至於那杜匯……李邦彥心裡冷笑一聲,想:也活該他倒黴,竟是想攀咬到老夫頭上。

李邦彥肅然道:“陛下所言甚是,門下省立即草詔,罷免杜匯,刺配真定府。只是眼下太原災情緊急,是否派一欽差代天巡狩?戶部那邊,賑災的糧款也要籌備一些,只是從汴京撥糧運到太原,沿途何止千里,就怕遠水救不了近火,流民沒有飯吃,肯定是要滋事的。”

大宋一直奉行的是強幹弱枝的政策,各路各府的錢糧都是先輸送到汴京,再由汴京分配,這個辦法雖然使地方再也無法坐大,可是另一方面,一旦發生了緊急的情況,各地府庫中的糧食都是空空如也,不能就地賑災,只能向朝廷求告,若是遇到了尋常的水災、旱災倒也罷了,各地無論如何,也能堅持一兩個月等朝廷的糧食撥付過來。

可是這地崩卻是不同,瞬間許多人死亡,無數人房屋倒塌,幾個府縣不但會出現糧食短缺,暴露的屍首也極有可能引發瘟疫,對糧食和草藥的需求巨大,也等不及朝廷的賑災物資。

李邦彥這句話,倒是說中了趙佶的心事,趙佶憂心忡忡地道:“那依李愛卿看,該當如何?”

李邦彥眼眸掠過一絲喜色,慢悠悠地道:“微臣聽說太原那邊,邊軍那裡由於朝廷的糧餉總是不能及時運到,因此一些商人便囤積了些糧食,若是邊軍的糧草短缺,便售賣去給邊軍一些。等到朝廷的糧餉到了,再收購多餘的糧食。”他呵呵一笑,繼續道:“這些商人雖然逐利,卻也讓邊軍不至於捱餓,功過互補,所以兵部也沒有深究。如今倒是派上了他們的用場,陛下,何不如戶部不必撥付糧草、藥物,直接撥出現錢來,讓欽差去向商人們購買就是了,如此一來,太原府可以就近賑災,朝廷也省了麻煩。”

趙佶聽了,淡淡頜首道:“可以這麼辦,具體的章程,叫戶部送上來。還有……這欽差的人選,李愛卿認爲誰可以擔此重任?”

李邦彥正色道:“此事事關重大,人選自然要慎之又慎,微臣竊以爲,祈國公周正可以擔此重任。”

“周正……”趙佶道:“他是國公,只怕於禮不合吧。”

李邦彥道:“事急從權,祈國公爲人剛正,對陛下又是忠心耿耿。再者說,他是國公,正是可以打着陛下的名義前去巡視災情,如此一來,太原府上下,豈不都知道陛下聖恩,令他們雨露均沾了嗎?若是派了其他的臣子,倒是多了幾分例行公事的味道。”

聽了李邦彥的話,趙佶覺得很是有理,不由笑道:“你說的是……哎……”他嘆了口氣,繼續道:“突然出了這麼大的事,朕倒是一時不知如何是好了。”

李邦彥正色道:“陛下聽了子民死傷,心中不忍,才迷失了心智,上天有好生之德,更何況是人君?陛下愛護子民,是天下人的福氣。”

趙佶嗯了一聲,端起茶盞來,總算順了口氣,他原本想去太后那裡一趟,可是這時候想來不得不作罷,對李邦彥道:“你去忙吧,去,把戶部尚書和祈國公叫來,朕有話要吩咐。”

李邦彥臉上看不出喜怒,只是淡淡地道:“微臣告退。”說罷,便碎步退出閣去。

從宮裡出來,宮門外已經有家人備着轎子久候多時,李邦彥坐進去,道:“去門下……”接着又道:“叫個人,寫一封書信去懷州,告訴他們,朝廷要購糧了。”

第605章 偉丈夫第555章 下場第88章 事情大條了第716章 刺殺你妹第677章 沈傲到此一遊第442章 人無信不立第65章 狡兔三窟第3章 小丫頭有意思第716章 很傻很暴力第574章 小郡主乖乖第338章 華麗麗的隊服第396章 打擂臺第423章 我恨月亮第883章 決戰汴京第587章 遍地開花第402章 江山萬里第147章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第745章 謀逆第796章 不見棺材不掉淚第140章 滿堂喝彩第156章 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第708章 有仇報仇第821章 厚賜第682章 落井下石第785章 有宋無金有金無宋第454章 流言蜚語第620章 皇子 借你腦袋用一下第496章 死戰第39章 詩會之黃花閨女第882章 陽謀第199章 維護世界和平交給你了第889章 宮中之役(一)第371章 餿主意第667章 血海深仇第378章 二楞者精神第714章 開拓第165章 不客氣第505章 攻心爲上第702章 攝政王聖明仁武第26章 禮多人不怪第823章 天策上將第675章 人間地獄第542章 玩真格的第83章 沈傲真是個實誠的好孩子第601章 老子不吃 誰也不許吃第895章 趙沈共治天下第675章 限期交糧第875章 以退爲進第793章 東風壓倒西風第710章 犯邊第510章 文治武功第612章 禍起蕭牆第748章 我是愣子嘛第819章 十萬雄兵第734章 做了一個很艱難的決定第679章 新城第605章 偉丈夫第530章 趨炎附勢第346章 悲催的縣丞第390章 賜婚第571章 動手吧 太子殿下第410章 陪着皇帝壓馬路第89章 表妹有約第633章 給你真相第24章 跳樓大甩賣第166章 貼身保鏢第716章 很傻很暴力第677章 沈傲到此一遊第795章 列祖列宗情何以堪第738章 發大財了第120章 一網打盡第344章 暴打高衙內第657章 投遞國書第607章 國主被糊弄了第404章 小蠻妞第98章 一夜百次娘第885章 迎先帝靈駕第683章 提審第418章 天子閱卷第652章 太師 本王好想你第649章 讒言第550章 要楞,就楞到底第539章 還怕你殺人第615章 金軍潰敗第754章 教父第787章 回京收拾局面第710章 下旨抄家第776章 奇功第891章 宮中之役(三)第740章 趙佶的煩惱第471章 天子親軍第393章 蔡京的逆襲第56章 下套第124章 冤枉你一句不行嗎第305章 拿錢砸死你第405章 蔡攸是個王八蛋第719章 興師問罪第869章 駕崩第127章 賢妃娘娘第334章 上任
第605章 偉丈夫第555章 下場第88章 事情大條了第716章 刺殺你妹第677章 沈傲到此一遊第442章 人無信不立第65章 狡兔三窟第3章 小丫頭有意思第716章 很傻很暴力第574章 小郡主乖乖第338章 華麗麗的隊服第396章 打擂臺第423章 我恨月亮第883章 決戰汴京第587章 遍地開花第402章 江山萬里第147章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第745章 謀逆第796章 不見棺材不掉淚第140章 滿堂喝彩第156章 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第708章 有仇報仇第821章 厚賜第682章 落井下石第785章 有宋無金有金無宋第454章 流言蜚語第620章 皇子 借你腦袋用一下第496章 死戰第39章 詩會之黃花閨女第882章 陽謀第199章 維護世界和平交給你了第889章 宮中之役(一)第371章 餿主意第667章 血海深仇第378章 二楞者精神第714章 開拓第165章 不客氣第505章 攻心爲上第702章 攝政王聖明仁武第26章 禮多人不怪第823章 天策上將第675章 人間地獄第542章 玩真格的第83章 沈傲真是個實誠的好孩子第601章 老子不吃 誰也不許吃第895章 趙沈共治天下第675章 限期交糧第875章 以退爲進第793章 東風壓倒西風第710章 犯邊第510章 文治武功第612章 禍起蕭牆第748章 我是愣子嘛第819章 十萬雄兵第734章 做了一個很艱難的決定第679章 新城第605章 偉丈夫第530章 趨炎附勢第346章 悲催的縣丞第390章 賜婚第571章 動手吧 太子殿下第410章 陪着皇帝壓馬路第89章 表妹有約第633章 給你真相第24章 跳樓大甩賣第166章 貼身保鏢第716章 很傻很暴力第677章 沈傲到此一遊第795章 列祖列宗情何以堪第738章 發大財了第120章 一網打盡第344章 暴打高衙內第657章 投遞國書第607章 國主被糊弄了第404章 小蠻妞第98章 一夜百次娘第885章 迎先帝靈駕第683章 提審第418章 天子閱卷第652章 太師 本王好想你第649章 讒言第550章 要楞,就楞到底第539章 還怕你殺人第615章 金軍潰敗第754章 教父第787章 回京收拾局面第710章 下旨抄家第776章 奇功第891章 宮中之役(三)第740章 趙佶的煩惱第471章 天子親軍第393章 蔡京的逆襲第56章 下套第124章 冤枉你一句不行嗎第305章 拿錢砸死你第405章 蔡攸是個王八蛋第719章 興師問罪第869章 駕崩第127章 賢妃娘娘第334章 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