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羣臣逼宮

第157章 羣臣逼宮

十月初一,當朝廷之上的文臣還在和朱由校扯皮,不想讓齊王朱由檢總理五省兵戎事宜的時候,燕山大營的兵馬動了。

不僅僅是他們,一起動的還有四騎衛。

他們幾乎在午夜出發,燕山大營的金吾、神策,以及順天四騎衛,還有十六營新卒,他們在一個並不高大的身影帶領下,向着西邊前進。

紅纓漫漫,在秋季過去,馬上迎來立冬的這個日子裡,漫長如赤龍的八萬大軍在遼闊的燕趙大地行軍。

在他們身後、是數量超過三萬,驅使三萬挽馬的民夫。

在馬車上、押着一箱箱貼着封條的箱子,還有一袋袋糧食。

他們向西第一步,所需要面對的,便是延慶衛的居庸關!

居庸關,此地是京北長城沿線上的“天下九塞”之一,是“太行八陘”之八。

想要從順天府通往宣府,就必須通過居庸關,而這裡並不好通過。

當年妄圖溜去山西的明武宗朱厚照,便是被居庸關給攔住了去路,無奈打道回府。

錦衣衛的情報沒有出錯,在調走了那近三萬的營兵之後,山西三鎮內部城池關隘的兵力虛弱到了極點。

看着一份份捷報,陽曲縣城外中軍大帳內的朱由檢,推開了捷報,看向了桌上的山西地圖。

他看向魏忠賢道:“罷朝十日,除葉閣老外,外臣皆不接見。”

也是與此同時、齊王領兵裁撤山西衛所、營兵的消息也傳回了京城,令朝野所震動。

伴隨着東林黨人離去,原本四百多人的規模,瞬間減少了三分之一。

“遊擊!”

在這份地圖上,整個山西三鎮和長城被繪畫的活靈活現。

上百斤的箱子去了繩索後,早已沒有了固定,這下再經過一推,當即從馬車上砸落,無數白銀四散地面。

但不得不說的是,統兵過萬,那無邊無際的感覺,以及腦力在不斷消耗的空虛感,讓朱由檢心頭十分壓抑。

羣臣威逼,必然是要讓皇帝表態纔有用的。

“奴婢遵旨……”魏忠賢老老實實應下,隨後眼神示意了一下守在養心殿門口的王體幹,王體幹心領神會,當即走出幹清宮。

“末將這就開門!這就開門!”

葉向高這老小子,屁股顯然在皇帝那邊,怎麼可能會幫他們?估計到最後也是以和稀泥的手段,將事情糊弄過去……

“諸位同僚,老夫年事已高,跪拜兩個時辰,怕是傷及了根本,先行告退了……”

“拉千斤閘,開城門!”

便是那些還在哀嚎的家丁,都看着散落在地上的銀子,勉強忍住傷痛,站了起來。

若是從天穹俯瞰,完全可以看到、在大軍末尾,足足有上百輛糞車緊隨大軍,而這些便是販賣夜香的糞便販子。

不是在慶賀、而是飽含憤怒。

他不相信有人敢對付統兵出征的自己,他不是朱祁鎮,眼下的文官也不如當年的泛江南,關外更是拉不出一個正統年間的瓦剌。

這時、一名身着甲冑的錦衣衛百戶策馬上前,高舉一份最高規格的聖旨道:

“萬歲下旨,命齊王統轄兵馬,入山西,爲山西三鎮將士發放欠餉、軍餉,還不速速開門?!”

劉一燝雖然知道,裁撤山西三鎮對大明是好事,但他更畏懼朱由檢手中逐漸膨脹的兵權。

“閣老,齊王……”

說罷、劉勇看向了一直在看戲的錦衣衛總旗人馬,站在馬車上的一總旗見狀,當即一腳踢在馬車最上方的箱子背後。

在這長城中,分佈上千石堡,每堡駐紮一隊明軍,最少需要駐紮五個營的兵力。

但朱由校無疑剛柔並濟,直接選擇了告訴衆人,罷朝不見。

趁着大軍過關,朱由檢對陸文昭和曹化淳道:

“留下居庸營的兵馬,發餉接管,等待軍令。”

到時候他們三鎮在遼作爲客軍,又不可能投靠努爾哈赤,便只能變成無根之萍了。

“嘭嘭嘭——”

更重要的是,他們拉攏了許久的楊肇基、魯欽、張繼先三人,是他們才捧上三鎮總兵位置沒有多久的人。

在這種情況下,一旦皇帝下了中旨,誰敢不接中旨,便是謀逆叛亂。

跪在百官之前的六黨魁首更是面露鐵青,而跪在第二排的姚宗文更是用難看的臉色小聲道:

“吾等都被萬歲和齊王戲弄了!”

一車三百文,對於十一萬人馬的明軍來說,不過趕了二十幾里路,就已經賺到了四五兩銀子。

哪怕文臣與皇帝翻臉,但眼下朱由校有一個最大的助力,便是御馬監和齊王朱由檢。

他走出幹清宮道,在宮門打開,朝臣紛紛擡起頭的時候,對着劉一燝、朱國祚等人爲首的文臣道:

當初三鎮出山西,也是因爲文臣對他們的保證,他們才帶兵出山西,馳援遼東。

不過就算如此,朱國祚他們還是沒有起身的意思,依舊跪拜。

“是!”聽聞此言,曹化淳和陸文昭紛紛讓人傳令。

諸多京官在此跪拜,中樞的運轉便難以保證,天下是朱家的,是皇帝的。

原本他們還猜測四騎衛去了哪裡,結果才過了兩天,打臉的消息就來了。

劉勇見狀,側頭對軍中副將道:“重新造冊,按人頭髮欠餉和今歲的軍餉。”

他們都離去了,留在他身邊的,只剩下了曹化淳和陸文昭,而王承恩則是統轄豹韜衛南下,率領涿州、霸州兩營,對北直隸南部六府開始了衛所裁撤。

就眼下的局面,便是努爾哈赤統兵十萬從天而降,也要捱上明軍的兩記拳頭。

“放!”

想到這裡、朱國祚看向了跪在百官之前的葉向高和劉一燝。

十一萬人馬,人吃馬嚼,沿路解手方便,這些都需要統轄好。

江南眼下有戚元弼的一萬浙兵,西南有孫傳庭的八千畢節兵,還有已經南下許久,準備去統轄朵甘營的曹文詔,大寧三衛的滿桂……

居庸關不過是一個縮影,在遼闊的燕趙大地上,十一萬大軍的行軍隊伍在不斷地變少。

“人老了不行,跪太久了腰疼啊……”葉向高忽的起身,用手捶着腰,淨軍見狀,便派出兩個太監上前攙扶。

隨着宮門關上,朱國祚等人的面色如豬肝一般,難看得緊。

“不敢……不敢……”居庸關遊擊一臉冷汗,只能讓人去招來軍籍冊。

“齊王?!”聽到這話,守將差點沒腿一軟跪在城頭,連忙擡頭看去。

十五步的距離,劉勇舉銃便射,但聽“砰”的一聲,居庸關遊擊胸痛不已,雙目翻白,直挺挺的倒了下去。

有的皇帝會直接打廷仗,比如朱厚照,有的皇帝則是糊弄過去,比如朱厚熜。

當朱由檢的大軍出現,居庸關城頭肉眼可見的騷亂了起來,而這樣的毫無防備,讓大軍輕而易舉的行進三裡,抵達了居庸關城下。

這時、已經是距離他們進入山西,開始裁撤山西兵馬的第四天。

“是!”聽到這話,守備連忙派人在城門樓中轉動鐵盤,將放下的千斤閘拉起後,又命人打開了城門。

皇帝並不在意他們的攜勢而逼之舉,所有人都看出來了,因此紛紛看向了自己黨派的魁首。

如果遇到村莊,可以以百戶、哨爲單位,停留一刻鐘的時間,將需要解手的大坑刨出來,供將士們解手方便後,再售賣給當地百姓。

別開玩笑了、前一秒還在說庇護,後一秒三人老家都被抄了,這不是說明了文臣根本玩不過皇帝和齊王嗎?

“殿下說了、按人頭髮銀,將你們的軍籍冊拿來!”

“萬歲並沒有讓齊王總理西南兵戎的想法,萬歲想做的,是裁撤山西三鎮!”

“他孃的!放你孃的屁!”一聽到自己要被裁撤整編,知道自己屁股下面有多少黑料的居庸關遊擊將軍頓時把手放到了刀柄上。

卻不想,這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浙黨的朱國祚臉色難看,無法想象如果山西三鎮被裁撤,那麼擁有了北直隸和山西的皇帝,在日後又會如何的橫行、霸道。

朱厚照沒有弟弟,釐清江南賦稅還需要自己去,但朱由校可不用,只要他開口,十七萬大軍轉瞬而下。

一份份捷報送來,都在彙報各營動向,以及裁撤了多少兵馬,各地實額多少,虛額多少。

這樣的做法聽上去十分不可思議,但人和牲畜的糞便經過發酵後,都是重要的肥力。

孫如遊和方從哲在的時候,他們還能稱霸朝堂,壓制東林。

十一萬大軍進入了寬度不足四十米的居庸關徑,在行走了十五里後,出現在他們眼前的,是遠方如屏障般接連燕山和太行山的長城、以及坐落在山徑中的居庸關。

當他們見到六衛軍到來的時候,並且知道六衛軍來意的時候,在軍營都沒有開打,就乖乖接受了裁撤。

“萬歲略感風寒,罷朝十日,內外事宜,皆由葉閣老處置。”

一想到三鎮兵馬要失去控制,朱國祚面色鐵青,但卻又無可奈何。

這麼一來、原本五六百人的規模,瞬間只剩下了四百多人。

還有一個人要怎麼辦?只有尋求庇護了,而這個庇護是誰?文臣?

更別提戶部根本插不進去手,反而還等着御馬監的賦稅救命呢。

西北四鎮只有延綏鎮、固原鎮因爲杜文煥的離去,以及入寇被裁撤的事情空缺兩個位置。

官應震、亓詩教、湯賓尹、顧天峻四人看向了朱國祚,而朱國祚雖然心中不服氣,但還是緩緩起身。

養心殿內,聽着遠處傳來的朝臣哭嚎死諫之聲,之言語,朱由校心中輕嗤。

事情初步的塵埃落定,朱由檢毫無風險的入主了太原府陽曲縣。

安邦彥打的口號可是要拿下辰州、直抵常德啊。

只見灰濛濛的天色下,那旌旗獵獵作響,旌旗上飄揚的,可不就是大大的“齊”字麼。

這樣的舉動,讓負責守關的遊擊將軍十分心虛,而他的舉動讓,當即讓劉勇怒而拔刀道:

“爾等可是要抗命否?!”

想到這裡,劉一燝側頭看向了葉向高,對其開口道:

還有兩個月才滿十二歲的他,此刻卻用並不高大的身材,指揮着八萬正兵,三萬民夫西進。

劉勇見狀,也將長刀歸鞘,隨後坐在了士卒搬來的椅子上,對着居庸關遊擊就拿出了一道黑牛角軸的聖旨:

這不是迴避問題,而是給諸多文官一個警告。

騎在馬背上,身着魚鱗甲的朱由檢身上披上了大裘,頭上也戴上了鳳翅盔。

但問題來了、只要楚黨敢有作爲,那麼秦良玉和孫傳庭等人按兵不動,就足夠讓楚黨傾覆。

“小兒腹中藏毒計啊……”

“城下何人統兵?!”

“駕!”

既然玩不過、那還依託文臣幹嘛?直接找齊王和皇帝不好?

不止是他、這些所有,也都被亓詩教、湯賓尹、官應震、顧天峻、劉一燝他們給想到了。

偌大的太原城,居然只有一個營三千兵馬駐守。

“唏律律……”

這種敗壞朝局的辦法,也就宋明兩朝欺皇帝軟弱,才使用最盛。

齊黨的山東有孫應元帶兵南下,浙宣昆三黨的江南之地有戚元弼的浙兵,遼東有戚金、秦邦屏,滿桂。

御馬監有完整的財政,幾乎是眼下大明朝四分之一國庫收入,而齊王朱由檢手中,還有上直十六衛軍,上直十二拱衛營,外十六拱衛營,以及大寧三衛,還有孫傳庭、秦邦屏、秦良玉,戚金等人。

姚宗文說出了朱由檢和朱由校的想法,但爲時已晚。

當朱由檢帶着兵馬抵達太原時,他身邊的兵馬只剩下了六衛軍,還有兩萬多人的民夫。

但就在他們離開的同時,一名錦衣衛小跑着拿着一份奏疏越過了他們,直挺挺的衝向幹清宮門。

數以百計,乃至上千文臣來到了幹清宮門,跪下並持着笏板大聲喊着“萬歲”。

延慶、保安、宣府、宣平、大同……

說罷、王體幹轉身便要離開,而淨軍也當即關上了宮門。

他們以爲皇帝這幾日和他們在朝堂上扯皮,只是爲了齊王總理西南的事情。

這是一股多大的力量?僅僅隸屬御馬監的,上直、外拱衛營,便足足有十七多萬兵馬。

斷大軍糧食?御馬監自成一體,賦稅最少能堅持大半年。

炒豆子的聲音響起,只是一個照面,三百家丁瞬間死傷過半,讓最裡面的家丁沒時間反應過來,便直面了舉銃的步銃手們。

朱國祚咬緊牙關,帶着諸黨文臣離開了幹清宮門。

滿桂、孫應元、曹文詔……

諸多東林官員見狀,也紛紛起身,跟隨劉一燝離開了幹清宮門。

他們想要放下兵器,卻又不甘心權力被奪,而劉勇這時眼疾手快,從旁邊的步銃手上搶過了步銃。

“進城!”

北直隸和山西有朱由檢,這麼一看、好像只有楚黨的湖廣沒有被牽連。

他的舉動,便代表了衆人的想法。

守將大聲迴應,隨後對旁邊的守備呵斥道:

因此大軍沿途,都不用將士們挖坑,就可以見到一些城鎮出現糞車追在大軍屁股後面討買糞便屎尿了。

這麼一來、只剩下了居庸關遊擊,還有他身邊的三百來家丁。

居庸營參將劉勇召集了居庸營兵馬,對着聚集而來的居庸關兵馬大喝。

變成無根之萍後,再想變得有根就難了。

只有劉一燝、朱國祚、姚宗文等人看出了,這老頭哪裡是傷及根本?明明是不想與他們一同逼皇帝停止裁撤山西三鎮。

“爾等難不成要作亂?”劉勇怒喝一聲,瞬間就讓還在觀望的營兵們放下了手中的兵器。

劉一燝感受着目光,心中長嘆了一口氣,然後緩緩起身,顯然是認清事實,想着先治理朝政,在想辦法和皇帝協商。

戚元弼手中的一萬新卒或許打不了建奴,平不了西南,但打打江南的衛所兵,絕對綽綽有餘!

“他們以爲朕是孝宗敬皇帝,但朕不是!”

大明百姓已經夠苦了,誰又能知道,眼下的齊王,不會隨着年紀的增長而增長野心呢?

六黨魁首心中紛紛一悚,他們沒想到裁撤山西三鎮的佈局早就開始了。

“中計了……”

“只剩下長城了……”

尤其是解手這點,一個弄不好就可以看到道路兩側滿是屎尿的畫面。

加上在外的近六萬兵馬,便是二十二三萬兵馬。

葉向高顫顫巍巍的作揖,這模樣讓衆多文臣看了連忙回禮高聲讓他好好照顧自己。

陸文昭留下了一總旗的錦衣衛,而曹化淳則是讓居庸營留下,以發餉爲誘餌,將居庸關的兵馬全部召集而來。

白花花的銀子晃花了衆人的眼睛,漸漸的便有人聽到了四周放下兵器的聲音。

他的舉動讓六黨魁首紛紛臉色一黑,不少無黨官員,見到葉向高離去,也明瞭了葉向高的心思,當即起身離去。

不過、對於朱由檢來說,這地方輕易可出!

女牆背後,居庸關守將看着烏壓壓一大片的“赤龍”,雙股戰戰,但心中也知道這大軍在北直隸只能拉出一支。

他這一動作、居庸營的步銃手立馬就舉起了步銃,讓被包圍在中間的居庸關營兵額頭冷汗直冒。

說白了、眼下的齊楚浙宣昆五黨,早就淪落到菜雞互啄了。

從朱由檢讓戚元弼前往浙江募兵開始,江南就已經被埋下了一根釘子。

劉勇把步銃還給了步銃手,隨後拔刀道:

“爾等若是放下兵刃,本將此次便只追首犯,爾等皆可如十六營從軍,並且好好的領到去年和今年的軍餉!”

統制騰驤、武驤兩衛兵馬的孫應元也南下到了山東的濟南府北部,也就是說、除了西北之外,河北之地、中原齊魯之地、江南之地、西南之地,都有皇帝的兵馬。

在三鎮總兵趕赴援遼的情況下,三鎮羣龍無首,被六衛十六營一舉拿下。

只要皇帝不妥協,他們便長跪一天,用這種致使朝政混亂的辦法,來讓皇帝妥協。

朱由檢在等、等那五個營的消息。

四騎衛駐紮在京城外十里,又是在夜間行動,加上宵禁封城,他們也是第二天才得到的消息。

無奈實力不如人啊,六衛軍的實力,都夠出塞橫掃河套了,更何況對付沒被選上援遼的他們。

急促而絡繹不絕的腳步聲如地震一般,紛紛涌向了幹清宮。

對此、朱由檢早就三申五令,行軍途中小解尚可,大解只能憋着。

只可惜、他們把人想簡單了……

但眼下好了、山西三鎮被裁撤的消息,恐怕不用十天,就會傳回遼東。

見到自家遊擊被擊中倒下,三百來家丁瞬間急紅了眼,拔刀就要撲向居庸營的士卒。

但問題這兩人被東林和皇帝一起搞走了,最後換上來了一個和稀泥的葉向高。

若是他們再咄咄逼人,那麼他朱由校也可以身居內廷數十年而不朝,反正有齊王朱由檢和首輔葉向高在外廷行走,不怕實行不了他的國策。

“末將領命。”副將聞言,當即讓人驅趕這些已經投降的家丁,爲受傷的人療傷,又搬走被擊斃家丁的屍體,然後讓他們一個個的念名字,在錦衣衛的監督下,按照一年十二兩的餉銀開始發欠餉和軍餉。

這其中,高攀龍罵的最爲難聽,甚至讓守衛宮門的淨軍統領都恨不得上去給這個老傢伙幾記殺威棒。

“接萬歲旨意,裁撤整編居庸關營兵!”

在他心中、大明變法是對的,但親王領兵便是取禍之道。

打下了常德,打不打長沙?打不打武昌?

一步錯步步錯,這樣的緊密是文臣們沒有料到的,畢竟擁有兵權的皇帝,已經上百年未出了。

因此、當大軍涌入居庸關,並穿過的時候,末尾的糞車可以說讓守城的士卒捂住了口鼻,幾欲作嘔。

見城門打開,朱由檢不假思索的讓兵馬進城。

活靈活現之中,朱由檢的目光一直死死盯着那近一千五百里的長城。

望着他們的背影,朱國祚攥緊了衣袍下的拳頭。

所有文臣側目看去,心中一緊,不由在想是不是安邦彥、奢崇明、宋萬化三人提前起兵了。

但他們還沒來得及詢問,錦衣衛千戶就帶着奏疏讓淨軍開門,一頭扎進了幹清宮門內。

無奈、百官只好帶着頹勢離去,而這錦衣衛千戶,卻火急火燎的跑入了幹清宮,進門後立馬面朝養心殿跪下,大聲道:

“萬歲!八百里加急,黃河在靈壁、黃鋪一帶決口,靈璧、黃埔等地數十萬百姓受災!”

今天四點還有一更

(本章完)

第434章 人丁凋零齊王府第468章 京師震動第466章 終末第80章 少年縱馬第599章 世事無常態第628章 久遇甘霖第225章 第兩百二十四 革新勳貴第135章 打得一拳開第350章 廟堂爭鋒第11章 噩夢開局第84章 保住熊廷弼第181章 裁撤遼鎮第598章 紙幣金本位第29章 御馬監的家底第451章 蠢蠢欲動第184章 遼東設省第383章 總歸得殺人第669章 番外(十七)政見不合第274章 錢糧不夠用啊第90章 互市貿易的物資第72章 忠貞秦良玉第85章 孫傳庭等人的動向第511章 亂世用重典第448章 滅亡前的狂歡第295章 京城風雲第402章 南次亞的大亂鬥第65章 帝者不怒第259章 內安外擴第429章 大婚籌備第282章 漠南之主林丹汗第196章 理念不同第220章 閹黨擡頭第74章 百事艱難第369章 大侄子朱慈燃第139章 俘獲巴約部大妃第314章 貧者越貧,富則越富第630章 齊國齊州第574章 萬事不留人第255章 狂飆六百里第649章 自古以來第38章 皇兄就是拿來坑的第661章 番外(九) 天啓三十八年第76章 浙黨勢大第429章 大婚籌備第168章 監國瑣事第243章 自取其辱的土默特第89章 銀子不夠花第613章 故人再見第299章 齊王返京第525章 培養大侄子第478章 農村包圍府縣第271章 一羣蟲豸第118章 局勢大好第180章 全殲荷蘭遠征軍第432章 再苦一苦瀛洲第681章 後記(一)新時代第66章 泛江南勢力第607章 師徒相悖第558章 嶺北尋釁第291章 重開西廠 黨爭不斷第580章 齊國募民第368章 暹羅求救第41章 巡視盔甲廠第357章 缺銀子的大明經濟第390章 晚明兩大人精第146章 遼事落幕第500章 古來白骨無人收第311章 治蝗和添火第669章 番外(十七)政見不合第230章 謀求開疆拓土第178章 荷蘭入侵第526章 糧食就是民心第267章 太廟獻俘第193章 以勢壓諸王第608章 相互試探第53章 領兵要點第660章 番外篇(八) 慈烺當官第613章 故人再見第430章 檢在帝心第566章 故人再見第699章 後記(十九)平叛援明第453章 硝煙四起第522章 朝氣蓬勃的齊國第129章 殺人誅心第417章 爭相鬥豔第73章 秦氏兄弟第538章 欲言又止第673章 番外(二十一) 動盪第492章 直布羅陀第395章 銀行試點序幕第201章 發展迅猛的市舶司第66章 泛江南勢力第567章 獸窮則齧第70章 真實的滿清八旗第46章 佈局西南第191章 生擒徐鴻儒第246章 《明荷南洋條約》簽訂第471章 灰頭土臉第106章 愚民第565章 父債子償
第434章 人丁凋零齊王府第468章 京師震動第466章 終末第80章 少年縱馬第599章 世事無常態第628章 久遇甘霖第225章 第兩百二十四 革新勳貴第135章 打得一拳開第350章 廟堂爭鋒第11章 噩夢開局第84章 保住熊廷弼第181章 裁撤遼鎮第598章 紙幣金本位第29章 御馬監的家底第451章 蠢蠢欲動第184章 遼東設省第383章 總歸得殺人第669章 番外(十七)政見不合第274章 錢糧不夠用啊第90章 互市貿易的物資第72章 忠貞秦良玉第85章 孫傳庭等人的動向第511章 亂世用重典第448章 滅亡前的狂歡第295章 京城風雲第402章 南次亞的大亂鬥第65章 帝者不怒第259章 內安外擴第429章 大婚籌備第282章 漠南之主林丹汗第196章 理念不同第220章 閹黨擡頭第74章 百事艱難第369章 大侄子朱慈燃第139章 俘獲巴約部大妃第314章 貧者越貧,富則越富第630章 齊國齊州第574章 萬事不留人第255章 狂飆六百里第649章 自古以來第38章 皇兄就是拿來坑的第661章 番外(九) 天啓三十八年第76章 浙黨勢大第429章 大婚籌備第168章 監國瑣事第243章 自取其辱的土默特第89章 銀子不夠花第613章 故人再見第299章 齊王返京第525章 培養大侄子第478章 農村包圍府縣第271章 一羣蟲豸第118章 局勢大好第180章 全殲荷蘭遠征軍第432章 再苦一苦瀛洲第681章 後記(一)新時代第66章 泛江南勢力第607章 師徒相悖第558章 嶺北尋釁第291章 重開西廠 黨爭不斷第580章 齊國募民第368章 暹羅求救第41章 巡視盔甲廠第357章 缺銀子的大明經濟第390章 晚明兩大人精第146章 遼事落幕第500章 古來白骨無人收第311章 治蝗和添火第669章 番外(十七)政見不合第230章 謀求開疆拓土第178章 荷蘭入侵第526章 糧食就是民心第267章 太廟獻俘第193章 以勢壓諸王第608章 相互試探第53章 領兵要點第660章 番外篇(八) 慈烺當官第613章 故人再見第430章 檢在帝心第566章 故人再見第699章 後記(十九)平叛援明第453章 硝煙四起第522章 朝氣蓬勃的齊國第129章 殺人誅心第417章 爭相鬥豔第73章 秦氏兄弟第538章 欲言又止第673章 番外(二十一) 動盪第492章 直布羅陀第395章 銀行試點序幕第201章 發展迅猛的市舶司第66章 泛江南勢力第567章 獸窮則齧第70章 真實的滿清八旗第46章 佈局西南第191章 生擒徐鴻儒第246章 《明荷南洋條約》簽訂第471章 灰頭土臉第106章 愚民第565章 父債子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