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噩夢開局

第11章 噩夢開局

“鐺——鐺——鐺……”

午睡時、當三萬聲鐘鼓聲停止,沒有任何人叫朱由檢起牀,他自己就自然而然的醒了。

這是前世在部隊養成的習慣,他睡覺很輕,習慣了四周的聲音頻率後,一旦周圍的聲音發生改變,他就會主動醒起來。

“來人!”

揉了揉眼睛,朱由檢覺得有些口渴,看了一眼窗外刺眼的陽光,向寢宮外叫了一聲。

兩名小太監一前一後的低頭走進宮內,微微鞠着上半身:“殿下……”

“叫典膳局準備點辛辣的飯菜,另外弄些凍飲來消暑。”朱由檢揉捏着眉頭,對兩個太監招呼,末了不忘問一句:

“國喪開始了沒有?”

一名太監起身作輯,對朱由檢行禮後準備去東宮的典膳局叫庖廚準備飯菜,另一名太監則是頷首迴應道:

“回稟殿下、內閣說先皇駕崩突然,六部各官員尚未反應過來。”

“加之內官監、禮部並無國喪儲備,因此需要延緩國喪一日。”

只是朱由檢的爺爺萬曆才駕崩了一個多月,朱常洛就駕崩了,內宦二十四衙門的內官監和禮部都沒有準備好東西。

“承恩幾時出去的,有沒有讓人帶消息回來?”

即便是那女官,也不過二十六七歲,手法十分老練。

想到這裡、朱由檢也開口道:

這也沒有辦法、他去世的匆忙,棺槨倒還好說、這東西常備兩套,他倒是可以用萬曆的備份。

朱由檢記得不錯的話,這個時代明朝招募營兵的標準是五尺二,約等於後世167釐米。

一時間估計也弄不出這麼多國喪的東西,估計禮部的意思是把各種應用在萬曆國喪的東西洗一洗,打掃一下,就先給朱常洛用着了。

朱由檢如果沒有記錯,大概從崇禎元年開始,小冰河期爆發的大旱災會連續持續二十年,波及範圍包括甘陝、河南山西、山東、北直隸、湖廣北部等等地區……

就從稅收制度來說,明朝中央朝廷對於百姓的剝削並不狠,但是由於官員的俸祿不足,導致腐敗成性。

他就這樣張開雙手,等着女官將他身上的衣服一件件脫去,最後再開始換新衣添上。

畢竟是國喪,朱由檢被換上了一襲素色的白衣,頭頂被插上了木簪,隨後就被戴上了沒有任何金邊的黑色翼善帽

但其他各種器皿、綢緞就不行了,只有清洗來用了。

朝廷對一畝地增收一釐,地方官員就敢徵收一釐五分,再轉移地方鄉紳的賦稅給普通百姓,便直接漲到了三釐。

在她們的一番操作下,不過一刻鐘的時間,朱由檢就被收拾乾淨了。

宮女端開了洗漱的瓢盆架子,女官也下了榻。

正如歷史上的崇禎,估計到死也想不明白,爲什麼他不過加了一點點賦稅,一畝畝產兩百斤的地,只收十幾斤的糧食,百姓卻會造反。

朱由檢並不在意這些,反正他還是一個十歲的孩子,什麼也做不了。

所有王朝都是需要剝削百姓的,只是看誰剝削的狠不狠罷了。

服侍朱由檢的宮女們,大多都是十八九出頭,明眉皓齒、皮膚白淨的良家女。

這些手因爲幹活而粗糙,與這些宮女的長相形成了明顯的對差。

這身高在這個時代,便是一些十二三歲的孩童也沒有這麼高。

“浙兵已經抵達河間府,預計十日後便可抵達通州。”

這些東西朱由檢很清楚,不過是由於清朝的過度剝削,導致了百姓的營養不良從而導致了漢人身高下降罷了。

女官跪在朱由檢身後,用梳子小心爲他梳頭髮,另外負責洗臉刷牙的宮女也輕車熟路。

就眼下來說、朱由檢十分明白崇禎朝的弊病。

那小太監行禮退下,剛出寢宮不到一炷香時間,一個女官就帶着四個宮女,端着各種洗漱的東西走進了寢宮內。

剩下兩個女官則是爲另一個木桶摻水,試了試水溫後,跪在地上爲朱由檢脫襪。

她們的安排有着標準,一般最容易讓人不舒服的梳頭髮,是由經驗老到的女官進行。

她們一人用毛巾溫水擰乾後,小心翼翼的擦拭朱由檢的臉頰,另一名宮女則是將一個小盒裡面的牙粉灑在了木製的牙刷上。

儘管年紀還小、不過朱由檢已經有四尺八寸,按照明朝的裁衣尺一尺32釐米來算,他已經有一米五三了。

已經適應了這個世界一個月的朱由檢,就這樣坐在榻上。

她們兩人跪在地上,小心的水灑在朱由檢腳背上,確定水溫不會讓朱由檢不高興後,才小心翼翼的爲他洗起了腳。

女官帶着宮女對他行禮,他只是點了點頭,沒有言語什麼。

要搶救明朝,從天啓年間或許還有可能,但是從崇禎年間的話,還不如直接投身做流寇。

“兵部那邊說,川兵已經抵達洛陽,預計一個半月後抵達通州。”

朱由檢站了起來,張開雙手的同時,就開始有幾雙粗糙的手爲他更衣了起來。

小太監行禮迴應道:“王太監辰時三刻出宮,午時六刻讓人帶回了兵部的消息。”

這牙刷是明孝宗朱佑樘發明的,牙粉則是一些用來清理的粉末。

“行了、我知道了,你下去吧,叫人進殿爲吾洗漱更衣。”聽到白桿兵和戚家軍的消息,朱由檢點了點頭,擺手就讓這人退下。

東南亞的各個國家,便是一米五出頭都算不錯了,而日本幕府,更是145釐米以上就算優質兵員了。

明代男子身高平均也不過一米六四至一米六九罷了。

女官等人起身後,先是兩名宮女擡着擺放銅盆的木架子放在朱由檢的一旁,爲銅盆倒水,試了試水溫。

刷牙被稱爲洗龍溝,必須得小心,哪怕朱由檢只是一個沒有封王的王爺,也足夠治她們的罪。

在這樣的時代做皇帝,如果搞不清楚百姓爲什麼過的苦,那麼王朝覆滅是正常的。

這太監回答的清楚,朱由檢也聽了個明白,心頭不由無語。

其次的刷牙,則是由進宮最老的宮女來做,其次就是洗臉、最後纔是洗腳的宮女。

同時期北歐招募士兵標準身高不過162釐米,南歐不過158釐米罷了。

只是不出意外的話,歐洲的人種身高,會在接下來的三百年掠奪中,連續增長,從南歐最開始招募士兵身高標準158釐米到165釐米。

往往國喪的各種東西,都是在先皇駕崩後的一月國喪開始準備的。

女官上前爲朱由檢取下玉簪,頭髮散亂。

回顧五千年的華夏身高史,絕大多數時間內華夏人都是東亞第一身高,甚至在世界範圍內,華夏人的身高几乎一直可以算是鶴立雞羣,直到清代纔開始下降。

除了遼東和雲南兩個地方,其他兩京十二省,都將會爆發波及全省、乃至半個省的大旱情。

wWW☢Tтka n☢c○

河北、河南、山西、陝西、山東,這些地區都連旱5年以上。

這連續二十年的旱情,洪澇、瘟疫,實際波及人數超過六千萬。

這樣的天災下,就是換朱由檢的老祖宗朱元璋來,估計也是任由天下糜爛,最後從南直隸和北直隸發兵,重新打一次天下罷了。

等一下會發崇禎年間旱災分佈圖

(本章完)

第45章 再薅皇兄羊毛第24章 百姓的生活收支第71章 遼鎮敗壞第388章 籌謀基礎教育第57章 解決兵員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232章 率先中興的大明財政第79章 良臣不可用第88章 死太監銀錢多第303章 再苦一苦外人第533章 恍若隔世第372章 穩坐釣魚臺第693章 後記(十三)工農罷工第364章 上元佳節第265章 病來如山倒第63章 爲戚家軍擴軍第23章 兵部又來要銀子了第581章 各家愁苦各家歡第271章 一羣蟲豸第497章 白骨露野第590章 子不類父第486章 發兵平緬第244章 復設舊港承宣布政使司第446章 天啓第三次北伐(犁庭掃穴)第662章 番外篇(十) 叔侄第130章 調兵援遼第516章 拔高標準第65章 帝者不怒第548章 交趾叛亂第593章 未雨綢繆第509章 興亡又如何第658章 番外篇(六)五大案第102章 打腫臉充胖子的好皇兄第39章 文官多奸詐第12章 伸手錦衣衛第454章 引君入甕第167章 齊王監國第425章 我徂東山第99章 爭鋒相對第555章 鼓勵造反第546章 齊王擺爛第71章 遼鎮敗壞第163章 齊王黨第680章 番外(二十八)鶺鴒在原第285章 生擒朱由檢第325章 天啓八年第167章 齊王監國第86章 上架感言第78章 葉向高第488章 江南不偏安第271章 一羣蟲豸第671章 番外(十九)皇儲第69章 滿桂到來第656章 番外篇(四)蒸蒸日上第680章 番外(二十八)鶺鴒在原第434章 人丁凋零齊王府第491章 百姓賴安第113章 浙川援遼第683章 後記(三)永昌新政第288章 炮轟建虜第501章 西南出海口第266章 多方震動第393章 審判孫傳庭第458章 北山血戰第651章 千難萬難第35章 魏忠賢的獻媚第163章 齊王黨第158章 奢安之亂爆發第26章 截胡工部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171章 戰爭泥潭第50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567章 獸窮則齧第599章 世事無常態第328章 官逼民反第463章 大明都指揮使郭桑岱第431章 風雲際變第152章 佈局朝鮮第337章 多方雲動第432章 再苦一苦瀛洲第653章 番外篇(一) 彈冠相慶第643章 百姓賴安第486章 發兵平緬第552章 浙江實況第537章 以進固穩第380章 是齊王黨還是顧黨第267章 太廟獻俘第346章 晚明科學家王徽第376章 心力交瘁第448章 滅亡前的狂歡第109章 五黨讓利第81章 天賦異稟第527章 盛世之下第82章 黃口小兒有蠻力第640章 摸着弟弟過河第163章 齊王黨第369章 大侄子朱慈燃第568章 三龍同朝第341章 礦產國營第223章 諫言廢遼餉
第45章 再薅皇兄羊毛第24章 百姓的生活收支第71章 遼鎮敗壞第388章 籌謀基礎教育第57章 解決兵員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232章 率先中興的大明財政第79章 良臣不可用第88章 死太監銀錢多第303章 再苦一苦外人第533章 恍若隔世第372章 穩坐釣魚臺第693章 後記(十三)工農罷工第364章 上元佳節第265章 病來如山倒第63章 爲戚家軍擴軍第23章 兵部又來要銀子了第581章 各家愁苦各家歡第271章 一羣蟲豸第497章 白骨露野第590章 子不類父第486章 發兵平緬第244章 復設舊港承宣布政使司第446章 天啓第三次北伐(犁庭掃穴)第662章 番外篇(十) 叔侄第130章 調兵援遼第516章 拔高標準第65章 帝者不怒第548章 交趾叛亂第593章 未雨綢繆第509章 興亡又如何第658章 番外篇(六)五大案第102章 打腫臉充胖子的好皇兄第39章 文官多奸詐第12章 伸手錦衣衛第454章 引君入甕第167章 齊王監國第425章 我徂東山第99章 爭鋒相對第555章 鼓勵造反第546章 齊王擺爛第71章 遼鎮敗壞第163章 齊王黨第680章 番外(二十八)鶺鴒在原第285章 生擒朱由檢第325章 天啓八年第167章 齊王監國第86章 上架感言第78章 葉向高第488章 江南不偏安第271章 一羣蟲豸第671章 番外(十九)皇儲第69章 滿桂到來第656章 番外篇(四)蒸蒸日上第680章 番外(二十八)鶺鴒在原第434章 人丁凋零齊王府第491章 百姓賴安第113章 浙川援遼第683章 後記(三)永昌新政第288章 炮轟建虜第501章 西南出海口第266章 多方震動第393章 審判孫傳庭第458章 北山血戰第651章 千難萬難第35章 魏忠賢的獻媚第163章 齊王黨第158章 奢安之亂爆發第26章 截胡工部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171章 戰爭泥潭第50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567章 獸窮則齧第599章 世事無常態第328章 官逼民反第463章 大明都指揮使郭桑岱第431章 風雲際變第152章 佈局朝鮮第337章 多方雲動第432章 再苦一苦瀛洲第653章 番外篇(一) 彈冠相慶第643章 百姓賴安第486章 發兵平緬第552章 浙江實況第537章 以進固穩第380章 是齊王黨還是顧黨第267章 太廟獻俘第346章 晚明科學家王徽第376章 心力交瘁第448章 滅亡前的狂歡第109章 五黨讓利第81章 天賦異稟第527章 盛世之下第82章 黃口小兒有蠻力第640章 摸着弟弟過河第163章 齊王黨第369章 大侄子朱慈燃第568章 三龍同朝第341章 礦產國營第223章 諫言廢遼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