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真實的滿清八旗

第70章 真實的滿清八旗

“是!”

校場高臺上,見朱由檢對後金感興趣,滿桂也回禮,隨後表情嚴肅道:

“建虜、乃我大明心腹大患!”

“細細說來。”一直和戚金不對付的楊漣也來了興趣,催促滿桂,而滿桂頷首,隨後解釋道:

“建虜與北虜不同、他們有着耕地、礦山、軍器所,並且十分熟悉大規模作戰。”

“老奴手下的悍卒,具體多少,沒有人清楚,但襲擾遼瀋時,大部分時候人數在七萬餘人左右,其中女真人六萬,漢人一萬。”

“他們雖然沒有火器,但是箭法歹毒。”

“標下並沒有參加過與建虜的大戰,但從一些小戰能看出,他們十分精銳,遠勝北虜。”

“具體些。”戚金也皺眉催促了起來,從滿桂的口中,他似乎聽到了一個更爲真實的建虜。

“是!”見衆人這麼感興趣,滿桂也細細說道:

“叛軍兵馬擅長尋找一切有利於自己的地形,風向,常常在野戰中不停的從高處往下衝鋒,並且同時順風向發射錐頭破甲箭,以求發揮弓箭的最大威力。”

孫傳庭、洪承疇這兩人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剩下的將領中,沒有機會施展,但敢於帶兵數千和上萬精銳碰撞的還有盧象升、曹變蛟等人。

一旦沒有了這種調度能力,那就絲毫髮揮不出明朝的戰爭潛力,最後就成爲了歷史上如遼事那樣的添油戰術。

因此、要名將,還要練強軍,並且把名將強軍都放到一起,明朝纔有打出大兵團作戰的可能。

眼下朱由檢能用的人裡,完全沒有一個有能力指揮大兵團作戰,這就很尷尬了……

歸根結底,還是老一代能指揮數萬人作戰的將領紛紛病逝、戰死,而新生代的將領沒有成長起來,導致遼事敗壞。

可只有名將也是不行的,因爲歷史上明末能指揮大軍團作戰的將領也很多。

“不過、我軍往往在數十人、數百人的野戰衝突中不會發生大敗的事情,反而與建虜的人馬能打的有來有回。”

葬送進去十萬,再填補十萬新的,再次葬送,再填補……

“因此、對付我軍,叛軍往往會先用盾車進攻,隨後盾車抗住我軍火炮後,便是死兵衝鋒,撕開我軍正面的陣型,再用騎兵進攻兩翼。”

“只要我軍陣腳稍亂,隱藏在亂軍中的白甲巴牙喇便會射殺我軍將領,使我軍失去統一的號令,在開戰不久後便混亂不堪。”

“這羣白甲巴牙喇都是神射手,最喜歡躲在亂軍之中,以硬弓以偷襲射殺我大明的將領,力求打垮我軍的氣勢。”

這種詭異的事,說明明軍的組織度已經弱化到一個令人髮指的地步了,說明明軍已經快不知道如何指揮八萬十萬人的大陣仗了。

但如洪承疇指揮的鬆錦之戰一樣,即便有着吳三桂、曹變蛟、楊國柱等勇將,卻還是因爲王樸等豬隊友的騷操作宣告失敗。

“這個時候,只要出現潰軍,必然向着空出來的正後方逃竄,而建虜也就可以開始絞殺了。”

“只要潰兵出現,叛軍兵馬就會開始從後面剿殺潰兵馬,搶奪輜重。”

“當盾車距離我軍不足三十步時,死兵就會一同衝鋒,以求一次性沖垮我軍陣型。”

努爾哈赤進攻鐵嶺時,李如柏的弟弟李如楨更是帶着賀世賢等馳援鐵嶺,斬首真虜一百七十六級。

沒有能指揮大軍團作戰的名將,那麼不管朱由檢訓練出多少精銳,都只有死在遼東這一條路子。

小部隊還是大部隊,不管是什麼部隊,只要陣型定好了,基本就不會變,建虜也是如此,因此戚金迫切的詢問。

但眼下尷尬的就是,上述的衆人中,沒有一個人成長起來。

“總不能靠我自己上吧……”

明軍不能打嗎?不一定,但明軍沒有了靠譜的指揮體系,沒有了組織能力,那種“將十萬兵,橫行朔漠”的能力消失了。

“他們的陣型呢?”戚金作爲將領,更爲在意建虜的進攻陣型。

從戰略到後勤,再到整個戰役的把控調度,都是一坨漿糊,只有千把人這種連小規模戰役都算不上,只能稱爲“戰鬥”的情況下,明軍才能得勝。

“他們的打法,完全就是模仿學習當年李氏遼東鐵騎的打法。”

相較於他們、朱由檢十分明白滿桂口中的原因。

在萬人級別和數萬人級別的會戰中,明軍總會輸的一塌糊塗。

說到此處,滿桂忍不住嘆息了一聲,而戚金也是緊皺眉頭,不知道在想什麼。

“這便是標下所經歷的建虜叛軍……”

“開戰前、以密集的步射箭雨打擊對手的士氣,隨後身披三重甲的死兵用盾車掩護,抵禦火炮。”

“標下曾經聽遼鎮的遊擊說過,一旦發展到了數千人,上萬人、乃至數萬人大戰的時候,我軍往往便會自亂陣腳,隨後開始潰敗。”

有句話叫“人多了亂,龍多了旱”,明軍到最後就出現了這種詭異的事。

“一旦達到了這樣的效果,遼鎮兵馬的士氣就會跌落谷底,隨後開始出現潰兵。”

至於楊漣則是面色不喜,認爲必然是將領貪生怕死的緣故。

“老奴手下的叛軍兵馬就是看到了這一點,因此每戰必以關外蠻族的氣勢震懾關內遼兵,並且他們之中有身披三重甲的白甲巴牙喇。”

比如努爾哈赤進攻清河所的當天,馳援清河的參將賀世賢就斬首真虜一百五十一顆。

“一旦兩翼撕開,四隊和五隊便會從側後方進軍,形成口袋式的圍攻。”

“他們的騎兵馬同時習慣在戰局初開的時候側面突擊,切割對手陣型,將敵人分割,爲後面的步兵馬推進做準備。”

明末書上明軍野戰擊敗清軍的例子也不少。

由此可以看出、明軍不是不能打,但無一例外的都是小規模衝突。

也就是說,只要明朝那邊擺出陣勢,聚個上萬人、乃至數萬人的規模打會戰,那就必敗無疑。

“由於遼兵怯虜,加上欠餉多年,因此遼鎮兵馬士氣並不高昂。”

這個原因,就是因爲明朝長期處於和蒙古人的治安戰,戰鬥規模維持在雙方各自數千人左右,導致了明軍對兵團作戰不熟悉。

滿桂面對詢問,想了想後回道:

“他們的進攻陣型,實際上便是女真人在白山黑水之間狩獵的陣型,即分爲五個小隊,頭隊爲死兵壓上,二隊和三隊自左右進攻,進攻獵物兩翼。”

“他們的箭法歹毒,基本每一箭都是瞄着面頰去的,杜鬆總兵便是死於這樣的偷襲之下。”

朱由檢突然心虛起來,畢竟他前世頂多當上一個班長,別說大兵團、就連連排一級都跟他沒有關係。

可是想了想、他還真的沒有人可以用。

對此、他只能在心底長嘆一口氣:

“罷了、死馬當作活馬醫吧……”

(本章完)

第57章 解決兵員第250章 生擒朱由檢第58章 勇衛營虎將孫應元第123章 天子閱兵第432章 再苦一苦瀛洲第653章 番外篇(一) 彈冠相慶第91章 人間慘狀(七千字大章)第557章 平凡的人第23章 兵部又來要銀子了第692章 後記(十二)齊光同塵第42章 搬空盔甲廠第277章 開誠佈公第565章 父債子償第141章 種植番薯三寶第260章 收復朵甘第633章 世代更迭第625章 兄弟同遊第191章 生擒徐鴻儒第354章 頂樑柱朱由檢第561章 破屋太子第616章 債多不壓身第196章 理念不同第673章 番外(二十一) 動盪第560章 扶持大侄子第429章 大婚籌備第693章 後記(十三)工農罷工第598章 紙幣金本位第435章 齊王冠禮第114章 整頓畢節第474章 兄弟見面第543章 雙璧隕落第632章 齊王待我第300章 三娘子案爆發第506章 蒙古西遷第316章 內聖外王第342章 亂國之人第194章 諸王認慫第174章 漢奸該死第239章 出兵南洋第255章 狂飆六百里第306章 徐霞客的利未亞之行第538章 欲言又止第355章 諸藩戰爭序幕第241章 備戰河套第276章 舊港的工業第676章 番外(二十四)亞歐戰爭第544章 神機妙算朱由檢第464章 忠心耿耿劉愛塔第648章 新人勝舊人第17章 皇五弟知兵第476章 義釋兵權第84章 保住熊廷弼第319章 平安南之役第473章 齊國五年計劃第72章 忠貞秦良玉第116章 吸血蟲的勳貴第662章 番外篇(十) 叔侄第57章 解決兵員第156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218章 犁庭掃穴第359章 火燒草津城第215章 炮擊老奴第567章 獸窮則齧第420章 上直與海軍的貓膩第112章 落幕第53章 領兵要點第655章 番外篇(三) 小國難爲第242章 攻心爲上第25章 古代社會福利機構第299章 齊王返京第371章 風高亮節楊文嶽第622章 燕山傾倒第255章 狂飆六百里第526章 糧食就是民心第136章 出塞第353章 分憂第619章 大西洋的風第146章 遼事落幕第158章 奢安之亂爆發第239章 出兵南洋第286章 欲哭無淚虎蹲兔第682章 後記(二)帝崩第260章 收復朵甘第404章 暗流涌動第259章 內安外擴第430章 檢在帝心第88章 死太監銀錢多第163章 齊王黨第269章 以宗制藩的國策第73章 秦氏兄弟第621章 英雄出少年第398章 齊王選妃第503章 一路向南第554章 書不如人第648章 新人勝舊人第559章 零丁洋裡第272章 大慈大悲洪承疇第402章 南次亞的大亂鬥第183章 黃雀在後第290章 膨脹的野心
第57章 解決兵員第250章 生擒朱由檢第58章 勇衛營虎將孫應元第123章 天子閱兵第432章 再苦一苦瀛洲第653章 番外篇(一) 彈冠相慶第91章 人間慘狀(七千字大章)第557章 平凡的人第23章 兵部又來要銀子了第692章 後記(十二)齊光同塵第42章 搬空盔甲廠第277章 開誠佈公第565章 父債子償第141章 種植番薯三寶第260章 收復朵甘第633章 世代更迭第625章 兄弟同遊第191章 生擒徐鴻儒第354章 頂樑柱朱由檢第561章 破屋太子第616章 債多不壓身第196章 理念不同第673章 番外(二十一) 動盪第560章 扶持大侄子第429章 大婚籌備第693章 後記(十三)工農罷工第598章 紙幣金本位第435章 齊王冠禮第114章 整頓畢節第474章 兄弟見面第543章 雙璧隕落第632章 齊王待我第300章 三娘子案爆發第506章 蒙古西遷第316章 內聖外王第342章 亂國之人第194章 諸王認慫第174章 漢奸該死第239章 出兵南洋第255章 狂飆六百里第306章 徐霞客的利未亞之行第538章 欲言又止第355章 諸藩戰爭序幕第241章 備戰河套第276章 舊港的工業第676章 番外(二十四)亞歐戰爭第544章 神機妙算朱由檢第464章 忠心耿耿劉愛塔第648章 新人勝舊人第17章 皇五弟知兵第476章 義釋兵權第84章 保住熊廷弼第319章 平安南之役第473章 齊國五年計劃第72章 忠貞秦良玉第116章 吸血蟲的勳貴第662章 番外篇(十) 叔侄第57章 解決兵員第156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218章 犁庭掃穴第359章 火燒草津城第215章 炮擊老奴第567章 獸窮則齧第420章 上直與海軍的貓膩第112章 落幕第53章 領兵要點第655章 番外篇(三) 小國難爲第242章 攻心爲上第25章 古代社會福利機構第299章 齊王返京第371章 風高亮節楊文嶽第622章 燕山傾倒第255章 狂飆六百里第526章 糧食就是民心第136章 出塞第353章 分憂第619章 大西洋的風第146章 遼事落幕第158章 奢安之亂爆發第239章 出兵南洋第286章 欲哭無淚虎蹲兔第682章 後記(二)帝崩第260章 收復朵甘第404章 暗流涌動第259章 內安外擴第430章 檢在帝心第88章 死太監銀錢多第163章 齊王黨第269章 以宗制藩的國策第73章 秦氏兄弟第621章 英雄出少年第398章 齊王選妃第503章 一路向南第554章 書不如人第648章 新人勝舊人第559章 零丁洋裡第272章 大慈大悲洪承疇第402章 南次亞的大亂鬥第183章 黃雀在後第290章 膨脹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