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中計

薊鎮總兵府原本就設在三屯營,薊鎮總兵爲趙率教,但此時已掛平遼將軍印,移鎮山海關。三屯營主事的是新任總兵朱國彥。

已日上三更,朱國彥仍醉酒未起。當韃子入侵的警訊傳到時候,才被親信家丁叫醒。

朱國彥一聽之下,一陣冷汗,酒醒了,也不瞌睡了,趕緊到大堂問傳訊兵丁詳情:“可見烽火訊號爲何等級?”

“烽火剛升即滅,未及確認等級。”

難道是韃子大舉入犯?可關口的蒙古朵顏部也只是平時嘴巴說說,諒沒有膽量敢集結所有部族犯境吧?難道是不小心走水了,這可不是兒戲。

朱國彥想來想去,想不清楚,正要命令再探。只聽門外一陣喧鬧,然後很快,有人闖了進來。

沒等朱國彥看清,就聽見來人驚慌的說了:“建虜,建虜韃子,大舉入侵了。”

朱國彥定睛一看,原來是龍井關遊擊王純臣,只着單薄衣裳,腦袋上卻歪戴着一頂明盔,一臉的汗水。

“什麼,建虜韃子?看清了?”朱國彥也不管王純臣在這大冬天到底是冷還是熱了,問道。

“是,是,建虜韃子,好多,好多,趁凌晨偷襲。”

“到底多少?”

其實王純臣壓根就沒來及看清有多少韃子,反正龍井關是丟了,就多報點好了。於是說:“大概,大概有四、五千左右。”

朱國彥看看王純臣這外形,心裡想着,這傢伙怕是在睡夢中跑出來的吧,外圍烽火臺一個未燃,人數不少,建虜韃子遠道來攻,怕是不止四、五千之數。

想到這裡,連忙傳令向後方報警,按上萬韃子的數目進行烽火傳訊。

就在這時,府外的喧譁聲音越來越響,被朱國彥給聽見了。讓士兵出去察看。

不一會,士兵回報說城內百姓聽說建虜攻過來了,在收拾家當出城向後方逃難。

這還了得,朱國彥也不再理王純臣了,只是臨走前惡狠狠的對他說:“你乾的好事!”,然後下令關閉城門,營中兵丁到閱武場集合,準備上城戒備。自己也趕緊去披掛了。

沒想,到了閱武場才發現只有四分之二強的兵丁集合了,自己不是隻吃了四分之一的空餉麼,怎麼還少那麼多?這時屬下來報說未到的兵丁,聽說建虜攻來,就混在百姓中溜了。

朱國彥很無奈,帶隊趕往城牆。發現拖兒帶女的百姓把臨近城門的街道都堵了。用鞭子開路才登上了城牆,發現有一部分見機快的百姓已經逃出城去了。朱國彥只能行注目禮歡送。

朱國彥給城牆上的兵丁鼓了一下勁,正準備回去召集手底下的軍官開會,忽然發現,遠去的那些百姓又往回奔了,難道是良心發現,要和本將共渡危難?

近了才發現哪些老百姓都是哭爹喊孃的跑回來的,後面還有一大羣建虜韃子騎馬追着,不過根本就不像在敵我戰場,反而像是在放牧,對,就是把這些老百姓當她們的牛羊,進行放牧。

體力弱的,跑的慢了些就一刀下去,看到幾個聰明的,想跑離大隊的,就一箭射過去,驅趕着他們的“牛羊”向城門方向移動。

等到離城牆一箭射程左右的時候,建虜韃子一下散開,把那些老百姓都圍了起來,看着圍在裡面驚恐不安的老百姓哈哈大笑。

其中一個類似頭目的騎兵轉身往城牆方向走了幾步,然後嘰裡呱啦的說了一些話,反正沒人聽得懂。

然後那個人回頭下了個命令,剩下的那些建虜韃子就散成了一個大圈,開始往裡面的人羣射箭,像是在家和好友一邊聊天,一邊射靶較量箭法,那些老百姓,不管老弱婦孺,全都如同一羣待宰的羔羊,雖哭喊求饒也無濟於事,該射的照射,慢慢的就沒有人站着了。

然而那羣建虜韃子還不罷休,開始騎馬加速,踐踏已倒地上的老百姓。他們肆無忌憚的玩着,似乎根本就不在乎城裡的明軍。

城牆上鴉雀無聲,箭炮都沒有人放,就那麼看着城外的人間悲劇,或是緊張,或是嚇呆了吧。

最後,那羣建虜韃子下馬搜屍體,並把還能用的箭支拔回去,偶爾能看到有一、兩個韃子一聲歡呼,像是搜到了好東西。

末了,建虜韃子纔不慌不忙的遠去。甚至有幾個還在臨走之前使勁丟了幾個人頭到城牆方向來。

朱國彥被這羣建虜韃子嚇壞了,以前只是聽聞建虜韃子的兇殘,好戰,現在真見到了如此彪悍的韃子,在敵人城牆下肆無忌憚,令人髮指的殘暴,側面顯示出了其戰場心理素質,這些都只有經常殺人的老兵纔有,而且是經常打勝仗的老兵。自己的手下根本沒有能與之放對的能力,哪怕最精銳的家丁也不行。

朱國彥望望建虜遠去的方向,趕緊下令用石頭堵門,固守待援。

而後兩天,建虜韃子經常一羣一羣的過來表演,馬上雜耍,射箭等等的,展現他們的能力,然後又呼嘯而去。

最後,朱國彥下令徹底堵死城門,戰事不停,就不用想着能開門了。

十月三十日,平遼將軍趙率教,字希龍,號明善,收到烽火傳訊後,正在袁崇煥府邸請示。因爲他屬於袁節制。

袁崇煥聽到報告時,認爲不大可能,蒙古韃子什麼時候有膽子敢糾結上萬人來叩關了。要說有這能力的也只有建虜,可據報建虜目前在錦州一線出現,所以不可能啊。

趙率教說了:“督師,之前有聽聞聖上曾令巡撫順天右僉都御史王元雅加強防備,以防建虜從他防線破關而入,如若建虜當真從他那破關而入,聖上將令王元雅堅守遵化,並招全國軍隊勤王,與建虜在遵化一線決戰,同時派我等直掏瀋陽。您說,會不會建虜真的繞道侵襲呢?”

袁崇煥沉思了下,道:“先前也聽聞了此等傳言。然建虜卻攻擊錦州;現今又出沒於錦州城外,建虜繞道攻擊的可能性是有,但不大啊,我再思之。”

“那會不會建虜也聽聞了聖上的計策,覺得可以繞道,反而給建虜提了醒?”

“不會,我駐守寧錦一線,消息短時斷難傳到建虜處。”袁崇煥斬釘截鐵的說道。可惜,他不知道的是,剛好有關內的漢奸把消息傳了過去,而且,還在聯合算計着他。

就在這時,門口親衛來報京師聖旨到。

袁崇煥和趙率教一對視,難道真的是建虜?

果然,崇禎皇帝聖旨中說遵化,三屯營一線受建虜主力攻擊,危在旦夕,要求袁崇煥即刻率關寧主力前往救援,不得延誤。

接完聖旨,袁崇煥壓根就沒有懷疑傳旨宦官的真假,因爲傳旨宦官的言行舉止,身份令牌一切都沒有異常,包括聖旨也是正常,只是有點疑問的是爲什麼崇禎皇帝那麼快知道是建虜主力。(一般也不會有人會估算到熟悉宮事的宦官會幫建虜假傳聖旨。)

傳旨宦官幫崇禎皇帝解釋了下,據說是有關外蒙古友人路遇建虜主力奔喜峰口而去。故提前得知。而遵化,三屯營的明軍冬季作戰能力又弱,顯然不是建虜主力的對手,故要督師前往救援,確保京畿安全。

送走傳旨宦官,袁崇煥心裡衡量上了,聖上此次的聖旨和之前傳聞的有所不同。關鍵在於遵化能否守住。看來現在是擔心遵化守不住了,所以改變了方略,要求自己前往救援了。

如果遵化失守,京畿之地就在建虜馬蹄之下了,錦州一線還有建虜,就算想直搗瀋陽也得掂量下打不打的過建虜,萬一遵化一線爲虛,錦州一線爲實,那自己如果想直搗瀋陽,就等於把肉送到建虜嘴裡去了。不行,還是救遵化比較好,也不用擔心被言官的口水淹死。

於是,袁崇煥做出決定,對趙率教說:“明善,本督師命你親率本部騎兵四千人星夜馳援遵化、三屯營一線。能進城防守最好,堅持到本督師趕到,內外夾擊建虜。”

趙率教得令,正要離去,又被袁崇煥叫住,袁崇煥有點擔心的問趙率教道:“明善,星夜奔馳,身體可否吃得消?”

趙率教一聽,不高興了:“督師,休要小瞧於我,雖我年過六十,然騎馬披甲不在話下,大丈夫行世,當以馬革裹屍爲榮。”

於是,趙率教告辭而去。

要是能殲滅建虜叩關的一萬主力,那是前所未有之大勝。但建虜韃子極爲厲害,要吃掉一萬建虜,非得主力盡出才行。袁崇煥想到這裡開始計算手頭的兵力,寧錦一線也還要守,不過城裡只要儲備足夠糧草,只要步兵就能守住。而關內的建虜,四處逃竄的話也是麻煩,非得用騎兵對騎兵不可。爲今之計只有集結全部關寧鐵騎了。趙率教領四千騎兵支援而去,應該還有足夠的時間來集結。

想到這裡,袁崇煥開始傳令運送糧草給關寧,錦州,並集結騎兵。要求越快越好。

再說那傳旨宦官一離開之後,在無人之地馬上改頭換面,前往範永鬥在山海關的秘密駐地,稟報袁崇煥已接旨的事情。

因爲此事極爲重要,秘密駐地主事之人爲範永鬥本人,安排這個宦官離開之後,範永鬥還不放心,派人前去探聽消息,看是否有軍隊調動跡象。

在得到確實消息後,範永斗大喜過望,馬上派人快馬加鞭,送消息給皇太極。

趙率教不是說走就能走的,需要集合部隊,安排糧草等等,自然就比不上範永鬥派人送信的速度。他這一去,果然應了“馬革裹屍”的心願。

您的每一次點擊、紅票和收藏都是對新人新書的肯定與支持,也是新人創作的動力,謝謝!

第112章 一條龍第443章 中興侯的鬼點子多第693章 葡萄牙人的妥協第34章 閻應芳第158章 彷徨和驕蠻第755章 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第762章 兵變第548章 南京民變的結果第493章 藩王會議(3)第194章 爲國除奸第463章 孝之大小第588章 偷城第605章 背後捅刀子第293章 犯大明者雖遠必誅第639章 嚴管報紙第450章 明末火藥第575章 作繭自縛第441章 票號之議第149章 惶恐不安第93章 以一敵四第793章 蒸汽機的進度第733章 荷蘭人的反應第171章 鹽政會議(1)第162章 戰前氣氛第684章 凱旋迴京第320章 進士之禍第260章 首勝第416章 大明央行的緊迫性第251章 打賭第778章 戰後困境第282章 官匪一家第614章 這是咋了第96章 滅口第647章 空城計第287章 反勝爲敗第388章 羞辱範氏第133章 歷史教訓第72章 比對第239章 我忙你愁第592章 明軍太兇殘了第867章 悲催的印第安人第843章 回京第299章 新五軍營第281章 形勢依舊嚴峻第72章 比對第374章 巡撫衙門第305章 遼東漢人的希望第357章 報應第645章 這一年第255章 大奸似忠麼第386章 開封戲曲第452章 改造鳥銃第225章 商人逐利第11章 昏迷第797章 李老四的婚事第103章 開中法第43章 早朝第387章 四小歸心第394章 月黑風高夜第578章 暗流涌動第267章 功敗垂成第832章 萬事如意第813章 最長的奏章第711章 北海道問題第367章 洪承疇第760章 老驥伏櫪第633章 一口茶水噴了出來第639章 嚴管報紙第804章 月兒姑娘第229章 軍中不穩第92章 瀕臨絕境第614章 這是咋了第192章 第二次勸降昌黎第205章 昌黎第四戰(5)第474章 建虜細作第190章 火攻昌黎行麼第796章 南行定局第561章 找到了第40章 軍需官第142章 惡有惡報第397章 唐王勤王事第702章 兵仗局的任務第704章 宣言第514章 燧發槍試驗第862章 君明 臣賢而後國強第452章 改造鳥銃第859章 蒙古生變第519章 一路向西第760章 老驥伏櫪第399章 封建海外第271章 爲什麼而戰第794章 鋼鐵廠第346章 兵敗如山倒第265章 伏擊中興侯第613章 怕了侯爺第851章 朝貢之策第618章 憂心第525章 報紙滲透第794章 鋼鐵廠第764章 此生無憾
第112章 一條龍第443章 中興侯的鬼點子多第693章 葡萄牙人的妥協第34章 閻應芳第158章 彷徨和驕蠻第755章 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第762章 兵變第548章 南京民變的結果第493章 藩王會議(3)第194章 爲國除奸第463章 孝之大小第588章 偷城第605章 背後捅刀子第293章 犯大明者雖遠必誅第639章 嚴管報紙第450章 明末火藥第575章 作繭自縛第441章 票號之議第149章 惶恐不安第93章 以一敵四第793章 蒸汽機的進度第733章 荷蘭人的反應第171章 鹽政會議(1)第162章 戰前氣氛第684章 凱旋迴京第320章 進士之禍第260章 首勝第416章 大明央行的緊迫性第251章 打賭第778章 戰後困境第282章 官匪一家第614章 這是咋了第96章 滅口第647章 空城計第287章 反勝爲敗第388章 羞辱範氏第133章 歷史教訓第72章 比對第239章 我忙你愁第592章 明軍太兇殘了第867章 悲催的印第安人第843章 回京第299章 新五軍營第281章 形勢依舊嚴峻第72章 比對第374章 巡撫衙門第305章 遼東漢人的希望第357章 報應第645章 這一年第255章 大奸似忠麼第386章 開封戲曲第452章 改造鳥銃第225章 商人逐利第11章 昏迷第797章 李老四的婚事第103章 開中法第43章 早朝第387章 四小歸心第394章 月黑風高夜第578章 暗流涌動第267章 功敗垂成第832章 萬事如意第813章 最長的奏章第711章 北海道問題第367章 洪承疇第760章 老驥伏櫪第633章 一口茶水噴了出來第639章 嚴管報紙第804章 月兒姑娘第229章 軍中不穩第92章 瀕臨絕境第614章 這是咋了第192章 第二次勸降昌黎第205章 昌黎第四戰(5)第474章 建虜細作第190章 火攻昌黎行麼第796章 南行定局第561章 找到了第40章 軍需官第142章 惡有惡報第397章 唐王勤王事第702章 兵仗局的任務第704章 宣言第514章 燧發槍試驗第862章 君明 臣賢而後國強第452章 改造鳥銃第859章 蒙古生變第519章 一路向西第760章 老驥伏櫪第399章 封建海外第271章 爲什麼而戰第794章 鋼鐵廠第346章 兵敗如山倒第265章 伏擊中興侯第613章 怕了侯爺第851章 朝貢之策第618章 憂心第525章 報紙滲透第794章 鋼鐵廠第764章 此生無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