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宦官人生

安貴義聽了一愣,頭一回聽別人說要跟自己談人生,聊理想。

鍾進衛卻不管他的想法,直接問道:“安公公,你當初爲什麼要進宮?”

安貴義沉默了,像是在回憶,過了會,他才答道:“家裡窮,快活不下去了,我排行最小。我那爹聽聞進宮當宦官,能免除一家人的徭役,親鄰也可以免除徭役,就由他們湊了份錢,把我送了進來。”

“哦,那免除了麼?”

安貴義搖搖頭,沒回答。鍾進衛奇怪了:“難道免除徭役是假的?你爹也真是的,不打聽清楚就把你送進來。”

安貴義見鍾進衛理解錯了,就出言解釋,只是聲音有點低落:“不是假的,朝廷是有這個律法。只是咱家進宮之後,就沒有再聯繫過家裡。”

“爲什麼不聯繫家裡,他們或許還需要你資助呢。”

“我恨,爲什麼要選擇是我,爲什麼?”安貴義聽了鍾進衛的話,反而一改情緒的低落,激動起來,咱家的稱呼也忘了,變成了我的自稱。

鍾進衛聽了安貴義從心底的控訴,聽懂了裡面包含的無奈和悲憤,不禁無語。是啊,不管什麼原因,被選中當了宦官,身體少了很重要的一部分,誰都不會樂意。

安靜了一會,鍾進衛換了個話題,引開安貴義的注意力,轉移他的情緒:“你說,人活這輩子,圖個啥?”

安貴義知道在中興伯面前表露自己的這個情緒不好,就收斂了下,回答鍾進衛道:“很多人,活在世上,就圖個飽暖而已。”

“你應該已經不愁飽暖了,那就沒有所圖的了麼?”鍾進衛問道。

安貴義還真沒想過這個問題,自然能吃飽穿暖後,好像是爲活着而活着了。

鍾進衛見安貴義沒回答,就換了個話題,問道:“安公公,你說你們宦官平時都有什麼活動?”

安貴義不知道中興伯爲什麼問起這種八卦事,他回答鍾進衛道:“個人習性不同,因此活動各不相同。宮裡面有喜精美器具而平日好收集之人;有好吃之人,就輪流做東,約聚飲食;有好戲曲之人,聽不過癮自養戲子的;也有修善念佛之人,持佛氏之戒,專門吃素。還有好文學,喜書法之人。”

“吃素,喜書法?”鍾進衛好像沒聽過這類的宦官。

安貴義看鐘進衛不信,就舉例給他聽:“御馬監太監劉若愚,平時就是吃素唸佛之人。司禮監太監高時明擅長書法,大內的很多牌匾,都是他手書的。皇上身邊的隨堂太監鄭之惠,他的八股文就很得皇上賞識。”

wωw_ T Tκan_ ¢ ○

“哦,宦官都是這麼優秀的啊?”鍾進衛有點不信。

安貴義猶豫了下,就補充道:“當然也有生性好賭,三五成羣,鬥雞,看紙牌,下棋,耍骨牌,打雙陸都有。”

鍾進衛聽着安貴義的講述,心想這宦官和普通人其實也沒啥兩樣。有了這麼一個想法,再去想宦官中出名的那些太監,所做的事情,還真能在非宦官裡面找到對應的人。

比如最近的魏忠賢,權勢滔天,殺害忠良。是不是忠良,這個暫且不論,其實就是排除異己,這種事情,每朝每代,有條件的文臣武將差不多都幹過,而且人數遠比宦官多。

再說魏忠賢立生祠,呼“九千歲”,這事也是文臣拍他馬屁拍出來的,要說噁心的話,那最先這麼做的浙江巡撫潘汝楨纔是最噁心的。

魏忠賢以此試探政治對手,未嘗不是一個好手段。連如此噁心的事情都肯做的文臣,骨頭之軟就可控制。

當然,宦官因爲少了那個零件,和普通人也肯定有差別的。但大部分人,還是和普通人沒兩樣。

鍾進衛想到這裡,對宦官的理解更深了一層,以爲宦官就是變態,顯然是不對的。王承恩,安貴義,都是自己一直在接觸的,就沒感覺有什麼變態的。

“那你平時喜歡做什麼?”鍾進衛問安貴義道。

“咱家喜歡讀鄭和傳。”安貴義猶豫了下,還是說了出來。

“哦,你是喜歡航海還是喜歡留名後世?”鍾進衛進一步問道。

“咱家出身西北,沒有看過大海,不懂航海。”

原來如此,鍾進衛明白了,安貴義求的是名。

“這個很好啊,你安心在陶瓷廠做事,帶好這些工匠,做出成就來,我敢跟你打包票,你一定會像鄭和一樣,留名後世的。”鍾進衛笑着對安貴義道。

安貴義也跟着笑笑,忽然問鍾進衛道:“中興伯,您呢,您的理想是什麼?”

鍾進衛記得跟崇禎皇帝提過自己的理想,不過,對安貴義,他不想再提,就換了個說法:“我啊,我過得高興就好,讓自己開心,讓身邊的人高興,讓大明百姓都高興。也不是說我有多高尚,只是我看着他們開心的時候,我心裡就開心。”

“好,中興伯好志向,不過聽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徐光啓剛好看完了手中記錄的內容,聽到了鍾進衛的志向,就出聲發表看法。

鍾進衛和安貴義聽到徐光啓的聲音,都站了起來,面向徐光啓。

鍾進衛先問道:“徐大人,都看完了,怎麼樣?”

徐光啓晃動下手裡的厚厚一疊記錄,嘆道:“都是不錯的建議,下官看,按照這些建議改進新式窯之後,產量會有不少的提高。”

說到這裡,徐光啓有點好奇,他問鍾進衛道:“中興伯,這種議事方式,您是怎麼想出來的?下官以前和那些工匠議事,都是下官問一句,他們才答一句。”

“呵呵,因爲他們是怕你,怕你這個官位。所以不敢說,怕說錯了會被責罰。”鍾進衛笑着給徐光啓解釋道。

徐光啓有點不理解,他問出了他心中的疑惑:“中興伯,下官事先也有和他們說明過,言者說錯無罪,可他們的發言爲什麼還寥寥無幾呢?”

“因爲你們的等級差距擺在那裡,誰知道說錯了,你會不會記恨。”鍾進衛是後世來的人,旁觀者清。

“哦,原來如此,可中興伯這種方式爲什麼就可以?”徐光啓謙虛地諮詢。

“是這樣的,我讓他們面對面談,我們只是坐在一側,只控制他們討論的話題不偏,就可以。這樣一來,他們看不到我們倆,心理壓力就會比較少。而且,他們交談的對象是地位身份差不多的同行,心理壓力又少了一層。”鍾進衛把這種會議的優點說給徐光啓聽。

“還有,擺着點心之類的吃食,能讓會議氣氛不那麼嚴肅,可以放鬆他們的心情,這也是促進他們能安心交談的一個措施。”鍾進衛把這個細節也解釋給徐光啓聽。

徐光啓用沒有拿記錄的手,捋着自己的長鬚,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其實,鍾進衛這人隨和,被陶瓷工匠們瞭解。因此,陶瓷工匠們首先發言,帶動氣氛,也是一個因素。

第294章 捷報反應第506章 大明憤青討伐的對象第476章 論證新軍第689章 重現大明無敵水師第757章 遼陽易手第432章 魚鬆計劃第421章 文臣的態度第612章 血債血償第548章 南京民變的結果第173章 張母教子第529章 大軍開拔第827章 海上緝私隊第450章 明末火藥第382章 菸草第400章 藩王會同意麼第840章 徐霞客歸來第581章 願爲嚮導第651章 海州遼陽第322章 組建遠征軍第723章 袁可立的心願第667章 攻勢受挫第120章 老人和狼及無賴第678章 東西方戰船的差距第536章 峽谷大撤退第833章 不得再用澳門總督的稱呼第458章 又聞盧象升之名第686章 大明水師學堂第705章 張獻忠的生活第862章 君明 臣賢而後國強第444章 皆大歡喜第197章 不拋棄也不放棄第519章 一路向西第341章 不期而遇第142章 惡有惡報第618章 憂心第30章 餉銀(2)第292章 會師第497章 藩王會議(7)第344章 白杆軍現第664章 打天朝人的臉第544章 威脅信第491章 藩王會議(1)第460章 冰棍第519章 一路向西第799章 過揚州嘆第566章 重組夜不收第747章 鄭成功第443章 中興侯的鬼點子多第858章 唐王就藩第447章 新軍的新第786章 北方軍隊的改編方案第789章 睡吧乖第214章 萬人敵第415章 大明央行的必要性第814章 水土不服第58章 貨幣戰爭第58章 貨幣戰爭第397章 唐王勤王事第770章 絕了最後的希望第228章 快刀斬亂麻第425章 農業研究院第690章 建虜求和第72章 比對第9章 指點江山第864章 蒸汽火車第786章 北方軍隊的改編方案第96章 滅口第28章 浩劫第669章 危急萬分第780章 欣喜若狂第302章 雷霆手段第844章 你是燈塔第607章 一招打建虜第171章 鹽政會議(1)第292章 會師第577章 幫你借錢第837章 運籌帷幄第798章 收名人上癮第155章 火器弓箭第759章 急轉直下第283章 建虜並不笨第692章 驅趕海賊攪局東南亞第778章 戰後困境第133章 歷史教訓第80章 通州路上第235章 顯微鏡的重要性第250章 紅衣大炮第271章 爲什麼而戰第303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824章 市舶司困境第89章 危險臨近第161章 工匠的春天要到了第392章 代善給明軍創造機會第574章 應對第808章 水泥路邊第508章 要撥款先出力第635章 農業研究所職能的改變第310章 絕境逢生第845章 北方艦隊
第294章 捷報反應第506章 大明憤青討伐的對象第476章 論證新軍第689章 重現大明無敵水師第757章 遼陽易手第432章 魚鬆計劃第421章 文臣的態度第612章 血債血償第548章 南京民變的結果第173章 張母教子第529章 大軍開拔第827章 海上緝私隊第450章 明末火藥第382章 菸草第400章 藩王會同意麼第840章 徐霞客歸來第581章 願爲嚮導第651章 海州遼陽第322章 組建遠征軍第723章 袁可立的心願第667章 攻勢受挫第120章 老人和狼及無賴第678章 東西方戰船的差距第536章 峽谷大撤退第833章 不得再用澳門總督的稱呼第458章 又聞盧象升之名第686章 大明水師學堂第705章 張獻忠的生活第862章 君明 臣賢而後國強第444章 皆大歡喜第197章 不拋棄也不放棄第519章 一路向西第341章 不期而遇第142章 惡有惡報第618章 憂心第30章 餉銀(2)第292章 會師第497章 藩王會議(7)第344章 白杆軍現第664章 打天朝人的臉第544章 威脅信第491章 藩王會議(1)第460章 冰棍第519章 一路向西第799章 過揚州嘆第566章 重組夜不收第747章 鄭成功第443章 中興侯的鬼點子多第858章 唐王就藩第447章 新軍的新第786章 北方軍隊的改編方案第789章 睡吧乖第214章 萬人敵第415章 大明央行的必要性第814章 水土不服第58章 貨幣戰爭第58章 貨幣戰爭第397章 唐王勤王事第770章 絕了最後的希望第228章 快刀斬亂麻第425章 農業研究院第690章 建虜求和第72章 比對第9章 指點江山第864章 蒸汽火車第786章 北方軍隊的改編方案第96章 滅口第28章 浩劫第669章 危急萬分第780章 欣喜若狂第302章 雷霆手段第844章 你是燈塔第607章 一招打建虜第171章 鹽政會議(1)第292章 會師第577章 幫你借錢第837章 運籌帷幄第798章 收名人上癮第155章 火器弓箭第759章 急轉直下第283章 建虜並不笨第692章 驅趕海賊攪局東南亞第778章 戰後困境第133章 歷史教訓第80章 通州路上第235章 顯微鏡的重要性第250章 紅衣大炮第271章 爲什麼而戰第303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824章 市舶司困境第89章 危險臨近第161章 工匠的春天要到了第392章 代善給明軍創造機會第574章 應對第808章 水泥路邊第508章 要撥款先出力第635章 農業研究所職能的改變第310章 絕境逢生第845章 北方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