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4章 鋼鐵廠

鍾進衛對於蒸汽機的研究進度很滿意,因爲按照這個進度,實用型的蒸汽機將會比歷史上提前出現,並且是首先誕生在華夏這片土地上。

其實仔細想想,鍾進衛又覺得這是必然的事情。因爲和歐洲研究蒸汽機的那些人比起來,此時華夏之地的研究有太多優勢了。

且不說方以智是世家出身,父母兩邊都有實幹型的大儒長輩,平時耳濡目染就已經精通物理、數學等多方面的內容,不是西方瓦特那樣的學徒工能比。

在蒸汽機方面,鍾進衛雖然沒有實際做過,可有些概念還是知道的,由他點撥天才少年方以智,那是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且在其他方面,就更不是歐洲的同行能比了。歐洲那是小家小戶,一個作坊一個廠,自己在搞研究;而在華夏之地上,則是集大明整個帝國的力量在研究。

資金不用擔心,花多少都會撥下來,當然是國企提供的;要用什麼材料,立馬能給你找來;需要什麼精密零件,由最熟練的工匠手工給你打造出來;等等諸如此類的優勢全都是歐洲同行所不具備的。

雖然如此,鍾進衛從動力研究所出來後,還是忍不住向宋應星誇獎道:“不錯,年輕有爲,假以時日,大明下一代的科技中堅必然是以他爲首的一代。”

宋應星呵呵地笑了,手下受國公誇獎,他也有面子。

到了研究所門口,他便請示道:“國公,接下來視察哪所研究所?”

鍾進衛看看天色,發現還早,就對宋應星道:“走,去鋼鐵廠看看。”

鋼鐵廠離得遠,就不是走路能到了。一行人就走回研究院,拿了座騎,便往鋼鐵廠而去。

鋼鐵廠和玻璃廠一樣,都是歸研究院管。因此鍾進衛一邊控馬前行,一邊問跟在身邊陪同的宋應星道:“你應該知道鋼鐵廠的情況吧?”

原本以爲興國公是要現場視察,因此宋應星並沒有馬上介紹情況。現在國公在路上就問了,宋應星也就馬上回答道:“國公想了解點什麼?”

這個時候,雖然快到初夏了,但天氣還是比較冷。馬跑得快一點,冷風就往嘴巴里灌。

鍾進衛就側着頭,避開了風頭,看着宋應星道:“就說說鋼鐵廠情況,隨便說。”

宋應星稍微想了一下,也是側頭過來,面向鍾進衛,直接開始介紹起鋼鐵廠的情況。

一直到了鋼鐵廠,裡面的工匠都迎了出來,到了大堂後,還沒有介紹完。

又加上宋應星在鍾進衛不斷地插話問話中,不停的補充,最後基本上把鋼鐵廠的前前後後,所有事情都講述了一遍。

原來鋼鐵廠之所以到現在還沒有出理想的鋼,也是有原因的。

在明末時期,大明的鋼鐵冶煉流程,已經到了規模化、量產化、生熟鐵連續生產的地步。

這是把鍊鐵爐與炒鐵爐串聯在一起,讓由鍊鐵爐煉出的生鐵液流入炒鐵爐,用柳木棍攪拌,使生鐵液中的碳氧化,而成熟鐵。

用柳木棍攪拌生鐵液,熟練的炒鐵手比較容易控制成份,可以直接炒出含碳量低於生鐵,卻高於熟鐵的鋼來,甚至有機會炒出中碳鋼與高碳鋼。這也是後世所說的抄鋼法。

這種連續生產的工藝,已初具組合化生產的系統思想,既提高了生產效率,又減少了能耗。

在原本的歷史上,被宋應星記進了他自己寫的《天工開物》一書中,從而流傳到了後世。

這個技術在歷史上,要比歐洲要領先一百年左右。只是技術自滿清開始,幾百年內不但沒有多少發展,反而大幅倒退,讓人很是遺憾。

這種技術的缺點是溫度不夠,以致不管是炒鋼或炒熟鐵,炒出來的都是半固態糊狀鋼塊、鐵塊。

而只有煉出液態鋼,才能夠混合其他合金造出合金鋼,並且用鑄造或者卷軋的方式快速生產鋼材。

在這個位面上,因爲鍾進衛的提醒,溫度得到提高,達到了鍊鋼的要求。不過隨着溫度的提高,又帶來了新問題,導致鍊鋼一直不理想。

第一個問題是高溫耐火磚的問題,鋼鐵廠用了那麼久的時間,其實最大的問題就是一直在實驗耐火磚的材料,大概用了半年的時間,才找到了合適的耐火磚,從而解決了這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是不知道爲什麼,煉出來的鋼鐵質量都不行,比較脆。

有關這個問題,也幸虧是有朝廷的支持,經過南北比較,發現南方煉出來的鋼鐵普遍好於北方。經過鍊鐵方法的全方面比較,發現了北方是用煤炭,而南方則用木材。

於是,京師的鋼鐵廠也改用木材,發現確實提高了鋼鐵的質量。但京師附近的木材有限,而煤炭充足,光用木材的成本實在太高。

工匠們就又開始琢磨新的方法,實驗來試驗去,還真找到了法子,就是用焦煤鍊鋼鐵,比單純的煤炭鍊鋼鐵要好上不少。

或者是受研究所提成的刺激,工匠們不斷地努力創新,揣摩更好的方法。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驗之後,又被他們發現在鍊鋼鐵的時候,加入石灰石、石灰之類的物質時,鋼鐵質量不錯。

但隨之而來,又帶出了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爐壁的侵蝕與破損。自從用了石灰石這些輔料之後,就變得很嚴重。

鋼鐵廠的工匠們不得不再次實驗爐子裡新的耐火磚,一直到上個月,才找到一種叫白雲石耐火磚,解決了這個問題。

現在正在重新修建新的爐子來鍊鋼鐵,重新開始正式生產還要等到下個月。

鍾進衛對於鍊鋼這些東西並沒有涉及過,因此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指示。

不過鍾進衛和古人比起來,有一個優勢是他們沒有的。因此,鍾進衛交代鋼鐵廠的研究員,要求他們不但是實驗出來了,同時也要把原理搞清楚,並進行總結。

只有如此,才能舉一反三,做到真正的掌握,並推動鋼鐵技術的向前發展。

對於這點,鍾進衛還同時要求宋應星進行跟進,千萬不要馬虎。

等到鍾進衛從鋼鐵廠視察完了之後,天就黑了。鍾進衛便沒有再去紫禁城,回家寫總結去了。

第69章 汰兵得行第415章 大明央行的必要性第616章 天羅地網第817章 坐地起價第520章 必須建大淩河城第855章 僱傭兵第588章 偷城第754章 紅夷大炮來了第67章 將爺第537章 豬頭參將第148章 教育部第234章 鼠疫第565章 又要打仗了第267章 功敗垂成第597章 勝利者第743章 洗衣機隨便洗第469章 富者愈富第162章 戰前氣氛第18章 算計第230章 朝局大變動第102章 袁世振鹽政第721章 鄭芝龍出使日本第239章 我忙你愁第574章 應對第362章 誰是老大第281章 形勢依舊嚴峻第598章 爺沒興趣第548章 南京民變的結果第65章 監軍第24章 防禦第18章 算計第828章 第二重運糧保險第437章 練兵提上議程第636章 研究蒸汽機的最佳人選第273章 清水明月關口第255章 大奸似忠麼第754章 紅夷大炮來了第854章 請罪第391章 海蘭珠第542章 冷熱寒症第817章 坐地起價第865章 電第121章 徐光啓第692章 驅趕海賊攪局東南亞第228章 建虜細作第710章 大明的航母編隊第680章 快點來吧第393章 最後一戰第252章 不甘認輸第405章 大婚在即第632章 天朝上國第406章 御廚第718章 體檢結果第146章 農業研究院第350章 難言之隱第667章 攻勢受挫第384章 登萊戰略第237章 崇禎發了筆橫財第580章 漢奸理論第147章 數理化第657章 關寧軍的任務第206章 牴觸攻城第488章 朝鮮局勢第413章 火燒通行寶鈔第17章 漢奸第69章 汰兵得行第696章 終於盼到了第233章 韃子想撤了第431章 又見閻應元第548章 南京民變的結果第227章 投石報信第432章 魚鬆計劃第734章 健美俊俏小郎君第266章 屠城第634章 口水都要流出來了第793章 蒸汽機的進度第709章 勘探船歸來第649章 跳雷第103章 開中法第69章 汰兵得行第274章 建虜人心之惡第777章 追擊多爾袞第173章 張母教子第569章 漢奸是最大禍害第99章 江陰八十一日第624章 勳章第607章 一招打建虜第304章 驚聞噩耗第283章 建虜並不笨第483章 設立大型補給點第337章 老驥伏櫪第465章 大明聚寶盆第277章 求援灤州第638章 產鉗第612章 血債血償第813章 最長的奏章第175章 小民的看法第755章 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第200章 昌黎隱憂第218章 昌黎戰的意義
第69章 汰兵得行第415章 大明央行的必要性第616章 天羅地網第817章 坐地起價第520章 必須建大淩河城第855章 僱傭兵第588章 偷城第754章 紅夷大炮來了第67章 將爺第537章 豬頭參將第148章 教育部第234章 鼠疫第565章 又要打仗了第267章 功敗垂成第597章 勝利者第743章 洗衣機隨便洗第469章 富者愈富第162章 戰前氣氛第18章 算計第230章 朝局大變動第102章 袁世振鹽政第721章 鄭芝龍出使日本第239章 我忙你愁第574章 應對第362章 誰是老大第281章 形勢依舊嚴峻第598章 爺沒興趣第548章 南京民變的結果第65章 監軍第24章 防禦第18章 算計第828章 第二重運糧保險第437章 練兵提上議程第636章 研究蒸汽機的最佳人選第273章 清水明月關口第255章 大奸似忠麼第754章 紅夷大炮來了第854章 請罪第391章 海蘭珠第542章 冷熱寒症第817章 坐地起價第865章 電第121章 徐光啓第692章 驅趕海賊攪局東南亞第228章 建虜細作第710章 大明的航母編隊第680章 快點來吧第393章 最後一戰第252章 不甘認輸第405章 大婚在即第632章 天朝上國第406章 御廚第718章 體檢結果第146章 農業研究院第350章 難言之隱第667章 攻勢受挫第384章 登萊戰略第237章 崇禎發了筆橫財第580章 漢奸理論第147章 數理化第657章 關寧軍的任務第206章 牴觸攻城第488章 朝鮮局勢第413章 火燒通行寶鈔第17章 漢奸第69章 汰兵得行第696章 終於盼到了第233章 韃子想撤了第431章 又見閻應元第548章 南京民變的結果第227章 投石報信第432章 魚鬆計劃第734章 健美俊俏小郎君第266章 屠城第634章 口水都要流出來了第793章 蒸汽機的進度第709章 勘探船歸來第649章 跳雷第103章 開中法第69章 汰兵得行第274章 建虜人心之惡第777章 追擊多爾袞第173章 張母教子第569章 漢奸是最大禍害第99章 江陰八十一日第624章 勳章第607章 一招打建虜第304章 驚聞噩耗第283章 建虜並不笨第483章 設立大型補給點第337章 老驥伏櫪第465章 大明聚寶盆第277章 求援灤州第638章 產鉗第612章 血債血償第813章 最長的奏章第175章 小民的看法第755章 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第200章 昌黎隱憂第218章 昌黎戰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