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灤州光復

勸降的結果讓孫承宗失望了,使者被守備李繼全一箭射了回來,顯然是拒絕投降。

孫承宗見灤州城如此頑固,也不多話,率領衆將來到炮營,命令火炮攻城。

葡萄牙僱傭兵首領貢薩握收到命令後,開始測試距離。孫承宗見他忙碌,就直接問他紅夷大炮的最佳射程,然後伸手一比劃,直接告訴貢薩握再前進五十步即可。

貢薩握很羨慕明軍有如此便捷的操作方式,他知道是那個年輕監軍所授,想向孫承宗請教,卻又怕他的威嚴氣勢。最後無奈地先去安置炮兵陣地,想着等打完了仗後,再去向監軍請教。畢竟都是海外來的,應該好說話點。

明軍故意讓城頭上的守軍看到他們在佈置紅夷大炮,選好陣地後,一門門的紅夷大炮一字擺開。陣前兩側佈置了白杆軍,防禦灤州守軍可能採取出城逆襲的行動。

城頭上的守軍眼睜睜地看着城外明軍從容不迫地佈置火炮,卻又毫無辦法。

他們彷彿看到黑白無常獰笑着走向自己,卻又動盪不得,恐懼從他們的心底開始慢慢地涌上心頭。

李繼全看着守城兵丁快要崩潰的樣子,靈機一動,吩咐自己的親信前去喊話:“兄弟們放心好了,明軍火炮的質量咱又不是不知道,放一炮就炸膛一門,那些火炮都是中看不中用的,放心好了,兄弟們…”

李繼全的心腹一遍又一遍的喊話,讓不少的兵丁恢復了些信心。畢竟,明軍火器質量之差是有名的。

但他們沒注意到,李繼全自己卻悄悄地轉移了地方,離炮口對着的那段城牆遠遠的。

開玩笑,那操作紅夷大炮的可是西洋人,這火炮從哪來就不言而喻了。現在是要靠天保佑西洋人的火炮也會炸膛,才能守住灤州,但這機率實在不高。

他一邊向滿天神佛祈求,一邊去安排預備隊,準備補炮轟後的缺口。

在得到孫承宗的發射命令後,貢薩握回到炮營所在,下令放炮。

他一直要求自己要好好表現,那會讓手下犯一些低級錯誤,所以他對炮擊效果是信心滿滿地。

只聽“轟轟轟”地震天炮聲之後,一發發的實心鐵蛋瞬間砸向灤州城牆。

大約有十分之一的炮彈沒有砸中城牆,其它都命中城頭。直砸得城頭上塵土飛揚,伴隨着慘叫聲城牆頭塌了一角。

炮彈開始沿着塌陷的城牆向兩側延伸,擴大缺口。灤州畢竟不是大城、重城,所以這質量實在是扛不住紅夷大炮的轟擊。

秦良玉看着城牆的缺口在慢慢地擴大,心裡暗歎了下,以後肯定是火器的天下。自己這支部隊還普遍使用冷兵器,雖能支撐一時,卻也長久不了,是不是該想辦法先換一部分火器呢?

對於一個以自己的武力強橫爲榮的秦良玉來說,她和盧象升其實都算是生不逢時,有了火器,可以想象以後誰還會苦練武藝呢!

勤王軍主力毫不費力地攻陷了灤州城,原灤州同知張文秀在家縱火自焚而死,原守備李繼全被其部下殺死向勤王軍投降。

“死有重於泰山,也有輕於鴻毛,這兩人數典忘祖,不但貪贓枉法,殘殺同僚,還投靠蠻夷,死後何以見得祖宗於地下。希望諸位以此爲戒,勿走此二人之路。”孫承宗並沒有進灤州城,在城外設了中軍帳後,訓導帳中諸將。

“末將謹記,不敢有忘。”帳內諸將齊齊回答道。

“今日安撫灤州,明日一早兵發永平。”孫承宗命令道。

“遵命!”

再說鍾進衛一行,在往北走的路上,不斷的發現被建虜屠殺過的村子。

這些村子的一個共同點就是毫無活物,不但是沒活人,連雞鴨狗之類的生物都沒。房屋不是被焚,就是被搶一空,連鍋臺上的鍋都沒放過。

鍾進衛走過一個村子,就火化一個村子的屍骸。

春天已經來了,讓這些屍骸暴露於野,可能會出現瘟疫,這點不但來自後世的鐘進衛知道,古人也是明白這個因果關係。

在將近傍晚之時,他們下了官道,在一個山腳背風處安營紮寨,準備歇息一晚後再出發。

所有人的心情都很不好,所以各自默默地做着自己的事情,沒有一個人發出聲音。

忽然有人先發現不對,地面隱隱震動,然後聲音越來越響,是大隊騎軍。

幸好他們還沒有燒火做飯,又在山腳背風處,離騎軍所在的大路有山隔着。

在分清敵我之前,鍾進衛下令所有人隱蔽,並準備戰鬥。然後帶着幾個將領來到山的一側,躲在黑暗中看着沿路而來的騎軍。

這支騎軍在夜晚行軍的速度比較快,擎着火把往前趕路。

盧象升就在鍾進衛的身側,他輕聲對鍾進衛說道:“是建虜,看樣子大概有兩千來人。不是我們能對付的。”

鍾進衛還沒看清楚,聽盧象升這麼一說,就回過頭來看看他。

盧象升明白鍾進衛轉過來的意思是不明白他爲什麼這麼說,於是,他就低聲解釋道:“北路勤王軍中沒有哪個將領敢在夜晚打着火把領着兩千人行軍。另外,這支騎軍的騎術熟練,非關內的騎軍可比。”

鍾進衛覺得盧象升說的有道理,就再次傳令檢查馬匹情況,不要讓其發出聲音。

騎軍走得近了,看清果然是建虜。一個個都在火把的照耀下,低着頭騎馬趕路。

幸好建虜不熟悉路況,夜晚行軍只敢沿着官道行軍,又因爲急着趕路,所以沒有發現山的另外一側有一支明軍的存在。

一直到這支建虜騎軍越過山腳,離他們遠去後,衆人才算鬆了一口氣。

雖然恨不得替那麼無辜死去的村民報仇,但在野地裡遇到人數多於自己一倍的建虜,還想衝上去廝殺的人,那是腦子有病的表現。

張鳳儀忽然說話道:“這些建虜是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爲何如此匆忙,需要連夜趕路?”

張鳳儀和鍾進衛一樣,對這邊的地形不熟悉,所以有此一問。

閻應元是通州人士,熟悉京畿之地,他略微沉思了下,回答張鳳儀道:“這些建虜怕是駐守遵化的,瞧這樣子,怕是要回永平。”

盧象升也算是比較熟悉京畿之地的人,他聽了閻應元的解釋,卻有點疑惑,問道:“遵化一線過來的話,是否該從更北那條官道走會更近一點?”

“不會是遇到了北路軍吧?”鍾進衛忽然提出了一個解釋。

“有可能北路軍去攻遷安,截斷了遵化回永平的路,建虜就繞到這裡來了。”盧象升就只有這麼解釋了。

“那明天我們繞過這山,去北邊看看。”鍾進衛說道。

如果按照鍾進衛的解釋,北路軍的行軍應該沒有再墨跡,而是加快了速度。

至於箇中原因,只有等見到了北路軍就知道了。

於是,鍾進衛和其他人回到營地,宣佈不得生火,就着乾糧先對付一晚。

一吃起乾糧,鍾進衛就想起來了,自己上次還說過要做一些可口魚乾,或者叫魚鬆的事兒給忘記了。

他就把想法給在場的幾個人說了,讓他們記得提醒自己回京師後,找御廚去商量這個事情。

盧象升一邊答應一邊頗感好奇,不知道中興侯還會知道些啥東西。

一夜無事,次日一早,他們就早早出發,往北趕路。

走到某一地段的時候,他們不知道,暗處也有幾雙眼睛在看着他們這支部隊行軍。

其中有一個看清鍾進衛的旗幟之後,失聲叫道:“中興侯!”

第281章 形勢依舊嚴峻第379章 李自成第170章 水泥建築第708章 自然災害第253章 數學的應用第167章 如何發行紙幣第476章 論證新軍第767章 訣別第58章 貨幣戰爭第26章 再坑第568章 搶糧缺人第145章 推薦甘薯第736章 大明的優勢第540章 大明萬勝第178章 官官相護第318章 範永鬥現身第833章 不得再用澳門總督的稱呼第541章 烏超哈真第116章 陶瓷廠第227章 兄弟情第43章 早朝第805章 義善社第184章 拂曉襲城第226章 能環保就環保第308章 要自救第345章 背水一戰第557章 閉關鎖國第765章 瀋陽城破第749章 奇怪的中興侯第677章 趕回京師第300章 宣傳第100章 閻應元的要求第783章 隆重出迎第466章 大明英烈祠堂第717章 冷麪孫傳庭第348章 要翻盤第701章 獻寶第803章 路見不平一聲吼第488章 朝鮮局勢第466章 大明英烈祠堂第494章 藩王會議(4)第20章 趙率教第450章 明末火藥第733章 荷蘭人的反應第194章 爲國除奸第466章 大明英烈祠堂第93章 以一敵四第60章 猛虎出籠第102章 袁世振鹽政第615章 老天玩人第534章 哪來的火炮第477章 新軍配置第823章 大失所望第210章 反腐難啊第226章 宋應星第503章 生員之禍第290章 勝了敗了第795章 糧食危機第101章 論鹽政第850章 琉球求援第306章 晉商的作用第100章 閻應元的要求第390章 到底在哪裡第639章 嚴管報紙第723章 袁可立的心願第622章 全功第723章 袁可立的心願第175章 小民的看法第231章 新的征途第852章 對日之策第9章 指點江山第265章 伏擊中興侯第227章 投石報信第31章 京師之戰第692章 驅趕海賊攪局東南亞第692章 驅趕海賊攪局東南亞第759章 急轉直下第293章 犯大明者雖遠必誅第538章 如何天降第359章 榮華富貴第465章 大明聚寶盆第789章 睡吧乖第102章 袁世振鹽政第30章 餉銀(2)第54章 紅會雛形第384章 登萊戰略第364章 龍子龍孫第526章 新軍演練第835章 趕往湛江第364章 龍子龍孫第104章 人人有飯吃有衣穿第278章 伏擊建虜第601章 虛張聲勢第484章 運幾船回大明如何第664章 打天朝人的臉第348章 要翻盤第862章 君明 臣賢而後國強第742章 萬事俱備第733章 荷蘭人的反應第200章 昌黎隱憂
第281章 形勢依舊嚴峻第379章 李自成第170章 水泥建築第708章 自然災害第253章 數學的應用第167章 如何發行紙幣第476章 論證新軍第767章 訣別第58章 貨幣戰爭第26章 再坑第568章 搶糧缺人第145章 推薦甘薯第736章 大明的優勢第540章 大明萬勝第178章 官官相護第318章 範永鬥現身第833章 不得再用澳門總督的稱呼第541章 烏超哈真第116章 陶瓷廠第227章 兄弟情第43章 早朝第805章 義善社第184章 拂曉襲城第226章 能環保就環保第308章 要自救第345章 背水一戰第557章 閉關鎖國第765章 瀋陽城破第749章 奇怪的中興侯第677章 趕回京師第300章 宣傳第100章 閻應元的要求第783章 隆重出迎第466章 大明英烈祠堂第717章 冷麪孫傳庭第348章 要翻盤第701章 獻寶第803章 路見不平一聲吼第488章 朝鮮局勢第466章 大明英烈祠堂第494章 藩王會議(4)第20章 趙率教第450章 明末火藥第733章 荷蘭人的反應第194章 爲國除奸第466章 大明英烈祠堂第93章 以一敵四第60章 猛虎出籠第102章 袁世振鹽政第615章 老天玩人第534章 哪來的火炮第477章 新軍配置第823章 大失所望第210章 反腐難啊第226章 宋應星第503章 生員之禍第290章 勝了敗了第795章 糧食危機第101章 論鹽政第850章 琉球求援第306章 晉商的作用第100章 閻應元的要求第390章 到底在哪裡第639章 嚴管報紙第723章 袁可立的心願第622章 全功第723章 袁可立的心願第175章 小民的看法第231章 新的征途第852章 對日之策第9章 指點江山第265章 伏擊中興侯第227章 投石報信第31章 京師之戰第692章 驅趕海賊攪局東南亞第692章 驅趕海賊攪局東南亞第759章 急轉直下第293章 犯大明者雖遠必誅第538章 如何天降第359章 榮華富貴第465章 大明聚寶盆第789章 睡吧乖第102章 袁世振鹽政第30章 餉銀(2)第54章 紅會雛形第384章 登萊戰略第364章 龍子龍孫第526章 新軍演練第835章 趕往湛江第364章 龍子龍孫第104章 人人有飯吃有衣穿第278章 伏擊建虜第601章 虛張聲勢第484章 運幾船回大明如何第664章 打天朝人的臉第348章 要翻盤第862章 君明 臣賢而後國強第742章 萬事俱備第733章 荷蘭人的反應第200章 昌黎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