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胡正言

崇禎皇帝等他們客套完了,就把鍾進衛的意思說給畢自嚴聽。

畢自嚴雖然也是搞金融工作的,但由於時代的限制,對紙幣的這種種要求認識的也不深刻,因此纔有上面這張圖樣。

現在聽崇禎皇帝說了之後,想了片刻,奏道:“陛下,有一人,姓胡名正言,字曰從,號十竹,安徽休寧縣人氏,擅長篆刻、繪畫、制墨等。天啓七年,輯有《十竹齋畫譜》,用他所獨創的“餖版”、“拱花”印刷技法印製,其墨色精美、雕刻細膩。是此道中的大師人物。”

鍾進衛在一邊聽了有點好奇,所獨創的“餖版”、“拱花”印刷技法,聽着好像很厲害,於是問道:“什麼是餖版、拱花?”

崇禎皇帝也沒聽過,聽鍾進衛問了,也露出一絲好奇的神態,等待着畢自嚴的解釋。

畢自嚴微笑着道:“餖版印刷,是根據印色需要,每色刻一小版,印時依序逐次套印,狀如拼湊餖飣,故名餖版。”

說到這裡,鍾進衛恍然大悟道:“是彩色印刷麼?”

“中興伯所言極是。”畢自嚴表揚道。

“那拱花呢?”鍾進衛問了另外一項技術。

“拱花就是一種不着墨的刻版印刷方法。用凸凹兩版嵌合,能使版面拱起花紋。”

這不就跟後世的凹凸印刷差不多麼。不錯,鍾進衛一聽很是興奮,這兩種技術在自己那個時代的人民幣上都有使用,現在要用出來,估計也沒人能造假了。

畢自嚴還在獻寶,不過是對着崇禎皇帝的,他說:“陛下,臣正好收藏了一套十竹先生所出的《十竹齋書畫譜》,臣明日帶來獻於陛下,陛下看了就能知道十竹先生的技藝。”說完了心裡又微微有點心疼。

崇禎皇帝對於畢自嚴所描述的已是好奇,見可以看到實物,更是高興,當下,他問畢自嚴道:“畢卿,這位十竹,眼下是在那裡?朝廷印製新式紙幣怕是離他不得。”

畢自嚴想了下,說道:“臣聽聞他離開安徽休寧,前往南直隸了。”

崇禎皇帝看看鐘進衛,鍾進衛也笑着說道:“應該是要這個人不可。紙幣印刷精美的話,說不定對紙幣的發行,推廣都會啓到很好的效果。”

“好,朕派錦衣衛前往安徽,南直隸尋訪這位十竹先生,請他來京師參與國事。”崇禎皇帝當下拍板。

議完此事後,沒畢自嚴什麼事,他就告退回去幹活了。建虜入侵以來,他的事情應該是六部尚書裡面最多的。

畢自嚴退出去後,一時之間,君臣兩個相對無言。馬上,鍾進衛打破了沉寂,向崇禎皇帝說道:“陛下,這次的汰兵,臣有幾點總結,想跟您說說。”

“哦,鍾師傅,有話儘管直說。”崇禎皇帝一聽,就知道鍾進衛是有什麼見解要發表,一般來說,都是很有用的東西,所以很期待。

“陛下,外面的勤王軍,一次汰兵,能汰掉如此之多的人數,剩下的是否強兵還有待考究。也難怪野豬皮的兵能肆虐到關內。”

“野豬皮?”崇禎皇帝不懂。

“哦,野豬皮,就是建虜,臣的一個蔑稱。”鍾進衛不小心口誤了,只好解釋道。

解釋完了之後,他問崇禎皇帝道:“陛下,不知道現在京營和這些勤王軍比,怎麼樣?臣好像聽說現在京營放個炮,都能打到自己人。”

崇禎皇帝聽了,臉色微微有點發燒。不過,對於鍾進衛,崇禎皇帝也沒什麼保留的,道:“朕知道,眼下的京營,花架子比較多,真要去打仗的話,怕比勤王軍也好不了多少。”

其實,不是好多少的問題,而是爛多少的問題,吃空餉,喝兵血的事情,更是嚴重。

“陛下,這次汰兵可謂很險。”然後鍾進衛跟崇禎皇帝分析了祖大壽這支部隊爲什麼配合,以及在汰兵行動中的作用。

崇禎皇帝聽了,點點頭,道:“朕之前答應了孫師傅,對祖大壽既往不咎的,這次汰兵中的表現,又讓朕很滿意。鍾師傅可以使人告訴他,就算他與建虜作戰被抓了,朕也信他是忠心的了。”

鍾進衛的腦袋一下宕機,歷史上祖大壽在大淩河戰敗假降後迴歸大明,崇禎皇帝反而升他的官,難道原因是在這裡?可歷史上自己沒穿越啊。

想不清楚,還是不想了。鍾進衛放下腦中的漿糊,對崇禎皇帝道:“陛下,臣經過此次汰兵,覺得大明軍制改革的必要性,認識更深刻。現在真的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

崇禎皇帝點點頭,這一點,其實在之前的會議上,大家都已經有共識的,只是因爲建虜尚在京畿之地,還沒敢籌備這事。

“陛下,軍制要改革的一個前提,最好是陛下手中有一支強軍,威懾其他部隊不敢有異動才行。”

是啊,朕的手裡沒有一支強軍,否則也不會讓化外之夷都欺負到家門口來了。崇禎皇帝想道。

其實在歷史上,再過些年的崇禎皇帝,會對此更有深刻的印象。那個時候帶兵的總兵之類,囂張跋扈,簡直就是軍閥了,而朝廷對他們卻無可奈何。甚至時任總理剿匪事務的盧象升都要出言相求祖大壽的一個家奴,只因他手裡有關寧鐵騎這支強軍。

“陛下,臣建議對京營也來一次汰兵,然後選拔難民中強壯之士充入,加以訓練。可以一舉兩得。”鍾進衛向崇禎皇帝提建議。

邊角的一個內侍聽鍾進衛這麼一說,飛快的擡頭朝鐘進衛看了一眼,馬上又低了下去,沒有任何人發現他的動作,當然也就不知道他爲什麼會有如此舉動。

崇禎皇帝聽了鍾進衛的建議,並沒有馬上回復,而是在御椅上沉思了起來。過了好一會,才擡頭對鍾進衛說:“朕知道鍾師傅的用心,是有一舉兩得之收效,但眼下不合適,朕沒有孫師傅汰兵時候的關寧軍,你明白麼?”

聽崇禎皇帝說孫承宗汰兵時候的關寧軍,鍾進衛那還有不明白的道理。

鍾進衛也知道崇禎皇帝擔心的有道理,自己欠考慮了。

京營是拱衛京師的,要是汰他們的話,不比勤王軍。勤王軍的那些將領,眼下被汰兵了,回去照樣能吃空餉,喝兵血,這也是他們最終沒有鬧的一個原因。

而京營,要是被汰了的話,就沒機會吃空餉了。這橫刀奪財的事,怕是會有激烈反抗。在眼下這個關口,萬一要是鬧起來,誰都承當不了這個責任,說不得還便宜了建虜,可不能冒這個風險。

於是鍾進衛點點頭,心裡暗道還是崇禎皇帝考慮問題老到。

“不過這一步棋子,朕遲早是要走的,到時候,還得鍾師傅多幫幫朕。”崇禎皇帝道。

“陛下,臣責無旁貸。”鍾進衛馬上保證。

說完這個事情,好像就沒事了,鍾進衛就想告辭。忽然,想起了自己的私事。於是,又對崇禎皇帝道:“陛下,臣還有一私事。”

私事,這倒很少聽鍾進衛提,崇禎皇帝很感興趣,於是問道:“鍾師傅,何事?”

第252章 不甘認輸第751章 我來了第772章 高瞻遠矚第779章 翹首以盼第597章 勝利者第193章 誘騙成功第664章 打天朝人的臉第126章 闖侯府第443章 中興侯的鬼點子多第188章 昌黎第二戰結束第611章 明軍威武第596章 城破第36章 監軍制度第160章 宦官人生第230章 分道揚鑣第721章 鄭芝龍出使日本第822章 南洋華夏人的心聲第823章 大失所望第545章 是勝是敗第515章 持久戰第529章 大軍開拔第817章 坐地起價第572章 各有算計第59章 廠衛第552章 美好的前景第265章 伏擊中興侯第58章 貨幣戰爭第265章 伏擊中興侯第267章 功敗垂成第337章 老驥伏櫪第304章 驚聞噩耗第569章 漢奸是最大禍害第487章 何以知道賤號第276章 戰前準備第605章 背後捅刀子第666章 發現明軍弱點第246章 士爲知己者死第813章 最長的奏章第654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702章 兵仗局的任務第27章 薊州第571章 晾他一晾第47章 物價第140章 死不瞑目第398章 王朝興衰事第759章 急轉直下第780章 欣喜若狂第679章 新軍能行麼第146章 農業研究院第181章 昌黎動員第834章 緝私成果第801章 鬥戰勝佛第220章 廉政公署第237章 崇禎發了筆橫財第477章 新軍配置第762章 兵變第318章 範永鬥現身第323章 死營第590章 追是不追第214章 萬人敵第264章 灤州光復第133章 歷史教訓第38章 兩策之論第478章 禁言反彈第741章 又到過年時第157章 貪心不足第306章 晉商的作用第529章 大軍開拔第827章 海上緝私隊第561章 找到了第92章 瀕臨絕境第205章 昌黎第四戰(5)第539章 戰後第577章 幫你借錢第387章 四小歸心第843章 回京第75章 汰兵完成第84章 相逢而泣第576章 大灰狼第221章 加薪養廉第221章 加薪養廉第19章 中計第775章 文明的進步第816章 爲人母親的不易第272章 勝負至關重要第471章 全面教育第425章 農業研究院第233章 韃子想撤了第376章 秦地蕃薯第125章 發現刺客第347章 戰場逃生第200章 昌黎隱憂第793章 蒸汽機的進度第434章 大家都來捧場第426章 誰主誰輔第71章 親近第403章 全民皆沾利第823章 大失所望第290章 勝了敗了第495章 藩王會議(5)
第252章 不甘認輸第751章 我來了第772章 高瞻遠矚第779章 翹首以盼第597章 勝利者第193章 誘騙成功第664章 打天朝人的臉第126章 闖侯府第443章 中興侯的鬼點子多第188章 昌黎第二戰結束第611章 明軍威武第596章 城破第36章 監軍制度第160章 宦官人生第230章 分道揚鑣第721章 鄭芝龍出使日本第822章 南洋華夏人的心聲第823章 大失所望第545章 是勝是敗第515章 持久戰第529章 大軍開拔第817章 坐地起價第572章 各有算計第59章 廠衛第552章 美好的前景第265章 伏擊中興侯第58章 貨幣戰爭第265章 伏擊中興侯第267章 功敗垂成第337章 老驥伏櫪第304章 驚聞噩耗第569章 漢奸是最大禍害第487章 何以知道賤號第276章 戰前準備第605章 背後捅刀子第666章 發現明軍弱點第246章 士爲知己者死第813章 最長的奏章第654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702章 兵仗局的任務第27章 薊州第571章 晾他一晾第47章 物價第140章 死不瞑目第398章 王朝興衰事第759章 急轉直下第780章 欣喜若狂第679章 新軍能行麼第146章 農業研究院第181章 昌黎動員第834章 緝私成果第801章 鬥戰勝佛第220章 廉政公署第237章 崇禎發了筆橫財第477章 新軍配置第762章 兵變第318章 範永鬥現身第323章 死營第590章 追是不追第214章 萬人敵第264章 灤州光復第133章 歷史教訓第38章 兩策之論第478章 禁言反彈第741章 又到過年時第157章 貪心不足第306章 晉商的作用第529章 大軍開拔第827章 海上緝私隊第561章 找到了第92章 瀕臨絕境第205章 昌黎第四戰(5)第539章 戰後第577章 幫你借錢第387章 四小歸心第843章 回京第75章 汰兵完成第84章 相逢而泣第576章 大灰狼第221章 加薪養廉第221章 加薪養廉第19章 中計第775章 文明的進步第816章 爲人母親的不易第272章 勝負至關重要第471章 全面教育第425章 農業研究院第233章 韃子想撤了第376章 秦地蕃薯第125章 發現刺客第347章 戰場逃生第200章 昌黎隱憂第793章 蒸汽機的進度第434章 大家都來捧場第426章 誰主誰輔第71章 親近第403章 全民皆沾利第823章 大失所望第290章 勝了敗了第495章 藩王會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