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1章 震動之下暗流涌

幾千騎在平壤被伏擊,幾乎是全軍覆沒,這個消息想要隱瞞是隱瞞不住的,迅速的傳到了遼寧和京師那邊,然後又以京師爲中心,飛快的傳往各處。

遼寧震動、京師震動、天下震動,五千騎兵還是素稱強悍的遼寧騎兵,居然就這麼損失殆盡,據說只有主將帶着不滿三百騎回到大明境內,收攏了三天,也不過是將將五百騎。

馬隊騎兵吃了敗仗,往往事後還能收攏不少潰散的兵卒,但這次居然是這個戰績,說是被殲滅也不誇張了。

原本那些輕視倭寇的文武官員都是慎重了起來,這樣的兵力來到了朝鮮,如此的靠近大明腹心京畿之地,那就不能等閒對待了。

已經是隔三差五纔出現在奉天門偏殿一次的萬曆皇帝,開始每日上朝,朝中和京中的各個機構都開始高速運轉。

時間過去了這麼久,天津衛這個港口蒐集到的信息已經足夠豐富了,最開始經由海商船主們傳到京師的消息,說倭寇十幾萬近二十萬兵力,京師都是以爲荒誕不經,可慢慢的,傳來的數目都是十幾萬到二十萬之間,只有比這個數目多的,卻沒有少的,加上遼東那邊的消息,現在大概已經能得出判斷來,倭寇最少是十萬兵以上的大軍。

這樣的規模,這樣的強軍出現在朝鮮,實在是心腹大患,能在伏擊戰中讓遼西騎兵五千餘覆滅,這樣的戰鬥力怎麼評價都不算高。

先前積極請戰的遼西總兵李如柏此時的境地真是坐蠟了,進退不得,這樣的失敗出現,再去打,必然會耗盡家底,可不打,不表明態度,恐怕罪責就要上身了。

到底是李成樑在背後坐鎮,應對倒還是得體,祖承訓的戰報發往京師的時候,李如柏的請罪請戰奏摺也是一併的送到了京中。

李家表明了態度,願意動用遼西一切可用兵馬,去往朝鮮和倭寇決一死戰,請朝廷恩准。

就連在宣府的李如鬆無奈之下都要跟着上表請戰,現在就是要把這個戰爭的規模,儘可能的擴大,用戰功來洗刷罪過。

不過已經出了這樣的事情,朝廷卻不敢大大咧咧的下判斷了,而且遼寧巡撫徐廣國的奏摺上說的很明白。

大明的巡撫除卻雲南一處外,其餘各省的巡撫的官銜中都有提督兵馬的稱號,也就是說巡撫也要對所轄地的軍事負責。

祖承訓的敗戰,徐廣國自然也要負擔責任,徐廣國倒也沒有遮掩,他實實在在的在奏摺中爲自己請罪,這個事情朝廷不會拿他如何,徐廣國心裡也是有數的很,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這個遼寧巡撫不是廷推會推出來的,而是內廷點將,有這個背景,自然無需擔心太多。

徐廣國奏摺上除卻請戰之外,更主要的是說明朝鮮的情況,請朝廷務求慎重,目前先做好防禦,然後再求征伐之道。

這個奏摺上所提出的策略也是中規中矩,朝廷自然是准許,先讓徐廣國就地主持防務,然後朝廷準備後續。

所謂在長白山一帶出現倭寇蹤跡的消息很快就被證明爲虛妄,遼南總兵孫守廉又是回到了義州一帶,佈置兵馬。

遼寧巡撫徐廣國開始調動兵馬,其實也是簡單,就是從遼東和遼西兩處抽調兵馬補充到遼南這邊的鴨綠江畔和大明邊境的各處要塞去,做好防禦。

徐廣國其實並不怎麼緊張,因爲祖承訓的騎兵潰敗之後,鴨綠江朝鮮一側,還在朝鮮手中的小小地盤沒有什麼變化,也沒有什麼告急,這說明倭寇的兵馬暫時還沒有向西進發的意思,局勢還不那麼緊急。

馬林那邊抽調了騎兵和步卒一共八千,一個副將領兵,遼西這邊卻是有一萬六千餘來到,而且還是總兵李如柏親自帶隊,李家的精銳骨幹幾乎是傾巢而出,這也算是表明一個態度,也做好了準備,如果有機會入朝作戰,那麼李家要用最強的力量來獲取功勳,洗刷前面的那些混賬事。

在瀋陽的遼寧巡撫徐廣國也是準備去往定遼右衛鳳凰城那邊,就近指揮了,別處巡撫手中都有個兩千到三千的巡撫標兵,由一名遊擊統率,但徐廣國手裡也就是五百餘人的衛隊,撫標不過是個空架子。

可徐廣國真要動員起來,精銳力量他可以召集幾千甚至上萬,因爲遼寧周圍的商團和墾殖農莊的護衛隊和民間團練都能夠動用。

因爲是戰時,從遼寧到京師,從義州到瀋陽,都是安排了快馬加急送信的郵路,務求消息能夠順暢及時的傳遞。

從義州那邊傳回來的祖承訓的敗因,徐廣國加了評點之後,迅速的送往京師,不過這個評點文書卻不是和奏摺一起送往宮中的,而是交給了順天府丞呂萬才。

即將有大戰,有大敵在朝鮮,京師已經瀰漫着一種緊張的氣氛,不過身爲順天府丞的呂萬才,卻沒什麼忙碌的。

在外人看來,這呂府丞似乎比平日還悠閒了稍許,每日裡見客宴客,很是自在,這倒是讓人頗爲不明白,王通一系的角色,別的不說,卻都不是喜歡玩樂輕鬆之輩,這倒是衆人的共識,眼下這呂萬才未免有點反常了。

自萬曆十七年以來,天津衛出身的進士也有了十餘名,舉人更不必說,地方上富庶了,捨得在讀書上下本錢,總歸是有成效。

這些人有的去地方上當官,有的則是留在京裡做言官清流,舉人們也大多在京津一帶有個實職,出身何處,立場也就傾向於何處,那蘇鬆常、杭嘉湖的士子文官,整日裡爲自家那邊搖旗吶喊,一方面要減免商稅,一方面要鼓勵土地兼併,而天津衛出身的自然是傾向於天津衛這些新興商團的利益,商稅這個他們是堅持要徵收的,因爲如果減免商稅,天津衛和松江府不會減免,反倒是讓其他處的工商業者用更低的成本和港口這邊的商團競爭,但土地兼併他們是支持的,因爲土地兼併的越厲害,無業無地的農民就越多,港口商團就可以有更多的勞動力,各處的拓荒墾殖就能招募到更多的人手。

這一干文人士子所持的論調,如今也是朝堂上的一景,而且南邊的松江府出身的士子,山西那邊士子,漸漸的都和天津衛的合流。

他們論調和江南士子言論的異同,倒是讓很多旁觀者看明白了些事情,原來假借大義假借聖賢道理在朝中政爭,是爲了這樣那樣的利益。

總的來說,這一干傾向於港口和殖民商團的文官士子集團,呂萬才能用的動,從某種意義來說,他呂萬才也是這個集團官位最高的幾個,又和王通這個商團大首腦關係密切,自然有這個資格。

呂萬才這段時間會面的這些人,如果細究這一干文官的身份,就會發現,他們或多或少的都和港口商團有這樣那樣的關係,有些人即便不是出身於那邊,但已經在那幾處有了豐厚的利益,關係自然就密切了。

官員們在京師拉幫結派最正常不過,呂萬纔算是天子嫡系,這麼做還可以被說成是替皇帝招攬人心,誰也挑不出不是來。

眼見中秋,京師氣氛雖然緊張,可節日氣氛也是濃厚起來,主管天津衛和禁軍幾部的監軍蔡楠照例要進京辦差,說白了就是給各處送禮,和各處打個招呼,有時候還要和勳貴之家們聯絡,通報下他們在天津衛產業的情況。

今年朝鮮有倭寇大軍,天津衛也是海防重地,蔡楠進京還有了一樁別的任務,要向京師通報天津衛的防務準備如何。

公差自然都是白日裡辦的,晚上的時間比較自由,和以往一樣,一般都是李文遠或者呂萬才宴請,這一次是呂萬才。

在順天府丞的宅子中,下人們早早的得了吩咐,說自家老爺和蔡公公有些體己話要講,閒雜人等都避開去,這樣的事情也不稀罕,酒菜置辦好,管家過去看了一圈,然後將所有不相干的人遣散,自己則是搬個椅子守在院子門前。

“蔡公公,徐大人給呂某來過幾封信,呂某覺得他說的有理,蔡公公請看。”

屋中點燃着大燭,幾處各有燈籠,顯得頗爲明亮,蔡楠接過信箋在那裡展開看起來,不多時就已經看完,蔡楠拿起酒盅卻不喝酒,把玩着沉吟。

“蔡公公,徐大人說的有道理,大家的榮華富貴都在國公身上,可如今國公偏居松江一隅,有些事的確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皇帝對他雖然親信,可始終這麼遠離,再厚的情分也要淡薄,若要國公長盛不衰,功業這塊上不能鬆懈啊!”

蔡楠放下信,仔細的看了呂萬才幾眼,緩緩的點了點頭,呂萬才湊近了說道:

“蔡公公就在軍中,通曉兵事,想來說辭更有針對,您看?”

謝謝大家的訂閱和,謝謝“lgz777,不往不去,i”各位朋友的打賞,謝謝大家ro!~!

第105章 何以報德第846章 吳縣運河邊第572章 人皆有軟肋第298章 一波又是一波第215章 集市招兵 常理爲妖第1126章 生硬的轉折第433章 滴水不漏 初一十五第807章 萬曆十二年五月中第294章 知機投靠 如此暴利第506章 人已走雪將至第56章 滿門血第625章 難道虎威軍在第462章 刺客弟四百六十七章天家大忌斷爾財源第706章 逐水草而居第1135章 萬曆不是洪武第435章 虎威大勝卻不歸第558章 不可辱 爲何喜第907章 清算 脫身第1112章 決心和結果第292章 王通的天津衛第1066章 平播州第663章 朝堂激辯第775章 漸成定局 報捷第858章 亂事第498章 見舊人 立錢莊第834章 萍水相逢一壺酒第814章 少年閒談第486章 正常反疑火器規矩第640章 雖不捨第78章 請罪脫身第742章 歸化汗帳第481章 想不幹 勿謂言之不預第871章 裙下藏飯第202章 新官上任難第74章 正月十六的早晨第679章 收服第914章 京師好大雪第874章 戲動人心 臘月北行第986章 獵殺第710章 由此及彼 心思萬方第663章 朝堂激辯第1065章 萬曆十九年的插曲第83章 平凡無趣的日子第470章 董創喜故事第960章 言語自有溝壑第824章 家事 政事 國事第324章 殺將第72章 自宮第968章 論松江第520章 御前問答 滅口瞞報第538章 戛然而止海上不平第505章 登高望遠韃虜破膽第283章 初見暗虧第228章 鐵盒當年第93章 出氣立威兼生財第167章 似靜實動閉門不語第495章 董千戶抓丁第470章 董創喜故事第1095章 李家首戰勝第720章 馬賊橫行第103章 火燒界凡寨第1136章 人總是要長大第840章 這是大明的江南嗎第851章 談笑罷千戶第380章 說海防 萬家店第983章 漸進 漸近第395章 合則兩利 魯官通賊第275章 憑什麼收平安錢第220章 務虛的大年三十第705章 功業事小 社稷爲重第194章 先打一頭第1068章 太平無事的十九年第1080章 細述敗因第187章 無不散 未必離第407章 商路匯通各有底線第955章 佈局第74章 正月十六的早晨第451章 敵敵爲友 棟樑將折第480章 誰在後 又一村第1092章 廷議入朝第881章 酒醉第325章 金銀何處天子大婚第847章 秦淮河上第736章 圍殺 特別白第567章 甕中捉鱉 王通殺賊第868章 身敗名裂的李植第828章 天津幾日談第154章 少年羣毆第177章 做個千戶如何第826章 我的第188章 自居恩主搬家謀劃第1048章 自找苦頭死戰苦戰第879章 除夕歡宴第458章 清丈大功 侄子不孝第104章 汪洋大海第830章 下江南第1085 出自公心第48章 不爲兄弟願爲奴第1117章 騎兵如火掠咸鏡
第105章 何以報德第846章 吳縣運河邊第572章 人皆有軟肋第298章 一波又是一波第215章 集市招兵 常理爲妖第1126章 生硬的轉折第433章 滴水不漏 初一十五第807章 萬曆十二年五月中第294章 知機投靠 如此暴利第506章 人已走雪將至第56章 滿門血第625章 難道虎威軍在第462章 刺客弟四百六十七章天家大忌斷爾財源第706章 逐水草而居第1135章 萬曆不是洪武第435章 虎威大勝卻不歸第558章 不可辱 爲何喜第907章 清算 脫身第1112章 決心和結果第292章 王通的天津衛第1066章 平播州第663章 朝堂激辯第775章 漸成定局 報捷第858章 亂事第498章 見舊人 立錢莊第834章 萍水相逢一壺酒第814章 少年閒談第486章 正常反疑火器規矩第640章 雖不捨第78章 請罪脫身第742章 歸化汗帳第481章 想不幹 勿謂言之不預第871章 裙下藏飯第202章 新官上任難第74章 正月十六的早晨第679章 收服第914章 京師好大雪第874章 戲動人心 臘月北行第986章 獵殺第710章 由此及彼 心思萬方第663章 朝堂激辯第1065章 萬曆十九年的插曲第83章 平凡無趣的日子第470章 董創喜故事第960章 言語自有溝壑第824章 家事 政事 國事第324章 殺將第72章 自宮第968章 論松江第520章 御前問答 滅口瞞報第538章 戛然而止海上不平第505章 登高望遠韃虜破膽第283章 初見暗虧第228章 鐵盒當年第93章 出氣立威兼生財第167章 似靜實動閉門不語第495章 董千戶抓丁第470章 董創喜故事第1095章 李家首戰勝第720章 馬賊橫行第103章 火燒界凡寨第1136章 人總是要長大第840章 這是大明的江南嗎第851章 談笑罷千戶第380章 說海防 萬家店第983章 漸進 漸近第395章 合則兩利 魯官通賊第275章 憑什麼收平安錢第220章 務虛的大年三十第705章 功業事小 社稷爲重第194章 先打一頭第1068章 太平無事的十九年第1080章 細述敗因第187章 無不散 未必離第407章 商路匯通各有底線第955章 佈局第74章 正月十六的早晨第451章 敵敵爲友 棟樑將折第480章 誰在後 又一村第1092章 廷議入朝第881章 酒醉第325章 金銀何處天子大婚第847章 秦淮河上第736章 圍殺 特別白第567章 甕中捉鱉 王通殺賊第868章 身敗名裂的李植第828章 天津幾日談第154章 少年羣毆第177章 做個千戶如何第826章 我的第188章 自居恩主搬家謀劃第1048章 自找苦頭死戰苦戰第879章 除夕歡宴第458章 清丈大功 侄子不孝第104章 汪洋大海第830章 下江南第1085 出自公心第48章 不爲兄弟願爲奴第1117章 騎兵如火掠咸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