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0章:戰略

崇禎八年三月底,大同,定國公府。

“……,以王自用爲首的三十六營流寇勢力,經此一役後,便徹底分裂,其中張獻忠、高迎祥兩部分駐湖廣南北,王自用、種光道、賀錦、賀一龍等部分散於山東、河南、南直隸等地,依照固有的侵略模式,流寇勢力下沉到大明各地,對士紳羣體皆造成了極深的傷害,如果按照這等強度繼續彈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會使得士紳羣體無力擡頭。”

自流寇勢力,被趙宗武率部驅逐出山西算起,錦衣衛就在其內部安插了衆多密探,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有些密探已經爬到了流寇羣體的中高層位置,在秘書監創建後,趙宗武也經過秘書監,遣派了一批優秀的畢業生(以長山孤兒營爲主),去往流寇勢力欲攻略的地方,藉此從最高層控制流寇勢力奔行的方向。

自流寇勢力攻陷鳳陽開始,在鳳陽府的前線戰情,便經過錦衣衛鋪設的情報遞送渠道,源源不斷的向着大同匯聚。

以天地玄黃四級,派送不同頻率。

也是因爲有前線源源不斷遞送上來的戰情,使得趙宗武在心中,深深感受到了人才所帶來的好處。

因爲趙宗武從天啓年間,就開始不間斷的聚攏人才,這從另一面,就使得大明慢慢的陷入到無人可用的地步。

在歷史軌跡中,領軍征討流寇大軍的明軍文武,諸如陳奇瑜、洪承疇、盧象升、曹文詔等等,這數不清的文武,此刻皆聚攏在趙宗武麾下,並且在各自的崗位,發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大明優秀的人才庫就那麼多,可現如今都被趙宗武攬入懷下,這樣也就使得大明本就薄弱的根基,變得是更加脆弱了,儘管說先前在北直隸期間,張維賢他們用銀子堆聚起來的兵馬,不斷壓迫着王自用他們,但是心中的那股勁泄掉了,就使得佔據一下子就逆轉過來了。

現階段的明軍,沒有擁有那麼多的帥才悍將,這也就使得整個征討流寇的局勢,天平漸漸向流寇那一方靠攏。

楊敢點點頭道:“根據前線傳來的密令,經秘書監向湖廣、南直隸、河南、山東等地遣派的優秀畢業生,現階段皆已在各部流寇軍中站穩腳跟,其中張頌至、範國忠、範國興、郝光年、齊成、馬思成、牛尨七人已成爲各部軍師級存在,並且根據他們在前線傳來的密令來看,現階段的地方明軍,根本就無力鎮壓強勢的流寇軍,這才使得流寇能夠在短短兩月間,迅速將勢力蔓延開來。”

作爲這些遣派出去的優秀畢業生,他們自幼經歷種種學科的薰陶,能夠被遣派到流寇大軍去擔當重任的,那無一不是文武雙全之人,且對趙宗武是絕對的忠心耿耿,自幼接受薰陶式洗腦,這使得他們的心中根本就沒有所謂的朱明皇權。

當然薰陶並不代表着控制思想,用新式教育去培育他們,使得張頌至他們比之大明其他人,擁有着常人不曾擁有的思維方式。

趙宗武眼神中流露出瞭然神色,語氣鏗鏘道:“傳密令告訴張頌至他們,成爲諸部流寇的軍師,這僅僅只是開端,接下來一定要尋找時機,按照事先做出的規劃部署,暗中在流寇大軍中培植屬於自己的勢力,一定要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儘可能多的去完成預定部署計劃。”

經過十四年的沉澱,趙宗武麾下已經擁有了可以依靠的人才,並且這些人才都擁有着,不同於大明舊有官僚體系的思維方式,前三屆人才,已經出現在了趙宗武麾下勢力的基層、中堅內,更有大批優秀畢業生,被遣派到大明各地,開啓秘密主導地方的侵佔行爲,以此確保權力等效帶得以鞏固下來。

楊敢躬身道:“是,國公爺。”說完此事,便轉身離去做相應安排。

有關秘密事,趙宗武多半交由秘書監管控,而在明面上的戰略部署,趙宗武則通過九邊帥府、政務院去做相應部署。

在秘密事宜作出相應調整後,趙宗武又先後召集來了政務院九總理:孫傳庭、盧象升、史可法、袁崇煥、張壺、陳雄、周延儒、溫體仁、楊景辰。

九邊帥府高層,參謀本署署長陳奇瑜、監察本署署長洪承疇、宣撫本署署長範天雄、統籌本署署長丁悝、戰備本署署長祖大壽、保密本署署長趙宗林、陸軍分司副長趙率教、海軍分司副長李贇、駐防軍分司副長孫祖壽九人。

因爲鳳陽皇陵被流寇掘開,此事過於重大,待朝廷知曉此事,那必然會有一系列動作措施的,所以單一的召集軍、政高層並不合適,還是將軍政高層盡皆招來一起商討,此事方顯得妥當些。

只要張維賢他們政治靈敏性不弱,那麼肯定不會將此事輕拿輕放的處置掉。

“有關鳳陽的事,本公不用多說,你們這心中比誰都清楚,當前朝廷是什麼意思,本公不知道,但是本公只知道一點,這皇陵都讓大逆不道的流寇給掘了,那麼此事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趙宗武神情憤慨的環視衆將,言語更是激昂的說道:“如果說我部對此事沒有任何表示,那我等與那喪盡天良的流寇又有何益?”

儘管說在表面上趙宗武從沒有表露過自己心中的野望,但是經過這些年的發展,身邊的很多人都知曉自家國公爺的想法,並且隨着大明朝廷做出的一系列昏庸舉措,也使得他們在心中皆變得有些失望,並且這種失望的力度不斷增加,這也漸漸地讓他們在心中揣測,其實跟隨新主這件事也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壞,只要能讓地方百姓過得安居樂業,這似乎並不是一件壞事。

與趙宗武想到的一樣,鳳陽皇陵被掘的消息傳開後,孫傳庭、陳奇瑜他們在知曉後,這情緒難免變得亢奮起來,儘管說這心中已經開始失望,但是埋藏在心底裡的那最後一絲執念依舊存在,所以實時發泄出來,也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孫傳庭憤慨道:“國公爺!此事絕不能輕饒了罪魁禍首,如果說英國公他們對此沒有任何表示,那麼我九邊帥府,就必須要全大明之威嚴,皇陵被膽大包天的流寇掘開了,這無疑是打我大明的臉!”

作爲趙宗武麾下,執掌民生的一把手,孫傳庭的態度,很多時候就代表着當前文官的態度。

趙宗武作爲一名優秀的上位者,他能夠通過察言觀色,便能揣摩出自己麾下的很多心理波動,儘管說此事使得孫傳庭他們表現的很是憤慨,但是他敏銳的也察覺到了一絲不同尋常的感觸。

遂趙宗武講道:“此事本公絕不會袖手旁觀!如果說英國公他們瞻前顧後,不敢誅殺這羣膽大包天的流寇,那麼本公就算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也要領兵誅殺掉這羣巨寇!”

到了現如今所處的階段,那層薄薄的窗戶紙,還是儘快戳破的好,如果長時間處於這種模棱兩可的狀態,這對於後續勢力的發展並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當前勢力中高層的思想不能對外統一,長時間這樣下去的話,那是有着非常大的不可定隱患。

流寇攻陷鳳陽,自始至終就是趙宗武要拿來檢驗麾下的一個衡量標準,儘管說這對於朱明來說是不公平的,但是既然選擇享用天下權柄,如果你自身能力不能達到這一層次,那麼還是老老實實退下的好。

陳奇瑜點點頭道:“對現階段的九邊帥府來說,隨着諸部戰略部署的穩定,抽調出來三支征討大軍,那還是綽綽有餘的事情,現如今流寇的氣焰實在是太過於囂張,而英國公他們過於自私自利,如果英國公他們輔政,不能爲大明帶來安穩,那麼國公爺,卑職懇請您回朝主持大局!”

作爲一名標準的挺趙派,陳奇瑜的忠誠,那算是培養出來了。

趙宗武揮手說道:“此事暫且放下,我軍接下來還是商討一番,如何去解決肆虐的流寇大軍,在這階段也等待着朝廷傳來的消息,如果說張維賢他們在此事上輕拿輕放,那到時本公再出頭也不晚,現階段西北地區的發展正處於關鍵階段,本公不喜權力鬥爭,一切以百姓安居爲主。”

試探麾下態度是一方面,過早出頭卻又是另一種可能了,對趙宗武他來說,現在的時機還未到,一切還需要等待,不過通過這一次高層碰面,趙宗武這心中很是欣慰,看來這些年自己的安排部署,並沒有白費功夫啊!

一切都是有效果的!

只不過經過此事後,以孫傳庭、盧象升、史可法、陳奇瑜爲首的軍政高層,這心中算是徹徹底底與大明開始決裂之路,畢竟在他們心中已經下意識的偏向趙宗武,這些恐怕是孫傳庭、盧象升他們也從沒有想到的……

第051章:遮羞布第045章:揚帆第001章:初臨大明第091章:流寇的變數第035章:軍隊的思想第107章:科學是第一生產力第007章:升官第106章:支柱產業的意義第106章:支柱產業的意義第018章:搏殺;明瞭第070章:驅逐韃虜第082章:軍院的權柄第023章:京城榮華第029章:激戰遼河(下)第019章:瘋戾之相第016章:決戰分水嶺(上)第119章:封無可封第007章:誘蛇第093章:定國公之威第111章:環遼東海域的定格第058章:漢兒的雄威!(上)第047章:餘韻第010章:顛倒黑白第017章:許家茶館第076章:猛虎出,戰叛軍!第031章:努爾哈赤的憤怒第006章:廣寧第074章:擂鼓聚將!第022章:東海鎮陸軍的強大(下)第042章:登萊巡撫袁可立(下)第004章:京城風雲動第033章:良卿非良臣第012章:大時代下的平凡人(一)第037章:風雲再起第019章:瘋戾之相第014章:線索第084章:多爾袞的命格第053章:鐵與血(上)第011章:制度是取勝的關鍵第125章:閃電戰!!!第011章:人性,東海鎮的捷報第079章:起義的根源第043章:羣英聚第021章:糜爛的明廷第037章:不尋常第024章:斬將!第053章:大明英傑洞時局(上)第052章:帝王本性第095章:一邊倒的進攻第038章:薊鎮總兵第116章:進擊的海軍第100章:錦衣衛在行動(上)第055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077章:勢如破竹第098章:威!威!威!第107章:東逃第085章:崇禎元年的結束第050章:整飭水師營第016章:大明下的暗潮第048章:地方權力的明確第038章:整頓吏治伊始第058章:基調明確,展露野望第113章:倭島的收穫第061章:穩定是發展的大前提第054章:大明英傑洞時局(下)第009章:丁氏的秘聞第112章:歸來的倭島遠洋艦隊第004章:民心第027章:重塑邊境的可行性(下)第007章:戰!戰!戰!第061章:以悲劇著稱的虎墩兔憨第037章:壯哉!我華夏陸軍!第006章:廣寧第021章:東海鎮陸軍的強大(上)第017章:吏員要從少年郎抓起第065章:鑄京觀第025章:崇禎新朝第014章:大時代下的平凡人(三)第033章:逢場作戲第011章:人性,東海鎮的捷報第107章:科學是第一生產力第057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022章:死戰!第003章:癲狂的巴牙喇第041章:京城喧囂第115章:山西的紛亂(上)第032章:行動派第068章:遼東大混戰第005章:海軍本部的強盛第067章:研討所的爭論第030章:局第019章:馳道,人心第017章:刺殺風雲第039章:錦衣衛之動盪第040章:金州兵備道第056章:渡海戰役的打響第069章:聚攏的武將第085章:崇禎元年的結束第040章:殺奴者,趙宗武也!第070章:路(下)
第051章:遮羞布第045章:揚帆第001章:初臨大明第091章:流寇的變數第035章:軍隊的思想第107章:科學是第一生產力第007章:升官第106章:支柱產業的意義第106章:支柱產業的意義第018章:搏殺;明瞭第070章:驅逐韃虜第082章:軍院的權柄第023章:京城榮華第029章:激戰遼河(下)第019章:瘋戾之相第016章:決戰分水嶺(上)第119章:封無可封第007章:誘蛇第093章:定國公之威第111章:環遼東海域的定格第058章:漢兒的雄威!(上)第047章:餘韻第010章:顛倒黑白第017章:許家茶館第076章:猛虎出,戰叛軍!第031章:努爾哈赤的憤怒第006章:廣寧第074章:擂鼓聚將!第022章:東海鎮陸軍的強大(下)第042章:登萊巡撫袁可立(下)第004章:京城風雲動第033章:良卿非良臣第012章:大時代下的平凡人(一)第037章:風雲再起第019章:瘋戾之相第014章:線索第084章:多爾袞的命格第053章:鐵與血(上)第011章:制度是取勝的關鍵第125章:閃電戰!!!第011章:人性,東海鎮的捷報第079章:起義的根源第043章:羣英聚第021章:糜爛的明廷第037章:不尋常第024章:斬將!第053章:大明英傑洞時局(上)第052章:帝王本性第095章:一邊倒的進攻第038章:薊鎮總兵第116章:進擊的海軍第100章:錦衣衛在行動(上)第055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077章:勢如破竹第098章:威!威!威!第107章:東逃第085章:崇禎元年的結束第050章:整飭水師營第016章:大明下的暗潮第048章:地方權力的明確第038章:整頓吏治伊始第058章:基調明確,展露野望第113章:倭島的收穫第061章:穩定是發展的大前提第054章:大明英傑洞時局(下)第009章:丁氏的秘聞第112章:歸來的倭島遠洋艦隊第004章:民心第027章:重塑邊境的可行性(下)第007章:戰!戰!戰!第061章:以悲劇著稱的虎墩兔憨第037章:壯哉!我華夏陸軍!第006章:廣寧第021章:東海鎮陸軍的強大(上)第017章:吏員要從少年郎抓起第065章:鑄京觀第025章:崇禎新朝第014章:大時代下的平凡人(三)第033章:逢場作戲第011章:人性,東海鎮的捷報第107章:科學是第一生產力第057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022章:死戰!第003章:癲狂的巴牙喇第041章:京城喧囂第115章:山西的紛亂(上)第032章:行動派第068章:遼東大混戰第005章:海軍本部的強盛第067章:研討所的爭論第030章:局第019章:馳道,人心第017章:刺殺風雲第039章:錦衣衛之動盪第040章:金州兵備道第056章:渡海戰役的打響第069章:聚攏的武將第085章:崇禎元年的結束第040章:殺奴者,趙宗武也!第070章: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