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4章 江山代有新人出

“衡臣,擬詔,着陝西巡撫李雙春即刻進京接任中央銀行行長之職,其所遺下之缺由吏部調配補缺。”

一場早朝從辰時一直進行到了午後,足足持續了兩個多時辰,縱使弘晴身子骨強健,卻也不免有些乏了,然則精神卻明顯大好,這一下了朝,便將張廷玉召進了養心殿,見禮一畢,便即意氣風發地下了旨意。

“是,微臣遵旨。”

張廷玉同樣也很興奮,不單是因着此番拿下弘曆乃是出自他張廷玉的謀劃,更因着整風運動一事已然成了吏部的一個新職責,與國家安全局的聯繫愈發緊密了起來,身爲吏部尚書,張廷玉手中的權柄自也就更重了幾分,然則這一切都不是張廷玉爲之振奮的真正原因,真正令其興奮不已的其實就一條,那便是他張廷玉真兒個地得到了弘晴的信用,而這,對於張廷玉來說,當真比啥都強。

“啓奏陛下,馬大人來了。”

就在張廷玉揮筆速書之際,卻見李德全急匆匆地從殿外行了進來,疾步搶到了龍案前,一躬身,緊趕着出言稟報了一句道。

“嗯,宣罷。”

一聽是馬齊來了,弘晴的嘴角邊立馬露出了一絲的笑意,沒旁的,只因弘晴認定馬齊這是來負荊請罪的——前番馬齊可是力主暫停整風運動的,而今麼,弘晴既是在早朝上力挺吏部的整風運動,馬齊自然是坐不住了的。

“喳!”

弘晴金口既開,李德全自不敢稍有遷延,趕忙恭謹地應了諾,急匆匆地便退了出去,不多會,便已陪着馬齊又從外頭轉了回來。

“老臣叩見陛下。”

一見到高坐在龍案後頭的弘晴,馬齊立馬緊走數步,搶到了御前,緊趕着便是一個大禮參拜不迭。

“免了罷。”

馬齊是幹了樁蠢事,然則弘晴卻知曉那不過是無心之過而已,並非真跟四爺攪合在了一起,也無甚私心在內,本意只是想穩住朝廷之動盪罷了,正因爲此,弘晴其實真就沒打算處罰馬齊的,當然了,適當的敲打還是要的,故而,弘晴雖是不曾一上來便給其臉色看,可叫起的聲音裡卻是隱約地透着股寒意。

“謝陛下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馬齊顯然是聽出了弘晴語氣中的寒意,不過麼,卻並未露出甚惶恐之色,也就只是心平氣和地照着朝規謝了恩。

“愛卿如此急着要見朕,所爲何事啊?”

這一見馬齊臉色淡然如常,弘晴自不免稍有些奇怪,可也沒去細想,僅僅只是不動聲色地發問了一句道。

“回陛下的話,老臣此來有二事,一是月餘前,老臣擅自提議廢止整風運動,有違陛下之旨意,實大過也,不敢自辯,還請陛下重處。”

聽得弘晴見問,馬齊趕忙躬了下身子,滿臉誠懇地先認了錯。

“罷了,爾既已知錯,朕也懶得罰你,此事就到此爲止好了。”

一聽馬齊上來所言的第一件事便是認錯,卻並未說明第二件事是甚,弘晴的眉頭不由地便是微微一皺,當即便改變了原先敲打於其的想頭,但見弘晴很是大度地一揮手,便將此事就此揭了過去。

“謝陛下寬仁,老臣還有一事要稟,老臣已是老邁之身,實難再堪大用,懇請陛下能準老臣乞骨告老。”

馬齊恭謹地謝了一聲之後,也沒甚多的言語,直截了當地便道出了第二件要稟之事,赫然是要請辭了。

“嗯?”

馬齊這話一出,弘晴的臉色當即便陰沉了下來,雖不曾言語,可冷哼之聲裡卻滿是掩飾不住的寒意,顯見對馬齊的請辭有着極大的不滿。

“陛下明鑑,老臣年已七十有六了,混用老朽,確已不堪驅策,今,江山代有新人出,老臣若是再遷延不去,一者恐誤了國事,二來則是阻塞了新人上進之路,於國於己,皆無益處,故,老臣懇請陛下能準老臣乞骨歸鄉。”

儘管弘晴不曾發怒當場,可那冷哼之聲裡的寒意卻是驚人得很,不說李德全等諸多隨侍的大小太監們被嚇的面色狂變不已,便是張廷玉這等心性沉穩之輩,也爲之面色一白,只是這當口上,卻是誰都不敢進言勸解的,倒是馬齊自己卻是渾然無事人一個,不緊不慢地便出言解釋了一番。

“衡臣,你聽聽,這匹老馬要給朕撂挑子了,你看朕當如何處置纔好,嗯?”

弘晴最擅長的便是觀顏察色,只一看馬齊的神情,便知其所言當是出自肺腑無疑,心中原本的猜忌頓時便煙消雲散了去,不過麼,對於馬齊這等忠耿老臣,弘晴還是不太願意放行的,問題是這話他自己卻是不好說出口來,若不然,薄情之名怕就得落在弘晴的頭上了,這便略一沉吟,將棘手的難題丟給了站在一旁的張廷玉。

“陛下明鑑,臣以爲馬大人乃是國之棟樑,不可或缺焉,然,其年歲既高,卻也不宜太過勞心,故,臣以爲當可準了馬大人之請辭,只是不必歸鄉,姑且就在內城修養着,陛下若有要諮詢時,也可兩便,此微臣之淺見耳,還請陛下聖斷。”

張廷玉可是個七竅玲瓏心之輩,只一聽便知弘晴是真心不想放馬齊走人,然則這一回張廷玉卻並不似往常那般只顧着順從天心,而是謹慎地提出了個折中之方案,沒旁的,他張廷玉年紀也不小了,儘管比馬齊要年輕上一些,可也已是奔七十的人了,終歸也須得爲自個兒將來的致仕做些考慮。

“嗯……,也罷,那就這麼定了,馬愛卿看可行否?”

儘管不甚情願讓馬齊走,可張廷玉既是如此說了,弘晴也自不好再強人所難,這便沉吟着下了個決斷。

“陛下聖明,老臣遵旨。”

馬齊其實也不願回盛京那個苦寒之地,只不過是因着祖制的關係,一旦致仕,便須得回盛京養老,而今麼,弘晴既是準其在京留居,他自是不會有甚怨言,緊趕着便躬身領了旨意。

“嗯,那好,李德全,去,陪着馬大人辦理下交接,回頭朕自會有旨意下發。”

弘晴辦事素來乾脆,既已決定要放馬齊走,自也就不會再拖泥帶水,一揚手,朝着李德全便吩咐了一句道。

“喳!”

一聽弘晴有令,侍候在側的李德全自是不敢怠慢了去,趕忙恭謹地應了諾,而後堆着笑臉地將馬齊請出了養心殿,自去辦理交接事宜不提。

“陛下,詔書已擬好,請您過目。”

馬齊去後,張廷玉趕忙將早先擬定好的詔書取了出來,高高地舉過了頭頂。

“遞上來。”

張廷玉這一拿出詔書,弘晴方纔想起一開始時的旨意,也自沒甚遲疑,擺手便吩咐了一聲。

“喳!”

弘晴金口既開,自有一名見機得快的小太監趕忙恭謹地應了一聲,跑上前去,接過了張廷玉高舉着的詔書,轉呈到了弘晴面前的龍案上。

“用璽罷。”

這道調令詔書本就簡單得很,扣除了那些文縐縐的廢話之外,攏共就一句核心之言罷了,弘晴只隨意一掃,見並無甚瑕疵可言,也就沒再去細看,一揮手,便就此下了令。

“喳!”

聽得弘晴這般吩咐,那名隨侍的小太監自不敢稍有遷延,趕忙恭謹地應了一聲,雙手捧着詔書便退到了一旁的几子前,自去加蓋玉璽不提。

“陛下,軍機處向來一個蘿蔔一個坑,今,馬大人既已告老,終歸還須得有人填補方好,還請陛下明示。”

張廷玉並未去關注那道詔書之事,而是一躬身,緊趕着出言請示了一句道。

“嗯,那就讓海濤進軍機處好了。”

軍機處雖說不設定員,可作爲真正的中樞之地,人卻是不能少了去的,若不然,差使怕就要安排不過來了,對此,弘晴自是心中有數得很,略一沉吟之下,已是有了決斷。

“陛下聖明。”

張廷玉在此際提出軍機處人選問題,本來心中是有要薦之人的,可這一聽弘晴已有所決斷,他自是不敢再多囉唣,趕忙稱頌了一聲了事。

“啓奏陛下,愉親王與海外情報局何濤、何大人一併在宮門外求見。”

張廷玉的稱頌之聲方纔剛落,就見本該陪着馬齊辦理交接事宜的李德全已匆匆從外頭行了進來,但見其疾步搶到了御前,一躬身,已是緊趕着出言稟報了一句道。

“哦?宣!”

何濤本是“尖刀”太原分舵的舵主,去歲“尖刀”分拆之際,弘晴親自點了將,將其調入中樞,出掌海外情報局,因着業務大多是與“八旗商號”配合之故,弘晴將之撥給了老十五打理,而今,此二人聯袂前來,顯然事情非小,弘晴自不敢大意了去,這便一揮手,緊着便下了口諭。

“喳!”

弘晴既是這般吩咐了,李德全自不敢有絲毫的遷延,趕忙恭謹地應了諾,就此退出了養心殿,領着兩名小太監急匆匆地便往午門處趕了去……

第731章 壽宴風波起(一)第425章 究竟誰坑誰(三)第588章 和爲貴(三)第271章 夜黑殺人夜(三)第528章 誰比誰更狠(一)第1084章 虎門銷煙(三)第41章 到中流擊水(三)第372章 案中有案(三)第875章 誠德帝出難題第334章 危難處方顯英雄本色第994章 舉重若輕(五)第1038章 暗夜與曙光第442章 南苑演武(二)第1091章 “尖刀”之分拆(一)第831章 請君上路第855章 槍打出頭鳥(一)第1144章 攪動風雲(二)第148章 上陣父子兵(二)第146章 都是黃河惹的禍(三)第244章 城下之盟(二)第365章 心照不宣(三)第21章 不歡而散(上)第169章 罵戰戲聖女第221章 要鬧就鬧個大的(一)第90章 一舉成擒(四)第704章 煽風點火(三)第733章 天要黑了(二)第516章 啓動推廣計劃(一)第1113章 霹靂雷霆第65章 得失之間(一)第521章 張良計與過牆梯(二)第1115章 京都大亂之序章(一)第204章 底牌揭開(一)第81章 屋漏偏遭連夜雨(一)第407章 竹籃子打水一場空(四)第485章 烽火連天(一)第1078章 君臨天下(二)第1111章 整風運動(三)第1122章 沸騰的大洋(二)第170章 苦戰第254章 鹽務之要(一)第436章 必爭之議(三)第920章 五道溝會戰(二)第623章 指東打西(四)第922章 五道溝會戰(四)第585章 反守爲攻(四)第367章 公然硬扛第600章 無情未必真豪傑(二)第367章 公然硬扛第948章 《中俄伊犁條約》(六)第722章 借力打力(二)第942章 誠德帝的小心思(二)第526章 金融風暴(二)第285章 收網(二)第563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五)第1029章 風起雲涌(三)第1040章 各退一步(二)第488章 烽火連天(四)第828章 隱憂重重(二)第1032章 潮起潮落(一)第59章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第613章 御前爭婚(一)第1105章 金融風波再起(一)第202章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三)第870章 絕對權威(一)第778章 好事壞事(四)第455章 始料不及的變化(二)第117章 太子的反擊(一)第536章 雙塔寺遇險(一)第229章 各懷心機(二)第445章 燙手的山芋(一)第1034章 潮起潮落(三)第1121章 沸騰的大洋(一)第969章 各得其所(八)第513章 利益均沾(二)第582章 反守爲攻(一)第20章 波瀾漸起(三)第699章 順勢而爲(二)第1090章 選秀風波(三)第958章 何去何從(一)第1090章 選秀風波(三)第477章 調虎離山(二)第70章 初次過招(二)第888章 屈尊降貴(五)第471章 示敵以強(二)第851章 相忍爲國(一)第363章 心照不宣(一)第378章 要動大家一起動(一)第808章 龍歸大海(二)第932章 酣戰格登山(一)第33章 潮平浪不止(三)第254章 鹽務之要(一)第494章 嵐山伏擊戰(二)第1082章 虎門銷煙(一)第1160章 巴爾喀什湖大捷第393章 老爺子的板子(三)第280章 不齊的人心(四)第673章 倒黴催的趙鳳詔(四)第126章 先禮後兵(四)第886章 屈尊降貴(三)
第731章 壽宴風波起(一)第425章 究竟誰坑誰(三)第588章 和爲貴(三)第271章 夜黑殺人夜(三)第528章 誰比誰更狠(一)第1084章 虎門銷煙(三)第41章 到中流擊水(三)第372章 案中有案(三)第875章 誠德帝出難題第334章 危難處方顯英雄本色第994章 舉重若輕(五)第1038章 暗夜與曙光第442章 南苑演武(二)第1091章 “尖刀”之分拆(一)第831章 請君上路第855章 槍打出頭鳥(一)第1144章 攪動風雲(二)第148章 上陣父子兵(二)第146章 都是黃河惹的禍(三)第244章 城下之盟(二)第365章 心照不宣(三)第21章 不歡而散(上)第169章 罵戰戲聖女第221章 要鬧就鬧個大的(一)第90章 一舉成擒(四)第704章 煽風點火(三)第733章 天要黑了(二)第516章 啓動推廣計劃(一)第1113章 霹靂雷霆第65章 得失之間(一)第521章 張良計與過牆梯(二)第1115章 京都大亂之序章(一)第204章 底牌揭開(一)第81章 屋漏偏遭連夜雨(一)第407章 竹籃子打水一場空(四)第485章 烽火連天(一)第1078章 君臨天下(二)第1111章 整風運動(三)第1122章 沸騰的大洋(二)第170章 苦戰第254章 鹽務之要(一)第436章 必爭之議(三)第920章 五道溝會戰(二)第623章 指東打西(四)第922章 五道溝會戰(四)第585章 反守爲攻(四)第367章 公然硬扛第600章 無情未必真豪傑(二)第367章 公然硬扛第948章 《中俄伊犁條約》(六)第722章 借力打力(二)第942章 誠德帝的小心思(二)第526章 金融風暴(二)第285章 收網(二)第563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五)第1029章 風起雲涌(三)第1040章 各退一步(二)第488章 烽火連天(四)第828章 隱憂重重(二)第1032章 潮起潮落(一)第59章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第613章 御前爭婚(一)第1105章 金融風波再起(一)第202章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三)第870章 絕對權威(一)第778章 好事壞事(四)第455章 始料不及的變化(二)第117章 太子的反擊(一)第536章 雙塔寺遇險(一)第229章 各懷心機(二)第445章 燙手的山芋(一)第1034章 潮起潮落(三)第1121章 沸騰的大洋(一)第969章 各得其所(八)第513章 利益均沾(二)第582章 反守爲攻(一)第20章 波瀾漸起(三)第699章 順勢而爲(二)第1090章 選秀風波(三)第958章 何去何從(一)第1090章 選秀風波(三)第477章 調虎離山(二)第70章 初次過招(二)第888章 屈尊降貴(五)第471章 示敵以強(二)第851章 相忍爲國(一)第363章 心照不宣(一)第378章 要動大家一起動(一)第808章 龍歸大海(二)第932章 酣戰格登山(一)第33章 潮平浪不止(三)第254章 鹽務之要(一)第494章 嵐山伏擊戰(二)第1082章 虎門銷煙(一)第1160章 巴爾喀什湖大捷第393章 老爺子的板子(三)第280章 不齊的人心(四)第673章 倒黴催的趙鳳詔(四)第126章 先禮後兵(四)第886章 屈尊降貴(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