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歸鄉
“快要靠岸了,都動起來,別磨磨蹭蹭的”
“收拾好了沒有,莫要落下任何東西……”
碼頭在望,樓船上早已經忙碌了起來,幾乎所有人都在做事兒,就陳宣清閒,整得他都不好意思離開房間。
其實他一個小屁孩也沒誰指望他能幫上什麼忙,別添亂就好。
臨近正午,天空陰沉,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雖說春雨貴如油,可這季節一旦下雨卻是有些清寒。
透過窗戶,陳宣看向碼頭方向,暗道這就是陽縣碼頭了吧,目光看向更遠方,依稀能看到連綿建築羣,他猜測那裡就是陽縣縣城。
相比起金霞郡碼頭的喧鬧忙碌,不斷靠近的碼頭就要冷清十倍不止,河面上大大小小的舟船都能數的清楚。
隨着樓船靠岸拋錨,一塊塊厚實的木板搭起,方便船上車馬登陸。
岸邊早已有十多人等候,應該是高家的人提前到達迎接,看裝扮和船上衆人如出一轍,也不知是什麼時候提前報信。
“宣哥兒,你在屋子裡嗎?我們要上岸了”,門外傳來了王海熟悉的聲音。
自己壓根沒什麼收拾的東西,陳宣走向門口道:“我在,來了”
“跟我來吧,外出近兩個月,總算是回來了”,王海點點頭道,陳宣居然從他語氣中聽出了些許遊子歸鄉的情怯。
攏共兩個月,至於麼?
然而陳宣不知道的是,這個時代,大多數人出遠門可謂完全與家裡斷了聯繫,甚至一去不回了,客死他鄉了無音訊的都大有人在,能平安歸鄉簡直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情。
在陳宣他們下樓的時候,一部分護衛早已經上岸,船艙中的車馬陸續使出下船。
天上淅淅瀝瀝的小雨一直在下,好在可以直接在船上乘車,不用淋雨乃至淌那岸上泥濘。
陳宣乘坐的依舊是離開金霞郡時的那輛馬車,車上同乘的人也沒變,隨着些許顛簸,他們離開了乘坐兩日的樓船。
“清波無浪行,金雨迎歸人,回府”,隨着一聲吉祥話響起,車隊啓動,浩浩蕩蕩駛離碼頭。
陳宣好奇的掀開簾子打量沿途,不出意外接下來要在這一片地界生活不少年頭。
同乘的丫鬟果果見此好奇道:“外面下着雨,道路泥濘,雲山霧繞什麼也看不清,宣哥兒看什麼看得如此認真?”
“倒沒看什麼,剛來這裡,什麼都不熟,隨便瞅瞅”,陳宣笑了笑道。
果果道:“那你看吧,這次是順路經過這裡,往後還不知道會不會再來呢”
“啊?我們不是快到了嗎,這裡不是陽縣地界?”陳宣頓時愕然。
小娟在邊上笑着解釋說:“沒到呢,接下來還有半天腳程,這裡是上臨平縣,隔壁纔是我們高家所在的陽縣”
感情是自己想差了,還以爲很快就到了呢,因爲自己前段時間遭遇的緣故,陳宣對所在地頗爲上心,於是道:“這裡是臨平縣啊……”
“是上臨平縣,下游還有中臨平縣和下臨平縣,因這三個縣臨近清平河,根據所處位置而得名”,丫鬟秋菊開口糾正了陳宣的錯誤。
接着又聽繡娘張芬說:“清平河源於我們景國西北邊陲,途徑數個州府流入南方榮國境內,養育兩岸何止千萬人家,少有湍急之處,水清平緩,因此得名,不過啊,雖說清平河帶來了漕運方便,但偶爾氾濫卻也引發水患,是以年年官府都徵調無數勞役在關鍵之處修壩固堤,早年間我家阿父便是因爲修堤病逝,後阿母積勞成疾撒手人寰,我幸得主家收留纔有今日”
許是說到了傷心事,繡娘張芬神色黯然。
雖然沒有經歷過,但陳宣也明白,在古代社會,底層人士勞役兵役衙役可謂三座繞不過的大山,哪怕兵役有軍餉,可死亡率超高,而勞役和衙役,則是義務,勞累危險還幾乎沒有工錢可拿,甚至得自備衣食。
是以這三役都差不多,讓人談之色變。 當然,這也得分朝代和國力如何,但這個世界的景國陳宣就不知道了。
受繡娘張芬的話影響,接下來幾人聊興不高。
陳宣繼續打量外面,果不其然,車隊並未駛向碼頭後方的建築羣,而是沿着一條泥濘土路繞過那裡朝着遠方駛去。
值得一提的是,如同那天她們在車上所說,上臨平縣城周邊,很大一片區域幾乎都沒有高大的樹木,想來都是被伐去當柴火燒了,遠方倒是青山斑斕花開景象。
再次乘坐馬車,陳宣又體會道了那種顛簸難受,只能忍着。
春雨淅淅,加上顛簸,漸漸的陳宣有些犯困,便不再打量外面,靠在車上淺淺睡去。
不知過了多久,陳宣在果果的提醒下醒來,只聽她說:“宣哥兒,我們很快就到了,你看,前面就是陽縣縣城,過了牌坊我們就入城回府啦”
她說話的時候已經掀開了車簾,溼潤的空氣吹進來,陳宣也清醒了。
順着她指的方向看去,陳宣果然看到了前方道路佇立的牌坊,而且還不止一座,其中一座牌坊格外醒目,比其它牌坊高了一半。
那座牌坊目測三丈多高,幾根石柱支撐,上面三層飛檐,雕工精美,不過看上去新立不久,最多一兩年的樣子,陳宣也不懂那牌坊是什麼規格,因爲什麼人什麼事兒才立起來的,上面的字也不認識。
在幾座牌坊後方,千米外能看到四五米高的城牆,左右延伸出去很遠,城牆後方則是連綿的建築羣。
“快到了啊,我睡了多久?”陳宣揉了揉眼睛道。
秋菊說:“你睡了兩個多時辰吧,距離天黑還早着呢,總算是回來了,這心也跟着踏實了不少”
或許這個時代每人出趟遠門都是一樣的心態吧,陳宣倒是沒法感同身受。
接下來車隊穿過牌坊,進入縣城的時候也沒遭到阻攔順利通過。
開玩笑,陽縣這一畝三分地上,誰敢觸高家的黴頭?
陳宣順便觀察了一下,陽縣縣城周邊的城牆高四五米左右,非磚石壘砌,而是土石木頭夯實而成,很多地方還長着青苔乃至破損,充滿了歲月痕跡。
入城後的街道泥濘髒亂,爛菜葉子牲畜糞便乃至污水都隨處可見,雨中行人匆匆,大多穿着破爛,街邊商鋪寥寥,建築也低矮破舊,像是遲暮的老人。
這個時候陳宣才明白,爲什麼那天何管家會說,金霞郡那種繁華之地,想看就多看,相比起來金霞郡來,這陽縣差得太遠了,不說一個天上一個地下,那也是大城市和平民窟的區別。
尤其縣城都是如此,鄉下更不知何等光景。
一路所過,陳宣只感覺到了貧窮落後與破敗,完全體會不到夢迴古時的那種古風優雅。
兜兜轉轉,又過了半個多小時,車隊總算停下,來到了一處龐大的莊園,高家總算到了,他這纔打起精神,畢竟接下來他要在這裡生活不知道多少時間。
打量高家莊園的時候,陳宣心說這陽縣面積着實不小,也不知多少人家,但這時代建築低矮,沒法往高處建,只能往廣了修。
對比之前所見,眼前這高家莊園簡直鶴立雞羣格格不入,彷彿就不應該存在於陽縣這落魄的環境……
(求推薦收藏月票追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