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三寶湯
春日裡的夕陽亦帶着絲絲暖意,光芒彷彿給學堂鍍上了一抹赤紅,帶着花香的清風裡滿是歡聲笑語,樹影搖曳,將嬉戲孩子們的影子拉得很長很長。
追逐打鬧的多爲低年級學子,他們沒有煩惱,不曾感到學習的壓力,也不用爲生活感到憂慮,彷彿生來就是爲了玩耍。
而高年級的學子們則抓緊每一分每一秒讀書,很多連吃飯入廁都拿着書籍在讀,比如甲級和進修級。
原本他們也和丁級丙級的小孩子一樣無憂無慮,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關於未來,關於科舉,關於生活,關於家人的期盼,各種無形的壓力將他們籠罩,迫使他們不得不把專注力放在學習上面。
曾經他們也以爲總也玩兒不夠,長不大,可那些日子明明還在昨日,突然之間就感覺好遠好遠。
甲級的學子再有一年,若是他們戶籍所在地的縣裡舉辦童生試,便要迎來幾年蒙學的終極考驗,關乎自己未來命運,亦是對自己對家人付出能否回報的時候。
而進修班的學子,他們已經體會過命運的審判,痛苦過,哭過,失落過,家人的鼓勵猶如針扎,不得不重回蒙學校園意圖再戰拿回曾經擦肩而過的失去。
試問這樣的他們怎敢鬆懈?有什麼理由放下書籍去玩耍?
十幾歲的小孩已經開始懂事了,一旦開始考慮未來,考慮生活,便再也回不去曾經。
最輕鬆的是不上不下的年級,他們還沒有失去低年級的無憂無慮,亦沒有高年級的煩惱壓力,是最自由快樂的時候,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高景明周林他們便處於這樣的階段。
陳宣他們從玉山先生小院回來的時候,一羣小孩正圍着鄧凌峰請教下午學的馬步,初次正式接觸新的內容,小孩子們總是充滿了熱情。
這可把鄧凌峰高興壞了,不客氣的說,整個班上武功方便他說第一沒人敢說第二,總算等到了表現的機會,拿出十二分的熱情去教同窗們,倒是有點他家武館師傅教學徒的樣子,耳濡目染多年,潛移默化就有那麼點味道了。
只是他的‘教徒’方式就有些‘粗暴’了,動不動就大聲呵斥哪裡哪裡錯了,應該怎樣怎樣,到底是小孩子,耐心有限,不像先生們早就被‘折磨’得有了無與倫比的耐心,可其他小孩偏偏就吃這一套,學得認真,連嘻嘻哈哈的都很少。
這一幕讓一些埋頭苦讀的高年級學子偶爾擡頭看一眼,眼中有羨慕和追憶,曾經他們也是這樣的,可縱使沒人強迫他們,他們也難以放下書籍回到那樣的生活了。
一眼後就收回目光繼續看書吧。
練武?呵呵,有什麼用呢,學堂教的又不是什麼高明的東西,練在好也沒出路啊,終究還是要讀書的。
若想學武有所成就,何必來讀書呢,花讀書的錢去江湖門派亦或者武館不更能學到真東西?
看到鄧凌峰在那邊有模有樣的教同窗們如何扎馬步,高景明歪頭對陳宣說:“阿宣,說實話,雖然咱們扎馬步不比凌峰差多少,但在教人方面真心不如他,誰讓他家是開武館的呢”
陳宣深以爲然的點點頭,這倒是事實,武道方面陳宣如今還算是門外漢,自身無法判斷自己扎的馬步比起鄧凌峰來如何,但說教人,他也自愧不如鄧凌峰的,主要是這方面沒經驗啊。
很快高景明就咧嘴一笑道:“但不管怎麼樣,咱們也不能讓他專美於前了,我們之前可是得到師父誇獎的,走走走,過去讓他們見識一下……”
打打鬧鬧又一天,若能認真記住,將來回憶怎會缺歡笑?
隔天上完課,下午陳宣他們來到玉山先生小院處,做完作業後,便要額外留下一個時辰跟他學習武學方面的東西了。
但這天下午玉山先生並沒有教他們兩個新的東西,而是讓他們認真扎馬步,講解其中的細節要點,比射御任課先生任蒙講得更加細緻,甚至還摻雜了不少流派乃至野路子的東西在裡面。
這明顯是在給兩人開小竈,雖然陳宣已經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扎馬步方式,但從中依舊受益良多。
馬步是在練站,可總不能站着不動吧,所以學會站之後就要學會動,而玉山先生講的內容便是站穩之後的動,有着諸多後續變化,分不同的情況場景,這些都是陳宣他們後續需要一點點去掌握熟悉的。
但玉山先生也沒有強迫他們非要扎馬步多久,而是自覺疲憊即可,過猶不及,體魄的提升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每次練習有進步即可,儘管這樣的進步當時是感覺不到的。
在這裡的一個時辰,半數時間陳宣他們都在休息聽玉山先生講解。
到底斷斷續續站了半個時辰,過後難免飢腸轆轆,已經是傍晚,飯堂都已經關門了,陳宣正琢磨去哪搞東西填飽肚子呢。
練功消耗大的常識只要不傻都明白,玉山先生又怎會不知道,是以早有準備。
結束後他帶着兩人回到客廳,指着桌之上的紅泥小火爐上冒着熱氣瓦罐說:“阿宣,我提前頓了鹿血三寶湯,你去盛兩碗,和明兒一人喝一碗,這對你們有好處”
“是”,陳宣依言照做。
這就是有個師父的好處啊,什麼都提前想到了,而自己也能蹭到同樣的待遇。
高景明揉了揉有點酸脹的雙腿好奇問:“師父,什麼是鹿血三寶湯啊?好喝嗎?” 這傢伙怕不是沾染了點羅泰運嘴饞的性格。
“鹿血三寶湯啊,是以鹿血鹿茸鹿骨爲君,輔以紅棗枸杞人蔘爲臣,再以小米大米糯米爲引,九種材料特殊配比熬製而來,最是滋補血氣筋骨,乃食補秘方,味道尚可,等下你喝過就知道了”,玉山先生笑着解釋道。
說是三寶湯,其實九種材料,一聽就是大補之物,但陳宣也明白,材料不是關鍵,算是尋常之物,關鍵的是配比,沒聽玉山先生說是秘方嘛,不懂配比胡亂添加恐怕有害無益。
到底在此間讀了幾年書,陳宣還能想到,同樣的三寶湯,恐怕對服用的年齡時間節氣都有講究,箇中配比都是需要進行調整的。
“真的啊,那我可得好好品嚐一下,嘶,好燙,但味道真不錯”,高景明迫不及待道,端起就是一口燙得齜牙咧嘴。
玉山先生無奈道:“慢點,又沒人和你搶”
說着他又道:“你們如今已經開始涉及武道了,所以滋補不能落下,最好是食補,溫和無害……”
頓了下,他語氣變得認真了些說:“練武雖然服食丹藥能提升效率,但我不建議用這樣的方式,能不用就不用,須知是藥三分毒,一時的提升必定會爲將來埋下隱患,哪怕明兒你家裡不缺丹藥這類東西,我也不希望你去服用,再則,依靠外物得來終究不如自身紮實啊”
“修煉方面聽爲師的不會有錯,絕不會害你們,以後你們修煉之餘皆以食補養身的方式進行,溫和無害,雖見效不比丹藥來得快,但勝在穩固踏實,除非是受傷不得不用藥,切記切記”
“嗯嗯,我聽師父的”,高景明點點頭道,小口小口的不停喝,也不知是餓了還是三寶湯合他胃口。
陳宣也在心頭默默記下玉山先生的囑咐,以後丹藥這種東西能不用就儘量不用,依靠外力終究不如自己努力得來。
他腦海中就有劉昌河灌輸的丹道方面信息,不可否認的是,丹藥有着無與倫比的功效,但其中劉昌河也留下了太過依賴丹藥有害無益的提示,縱使一些丹藥用正確方式服用並無副作用。
見他們每人喝了一碗三寶湯,玉山先生道:“喝完就回去休息吧,以後你們來我這裡,每天都要喝一碗,多了也沒用,就一碗,這點爲師還是承擔得起的,過後我會把方子寫下來,你們帶回去讓人買材料熬製,儘量不要外泄配方,每天喝一碗,不宜多,呵呵,再好的東西,喝多了都會膩,這點我倒是不用擔心”
“多謝先生‘師父,那我們回去了’……”
在他們走後,玉山先生親自收拾,‘湯底’並未丟掉,而是保留了下來,這可是爲下一次熬製的引子,三寶湯的配比雖然重要,殊不知這湯底引子纔是關鍵,否則配比對了效果也要打折扣。
接下來的兩天陳宣他們每天都來這裡做作業看書,完了扎馬步喝三寶湯,馬步帶來的效果穩步提升,只是身處其間感覺不明顯而已。
玉山先生也沒有教他們新東西,定有自身打算,按部就班即可。
又到了射御課的這天,上課的時候,先生任蒙先是檢查了一下幾天來學子們的馬步進度,差的並未懲罰,鼓勵勤奮練習,好的也沒誇獎,囑咐保持下去。
檢查過後讓大家扎馬步一刻鐘,接着他開始教大家一套拳法,名爲中正拳,有一定的禦敵手段在其中,關鍵還在於這套拳法具備一定的淬體效果,若是天賦好又刻苦練習的話,將來說不得能以此由外而內練出內力來。
它不是單純的武技,也不是純粹提升境界的功法,連粗淺功法都算不上,介乎於之間吧。
談不上好,也談不上壞,屬於是江湖中人看不起,普通人花點心思都能學到的東西,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但蒙學階段能學到什麼好東西?有就不錯了,況且啊,大家都一視同仁,也得照顧家境貧寒的學子不是,太過高深的東西前提條件也多,單單是修煉所需就不是他們能承擔得起的,所以這種沒什麼要求人人可練的中正拳恰到好處。
當然,這門拳法雖然粗淺,但也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學會的,不是那種過目不忘的天才,都得需要花幾節課時間,學得慢的就另說了。
同樣的,陳宣在初次接觸這門拳法的時候,練習之時也體會到了那種渾身暖洋洋的舒服,比靜氣養身功來的更爲強烈,但並不難受。
畢竟是真正的武學功法,再粗淺也比靜氣養身功好,到也正常。
陳宣如今非純粹的武道小白,已然明白自身暖洋洋的那種感覺,其實就是練出了內息滋養身軀的效果!
只是這樣的內息他並未能真正利用起來,只是隨着他的練功無聲無息遊走全身滋養體魄,若有特殊法門加以凝練利用,便能稱爲內力了。
這樣的內息加以凝練利用成爲內力,按照當初耿宏的說法,粗淺的武道功法修煉出來的內力也就這樣了,再怎麼利用也只能作用於自身,而無法施加於兵刃之上,做到那種程度需要上乘功法修煉出來的精純內力才行。
同樣是這一天,陳宣他們去玉山先生小院的時候,他開始教陳宣他們新的東西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