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爲了大宋江山,一切都是值得

楊戩臨死之際,纔看出宋徽宗趙佶的深不可測,也看到趙佶的膽識。即使大宋混亂不堪,民不聊生,政治紊亂,蔡京權傾朝野都不動如山,氣定神閒,怡然自得,沉浸於書畫之中,一切都是爲了兩派之爭消失,鞏固自己的皇位。

蔡京是宋徽宗一手提拔,是他的心腹,卻在最後時刻爲了自己的利益,欺上瞞下。趙佶表面上毫不在乎,實際上心急如焚,藉着他人之手重新奪回大權。並且,宋徽宗也藉此機會殺了楊戩,剪出身邊的一大禍害。

楊戩到死也不曾想到自己會有這麼一天,曾經的書畫皇帝,變得如此老謀深算,運籌帷幄。身爲北宋有名的太監,與童貫齊名,卻死於公元1110年7月,即大觀四年七月。歷史之中,楊戩成爲彰化軍節度使,又歷任鎮安、清海、鎮東三鎮節度使,由檢校少保升至太傅,最後打起了太子的主意。

只可惜,歷史的軌跡已經更改,楊戩還未升至太傅,就被宋徽宗賜毒酒一命嗚呼了。

“進來!”宋徽宗趙佶冷冷的瞥了一眼死去的楊戩,沉聲道:“朕命你們督查的事情,你們有沒有結果?”

不知從何地出現了一位黑色衣服,頭戴面巾,看不見容貌,只聽得他的聲音,乃是男子,躬身道:“回皇上,臣已經查明瞭,正如御史張大人所奏的那樣,蔡大人的確結黨營私,就連他的八個兒子,有六個兒子全部都在朝中擔任重要官職,至於各個部門,都有他的眼線,以及他的勢力。”

“如此說來,朕沒有冤枉他了!”宋徽宗怒極發笑道,“你吩咐下去,使用一切手段,讓這些人全部都遠赴京城以外的偏遠地方,擔任官職,還是有名無實。那個時候,再給予重擊,讓他們永無翻身之日。”

那人想起了一些事情,爲難道:“蔡大人五子,蔡鞗乃是康福公主的夫婿,還是皇上您親自下的旨意。若非康福公主年紀尚有,早已嫁進蔡府;還有蔡大人的長子——蔡攸,他與其父乃是生死對頭,這兩人該如何處置?”

趙佶低頭沉思不語,冷笑道:“蔡攸明面上與蔡京不和,實則父子唱雙簧,一個在明一個在暗,實際上也是他們父子兩人的一場戲。既然蔡京被朕貶去杭州,他們父子情深,那便一併送去,不必留情。”

“至於,蔡鞗此子性格敦厚,對朕也是忠心耿耿,他與自己的大哥恰恰相反,是真正爲朕考慮,爲大宋江山考慮之人,此子不必在意,任由他在朝中。若是他能經得起考驗,再給予賞賜,要是與其父一丘之貉,那便殺之。”

那人心領神會的點點頭,宋徽宗的話中意思,已經明白,一切都遵守趙佶的命令去做。然而,趙佶又命他的麾下將死去的楊戩擡走。待他想要離去時,被趙佶喊住,疑惑不解的看着宋徽宗,又聽到他嘆息一聲,愧疚道:“這些年,你一直生活在黑暗之中,實在是苦了你!”

“皇上您又何嘗不是如此?”那人微微一笑道,彷彿沒有君臣之道,就像是好友似的。

宋徽宗趙佶苦澀的笑了笑,道:“若非如此,朕又如何守住大宋江山,也不願留給子孫一個破碎的江山。如果真的有那麼一天,朕又有何面目面對父皇呢?只不過,這些年沒有你的話,朕真的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朕沉湎於書畫,朝中必定怨聲載道,就連百姓都在流傳朕只不過是書畫皇帝,沒有才幹,不思進取,大宋江山要斷送在朕的手中。如果不這樣做,朝中兩派之爭又要到何時才能化解。既然要亂,就讓它來個徹底,徹底的翻天覆地後,才能真正的大清洗。”

趙佶感慨萬千,那人也沉默不語,他深深知道趙佶身上擔子,唯有靜靜地聆聽着,又聽見趙佶微笑道:“如今只有你我二人,就不必黑巾蒙面了。”

那人微微一笑,隨即摘掉臉上的黑色紗巾,露出真容。仔細看去,此人與趙佶有幾分相似,尤其是兩人的眼睛簡直一個模子刻出來似的,唯一不同的是趙佶看起來更加的年輕,那人的臉上如同四十歲似的,就連鬢角都有些泛白了。

宋徽宗嘆息一聲:“這些年苦了你,十三弟!”

此人便是宋神宗第十三子——趙似,也是宋徽宗趙佶之弟,更是宋哲宗一母同胞的弟弟,更是朝中位高權重的蔡王。如果朝中大臣在此地的話,必定會大吃一驚,只因趙似於崇寧五年,即公元1106年便死於一場疾病,撒手人寰。

當初,宋徽宗趙佶即位,與他爭奪皇位之人,便是趙似。但是,誰也想不到他們兩人關係如此之好,沒有見面分外眼紅。並且,趙似是假死隱身於黑暗之中,成爲趙佶的得力助手,更加的匪夷所思。

“皇兄,此言差矣!”趙似微微一笑,道:“當初,臣弟與兄爭奪皇位,本不是臣弟意願。父皇身爲一國之君時,身不由己,有太多的煩惱,臣弟早已熟知,還不如做個王爺,行事也方便許多。”

“要想真的爲大宋江山考慮,不見得成爲皇上就可以讓內憂外患的天下化解危機。如今,臣弟從明面轉入黑暗之中,再無任何知曉臣弟的身份,也不會猜到會是一個已死之人,還未死去,降低了許多的戒心,那個時候再給予他們重重的一擊,必定是手到擒來。”

“皇兄,如今的你貴爲天子,在臣弟看來,還不如臣弟逍遙自在。當初,臣弟就無心皇位,正好太后也不喜歡我。於是,順水推舟的退出爭奪皇位。皇兄,您的威名在朝中乃至民間都廣爲流傳,如此做真的值得嗎?”

趙佶目光堅定,斬釘截鐵地回道:“值得!”

“皇兄,爲何您一定要在這個時候動手,難道真的到了迫在眉睫的時刻嗎?”趙似皺着眉頭,疑惑的問道。

宋徽宗點點頭,道:“先祖開創大宋王朝,從父皇接任皇位後,大宋常年積攢下來的矛盾終於在父皇那個時候爆發,就連哲宗都未曾改變分毫。朕是趙家子孫,保我大宋江山義不容辭,又身爲君王,更是責無旁貸。”

“朕一直期盼未來能有子嗣繼承大統,改變大宋的局面,直到老九的出生,朕才相信那人留下的箴言。老九出生時,你應該看到過,赤霞滿屋。朕相信此子必定是大宋未來的救星,經過你多年的觀察,你覺得老九如何?”

趙似沉吟道:“非池中物,胸有萬丈!”

宋徽宗大吃一驚,笑道:“老九能得王弟如此稱讚,看樣子朕的猜測沒有錯。”

“皇兄,你真的決定將皇位傳給老九?”趙似緊鎖眉頭,沉聲道:“自古以來,皇位都是嫡長子繼承,本朝太祖仙逝,傳於太宗,開創皇位不再穿於子嗣,兄弟間亦可繼承。如今,皇兄有十幾位皇子,傳於老九,恐遭朝中大臣反對!”

“朕傳位於誰,還輪不到他們干涉。”宋徽宗冷笑一聲,想起趙構的模樣,嘆息一聲:“至於老九能否繼承大統,就要看他的本事了,要想成爲人間君主。若無好勝之心,運籌帷幄之能,焉能成爲君主。”

“朕的子嗣甚多,自老大開始,無一例外都畏懼朕,老大更是有模有樣的學朕,吃喝玩樂,琴棋書畫,一切都是討好朕,唯有老九與衆不同。即使朕是皇上,他怡然不懼,他的眼睛之中常有憂愁之色,實屬罕見,故而朕看似最疼愛老大,對於老九忽遠忽近,實則就是想要培養老九的能力。”

“如果朕百年後,大宋交於他們手中,不見得能夠震懾住羣臣。當初,朕一直以爲毫無希望,只想做個安於享樂,不顧朝政的皇帝,任由大宋國勢衰弱,朝中大臣勾心鬥角,屢見不鮮,朕已經失望了。”

“當年,那位道士所言,你可曾記得?”

趙似點點頭,那個時候他們兩人一起去狩獵。恰好遇到一位仙風道骨的道士,贈予趙佶一張箴言,只不過他不曾想到不久後韋氏就傳來喜訊,正是那個時候,趙佶開始着手準備,首先讓趙似假死,得以暗中佈局,又等待趙構的出生,最後終於確定後,纔開始佈局,一點點的剷除朝中居心不良的大臣,又不敢大肆清除,那樣做朝綱必定大亂,唯有小心翼翼的暗中操縱一切。

當初,宋徽宗失望之極,準備碌碌無爲,安心的做自己的皇帝,諸事不聞不問,卻想不到趙構的出生,讓他心中燃起了鬥志。當天晚上,宋徽宗便與蔡王趙似兩人商議,決定啓用一直未曾動用的力量,由趙似成爲暗中力量的首領,開始爲大宋江山,肝腦塗地。

趙似也曾遠遠地看見過趙構,發現他與衆不同,仔細觀察後發現趙構的心中想的居然會是大宋的江山,以及用什麼方法剪除朝中亂臣賊子。恰好,趙構列舉出十四罪狀,還寫出自己的感受,最後被宋徽宗看見,故而決定開始行動。

“皇兄,你這樣做不是將自己逼上了絕路嗎?”趙似有些無奈的說道。

宋徽宗淡然一笑,道:“朕走上絕路才能爲子孫開闢出一條的道路,那也是值得的。縱然後世歷史之中將朕列爲昏庸無道之人,那又如何。只要大宋真正的強大起來,這些也只不過是虛名,朕不在乎。”

趙似瞪大着眼睛,他知道趙佶最大的長處便是隱忍不發,暗中佈置一切。身爲一國之君,誰不想流芳百世,所有的史書都稱讚自己的豐功偉績。宋徽宗的豐功偉績全部都是在詩畫上面,成就頗高,落得一個書畫皇帝。

宋徽宗從不在乎這些,在他的心目中唯有讓大宋從羸弱之中解脫出來,消除一系列的隱瞞,清除不確定因素。只要大宋真的能夠強大起來,哪怕是犧牲自己在後世之中的名譽,也在所不惜。

“皇兄成爲皇上,乃是大宋之福,奈何世人不懂皇兄的苦心,外有強敵,內有憂患,一切的一切都是爲了讓大宋能夠再次興起,唯有破掉這個局面,才能重新煥發生機。只不過,這樣一來,皇兄在歷史之中的名聲將會遺臭萬年,一切都是大宋,爲了趙家的江山,不得已而爲之,臣弟也是看到還是端王的你,心懷黎民百姓,纔會甘願屈居人臣。”

第464章 以退爲進第49章 山莊之主第240章 金匱之盟第161章 主帥之戰(二)第528章 屍橫遍野第60章 叔侄對決,漸露威能第218章 天子之怒第五百六十一章 攻其不備第178章 一見傾心第319章 陰陽相隔第99章 夜襲青州,宋江兵敗(一)第33章 結義第352章 傳授槍術第182章 方臘現身第六百六十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488章 與蛇爲伍第六百二十一章 半路遇險番外篇 第四章 離別第449章 懷恨在心第154章 攻破昱嶺關第449章 懷恨在心第109章 回京第216章 貪污案第六百三十五章 太子登基第499章 掛帥出征第六百六十四章 計中計第260章 父子談心第52章 臨朝聽政第66章 殺雞儆猴(三)第221章 朱氏父子第542章 人亡城破第342章 趙似來了第304章 當年往事(一)第83章 深夜來訪第363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第139章 武松斷臂番外篇 第二章 我來了!第234章 迷霧重重第294章 再傳人證番外篇 第二章 我來了!第128章 不打不相識第266章 太子之恥第六百三十八章 步步殺機第524章 損失慘重第522章 飛狐峪大捷第六百四十一章 驚天一刺第486章 鯊魚來襲第288章 我要登基爲帝?第449章 懷恨在心第493章 剪不斷理還亂第1章 金兵南侵,視死如歸第12章 權傾朝野第136章 魂遊地府第80章 塵埃落定第28章 琥珀山莊第445章 高俅伏法第38章 瀝泉神槍(一)第504章 忠義難兩全第324章 勸說從軍第93章 兩軍交鋒(一)第五百七十四章 有備無患,雙重保險第五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談判第六百七十九章 此生無憾,含笑九泉第487章 險死還生第259章 未雨綢繆第444章 人生如茶第286章 明白了何事?第90章 初次交鋒(二)第222章 白忙活了?第279章 我們看戲就行了!第五百九十八章 我忘了!第244章 逼宮(三)第319章 陰陽相隔第五百五十六章 認祖歸宗第六百零四章 我有孃家了!第六百六十三章 十二道金牌第321章 落井下石第446章 不是結束,而是開始第65章 殺雞儆猴(二)第44章 武舉考覈(三)第250章 父子相見第545章 真假難辨第253章 兩全之策第126章 攻打常州(二)第六百六十四章 計中計第六百零七章 五萬兩多嗎第95章 兩軍交鋒(三)第549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242章 逼宮(一)第六百二十章 佔山爲王第330章 前世相欠,今生相見第238章 刺殺第457章 刁難第303章 父皇,您真狠!第497章 當務之急第146章 李代桃僵(一)第514章 一戰成神第46章 周侗的囑託第220章 雙管齊下第247章 南柯一夢
第464章 以退爲進第49章 山莊之主第240章 金匱之盟第161章 主帥之戰(二)第528章 屍橫遍野第60章 叔侄對決,漸露威能第218章 天子之怒第五百六十一章 攻其不備第178章 一見傾心第319章 陰陽相隔第99章 夜襲青州,宋江兵敗(一)第33章 結義第352章 傳授槍術第182章 方臘現身第六百六十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488章 與蛇爲伍第六百二十一章 半路遇險番外篇 第四章 離別第449章 懷恨在心第154章 攻破昱嶺關第449章 懷恨在心第109章 回京第216章 貪污案第六百三十五章 太子登基第499章 掛帥出征第六百六十四章 計中計第260章 父子談心第52章 臨朝聽政第66章 殺雞儆猴(三)第221章 朱氏父子第542章 人亡城破第342章 趙似來了第304章 當年往事(一)第83章 深夜來訪第363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第139章 武松斷臂番外篇 第二章 我來了!第234章 迷霧重重第294章 再傳人證番外篇 第二章 我來了!第128章 不打不相識第266章 太子之恥第六百三十八章 步步殺機第524章 損失慘重第522章 飛狐峪大捷第六百四十一章 驚天一刺第486章 鯊魚來襲第288章 我要登基爲帝?第449章 懷恨在心第493章 剪不斷理還亂第1章 金兵南侵,視死如歸第12章 權傾朝野第136章 魂遊地府第80章 塵埃落定第28章 琥珀山莊第445章 高俅伏法第38章 瀝泉神槍(一)第504章 忠義難兩全第324章 勸說從軍第93章 兩軍交鋒(一)第五百七十四章 有備無患,雙重保險第五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談判第六百七十九章 此生無憾,含笑九泉第487章 險死還生第259章 未雨綢繆第444章 人生如茶第286章 明白了何事?第90章 初次交鋒(二)第222章 白忙活了?第279章 我們看戲就行了!第五百九十八章 我忘了!第244章 逼宮(三)第319章 陰陽相隔第五百五十六章 認祖歸宗第六百零四章 我有孃家了!第六百六十三章 十二道金牌第321章 落井下石第446章 不是結束,而是開始第65章 殺雞儆猴(二)第44章 武舉考覈(三)第250章 父子相見第545章 真假難辨第253章 兩全之策第126章 攻打常州(二)第六百六十四章 計中計第六百零七章 五萬兩多嗎第95章 兩軍交鋒(三)第549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242章 逼宮(一)第六百二十章 佔山爲王第330章 前世相欠,今生相見第238章 刺殺第457章 刁難第303章 父皇,您真狠!第497章 當務之急第146章 李代桃僵(一)第514章 一戰成神第46章 周侗的囑託第220章 雙管齊下第247章 南柯一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