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攻破昱嶺關

趙構屯兵睦洲城,卻不着急發兵攻打清溪,反而靜靜地等待着盧俊義的消息。

話說,盧俊義率領大軍,自從杭州分兵之後,就統帥三萬人馬,率領正偏將走山路,朝着歙州趕去。經過臨安鎮錢王故都,與昱嶺關距離不遠。

鎮守昱嶺關的將領,乃是方臘手下一員大將,綽號小養由基龐萬春,也是江南方臘國中第一個會射弓箭的,帶領着兩員副將:一個喚做雷炯,一個喚做計稷。這兩個副將,都能開得七、八百斤勁弩,各會使一枝蒺藜骨朵,手下有五千人馬。

三個守把住昱嶺關隘,聽聞宋軍分兵進攻,副先鋒盧俊義率軍到來,已都準備下了對敵器械,只待宋軍前來。

盧俊義率領大軍逼近昱嶺關,便派遣史進、石秀、楊沂中、楊志、王貴、劉琦六員將校,帶領三千步軍,前去打探消息。當下,史進等六人,都騎着戰馬,其餘都是步軍,他們靜悄悄的來到哨關下,並沒有遇見任何一人。

史進在馬上與衆人商議,只見關上痭着一面彩砅白旗,旗下立着那小養由基龐萬春,看了史進等大笑,不屑一顧的大罵道:“你們這夥草賊,只好在梁山泊裡住,勒宋朝招安誥命,如何敢來我這國土裡裝好漢!你也曾聞俺小養由基的名字麼?我聽得你這夥賊人裡,有個甚麼小李廣花榮,讓他出來,和我比箭。先教你看我神箭!”

他的話剛剛說完,龐萬春便拉開弩弓,搭上箭矢,颼的一箭,正中史進,讓他直接從馬上摔了下來。另外,五人眼看史進被射中,急急向前,立即將他救回,騎馬便走了。又聽得山頂山傳來一聲銅鑼響聲,左右兩邊松樹林裡,一齊放箭。

其他人五人也顧不得史進,各自逃命而走,轉得過山嘴;對面兩邊山坡上,一邊是雷炯,一邊是計稷,那弩箭如雨一般射將來,讓他們五人只能繼續隱藏着,不敢露出任何的身影。衆人眼看一直被動挨打,還未正式交鋒便死去了一位兄弟,心裡有些哀傷。

楊志、石秀二人對望了一眼,皆是點點頭,他們心裡都知道要是繼續這樣下去,必然死無葬生之地,唯有突破敵軍攻擊方能取得一線生機。然而,敵軍射出的箭矢實在是太多了,根本就無法逃脫出去。

“你們三人乃是大宋未來的棟樑之才,日後大宋就要依靠你們的力量!”石秀看了一眼楊沂中、王貴等三人,鄭重的說道。

楊志的目光停留在楊沂中的身上,笑道:“若是日後回京見到兄長,代我向他說聲不是!”

楊沂中驚呼道:“叔叔!……”

“二位將軍,你們這是……”

楊志乃是楊沂中的叔叔,楊沂中心知自己叔叔對自己說的最後一句話,做好赴死的準備了。楊志與石秀二人不能眼睜睜的看着自己後輩與自己一起戰死,只要他們二人吸引敵軍目光,他們三人才有機會趁勢而逃。

“你們快走!”

楊志、石秀二人異口同聲的大吼一聲,然後又從山嶺處殺了出來,他們的武功雖高卻沒有趙構那樣的功力。但是,他們二人爲了守護楊沂中等三人,愣是殺了出來,以胯下戰馬當做盾牌抵禦住箭矢。

接着,他們二人又一步步的向前走去。敵軍的目光果不其然,全部被他們吸引住。然後,楊沂中、王貴、劉琦等三人趁勢直接騎馬奔走而去,根本就顧不得其它。但是,南軍將領皆是赫赫有名的箭術大家,他們也是故意爲之,紛紛搭上箭矢,三人分別射出三支箭矢。

楊沂中等人大吃一驚,卻也無法避開,龐萬春等三人的箭法實在是太強了,硬生生的刺穿了三人的身體。楊沂中等人口吐一口鮮血,忍着身體的劇痛,仍舊疾馳而去,龐萬春等人自信滿滿的相信楊沂中等人必死無疑,也就任由他們三人逃走。

龐萬春又下令繼續射擊,楊志、石秀二人相視一笑紛紛被射成馬蜂窩,一命嗚呼。他們六人率領的三千步兵,也只剩下了百餘人逃回來。盧俊義見了他們方知前方有埋伏,立即率領大軍前去救援,卻看見楊沂中、王貴、劉琦三人身上插着箭矢,鮮血淋漓的流淌下來,口吐鮮血的趕來。

盧俊義大吃一驚,慌忙率領大軍前去,他們三人早已昏死過去,奄奄一息,卻沒有性命之憂。若是再不及時救治的話,只怕也是性命難保。盧俊義立即讓軍醫前來救治,獨自一人黯然神傷,心知史進、楊志、石秀三人已經戰死,況且史進還是自己的師弟,居然中了敵人的奸計,死不瞑目。

盧俊義兩眼通紅,嗚咽道:“元帥的兵力與我相比還不如我多,沒想到還未勝利,居然就折了三元大將,就連三千步兵也只剩下百餘人回來,這可如何與元帥交代,又有何面目面對兄弟!”

孫立心裡也是一陣傷痛,安慰道:“古人有云:‘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我等皆是中原、sdhb人氏,不曾慣演水戰,因此失了地利,要想佔據地利,唯有藉助本地的鄉民,指引路徑方知此間山路曲折如何。”

盧俊義道:“此言言之有理,那麼派誰前去摸清道路較爲合適呢?”

與此同時,燕青站出身來,道:“先鋒,末將願意前往!”

孫立沉思片刻,道:“燕青兄弟前去,較爲合適,精通百家之言,又知奇聞異事,對於道路更是早已熟知,而且武藝也不錯,料想敵軍也未曾見過,我覺得可行。”

當即,盧俊義便讓燕青上路前去探路,燕青領命便帶上了一些乾糧,跨口腰刀,便離開營帳。

燕青獨自一人前往深山前去,只顧得尋路,也沒有在意時間,當他走到半日後,天色已晚,便找到一處有些燈光的地方,喃喃道:“燈光處必有人家!”

趁着漆黑的夜色,沿着燈光一路尋來,只見前方卻是一處小小庵堂,裡面透出燈光來。燕青便來到庵前,鑽入去看時,見裡面一個老和尚,在那裡坐地誦經。燕青便乃敲他房門,那老和尚喚一個小行者來開門。

燕青進到裡面,便拜老和尚。

那老僧說道:“施主不必多禮!今萬馬千軍殺之地,你如何走得到這裡?”

燕青回道:“實不敢瞞師父說,小人是宋軍趙元帥部下一個偏將燕青便是。今來奉聖旨征討方臘,誰想夜來被昱嶺關上守把賊將,亂箭射死了我三員首將,無計度關,特派燕青前來尋路,探聽有何小路過關。今從深山曠野,尋到此間,望師父指點迷津,有何小徑,私越過關,當以厚報。”

那老僧說道:“此間百姓,俱被方臘殘害,無一個不怨恨他。老僧亦靠此間當方百姓施主,糧養口。如今村裡的人民都逃散了,老僧沒有去處,只得在此守死。今日幸得將軍到此,萬民有福。將軍來收此賊,與民除害,老僧只是不敢多口,恐防賊人知得。既然是朝廷派來的將領,那也不妨事。我這裡卻無路過得關去,直到西山嶺邊,卻有一條小路,可過關上。只怕近日也被賊人斷了,過去不得。”

燕青問道:“師父,既然有這條小路,通得關上,只不知可到得賊寨裡嗎?”

老和尚回道:“這條私路,一逕直到得龐萬春寨背後,下嶺去,便是過關的路了。只恐賊人已把大石塊斷了,難得過去。”

時遷道:“不妨!既有路徑,不怕他斷了,我自有辦法。既然如此,小人回去報知主將,卻來酬謝。”

老和尚搖搖頭道:“將軍見外了,休說貧僧多口才是。”

燕青點點頭,心領神會的回道:“小人是個精細的人,不敢說出老師父來。”

當即,燕青便告辭了老和尚,徑直回到寨中,參見盧俊義,說知此事。

盧俊義聽了大喜,便着急將領共同商議取關之策。

孫立說道:“若是有此路徑,要想攻破昱嶺關,那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再差一個人和燕青同去,幹此大事。”

燕青疑惑不解的問道:“此話是何意?”

孫立笑道:“最要緊的是放火、放炮。你等身邊,將帶火炮、火刀、火石,直要去那寨背後,放起號炮火來,便是你幹大事了。”

燕青不解道:“既然只是要放火、放炮,別無他事,不須再用別人同去,只兄弟自往便是。再差一個同去,也不一定能夠給予更多的幫助,反而人多嘴雜,容易弄出聲響來,要是耽誤大事,該如何是好?”

孫立點點頭,沉思片刻,道:“這樣說的也對,不如這樣,就讓你獨自前往。不論有沒有埋伏,只要看見樹木或是稠密的雜草,一律放火燒了,任他埋伏也不必擔心了。”

燕青笑着點點頭,道:“正合我意!”

燕青立即收拾了火刀、火石,並引火煤筒,脊樑上用包袱揹着大炮,然後又辭別了盧俊義獨自先行;另外,盧俊義還讓燕青帶上二十兩白銀、糧米一石,贈送與老和尚,也知道燕青獨自一人搬不動那麼多,便派了另外一人一同前去。

當日午後,燕青便帶領着這個軍校米,再尋舊路來到庵裡,見了老和尚,說道:“主將先鋒,多多拜覆,些許薄禮相送。”

於是,燕青便把銀兩、米糧,都與了和尚。老僧也收受了,燕青便吩咐那人自己回去了,目送着那人離去後,他又詢問道:“望煩師父指引路徑,可着行者引小人去。”

那老和尚回道:“將軍不必心急,白天前去料想賊人必然發現,不如深夜時分再去。”

燕青想了想覺得說的也對,便留下來吃些齋飯。直到深夜時分,老和尚才讓小沙彌前去引路,抵達小路後,小沙彌恭聲道:“將軍,前方便是那條小路,小僧告辭了!”

那名小沙彌離去後,燕青獨自一人繼續前行,穿林透嶺,攬葛攀藤。過了數裡山徑野坡,月色微明,纔到一處山嶺峻,石壁嵯峨,遠遠地望見開了個小路口,巔巖上盡把大石堆疊砌斷了,高高成壁。

燕青喃喃道:“看樣子,此地便是了!”

接着,燕青立即使出飛檐走壁、跳籬騙馬的本事。這些石壁,拈指爬過去了,望東去時,只見林木之間,半天價都紅滿了。原來,那裡是盧俊義率領大軍一路前來,都是放火捎着,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了。

盧俊義派出三、五百人,率先進攻,一路上斬殺了敵軍不少人,又是放火燒了起來,敵軍想要隱藏起來都沒有辦法了,只得乖乖的出來與之交鋒,紛紛被宋軍消滅。

昱嶺關上小養由基龐萬春聞知宋兵放火燒林開路,沉聲道:“這是他進兵之法,使吾伏兵不能施展。我等只牢守此關,任汝何能得過?”

只見盧俊義率領的大軍距離昱嶺關越來越近了,龐萬春便帶了雷炯、計稷,都來關前守護。

燕青一步步摸到關上,爬在一株大樹頂頭,伏在枝葉稠密處,看那龐萬春、雷炯、計稷,都將弓箭搭上,伏在關前伺候,看見宋軍時,也是點起大火,氣得呼延灼大罵道:“真是該死,居然還敢抵抗,氣煞我也!”

龐萬春等準備要放箭射時,卻不知燕青已經上了關上,他悄悄地溜下樹來,又偷偷地來到關後,正好瞅見兩堆柴草,當即取出火刀、火石,發出火種,把火炮擱在柴堆上,先把些硫黃、焰硝去燒那邊草堆,又來點着這邊柴堆。

接着,燕青又點着火炮,拿着火種,爬上關屋脊上去點着。那兩邊柴草堆裡,一齊火起,火炮震天價響。關上衆將,見大火燒起,以爲宋軍攻了上來,還未交戰也是自亂陣腳起來,直接呼聲喊地的逃走,哪裡顧得什麼迎敵。

龐萬春和兩個副將急來關後救火時,燕青就在屋脊上又放起火炮來。那火炮震得關屋也動,嚇得南兵都棄了刀槍、弓箭、衣袍、鎧甲,盡望關後奔走。

眼看如此情況,燕青大喊道:“已有一萬宋兵先過關了,汝等急早投降,免汝一死!”

龐萬春聽了,嚇得魂不附體;雷炯、計稷也是嚇得魂不守舍,動彈不得。實際上,燕青不過是虛張聲勢,要是他們發現及時,還能逃得了。偏偏被燕青的話震驚了,以致於呼延灼等率領大軍前來,直接殺上昱嶺關。

孫立生擒得雷炯,呼延灼活拿了計稷,單單隻走了龐萬春,手下軍兵,擒捉了大半。盧俊義也率領大軍來到了昱嶺關,直接將大軍駐紮在此地,然後重重的賞賜了燕青,又將雷炯、計稷二人直接破腹掏心,祭奠戰死的三位將領,然後有命人將史進、石秀、楊志三人的屍首埋在關上,其它的屍首全部火華。

自此,盧俊義奪得昱嶺關,接下來便是直逼歙州城,最後便是清溪鎮了。

第222章 白忙活了?第399章 真刀真槍番外篇 第四章 離別第283章 你是王雲?第32章 達摩秘功第503章 調虎離山第六百五十章 傳位詔書第98章 大軍抵達,圍剿叛賊(二)第372章 投其所好第366章 主考官是誰?第443章 勢不可擋第218章 天子之怒第六百四十九章 登基稱帝第201章 兄弟們的擔憂第五百五十九章 大戰岐溝關第301章 有母親的感覺真好第289章 父皇,您在說笑嗎?第19章 習武三年,得林家槍法第446章 不是結束,而是開始第51章 我要入朝爲官第五百八十四章 我養你第六百七十七章 九王鎮山河第469章 去死吧!第372章 投其所好第90章 初次交鋒(二)第126章 攻打常州(二)帝五百六十三章 鎮守邊關第515章 英雄冢第158章 大戰前夕第346章 何爲王?何爲制?第448章 養不教,父之過第五百八十五章 因爲值得第10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六百五十三章 借你人頭一用第485章 廬山真面目第482章 仗勢欺人第220章 雙管齊下第397章 煽風點火第80章 塵埃落定第184章 緣由第264章 學無前後 達者爲師第253章 兩全之策第482章 仗勢欺人第116章 蔡王的沉默第六百四十五章 滅白蓮,清君側第292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六百四十四章 殺你,只要一刀!第129章 炮火連天第51章 我要入朝爲官第六百七十八章 遷都幽州第235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340章 舌戰羣臣(三)第264章 學無前後 達者爲師第160章 主帥之戰(一)第295章 塵埃落定第六百二十章 佔山爲王第六百零三章 集體相親第54章 委以重任(二)第499章 掛帥出征第366章 主考官是誰?第15章 爲了大宋江山,一切都是值得第549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73章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三)第508章 投名狀第六百六十九章 號角吹響第324章 勸說從軍第519章 抉擇第268章 栽贓陷害,揹負罪名(二)第五百九十一章 天上人間第五百九十四章 劍拔弩張第280章 正主來了第50章 父子相見第475章 擒賊先擒王第8章 無良父親第六百三十七章 宋金大戰第205章 神運昭功石第60章 叔侄對決,漸露威能第246章 計中計第465章 宿命對決第473章 刺殺第491章 羣蛇圍攻第131章 萬軍叢中過,片葉不沾身(二)第452章 居安思危第159章 以一敵四第312章 得償所願第286章 明白了何事?第19章 習武三年,得林家槍法第六百一十七章 告知真相第六百三十六章 亂世將起第98章 大軍抵達,圍剿叛賊(二)第178章 一見傾心第六百七十五章 轟炸會寧府第24章 太白陰經第492章 火攻、蛇膽第273章 百口莫辯第六百五十八章 喜得公主第459章 盛情款待第494章 分道揚鑣第413章 他親我了!第301章 有母親的感覺真好
第222章 白忙活了?第399章 真刀真槍番外篇 第四章 離別第283章 你是王雲?第32章 達摩秘功第503章 調虎離山第六百五十章 傳位詔書第98章 大軍抵達,圍剿叛賊(二)第372章 投其所好第366章 主考官是誰?第443章 勢不可擋第218章 天子之怒第六百四十九章 登基稱帝第201章 兄弟們的擔憂第五百五十九章 大戰岐溝關第301章 有母親的感覺真好第289章 父皇,您在說笑嗎?第19章 習武三年,得林家槍法第446章 不是結束,而是開始第51章 我要入朝爲官第五百八十四章 我養你第六百七十七章 九王鎮山河第469章 去死吧!第372章 投其所好第90章 初次交鋒(二)第126章 攻打常州(二)帝五百六十三章 鎮守邊關第515章 英雄冢第158章 大戰前夕第346章 何爲王?何爲制?第448章 養不教,父之過第五百八十五章 因爲值得第10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六百五十三章 借你人頭一用第485章 廬山真面目第482章 仗勢欺人第220章 雙管齊下第397章 煽風點火第80章 塵埃落定第184章 緣由第264章 學無前後 達者爲師第253章 兩全之策第482章 仗勢欺人第116章 蔡王的沉默第六百四十五章 滅白蓮,清君側第292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六百四十四章 殺你,只要一刀!第129章 炮火連天第51章 我要入朝爲官第六百七十八章 遷都幽州第235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340章 舌戰羣臣(三)第264章 學無前後 達者爲師第160章 主帥之戰(一)第295章 塵埃落定第六百二十章 佔山爲王第六百零三章 集體相親第54章 委以重任(二)第499章 掛帥出征第366章 主考官是誰?第15章 爲了大宋江山,一切都是值得第549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73章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三)第508章 投名狀第六百六十九章 號角吹響第324章 勸說從軍第519章 抉擇第268章 栽贓陷害,揹負罪名(二)第五百九十一章 天上人間第五百九十四章 劍拔弩張第280章 正主來了第50章 父子相見第475章 擒賊先擒王第8章 無良父親第六百三十七章 宋金大戰第205章 神運昭功石第60章 叔侄對決,漸露威能第246章 計中計第465章 宿命對決第473章 刺殺第491章 羣蛇圍攻第131章 萬軍叢中過,片葉不沾身(二)第452章 居安思危第159章 以一敵四第312章 得償所願第286章 明白了何事?第19章 習武三年,得林家槍法第六百一十七章 告知真相第六百三十六章 亂世將起第98章 大軍抵達,圍剿叛賊(二)第178章 一見傾心第六百七十五章 轟炸會寧府第24章 太白陰經第492章 火攻、蛇膽第273章 百口莫辯第六百五十八章 喜得公主第459章 盛情款待第494章 分道揚鑣第413章 他親我了!第301章 有母親的感覺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