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權傾朝野

“大觀二年正月,我這麼簡簡單單的成爲郡王了?”

趙構看着母親手中的聖旨,還是有些不太相信,他這麼簡簡單單的就封爲郡王,還是廣平郡王。愣了半晌,趙構呆如木雞的傻愣着跪在原地,神情恍惚,心裡覺得有些不可思議。按照歷史軌跡,趙構也是這個時候成爲郡王,也沒有多做解釋,隻言片語的一筆帶過,情不自禁的想道:“難道加封郡王就這麼簡單?”

實際上,這一切並非趙構想得那麼簡單。若非他有感而發,吟誦一篇詩句,恰逢其會宋徽宗趙佶聽見,也不會得到趙佶的喜愛。雖然趙構出生天有異象,宋徽宗趙佶對他也是疼愛有加,也不會如此簡單地加封郡王,還未滿週歲的情況。

既然趙構被封爲廣平郡王,本着既來之則安之的性格,他也沒有過多的糾結,仍然如同昔日一樣在歷史書中找尋救國之法。最後,趙構更是查找了各個朝代的行政之法,期許能夠找到救國之法。

時光飛逝,趙構的年齡也有三歲了。如今的趙構早已將各朝代的史書翻遍了,又博覽羣書,依舊是一無所獲,唯一收穫到的是知識增長了不少,以及對歷史中的一些明君聖主的評價,比之後世流傳的書籍要好很多。

歷史上出現了數次書籍災難,首次是發生在秦朝,最後幾次全部都發生在清朝時期。雖然康乾盛世,也讓一些文學名著,史書記載等全部都焚燬了。故而,後世流傳的書籍並不全。因此,趙構也算是意料之外的收穫。

大觀三年,即公元1110年。宋徽宗趙佶在登基前幾年政治舉措還算是一位明君,自從蔡京從右相升爲左相後,又深受趙佶的寵信。在蔡京的勸說下,宋徽宗趙佶的政績開始出現混亂的局面,不理朝政,終日沉迷於書畫之中,還自得其樂。

年僅三歲的趙構看在眼裡,急在心裡,這一切他都無法改變什麼,勢單力薄。畢竟,他只不過是郡王,年紀尚幼,也無法得到趙佶的重視。即使趙構有心,趙佶也無意。趙構知道大宋羸弱是從此時開始的,他心急如焚,唯有嘆息不已。

元符三年正月,即公元1100年,年僅25歲的宋哲宗病死,宰相章惇主張依禮、律,當立哲宗同母弟簡王趙似,否則當立長弟申王趙佖。只因宋太祖趙匡胤傳位於其弟,以致於後來的大宋皇上死後,沒有子嗣的話,就傳位於兄弟。

只不過,那個時候朝中大權全部都在宋神宗的皇上,也就是向太后的手中,她把持朝政,又沒有子嗣。神宗的子嗣全部都是其他妃嬪所生,與她沒有關係。因此,排除有眼患的趙佖後,她主張立哲宗次弟端王趙佶爲皇上。

然而,章惇固執的認爲趙佶行爲舉止輕佻,難以擔當大事,不可成爲一國之君。向太后氣憤不已,怒氣衝衝地借用宋神宗的話,駁斥衆人:“先帝嘗言:端王有福壽,且仁孝,當立。”

之後,向太后在曾布、蔡卞、許將等人的支持下,毅然決然的立趙佶爲帝。只因,趙佶那個時候唯唯諾諾,向太后看來非常的掌控。數日後,宋徽宗即位,向太后仍有把持朝政,不予還政。

並且,向太后在宋神宗在世時,就是守舊派。當她把持朝政後,就立即任命守舊派、韓琦長子韓忠彥爲執政,不久又升任右相。至於,王安石變法時的支持者,以及在皇位之爭時,左相章惇、執政蔡卞等相繼受攻擊,蔡卞首先被貶任知府。

同時,向太后還恢復被貶逐的守舊派官員的名位,守舊派官員接二連三的相繼上臺。當年七月,向太后就還政於宋徽宗趙佶。宋徽宗喜好文藝,不代表他真的什麼不在乎,尤其是左相章惇那日所言,讓他記恨了一輩子。

宋徽宗趙佶即位後不久,直接廢除了左相章惇的相位,任命自己的親信韓忠彥爲左相,曾布升任右相。當時守舊派與變法派的鬥爭日趨激化,也有官員認爲元祐、紹聖均有失誤,應該消除偏見,調和矛盾。

次年,改爲建中靖國,意思是中和兩派之間的矛盾,也表達出宋徽宗一心爲民的思想。但是,新舊黨爭不僅沒有停止而是愈演愈烈。建中靖國元年十一月,鄧洵武首創徽宗應紹述神宗之說,攻擊左相韓忠彥並推薦蔡京爲相,得到執政溫益的支持,爲徽宗所採納,首先於同月末決定改明年爲崇寧元年,明確宣示放棄調和政策,改爲崇法熙寧變法。

蔡京是個政治投機者,處事圓滑。在王安石變法時,得到皇上大力支持,使他擁護變法改革,元祐初又附和司馬光積極推翻新法,紹聖初又積極附和新法,徽宗即位後不久受守舊派攻擊而被奪職提舉宮觀閒居杭州,結交赴杭收集書畫的宦官童貫,蔡京以擅長書法逐漸受到可以稱之爲畫家、書法家。

因此,蔡京得到了宋徽宗的賞識,鄧洵武、溫益知道徽宗必將重用蔡京,在進呈紹述新法意見時都力薦蔡京,認爲唯有蔡京才能繼承他的明志。說白點也是投其所好,想要得到宋徽宗的褒獎。

果不其然,崇寧元年五月,蔡京從由一位放逐大臣搖身一變重新起用,也讓蔡京的心性發生變化。蔡京暗暗假託“紹述”的名義,掌握大權,朝綱獨斷,反而用此名義鉗制住宋徽宗趙佶。

正是因爲蔡京、童貫等人唆使宋徽宗,讓他無心朝政,所有的朝政大權悉數落在蔡京的手中。得到朝中大權的蔡京,用條例司故事,在尚書省設講議司,自任提舉,用他的黨羽吳居厚、王漢之等十餘人爲僚屬,擔任重要的國事。

並且,所有決策,都出自講議司,還採用馮澥、錢譎的建議,廢除了元祐皇后,罷去科舉法,又下令州縣都仿照太學三舍法考試選官,在汴京城南建辟雍,爲太學的外學,用以安置各地學者。

蔡京一系列的行動全部都是在爲自己的利益考慮,還欺騙宋徽宗趙佶,使他在官場上步步高昇,權力越來越大。隨着地位的提高,權力的加大,蔡京變得更加貪婪,他已領僕射的俸祿,又首創司空寄祿錢,像粟、豆、柴草及侍從口糧都照舊賞賜給他,全部都是真金白銀,這些身爲一國之君的趙佶都不知道。

崇寧五年,即公元1106年,蔡京被提拔爲司空、開府儀同三司、安遠軍節度使,改封爲魏國公,又因爲趙構的一泡尿讓他提前成爲左僕射,升爲左相。如今的蔡京,算是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朝中各個重要的官員又是他的心腹之人擔當,更有他的子嗣等人也在朝中任職。至於,宋徽宗趙佶依舊是矇在鼓裡。只因,他的身邊有楊戩、童貫兩人不斷地吹捧趙佶的書畫作品,以致於趙佶沉浸在書畫上,無心朝政,也讓蔡京得到了更多的權力,把持朝政,獨攬朝綱。

趙構回想起蔡京的種種過往,低聲想道:“應該不久之後,蔡京便要遭受到一場大劫。只不過這次根本就無法動搖他分毫,必須想辦法讓他一蹶不振才行。只不過,以我的年紀又該如何勸說父皇?”

“難道跟父皇言明,蔡京野心勃勃,日後大宋正是有他存在纔會出現國破山河的局面嗎?如果真的這樣說了,不敢說蔡京有沒有事情,就連我自己都自身難保。如今,朝中一些重臣幾乎有半數以上與他同流合污,必定不能言明,唯有想辦法一點點的擊敗他才行。”

雖然趙構身爲郡王,在宮中行走時,宮女、太監、侍衛等人見到他也會恭敬地喊幾聲,只不過都是有口無心,在他們的眼裡唯有權勢滔天的蔡京。每次想到此事,趙構心裡更加的憤怒,只不過有些事情他無法做到,唯有沉浸在書海之中,然後再想對策,應付當前的局面,又不能動搖國之根本。

“如果我的年紀再大點,或是武藝高強的話,興許刺殺於他,必定爲大宋解決後顧之憂。唉!……”趙構無奈的嘆息一聲,他知道有些事情目前來說根本就無能爲力,“也罷!蔡京的權勢雖大,卻絲毫不曾顧忌,此事之後必定會有更多的人前來彈劾。你能壓得住一次,卻壓不住數十次,終有一天會東窗事發!”

於是,趙構冷靜過後,決定靜觀其變,就算蔡京權傾朝野,獨斷朝綱,也不曾有絲毫的擔心,爲今之計只能走一步算一步,然後再去謀劃。他正在等候機會前來,到時候一定要給貪婪成性的蔡京狠狠地一擊,讓他從天堂跌入地獄。

第407章 心如鹿撞第409章 領家有女初長成第250章 父子相見第六百一十三章 少爺,虎鞭酒!第239章 及時趕到第38章 瀝泉神槍(一)第218章 天子之怒第五百六十七章 逃亡漠北第五百八十五章 因爲值得第174章 結義第440章 契機第432章 護夫聯盟第六百二十二章 寒月刃第173章 切磋武藝第215章 任重而道遠第122章 大破潤州城第468章 父債子還第56章 兒行千里母擔憂第278章 這本來就是一個圈套第5章 喜得皇子第5章 喜得皇子第六百七十七章 九王鎮山河第六百四十一章 驚天一刺第199章 欲奪天下第243章 逼宮(二)第381章 另眼相看第9章 讓我給你加點料第497章 當務之急第273章 百口莫辯第496章 一條路走到黑第280章 正主來了第536章 猛虎出籠第11章 加封郡王第537章 縉陽軍第184章 緣由第333章 廢除三舍法(一)第5章 喜得皇子第539章 惺惺相惜第392章 善意謊言第44章 武舉考覈(三)第192章 人生若只如初見第414章 不期而遇第275章 悔不當初第五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談判第246章 計中計帝五百六十三章 鎮守邊關第152章 大戰烏龍嶺(四)第254章 趙似累了第317章 諄諄教誨第366章 主考官是誰?第193章 我心依舊第516章 王者之風(一)第103章 相視一笑泯恩仇第六百二十一章 半路遇險帝五百六十三章 鎮守邊關第387章 迷路了第487章 險死還生第124章 深入敵後第五百六十二章 大意失薊州第387章 迷路了第57章 趙構VS琥珀山莊(一)第19章 習武三年,得林家槍法第147章 李代桃僵(二)第406章 談談情說說愛第479章 條件第151章 大戰烏龍嶺(三)第454章 籌劃第307章 你這個登徒子第531章 未到山腰,先死一半第306章 愛在心口難開第六百二十八章 引蛇出洞第五百六十九章 以一當百,天祚帝被俘第257章 承諾第12章 權傾朝野第五百六十六章 婉拒招安第527章 血流成河第51章 我要入朝爲官第67章 重整樞密院第516章 王者之風(一)第494章 分道揚鑣第268章 栽贓陷害,揹負罪名(二)第200章 凌遲處死第490章 龍涎香第494章 分道揚鑣第315章 遺言第504章 忠義難兩全第六百四十八章 人神共憤第125章 攻打常州(一)第416章 娘子,咱們回家!第476章 挾持第393章 虎頭湛金槍第291章 憤怒第304章 當年往事(一)第61章 妙手仁心(一)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第97章 大軍抵達,圍剿叛賊(一)第505章 圍城打援第337章 聲名狼藉第384章 有事相求第531章 未到山腰,先死一半
第407章 心如鹿撞第409章 領家有女初長成第250章 父子相見第六百一十三章 少爺,虎鞭酒!第239章 及時趕到第38章 瀝泉神槍(一)第218章 天子之怒第五百六十七章 逃亡漠北第五百八十五章 因爲值得第174章 結義第440章 契機第432章 護夫聯盟第六百二十二章 寒月刃第173章 切磋武藝第215章 任重而道遠第122章 大破潤州城第468章 父債子還第56章 兒行千里母擔憂第278章 這本來就是一個圈套第5章 喜得皇子第5章 喜得皇子第六百七十七章 九王鎮山河第六百四十一章 驚天一刺第199章 欲奪天下第243章 逼宮(二)第381章 另眼相看第9章 讓我給你加點料第497章 當務之急第273章 百口莫辯第496章 一條路走到黑第280章 正主來了第536章 猛虎出籠第11章 加封郡王第537章 縉陽軍第184章 緣由第333章 廢除三舍法(一)第5章 喜得皇子第539章 惺惺相惜第392章 善意謊言第44章 武舉考覈(三)第192章 人生若只如初見第414章 不期而遇第275章 悔不當初第五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談判第246章 計中計帝五百六十三章 鎮守邊關第152章 大戰烏龍嶺(四)第254章 趙似累了第317章 諄諄教誨第366章 主考官是誰?第193章 我心依舊第516章 王者之風(一)第103章 相視一笑泯恩仇第六百二十一章 半路遇險帝五百六十三章 鎮守邊關第387章 迷路了第487章 險死還生第124章 深入敵後第五百六十二章 大意失薊州第387章 迷路了第57章 趙構VS琥珀山莊(一)第19章 習武三年,得林家槍法第147章 李代桃僵(二)第406章 談談情說說愛第479章 條件第151章 大戰烏龍嶺(三)第454章 籌劃第307章 你這個登徒子第531章 未到山腰,先死一半第306章 愛在心口難開第六百二十八章 引蛇出洞第五百六十九章 以一當百,天祚帝被俘第257章 承諾第12章 權傾朝野第五百六十六章 婉拒招安第527章 血流成河第51章 我要入朝爲官第67章 重整樞密院第516章 王者之風(一)第494章 分道揚鑣第268章 栽贓陷害,揹負罪名(二)第200章 凌遲處死第490章 龍涎香第494章 分道揚鑣第315章 遺言第504章 忠義難兩全第六百四十八章 人神共憤第125章 攻打常州(一)第416章 娘子,咱們回家!第476章 挾持第393章 虎頭湛金槍第291章 憤怒第304章 當年往事(一)第61章 妙手仁心(一)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第97章 大軍抵達,圍剿叛賊(一)第505章 圍城打援第337章 聲名狼藉第384章 有事相求第531章 未到山腰,先死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