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全速攔截

第11艦隊與第32艦隊幹上之後,“海龍”號破交艦隊也與英國的戰列巡洋艦幹上了。

事實再次證明,秦孝東是帝國海軍最優秀的破交艦隊指揮官。當雷達探測到了那二艘英國的戰列巡洋艦的時候,秦孝東就知道,戰局發展與白佑彬在戰前的預測完全一樣,在第32艦隊必須轉向對付第11艦隊的時候,敵人的戰列巡洋艦沒有參加北面的艦隊決戰,而是負責掩護向西南方向轉向的運輸船隊。

按照計劃,“海龍”號破交艦隊必須擋住二艘戰列巡洋艦。

二點四十五分,在距離還有近三萬米的時候,“海龍”號就首先開火了。

秦孝東並沒有指望能夠在這麼遠的距離上幹掉英國海軍的戰列巡洋艦。

在與第11艦隊會合之後,白佑彬就將帝國海軍情報局搞到的“聲望”號與“虎”號戰列巡洋艦的最新資料給了秦孝東。也就是說,在那個時候,白佑彬就意識到,會讓“海龍”號破交艦隊去對付英國的戰列巡洋艦。

按照大多數人的理解,專門用於執行破交與護航任務,而不參加艦隊決戰的大型巡洋艦不是戰列巡洋艦的對手。雙方的速度相差不大,裝甲防護也旗鼓相當,而大型巡洋艦爲了獲得超長的續航力,只能犧牲火力。拿“海龍”級來說,在標準排水量超過了三萬三千噸的艦體上,只安裝了三百毫米主炮。而排水量與之相當的戰列巡洋艦,比如“果敢”號(第一次改進之後的標準排水量只有三萬二千五百噸)就裝備了四百毫米主炮。如此一來,大型巡洋艦的火力肯定比戰列巡洋艦差。

當時,“聲望”號已經接受了第二次現代化改進,其標準排水量與“海龍”號相差不大(僅比“海龍”號多出了五百噸),卻裝備了十五英寸艦炮。按照一般人的理解,十五英寸艦炮不管是在射程,還是在威力上都遠遠超過了三百毫米艦炮。

這個理解是絕對錯誤的。

按照帝國海軍的測試,“海龍”級裝備的七十二年型五十二倍徑三百毫米艦炮在使用配套的穿甲彈地時候。其威力甚至不低於上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三百五十毫米艦炮。另外,其遠程穿甲能力甚至超過了三百五十毫米艦炮。

比如,在二萬米的距離上,三百毫米穿甲彈足以打穿二百四十毫米厚的裝甲。

相對應地。“聲望”號配備地十五英寸艦炮在使用穿甲彈地時候。其在二萬米射程上地穿甲能力還不到二百二十毫米。當然。最主要地原因是。英國海軍沒有爲十五英寸艦炮研製合適地重型穿甲彈。當初。帝國海軍爲大型巡洋艦選擇了三百毫米艦炮。就是因爲其性能足夠優秀。

另外大型巡洋艦在設計地時候。除了不考慮與敵人地戰列艦(新式戰列艦)交戰之外。要求具有戰勝包括敵人地戰列巡洋艦在內地一切戰艦地性能。因此。絕不能因爲大型巡洋艦不具有艦隊決戰地能力。而低估了大型巡洋艦在海戰中地實力。

從大型巡洋艦地發展歷史上也能看出。大型巡洋艦本身就是用來取代戰列巡洋艦地。

或者說。大型巡洋艦是對戰列巡洋艦地優化。即剝除了戰列巡洋艦設計中地不合理要求。對其戰術使用進行了明確地界定。從而在設計時對各項性能進行了優化處理。使其能夠在戰場上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

從帝國海軍對“果敢”號地應用也能看出。在快速戰列艦大批量服役之後。帝國海軍就將戰列巡洋艦與大型巡洋艦歸爲了同一類戰艦。雖然“果敢”號僅有一萬海里地續航力遠不如後來地大型巡洋艦。難以在太平洋戰場上執行破交任務。但是在相對狹窄地北大西洋上。一萬海里地續航力已經足夠了。所以“果敢”號被派到了北大西洋戰場上去執行破交任務。並且取得了極爲醒目地戰果。

如果是“海龍”號與“聲望”號決戰。秦孝東有很大地把握幹掉對手。

現在的問題是,他必須得面對敵人的兩艘戰列巡洋艦。

雖然“虎”號比“聲望”號還要老舊,但是在進行了第二次現代化改進之後,“虎”號就不再是一艘陳舊的戰艦了。其標準排水量超過了三萬四千噸,在換裝了輸出功率達到了一十七萬馬力的動力系統之後,其最大航行速度超過了三十二節。另外,原先安裝的八門十三點五英寸艦炮被十四英寸艦炮取代,裝甲防護也得到了很大強度的強化,其主裝甲帶厚達九英寸。水平裝甲地厚度達到了五英寸,司令塔的裝甲厚度更是達到了十二英寸。顯然,除了主炮口徑稍微小一點之外,“虎”號的戰鬥力不比“聲望”號差多少。

另外,“虎”號採用的是“喬治五世”級的MK型艦炮,其性能相當先進。

如果同時與兩艘戰列巡洋艦交手,“海龍”號幾乎沒有勝算。

相對而言,“鯊魚”級就不是英國戰列巡洋艦的對手了。最大的問題就是,“鯊魚”級裝備的二百四十毫米艦炮很難打穿戰列巡洋艦的裝甲。

二百四十毫米艦炮所使用地穿甲彈地重量僅僅只有三百毫米艦炮所用穿甲彈重量的一半。即便其最大射程不比三百毫米艦炮差多少。可是其穿甲能力卻有着本質上地差別。按照帝國海軍的測試,二百四十毫米穿甲彈在二萬米的距離上。最多隻能打穿一百八十毫米厚的裝甲。如此一來,在這個距離上,“鯊魚”級很難對“聲望”號與“虎”號構成實質性的威脅。

如果縮短交戰距離,“鯊魚”級的裝甲將很難抵擋對手打來的穿甲彈。

萬幸的是,秦孝東的任務不是幹掉英國海軍的二艘戰列巡洋艦,而是纏住敵人,爲“海虎”號破交艦隊幹掉敵人的運輸船隊爭取到機會。另外,在作戰計劃中還明確提到,如果英國的二艘戰列巡洋艦對戰局產生了不利影響,導致“海龍”號與“海虎”號破交艦隊難以完成作戰任務,秦孝東有權指揮“海虎”號破交艦隊,優先對付英國海軍的戰列巡洋艦,然後再對付美國的運輸船隻。

當時,“海虎”號破交艦隊還在南面三十多海里之外,難以及時投入戰鬥,秦孝東就按照作戰計劃,爭取將敵人的注意力吸引過來,爲“海虎”號到達爭取時間。

正是如此,在英國的戰列巡洋艦進入了“海龍”號主炮的射程範圍之內後,秦孝東就下達了開火的命令。

顯然,在三萬米的距離上,不管是三百毫米穿甲彈,還是“聲望”號打出的十五英寸穿甲彈,都難以對對手構成威脅。能否穿透裝甲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即便裝備了火控雷達的“海龍”號也很難在這麼遠的距離上擊中高速航行的敵艦。

前面十多分鐘的炮擊,幾乎是在浪費炮彈。

因爲距離實在是太遠了,所以瞭望員都無法確認戰果。只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海龍”號的炮擊沒有多大意義,敵艦沒有受到多大的損傷。

讓秦孝東有點惱火的是,在“海龍”號開火之後,英國戰艦沒有改變航向!

當時,“海龍”號破交艦隊還在繼續南下,爭取擋在敵艦隊之前,好讓“海虎”號破交艦隊去對付第二支運輸船隊。可是,英國戰列巡洋艦的速度不比“海龍”號破交艦隊慢多少,而且其目的性非常明確。

如果不能迫使敵艦隊轉向,那麼“海龍”號破交艦隊就無法阻止其行動。

到時候,“海虎”號破交艦隊將遭到攻擊不說,還失去了攔截第二支美軍運輸船隊的機會,也就失去了擴大戰果的機會。

如此一來,就算能夠打掉兩艘戰列巡洋艦,也無法完成第二個戰術任務。

三點剛過,秦孝東就給“海虎”號破交艦隊的指揮官魏明德發去了電報,要“海虎”號提前轉向,將攔截第二支運輸船隊的海域向南移動十多海里,避免過早與英國的戰列巡洋艦遭遇。

此時,魏明德也在考慮這個問題。

早在二點半左右,“海虎”號上的雷達就探測到了英國戰艦,然後也探測到了正在南下的“海龍”號破交艦隊。

按照“海虎”號航海長的計算結果,只要英國戰艦不轉向,“海龍”號就無法及時將其攔截下來。如此一來,如果“海虎”號保持原來的航向向東南航行,就將遭到英國戰列巡洋艦的攔截,甚至在很近的距離之內與其交火。

即便“海龍”號破交艦隊能夠很快乾來,可是魏明德仍然不太請願充當“盾牌”。

他的任務是去攔截美國運輸船隊,而不是與英國戰列巡洋艦決戰。

結果,收到秦孝東的電報之後,魏明德立即命令艦隊轉向到一百五十度,並且將航速提高到了三十三節。

此時,正在向西南方向航行的美軍第二支運輸船隊距離“海虎”號破交艦隊還有大概六十海里。能否幹掉更多的運輸船隻,除了兩支破交艦隊的配合之外,還得看英國戰列巡洋艦的表現!

第20章 突襲突襲第2章 權宜之計第16章 前進誘敵第8章 分秒必爭第38章 護航行動第39章 鬼使神差第47章 僥倖歸來第71章 由遠及近第5章 大型軍演第18章 燙手美差第32章 漏洞百出第23章 無理要挾第12章 戰術規劃第17章 禍福相依第39章 絕密計劃第23章 門戶之見第10章 簡單決定第37章 關鍵砝碼第19章 毫釐不差第18章 怒海追蹤第3章 替人出頭第68章 疑惑不解第14章 局勢漸明第10章 戰場迷霧第39章 迎頭痛擊第27章 披掛上陣第29章 被動反應第28章 短兵相接第2章 瘋狂擴充第4章 小拿破倫第61章 以多打少第24章 司令職責第27章 披掛上陣第37章 戰雲密佈第43章 無果而終第11章 百密一疏第8章 重返艦隊第48章 無果之戰第25章 戰術意圖第20章 垂死掙扎第16章 及時表彰第47章 積重難返第37章 疏忽大意第29章 繡花枕頭第6章 出奇制勝第9章 直擊心臟第49章 毫無懸念第60章 第一要素第27章 主動迎戰第31章 破交艦隊第58章 出奇制勝第61章 完美戰果第9章 直擊心臟第17章 兵力調整第47章 僥倖歸來第23章 無聲追殺第1章 山雨欲來第5章 戰爭預言第45章 戰艦代溝第27章 以艦換艦第1章 全面進攻第38章 撲朔迷離第33章 虛晃兩招第26章 摸黑遊戲第68章 疑惑不解第35章 德軍將領第28章 短兵相接第29章 節外生枝第21章 意外連連第35章 引蛇出洞第10章 重新編排第19章 自找麻煩第27章 英國戰敗第12章 繞來繞去第18章 戰役打響第46章 一軍二帥第5章 重擔壓肩第16章 有勇有謀第39章 得意忘形第11章 實戰考驗第10章 大難不死第5章 技術轉讓第26章 大戲上演第36章 心存不滿第35章 德軍將領第39章 絕密計劃第13章 逼敵決戰第27章 主動迎戰第41章 鑄造榮譽第6章 反覆推敲第6章 事故調查第32章 戰爭難民第20章 關鍵技術第1章 借題發揮第4章 躲避風頭第5章 對美宣戰第34章 遠方來訊第4章 開赴那霸第15章 主力破交第17章 過度冒險
第20章 突襲突襲第2章 權宜之計第16章 前進誘敵第8章 分秒必爭第38章 護航行動第39章 鬼使神差第47章 僥倖歸來第71章 由遠及近第5章 大型軍演第18章 燙手美差第32章 漏洞百出第23章 無理要挾第12章 戰術規劃第17章 禍福相依第39章 絕密計劃第23章 門戶之見第10章 簡單決定第37章 關鍵砝碼第19章 毫釐不差第18章 怒海追蹤第3章 替人出頭第68章 疑惑不解第14章 局勢漸明第10章 戰場迷霧第39章 迎頭痛擊第27章 披掛上陣第29章 被動反應第28章 短兵相接第2章 瘋狂擴充第4章 小拿破倫第61章 以多打少第24章 司令職責第27章 披掛上陣第37章 戰雲密佈第43章 無果而終第11章 百密一疏第8章 重返艦隊第48章 無果之戰第25章 戰術意圖第20章 垂死掙扎第16章 及時表彰第47章 積重難返第37章 疏忽大意第29章 繡花枕頭第6章 出奇制勝第9章 直擊心臟第49章 毫無懸念第60章 第一要素第27章 主動迎戰第31章 破交艦隊第58章 出奇制勝第61章 完美戰果第9章 直擊心臟第17章 兵力調整第47章 僥倖歸來第23章 無聲追殺第1章 山雨欲來第5章 戰爭預言第45章 戰艦代溝第27章 以艦換艦第1章 全面進攻第38章 撲朔迷離第33章 虛晃兩招第26章 摸黑遊戲第68章 疑惑不解第35章 德軍將領第28章 短兵相接第29章 節外生枝第21章 意外連連第35章 引蛇出洞第10章 重新編排第19章 自找麻煩第27章 英國戰敗第12章 繞來繞去第18章 戰役打響第46章 一軍二帥第5章 重擔壓肩第16章 有勇有謀第39章 得意忘形第11章 實戰考驗第10章 大難不死第5章 技術轉讓第26章 大戲上演第36章 心存不滿第35章 德軍將領第39章 絕密計劃第13章 逼敵決戰第27章 主動迎戰第41章 鑄造榮譽第6章 反覆推敲第6章 事故調查第32章 戰爭難民第20章 關鍵技術第1章 借題發揮第4章 躲避風頭第5章 對美宣戰第34章 遠方來訊第4章 開赴那霸第15章 主力破交第17章 過度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