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最後豪賭

勝利”號旗艦,司令艦首/發

白佑彬與肖定邦、龐晉元、張海波等人正在討論美國總統病逝,新任總統是否會盡快投降的事情時,收到了美國新任總統,以及國家高層領導同時遭到刺殺的消息,同時得知下一位有資格出任總統的是美國國防部長。

看到電文的時候,白佑彬等人都有種說不出來的感覺。

對美國來說,“國防部長”是個新的聯邦政府職位,一個擁有巨大權力的政府職位。

在這次世界大戰之前,美國與帝國一樣,是由海軍部與陸軍總參謀部(帝國是陸軍部)負責指揮海陸兩軍,其海軍陸戰隊也在名義上隸屬於海軍,但單獨設有司令部,屬於兵種,而不是軍種。因此,海軍部與陸軍總參謀部即是戰時的海陸二軍的最高指揮機構,也是平時海陸二軍的行政管理機構。

戰爭爆發前,帝先對軍事構做了調整,增設了防大臣。

按照蕭鼎昆制訂的軍事革計劃,國防大臣統領的國防部將掌握所有軍隊的行政權與人事任免權,之前的海軍部與陸軍部僅是國防部的下屬機構。在這套改革計劃中,還有一個三軍(包括陸戰隊)聯合總參謀部,負責戰時的軍事戰略指揮。只是,未等蕭鼎昆將指揮權從海軍與陸軍手裡收回來,戰爭就爆發了,相關的改革工作也被無限期推遲。

蕭鼎昆的這改革計劃的核心內容就是收回軍權,讓軍人只負責作戰打仗,而軍隊的行政權、財政權、人事任免權等等大權都交給文職官員,軍人只在戰時擁有軍隊的作戰指揮權。通過這套改革,將徹底削弱軍人在帝國高層的地位,防止軍人干政,同時也確保了軍隊的穩定性。

當然,在戰爭時期,對軍隊進行大闊斧地改革並不符帝國的根本利益。

相反,美國卻在戰爭間推進了軍事改革。

參戰前。作爲美國三軍總司令地美總統也曾經推動過軍事改革。目地、手段都與蕭鼎昆推行地軍事改革類似。讓文職官員掌握軍隊地大權。軍人只負責作戰指揮。演習訓練等關係到軍隊行動地事務。從而打擊政府內部地軍人勢力。

只是美國總統在推行改地時候。遇到地麻煩與挑戰更大

不管怎麼說。蕭鼎昆在帝國海陸兩軍中都擁有崇高地地位。得到了兩位元帥。以及陸戰隊司令地全力支持。相反。美國總統在推行改革地時候。不但聯邦政府中沒有多少官員支持。就連海陸二軍地最高統帥也表示反對。

歸根結底。還是美國地政治體制地問題。

按照美國憲法。總統就是三軍最高統帥。美人即要向憲法宣誓。也要宣誓服從總統地指揮。如此一來。不管是軍人管理軍隊。還是文職官員管理軍隊。都是在替總統管理軍隊。爲總統服務。那麼。在軍人宣誓服從總統命令之後。還需要對軍事制度進行全面改革。剝奪軍人手裡地權力嗎?

除了這個表象之外。內戰地主要阻力就是美國海陸兩軍之間地矛盾。

與帝國一樣,美國海陸兩軍的矛盾也很突出。

參戰之後,美國陸軍總參謀長馬歇爾上將一直主張先歐後亞的戰略,即應該首先在歐洲打敗德國與意大利,甚至擊敗土耳其,才向帝國挑戰,最終獲得戰爭的勝利。相反,美國海軍部長金則堅持先亞後歐地戰略,即應該首先打敗帝國,再去對付德意土等國,從而從容取勝。

最初的時候,總統地態度比較傾向於馬歇爾。

在上次世界大戰中,協約國集團就是首先集中力量擊敗了德國與土耳其,最終纔有足夠的實力挑戰帝國,並且最終迫使帝國在不平等地停戰條約上簽字,從而瓦解了帝國的全球殖民體系,也將帝國從世界霸主地寶座上拉了下來。

只是,此次世界大情況所不同。

首先,日本沒有能夠成爲一個堅固的“橋頭堡”,沒有能夠像上次世界大戰那樣,堅持到協約國集團擊敗歐洲敵人之後。隨着日本快速戰敗,帝國在控制了西太平洋地區之後,必然會迅速向外擴張,掃蕩整個太平洋,並且爲同盟國集團的其他成員國提供大量的戰略援助,幫助德意土等過堅持下去,從而在大陸戰場上取得勝利,最終幫助德國在歐洲戰場上取得勝利。

其次,德國放棄了海洋戰略,將全部的國力集中在了歐洲戰場上,因此要想在短期內擊敗德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再加上意大利的倒戈,協約國集團在歐洲戰場上的實力大幅度削弱,即

出兵,也難以迅速獲勝。

最後,就是法國迅速戰敗,讓美國失去了進軍歐洲大陸的佳基地。

綜合這三點因素,如果仍然採用上次世界大戰的戰略,先對付德國,恐怕在德國戰敗之前,美國就輸掉了太平洋戰爭。

對美國來說,輸掉太平洋戰爭,就幾乎等於輸掉了整場戰爭。

在此情況下,美國總統不得不採納金上將的建議。

實際上,當時美總統也沒有別的選擇。在美國參戰之後,隨着美國海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節節敗退,美國不得不將更多的力量投放到太平洋戰場上去,從而無法在歐洲戰場上有太大的作爲。最終,這也導致美軍的作戰成爲了“添油戰術”,持續的投入,並沒有能夠使美國在太平洋戰場上獲得戰略優勢,反而使美國節節敗退,不斷的損失戰艦,最終導致美國在戰略上的整體崩潰。

也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統對軍事機構進行改革。

當時,美國正積極策劃澳洲大陸的防禦工作,準備在澳洲大陸上與帝國決一死戰。爲了集中所有力量,並且將海陸兩軍的戰鬥力都發揮出來,美國總統親自主持了國防部的成立工作。按照新的制度,海軍部與陸軍總參謀部都只是國防部下屬的指揮機構,只是當時這二大部門仍然在辦公,並沒有立即合併到一起。

國防部成立之後,爲了適應太平戰場上的需要,首任部長爲金上將。

當時,國防部長還不一個炙手可熱的位置,金上將也不可能越過馬歇爾,向陸軍作戰部隊下達命令。因此,在更多的時候,金上將仍然只是美國海軍部長。

輸掉太平洋戰爭之後,局勢發生大轉變。

在“百慕大海戰”之後,金上得不辭去國防部長的職務,而美國第二任國防部長就是前陸軍總參謀長馬歇爾。

此時,美國海軍幾乎完全失去了作戰能力,特別是隨着本土港口與海軍基地,乃至沿海城鎮遭到了帝國海軍艦隊的毀滅性打擊之後,海軍連活動基地都沒有了,哪還有作戰能力呢?在一切都只能依靠陸軍的情況下,馬歇爾順理成章的成爲了真正意義上的國防部長,並且越過了金上將,開始直接調遣美國海軍,以及海軍陸戰隊的作戰部隊。

也是說此時的美國國防部長就是馬歇爾,另外在總統、副總統、衆議院議長、國務卿等等重要領導者都已完蛋之後,馬歇爾成爲了美國的最高統帥。

當時,幾乎所有人都認爲馬歇爾會不惜一切代價的抵抗到底。

畢竟,相對於政客來說,軍人都是鷹派,絕不會輕易在戰爭問題上輕易服輸。

因爲對馬歇爾不太瞭解,所以白佑彬這批海軍將領與軍官也都持相同的觀點。當時,白佑彬已經做好了決戰到底的準備,甚至與餘輝宏、楊定方等人取得了聯繫,要求前線作戰部隊儘快做好抵抗美軍大規模反擊的準備工作。

也在這個時候,帝國首輔蕭鼎昆拿到了由帝國情報局提供的一份絕密情報。

隨後,也就是五月八日,帝國談判代表在里約熱內盧再次向美國下達了最後通牒,要求美國必須在六月一日之前無條件投降,不然停戰談判將無限期推遲。

是什麼情報讓蕭鼎昆做出瞭如此強硬的反應?

顯然,當時情報局提供給蕭鼎昆的情報肯定與馬歇爾有關。戰後,馬歇爾並沒有遭到審判,甚至沒有被定爲戰犯。由此可見,當時情報局肯定摸清了馬歇爾的底細,並且推斷出馬歇爾並不是普通人所想像的那種強硬派軍人。

也是說,馬歇爾會做出投降的選擇。

如此一來,只要帝國繼續施加壓力,馬歇爾就不可能堅持多久。

可以說,蕭鼎昆這一步棋確實驚險。如果適得其反,就會將美國逼到絕路上,迫使美國奮戰到相反,如果起到了效果,那麼在帝國的重壓之下,美國必服,而且是以對帝國最有利的方式屈服。

當然,當時真正看面的人並不多。

不說別的,就連德國與意大利的首腦都認爲,帝國如此強硬的態度不可能讓美國投降,只會讓美國死扛。如此一來,在美國戰敗之前,德國與意大利都可以出兵美國,從而將勢力範圍擴大到美洲大陸。

也在全世界的人都焦急的等待着美國的迴應時,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發生了。

第29章 果敢遇襲第38章 嗜血狂鯊第1章 預料之外第7章 直搗龍潭第40章 獵與被獵第2章 神秘教授第6章 談婚論嫁第47章 積重難返第7章 擴軍計劃第27章 英國戰敗第27章 最高要求第57章 求勝心切第1章 血戰海地第26章 初試身手第7章 直搗龍潭第9章 爭取主動第23章 有始有終第18章 初爲人父第57章 凱旋而歸第46章 進退兩難第51章 雙蛟鬧海第13章 戰爭決策第2章 瘋狂擴充第46章 獨木難支第40章 搶佔先機第10章 人生岔口第10章 代參謀長第50章 當頭棒喝第2章 權宜之計第5章 爲何自信第38章 預謀巧合第27章 紛紛擾擾第35章 忙中出錯第31章 戰術規劃第16章 有勇有謀第30章 瘋狂滅亡第20章 偷天換日第39章 苟延殘喘第29章 特殊任務第24章 戰略佈局第8章 鉅艦逞威第6章 孤島血戰第13章 不留後路第47章 解開心結第58章 優柔寡斷第4章 海軍准尉第4章 時來運轉第29章 開胃小菜第18章 一意孤行第21章 最新敵情第4章 海軍准尉第42章 海上賽跑第16章 三種可能第39章 美國投降第40章 二十分鐘第37章 絕對優勢第16章 未戰先敗第10章 簡單決定第18章 絕對優勢第12章 終有收穫第19章 冒險收益第23章 田忌賽馬第15章 刺刀見血第36章 情勢反轉第33章 糧食危機第8章 上帝之手第31章 自露馬腳第28章 逼敵就範第40章 老當益壯第9章 主次顛倒第50章 傷痕累累第10章 簡單決定第53章 狐假虎威第53章 倒黴戰艦第53章 倒黴戰艦第30章 快速專家第17章 報仇雪恨第17章 禍福相依第4章 罵纔是愛第24章 東洋南洋第40章 大敵當前第54章 潛入戰場第25章 整軍再戰第21章 交錯編隊第8章 上帝之手第21章 果斷出拳第1章 專業旗艦第30章 對陸炮擊第3章 戰爭動員第36章 反道而行第29章 特殊任務第25章 一發全身第38章 適得其反第9章 迫在眉睫第44章 軍人歸宿第39章 明確目的第6章 先海後陸第10章 守株待兔
第29章 果敢遇襲第38章 嗜血狂鯊第1章 預料之外第7章 直搗龍潭第40章 獵與被獵第2章 神秘教授第6章 談婚論嫁第47章 積重難返第7章 擴軍計劃第27章 英國戰敗第27章 最高要求第57章 求勝心切第1章 血戰海地第26章 初試身手第7章 直搗龍潭第9章 爭取主動第23章 有始有終第18章 初爲人父第57章 凱旋而歸第46章 進退兩難第51章 雙蛟鬧海第13章 戰爭決策第2章 瘋狂擴充第46章 獨木難支第40章 搶佔先機第10章 人生岔口第10章 代參謀長第50章 當頭棒喝第2章 權宜之計第5章 爲何自信第38章 預謀巧合第27章 紛紛擾擾第35章 忙中出錯第31章 戰術規劃第16章 有勇有謀第30章 瘋狂滅亡第20章 偷天換日第39章 苟延殘喘第29章 特殊任務第24章 戰略佈局第8章 鉅艦逞威第6章 孤島血戰第13章 不留後路第47章 解開心結第58章 優柔寡斷第4章 海軍准尉第4章 時來運轉第29章 開胃小菜第18章 一意孤行第21章 最新敵情第4章 海軍准尉第42章 海上賽跑第16章 三種可能第39章 美國投降第40章 二十分鐘第37章 絕對優勢第16章 未戰先敗第10章 簡單決定第18章 絕對優勢第12章 終有收穫第19章 冒險收益第23章 田忌賽馬第15章 刺刀見血第36章 情勢反轉第33章 糧食危機第8章 上帝之手第31章 自露馬腳第28章 逼敵就範第40章 老當益壯第9章 主次顛倒第50章 傷痕累累第10章 簡單決定第53章 狐假虎威第53章 倒黴戰艦第53章 倒黴戰艦第30章 快速專家第17章 報仇雪恨第17章 禍福相依第4章 罵纔是愛第24章 東洋南洋第40章 大敵當前第54章 潛入戰場第25章 整軍再戰第21章 交錯編隊第8章 上帝之手第21章 果斷出拳第1章 專業旗艦第30章 對陸炮擊第3章 戰爭動員第36章 反道而行第29章 特殊任務第25章 一發全身第38章 適得其反第9章 迫在眉睫第44章 軍人歸宿第39章 明確目的第6章 先海後陸第10章 守株待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