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雲南

回雲南永昌府的路上,楊應龍因後怕腿軟,好幾次走山路險些從馬背上跌下來。

“誰能想到思古是不是忠於朝廷居然要算卦,他要是卦象錯了呢!”

回到永昌府巡撫暫治所,楊應龍都不忘發牢騷,“您老人家不知道,但凡稍有差池,那孟養有軍兵一萬四千,我就是關雲長在世也回不來!”

雲南巡撫王凝年歲很長了,治政的本事談不上高超、軍略更是一竅不通。所幸仕途坦蕩,熬到老終於熬上個雲南巡撫的官職,卻趕上了朝廷要對緬甸用兵的勢頭,他也沒辦法。

眼見楊應龍不辱使命回來,老爺子攏着鬍鬚且要高興呢,也不管楊應龍後怕的熊樣,擡手一連道出三聲好:“千好萬好,沒事最好!”

至於楊應龍問他後面怎麼做,他也不知道,迷迷糊糊說些什麼“有土司在前阻攔,莽賊不能成事”之類的話,顯然,這大戰在即的前夜裡,雲南巡撫已經認爲沒有什麼禍患了。

三宣六慰對雲南邊疆的重要,老人家是一點都察覺不到,區區兩個土司迴轉心意,便讓巡撫大人覺得好像是已經收復失地一般驕傲快樂。

楊應龍在下面拜着,趁低頭別人看不見瞧瞧撇着嘴,心中暗道:跟四川的主官是一個德行!

他覺得這場仗完全是姐夫硬憋出來的,放尋常官吏即使是巡撫這般要員,別說西南異域的三宣六慰,就算川貴之間的土司互相攻打兼併又能如何?

朝廷官吏就沒拿那些個地方當成自己的土地自己的治下百姓,打生打死戰火滔天又能咋的?

但凡這些主官稍稍改一丁丁點兒欺軟怕硬的操行,那些土司都不敢陽奉陰違,但凡他們稍稍像自家姐夫那樣知道平等一點,拿土司當個人,依照大明的國力威勢,西南土司都能百十年不敢復叛。

更不會有人像咱楊土司這樣,白天在省官鼻子底下受了冤枉氣,夜裡睡覺前就暗自衡量一番土司兵和省兵的戰鬥力,在心底狠狠嘲笑這幫弱雞,取得充足快意才能安然入睡的了。

但楊應龍也不會再奢望什麼——雲南,這是流放的地方,大才子楊慎就死在這永昌府,他詠出大江東去的河流楊應龍還差點從那摔下來呢。

會被朝廷派到這種苦地方,必然有被派到這的原因,很顯然,楊應龍已經找到王凝被派到這的原因了。

雖然巡撫王凝不懂兵事,不過堂上還有一人,此人帶兵已有數年,頗知兵事,而且還是有名的學問家,叫羅汝芳。

羅汝芳也年事已高,他師從泰州學派顏鈞,嘉靖二十二年中舉,潛心修學十年,在三十二年參加殿試得同進士出身,歷任太湖知縣、刑部山東司主事、寧國知府、東昌知府,爲政重教化,皆政績斐然。

隆慶七年來的雲南,任雲南道巡察副使,職責分守永昌,開始帶兵。

羅汝芳可不是王凝這種千好萬好沒事最好的官員,他找到楊應龍話語中的重點,向巡撫請示後對楊應龍問道:“楊將軍要率播州軍入孟養,何不留永昌,待緬軍入寇諸司,也好馳援。”

一旁犯迷糊的巡撫王凝側耳傾聽,連忙稱是,招呼楊應龍坐下說話道:“這精軍強將還是屯守永昌來得好,只要永昌不失,萬事無虞呀!”

至於三宣六慰怎麼樣,管那些做什麼呢?

“羅副使說的是,緬軍入寇之路,邊境多矣,但其要緊兩條,一爲隴川、二爲孟養。今莽賊已降服隴川,在下估計他要敢來早來了,他下一步,一定是孟養。”

倆頂頭上司的話,讓楊應龍非常絕望呀。

羅汝芳還好些,他是從軍事支援的角度出發,自永昌府發兵自然要比從別的地方經過永昌府再轉道來的便利。

王凝的看法就真的讓人絕望了。

要換個乖巧的土司,這會就不吭聲了,但楊應龍不行,他心有野狗,嘴上說的那些都是他自己也不信的屁話,心裡一直想的就是延續他播州楊家軍的傳統——聽調平亂,搶掠地方!

說到底,播州軍跑這麼遠,哪怕是姐夫調來的,出兵的錢也不能讓他楊應龍掏吧?找陳沐要又打不過他,那能怎麼辦?

打誰讓誰掏!

土司兵和別的兵不一樣,別人都怕兵死,楊應龍可不怕,他只怕沒仗打、沒地方搶。

這要全聽這兩位頂頭上司的,屯在永昌一年半載不出兵,光軍費可就要讓楊應龍賠死,他可不樂意掏這錢。

還不等他眼珠滴溜兒轉着想出什麼好說辭,巡撫王凝已經開口了,道:“老夫知道楊將軍一心爲公,此言絕無怪罪將軍殺緬甸使者之意呀——但爲了區區孟養,惹惱莽應龍,是不是不太划算?”

不,不划算?

聽見羅汝芳一個勁咳嗽,王凝這才察覺失言,帶着點尷尬與無所謂的神情呵呵笑了起來。

這一時半會裡,他全然把楊應龍當作是個朝廷武將,而不是土司,當着土司的面兒商量出賣土司的事,確實是有點令人尷尬。

楊應龍很聰明,他正色拱手道:“撫臺大人一心爲國,楊某深以爲然!我等大明子民,只要對朝廷有利,別說是孟養不划算,就算播州對朝廷不划算,丟下不管也是無妨!”

“將軍纔是一心爲國!”

王凝的尷尬不見,他起身肅容拱手,再坐下看向楊應龍的白淨面龐是越看越欣賞,乾脆說道:“其實不光老夫是這個看法,就連早先張閣老的書信也是這個意思。”

“三宣六慰是窮鄉異土,得其地不可耕、得其民不可使,空費財力以事無益,使無辜之民肝腦塗地。所以局勢安定的情況下,要我嚴禁軍衛有司毋貪小利逞小怨,以騷動夷情。”

王凝或許才智不高,但這方面絕對老實本分,對首輔書信奉如天書,道:“閣老也說了,三帥聯軍南下,值此雲南空虛之時,切要約束軍兵。”

“就昨日,輸送兵糧的姚安知府李贄還傳書一封給老夫說什麼推崇耕戰,府內軍兵都已動員起來要和莽應龍大做一場,這不是胡鬧麼!”

李贄,楊應龍知道,泉州大商後代,家裡祖先姓林,後來爲避禍改姓了,他帶兵進雲南時經過要姚安,知道這個言論狂放的知府。

看王凝搬出張居正的話來,楊應龍也不敢反駁,點點頭不再多說什麼,眼睛瞟在羅汝芳身上,雲南長官裡另一撥人,他也知道爲什麼來這兒了。

泰州學派,心學子弟。

“依我之見,楊將軍不如帶兵移防神護關,如此一來,孟養有事你先知,隴川遇到兵事也好馳援。”

羅汝芳沒參與王凝的議論,他話雖然是說給楊應龍聽,實際卻在等王凝拿決策,問道:“撫臺以爲如何?”

第七十章 寒毛第三十二章 倭寇第九十章 商量第一百九十五章 強水第二百二十五章 水龍第七十章 寒毛第一百五十七章 燒酒第八十二章 李氏第二百三十九章 王化第六章 何方第五章 黃犬第六十四章 十倍第六十七章 教授第五十二章 攻寨第一章 懸賞第十七章 乘涼第二百七十章 力量第四十九章 滿弓第五十九章 逼供第四百六十四章 庶民有聲第一百六十四章 傳承第五十八章 轟擊第九十四章 衙門第九十七章 碰撞第九十九章 百廢第十一章 共舞第六十七章 來襲第二百二十一章 比賽第二百五十八章 現代第二十九章 放銃第十六章 佳餚第四十一章 喜報第六十四章 海波第一百四十章 射手第三百七十二章 右翼第七十四章 重賞第二百四十章 願景第十三章 軍法第十三章 乾親第一百二十六章 信念第二百六十九章 發愁第二十五章 互利第二百二十七章 耀眼第二百七十七章 鐵路第八十二章 蘭花第三百四十六章 相逢第三百三十三章 陰影第十八章 渡海第九十八章 狹路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可避免第十六章 眼鏡第十六章 主教第四十九章 戰利第一百九十六章 明將第六十二章 異鄉第三十七章 銀山第四百八十三章 心腹大患第三百五十一章 攙和第二百五十四章 榮辱第二百七十五章 意外來客第一百章 光頭第十章 不吝第一百三十三章 環境第四十一章 小魚兒第九十九章 百廢第三百七十四章 東北第三十五章 望峽第一百零二章 震懾第一百一十八章 禽獸第二十三章 慎重第一百九十六章 綢袍第七十八章 標準第三百三十四章 金子第七十七章 年貢第二百七十二章 塞契第一百一十七章 老薑第八十八章 吳兌第四百二十二章 方丈第二百零一章 夜襲第四十七章 重銃第五十四章 庫存第九十四章 賭博第四百四十九章 餘光第一百三十一章 萬勝第三百零三章 翁立安第二百六十六章 秩序第九十二章 脫繮第八十七章 小將第一百三十五章 叛亂第一百六十三章 變革第六十七章 包裹第九十六章 珠寶第二百九十二章 野性第六章 貿易第一百三十四章 消息第七十三章 美食第一百五十一章 復國第八十章 剿匪第三十六章 分析第三十九章 木津
第七十章 寒毛第三十二章 倭寇第九十章 商量第一百九十五章 強水第二百二十五章 水龍第七十章 寒毛第一百五十七章 燒酒第八十二章 李氏第二百三十九章 王化第六章 何方第五章 黃犬第六十四章 十倍第六十七章 教授第五十二章 攻寨第一章 懸賞第十七章 乘涼第二百七十章 力量第四十九章 滿弓第五十九章 逼供第四百六十四章 庶民有聲第一百六十四章 傳承第五十八章 轟擊第九十四章 衙門第九十七章 碰撞第九十九章 百廢第十一章 共舞第六十七章 來襲第二百二十一章 比賽第二百五十八章 現代第二十九章 放銃第十六章 佳餚第四十一章 喜報第六十四章 海波第一百四十章 射手第三百七十二章 右翼第七十四章 重賞第二百四十章 願景第十三章 軍法第十三章 乾親第一百二十六章 信念第二百六十九章 發愁第二十五章 互利第二百二十七章 耀眼第二百七十七章 鐵路第八十二章 蘭花第三百四十六章 相逢第三百三十三章 陰影第十八章 渡海第九十八章 狹路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可避免第十六章 眼鏡第十六章 主教第四十九章 戰利第一百九十六章 明將第六十二章 異鄉第三十七章 銀山第四百八十三章 心腹大患第三百五十一章 攙和第二百五十四章 榮辱第二百七十五章 意外來客第一百章 光頭第十章 不吝第一百三十三章 環境第四十一章 小魚兒第九十九章 百廢第三百七十四章 東北第三十五章 望峽第一百零二章 震懾第一百一十八章 禽獸第二十三章 慎重第一百九十六章 綢袍第七十八章 標準第三百三十四章 金子第七十七章 年貢第二百七十二章 塞契第一百一十七章 老薑第八十八章 吳兌第四百二十二章 方丈第二百零一章 夜襲第四十七章 重銃第五十四章 庫存第九十四章 賭博第四百四十九章 餘光第一百三十一章 萬勝第三百零三章 翁立安第二百六十六章 秩序第九十二章 脫繮第八十七章 小將第一百三十五章 叛亂第一百六十三章 變革第六十七章 包裹第九十六章 珠寶第二百九十二章 野性第六章 貿易第一百三十四章 消息第七十三章 美食第一百五十一章 復國第八十章 剿匪第三十六章 分析第三十九章 木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