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天朝上國

奧斯曼帝國,伊斯坦布爾的皇宮裡,速檀老太后努爾巴努非常發愁。

大明西洋軍府的將官戚繼美已經在伊斯坦布爾城寓居近年,速檀太后能感受到,大明人的耐性越來越低了。

不爲別的事,還是那件——要一支明軍穿越奧斯曼國土,去往東北接應來自那邊的明軍。

這事對奧斯曼來說很難答應,不是他們不夠信任大明人,這真不是信任就能解決的事。

奧斯曼並不像大明,各省、各縣皆爲皇帝直轄,奧斯曼的邊境上都是有獨立軍事、行政、人事權的蘇丹國,何況還有一堆有軍事權的總督帕夏,這都是封建君主必然忌憚的實權疆臣。

要讓明軍向東北運輸糧草,就得讓明軍進入錫諾普港,乘船經黑海進入高加索地區。

這事說的簡單,但首先他們要先和高加索地區的沙俄人打一仗,拿下登陸地才行;拿下登陸地後,還要幫助守城,以保證明軍得到糧草接應。

辦完這一切,誰能保證明軍不會乘船而下圍攻伊斯坦布爾?

何況如果這事本身就是假的呢?明軍只是藉此言語調動奧斯曼兵力北上,以至南方空虛,使西洋軍府趁虛而入?

西洋軍府的兵力,已經成爲阿拉伯海域最令人忌憚的軍事力量,幾乎完全掌控海權。

他們有這片海域最多的商船、也有最多的戰船,甚至還控制着最多的海盜。

一艘商船沒有西洋軍府的傳旗、沒有他們的船引,想出海做生意就是癡人說夢。

最爲關鍵的是沒人相信西洋大臣殷正茂的說辭。

努爾巴努太后速檀試着派人刺探西洋軍府情報的工作已經維持近三年了,對他們究竟有多少兵力依然不夠了解。

間諜們帶回的初步情報幾乎毫無利用價值,而當伊斯坦布爾的宮廷彙總各地情報、傳聞等消息最終拿出的數據卻令人感到害怕。

他們保守估計西洋軍府有商船兩千艘、運輸船兩千艘、武裝商船一千三百艘、戰船八百艘、戰艦二百艘、大戰艦五十四艘,還有一艘極爲誇張的巨型戰艦。

說實話,這份估計並不保守,甚至還有一點誇張,不過就算殷正茂看了,也不至於臉紅,無非是覺得魯密地面的探子可能把一部分南洋軍府給西洋軍府送貨的輜重船也理解爲西洋軍府的船了。

唯獨一點,殷正茂都不知道軍府有巨型戰艦——在殷老爺子腦海裡,那個東西該叫封舟,應該歸納在巨型武裝運輸船裡頭。

雖然用了新技術,三層火炮甲板裝了九十四門重炮,但殷正茂絕對不會用它打仗。

封舟的意義在於發現一個國家,經過友好交涉他進貢了,等皇帝的詔令過來,用這船載着天使往岸邊一靠,就能安定一國人心。

wWW⊙ тт κan⊙ ¢O

打仗太掉價了,好端端的幹嘛要用五千料封舟打仗呢?老老實實用兩千料戰艦集羣難道不舒服麼。

前年,朝中萬曆皇帝寫信來,讓殷正茂給國內的小學編個介紹地理的教材,這活兒是萬曆同時交給三洋軍府大臣的,就是想讓他們都幹一遍,最後的成果送到紫禁城,由萬曆挑人彙總編成小學生對整個世界的學習教材。

不過主要因爲殷正茂所寫的很多事跟陳沐的教材重合,又不如陳沐的篇章精細、劃分清楚,因此國內大多使用陳沐的篇章,中間會夾雜着殷正茂的語句。

比如陳沐介紹亞歐非大陸,就是一個整體,將之劃分爲蒙古人到過的地方和蒙古人沒到過的地方,介紹得很細緻。

殷正茂就不細緻了,老爺子很難從全局着眼,主要是介紹每個單獨的地理單元,但裡頭有一句話說得深得萬曆喜愛,那是關於教孩子們怎麼認識大陸的話。

他說:這是一片被大明軍艦包圍的土地。

萬曆開始覺得這話有點太大了,後來在軍事室點了點輿圖,數了數軍港和戰艦,嗯……老頭兒說得對。

此時的奧斯曼同樣有這樣的感覺,一種濃重的危機感籠罩着努爾巴努太后速檀,儘管她從未對大明表現過敵意、西洋軍府也沒對她及奧斯曼表露過敵意,但威脅它就在那,並不是真的有敵意它纔算威脅。

她第一次覺得奧斯曼的疆域不算大。

其實論說疆域,奧斯曼的疆域從來都不大,但也從來沒小到能讓人包圍。

可壞就壞在這不算大也不算小上頭,要是再大點兒,不至於教人包圍;要是再小點,一直被包圍也沒什麼壓力。

就是如今突然從四面八方收到大明人的消息,讓努爾巴努太后感覺很不好,快要窒息了。

而且這個要求在努爾巴努太后眼中並不是單純一個要求,而意味着今後的選擇,甚至影響到國策。

是死硬到底堅持獨立,還是答應大明這個要求,准許他們的部隊入境,並在接下來大明帝國的軍事行動中協同作戰。

也許這是聯盟,但作爲聯盟中被包圍的那一個,恐怕在聯盟裡也只有少數利益,還極有可能影響到速檀的威望。

但她很難拒絕戚繼美。

因爲戚繼美救了她,在去年,宮廷中有人對她下毒,宮廷醫師束手無策,戚繼美受穆拉德速檀的託付,以自己的軍醫救了努爾巴努太后。

並且整個過程中西洋軍府都未趁人之危對奧斯曼露出任何敵意。

至於誰下的毒,則是個糊塗賬,有太多可能刺殺她的人與勢力了,哪怕證據確鑿都不敢確定。

即使得到救治,這次劫難依然讓努爾巴努太后元氣大傷,以至於穆拉德速檀都必須親政,整個國家也到了必然的拐點——事情已無法再拖,究竟是答應大明西洋軍府的要求,還是拒絕。

萬曆十二年五月末,穆拉德速檀在伊斯坦布爾王宮召見大明西洋軍府印南總兵官戚繼美,授予其大明駐奧斯曼第一任外事武官稱號,同時爲方便其行事,還給這個稱號增加了一系列比方說扈從速檀、進入大炮之門、購置糧草等職務。

有意思的是,由於奧斯曼帝國其實是後人給他們的名字,他們在外事中通常自稱‘上國’,而別人稱他們多爲‘奧斯曼家族’結果就造成戚繼美的官號非常新穎。

天朝駐上國使臣——戚繼美。

第三百四十四章 麻煩第十一章 岱善第二百八十二章 關竅第四百六十二章 鬧餉第二百七十二章 不同第六十二章 炮鳴第四十章 大亂第五十三章 殲滅第五十四章 船廠第二十五章 雙半第三十九章 民變第七十二章 亞念第九十一章 虎鷹【盟主加更】第四百八十一章 撬動第一百四十章 射手第十一章 買賣第三百八十六章 撞牆第八十二章 科學第三百五十四章 平凡第五十六章 槍術第五十五章 測試第二百一十五章 會戰第一百零二章 重創第四十二章 無用第三百八十六章 撞牆第三百一十八章 學堂第八十一章 死間第六十七章 來襲第五十七章 老鼠第三百二十二章 面首第一章 播州第六十章 碗口第二百五十六章 正直第三百一十七章 起兵第十二章 重視第七章 一騎第一百二十五章 戎服第九十二章 殘兵第五十章 海難第九十一章 播州第十九章 攻玉第二十七章 說項第三十二章 文盲第三百七十五章 義烏第一百七十三章 飛魚第五章 番夷第五十四章 看賞第十五章 愚蠢第二十二章 焙礁第一百三十四章 消息第七章 盟軍第二百零二章 測炮第十八章 祖法第八十一章 死間第一百四十四章 錢法第一百一十二章 都說第二百六十九章 發愁第七十七章 幕府第三百九十一章 北亞第八十九章 造訪第九十八章 偏見第三百四十七章 盼望第九十三章 回信第四百四十三章 寂寞第十七章 聯軍第六十五章 神速第一百九十四章 聯軍第四百五十七章 寶藏第十四章 羔羊第一百七十七章 因果第四百一十四章 清華園第一百四十四章 暴脾氣第三百九十八章 長弓第七十二章 蒙師第七十八章 利馬第八十章 疾風第五十三章 三衛第二百七十三章 拆家第八十八章 頭疼第五章 五月【讀者‘仲權黃家瑞波丘‘生日快樂’】第十八章 盧侯第四百五十三章 道路第五十章 引商第三百一十一章 萬壽第二百五十一章 法辦第二百九十九章 火地島第四章 速報第一百一十八章 禽獸第九十四章 活水第二百四十章 不懼第九十章 教官第一百二十七章 蹴鞠第三百零三章 來襲第三十五章 汽輪第二百九十一章 使命第二百七十九章 座標第三百五十六章 兄弟第五十一章 吃魚第七十八章 大收
第三百四十四章 麻煩第十一章 岱善第二百八十二章 關竅第四百六十二章 鬧餉第二百七十二章 不同第六十二章 炮鳴第四十章 大亂第五十三章 殲滅第五十四章 船廠第二十五章 雙半第三十九章 民變第七十二章 亞念第九十一章 虎鷹【盟主加更】第四百八十一章 撬動第一百四十章 射手第十一章 買賣第三百八十六章 撞牆第八十二章 科學第三百五十四章 平凡第五十六章 槍術第五十五章 測試第二百一十五章 會戰第一百零二章 重創第四十二章 無用第三百八十六章 撞牆第三百一十八章 學堂第八十一章 死間第六十七章 來襲第五十七章 老鼠第三百二十二章 面首第一章 播州第六十章 碗口第二百五十六章 正直第三百一十七章 起兵第十二章 重視第七章 一騎第一百二十五章 戎服第九十二章 殘兵第五十章 海難第九十一章 播州第十九章 攻玉第二十七章 說項第三十二章 文盲第三百七十五章 義烏第一百七十三章 飛魚第五章 番夷第五十四章 看賞第十五章 愚蠢第二十二章 焙礁第一百三十四章 消息第七章 盟軍第二百零二章 測炮第十八章 祖法第八十一章 死間第一百四十四章 錢法第一百一十二章 都說第二百六十九章 發愁第七十七章 幕府第三百九十一章 北亞第八十九章 造訪第九十八章 偏見第三百四十七章 盼望第九十三章 回信第四百四十三章 寂寞第十七章 聯軍第六十五章 神速第一百九十四章 聯軍第四百五十七章 寶藏第十四章 羔羊第一百七十七章 因果第四百一十四章 清華園第一百四十四章 暴脾氣第三百九十八章 長弓第七十二章 蒙師第七十八章 利馬第八十章 疾風第五十三章 三衛第二百七十三章 拆家第八十八章 頭疼第五章 五月【讀者‘仲權黃家瑞波丘‘生日快樂’】第十八章 盧侯第四百五十三章 道路第五十章 引商第三百一十一章 萬壽第二百五十一章 法辦第二百九十九章 火地島第四章 速報第一百一十八章 禽獸第九十四章 活水第二百四十章 不懼第九十章 教官第一百二十七章 蹴鞠第三百零三章 來襲第三十五章 汽輪第二百九十一章 使命第二百七十九章 座標第三百五十六章 兄弟第五十一章 吃魚第七十八章 大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