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圍樓

走在墨西哥城西面的官道上,楊策見證了祖先在戰亂中流離失所時創造的最高生存智慧——這種智慧叫做團結。

至少在新大陸墨西哥城至常勝一線,界線涇渭分明卻無處尋覓,它在邊境每個人的心中。

邊界這一邊是阿爾瓦堡,即西班牙公爵阿爾瓦駐軍墨西哥城爲防備明軍東征而修造於官道上的三座棱堡,互相拱衛。

而在邊界另一邊,則是沿途數也數不清的村落,這些村落佔地頗廣、人丁興旺,最關鍵的是他們修築的那些擁有歷史特徵與強烈軍事防禦特徵、氣勢恢弘的巨型建築,土樓、土圍、土堡、土寨。

在西班牙與明軍相互陳兵邊境的歷史環境中,來自大明的四省移民遷居至此,外有一觸即燃的戰火威脅他們的生計,內有土地被佔伺機搏殺的土民覬覦着他們的財產。

過去客家人有轟轟烈烈的遷徙史,而現在動盪不安的環境與嶄新的生活將四省移民逼成新的客家人。

去國萬里,他們聚集於此,無分鄉土結爲村寨,遵循着做客他處的古老傳統,人們舉衆成族聚居一處相親相愛。他們就地取材,用比傳統更加古老的生土夯築技術依山而建修造起一座座圍樓,一個村落一座樓,一座樓便是一座城。

圍樓的形制可以追溯至漢代城池與當時閩越王城的建築風格,官府軍事建築進入民間則要晚至宋元時期,在那個時期圍樓多爲方形。

至東南倭亂,爲抗擊倭寇保衛宗族,一座座圓形圍樓被修建起來。

內外幾個同心圓環樓形成多層,圓形外牆以生土夯築承重,牆越高則底越厚,外牆底普遍厚五六尺,越往上越薄,至頂則二三尺。

同心樓外高內低,樓中有樓,內部牆壁則以青磚或土磚築成以節省空間,畢竟外環樓纔是主要的防禦牆,每座樓頂皆覆青瓦,採光、通風、防禦皆爲上乘,村落的百姓便聚居其中,歃血爲盟。

廣立邊境的圍樓其實大部分都是各村百姓聘請來自漳州的移民工匠修建,他們不乏眼光高遠者,深知明西邊境的情況與國內東南局面不同,更知道東洋軍府奉行藏兵於民的政策,在東洋軍府兩名工兵千戶的指導下,圍樓的形制比之國朝東南也多有改動。

最出衆的就是銃臺、虎臺、炮臺,合稱三臺。

在地利險要的圍樓上,工匠選擇外環樓兩角或四角增築凌空伸出的馬面牆,下層備射孔、上層備射臺,以供擁有鳥銃、硬弓強弩的移民百姓遇險時用作防禦。

在臨近官道的圍樓,除了注重百姓防禦的射臺,還爲一些百姓沒有的兵器設置射臺,比方說虎臺與炮臺。

虎臺多建於馬面牆高層,用於虎蹲炮打放;炮臺多修於中層,專供步兵野戰炮打放;修築炮臺的馬面牆時工料中添了水泥,水泥是常勝的水泥廠用墨西哥城的火山灰與海邊貝殼燒粉製成的,築基立柱,外部再以生土夯築。

既節省材料,也保證牆體能耐得住火炮打放對牆體的破壞。

炮臺平時是用不上的,因爲百姓手裡別說炮了,一個村子鳥銃都只有十杆上下,倒是軍府未限制百姓自造弓弩,只要村尉每季向軍府報備兵器數量即可,因此移民手中有大量投射冷熱兵器,但沒有火炮、火箭。

這是爲官軍準備的,一旦前線開戰,官軍即使失去營寨,至多後撤十里立即可進入沿途圍樓守備,沒有兵器的移民百姓能撤到下一次村寨,而虎蹲火箭、二斤五斤野戰炮拉上樓裡就能打響另一場守備戰。

楊策一路走來,單單官道沿途便見到不下二十座圍樓,有些圍樓已修築完畢,有些圍樓才修到一半,百姓還住在樓外的小宅院裡,村落遠處的瞭望樓上始終有百姓向他麾下奇裝異服的海盜隊伍投來好奇的目光。

但不論修好的、沒修好的,軍事素養高超的楊策一路心都懸着,因爲他能感覺到自己始終在南北兩側那些圓形堡壘的監視之下,而如果那些圍樓擁有火炮,他們行進的這條官道剛好在兩側火炮的最大射程之內。

要不是有北洋騎兵引路,楊策恐怕他這夥兄弟走過明西邊境,性命就撂在這了。

有時官道進入山脊,騎在馬上向遠方極力眺望,目力範圍內能瞧見官道一側兩三座這樣的圍樓,遠離的官道的地方還不知道有多少座——這太恐怖了呀!

他在西洋上見了不少歐洲人的棱堡,要說起防禦能力,他認爲這些圍樓比那些棱堡弱了不少,畢竟體量在這擺着,大多數圍樓跟棱堡比起來都太小了。

但問題出在哪兒?

這是民居。

沒有哪個將軍會發一兩千甚至更多的兵力去攻打這樣一座民居,毫無意義。

但它們就在這,扼守着官道,你不打就無法再向前進;它們就在那,扼守着新大陸大明治下的每一片郊野,你不打就無法控制每一寸土地。

每個村子住着移民、原住民上百戶,至少在新西班牙指揮使袁自章的官方口徑中,官道兩側及邊境線上每座圍樓都至少有一小旗正規軍與百名民兵。

依託這樣一座土樓,沒三五百人能打下來?就算帶一門炮也不行,一來火力有限、二來炮打完了也未必能打出缺口、三來即使僥倖打出缺口最後還是要攻城。

楊策估計了一下自己統帥和西班牙阿爾瓦先前統帥相同兵力來從這裡攻向常勝,想了一路也沒好的解決辦法。

圍樓非常拖延時間,又封鎖了各處要道與荒野,想大軍繞過去非常難,又杜絕小股部隊分散入侵的機會;但另一方面又爲明軍提供了絕佳的進攻路線,只要一座圍樓拖着,明軍就不但能正面抵抗,側面甚至背後發動襲擊和包圍都有可能。

即使有三萬軍隊又能如何,土樓確實打不過你,但你才拆四五座圍樓時間就已經夠明軍從常勝趕過來了,不但趕過來,還能從臨近村落得到極好的補給、水源與休息,保持極高的戰鬥力跟你決戰。

更關鍵的,在楊策眼中這種遍及大明在新大陸實際控制土地上拔地而起、移民消耗巨大人力物力修築的圍樓意味着一種精神,一句話——老子來了、修起圍樓,從今往後,誰也別想讓我從這離開。

這數十乃至數百座傲立於新大陸腰間的圍樓,恐怕是萬曆年間天下最轟轟烈烈的移民建築史。

第三百四十四章 礦產第四十九章 座次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國第四百三十三章 文盲第七章 盟軍第八十四章 暑疫第四章 上貢第一百四十九章 瓷盒第四十二章 無用第六十七章 有珠第二百六十七章 偉大第四百零九章 寶庫第三百零六章 峰區第四十一章 三陣第三十六章 飛奔第二百八十九章 延續第三十一章 解決第三十八章 大魚第二百八十七章 親戚第三章 欠款第九十章 無用第一百一十九章 天賦第一百零三章 難辦第四百一十章 明鏡第二十五章 如願第七章 盟軍第十五章 大海第六十章 數據第二百三十一章 國書第一百九十四章 聯軍第二百章 飛翔第三百零七章 明白第六十章 數據第四十六章 石炮第七十一章 伏擊第二百二十三章 自給第七十章 寒毛第一百一十四章 義務第七章 盟軍第四百九十六章 進軍第三十六章 長劍第十三章 神威第三百三十九章 壯勇第一百八十六章 選侯第二十九章 森林第四十四章 首飾第五十四章 船廠第四百零一章 行吧第二百八十六章 汗國第四百八十七章 天坑第三十四章 數目第六十七章 有珠第一百三十八章 墩堡第三百七十一章 熱血第二十一章 計劃第六十一章 重現第四百五十章 呼嘯第四百九十章 先鋒第一百八十三章 工具第一百零四章 封神第二十一章 難題第九十七章 君瓚第一百九十六章 綢袍第四百六十四章 夜巡第五十四章 輜重第二十五章 如願第十五章 藥局第三百八十九章 算數第一百一十章 驚喜第一百零七章 入侵第一百三十一章 比劃第二百九十七章 擺錘第三百三十七章 格老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對穿第九十二章 守禦第五十一章 襲擊第七章 麻煩【爲艦隊提督文若加更】第五十六章 槍術第七十六章 五島第五十三章 殲滅第一百零八章 末將第二百六十四章 教諭第九章 潮水第四十三章 望遠第二百七十二章 塞契第三十二章 金子第三百三十章 變革第三百九十一章 北亞第八十二章 必徵第四十二章 狼馬第三百二十六章 皇室第八十章 夜襲第三百三十八章 詐力第二百三十六章 女公爵第二十四章 狠毒第二百七十三章 拆家第七十九章 霹靂第六十八章 單騎第二百一十一章 有罪第二百九十章 知府
第三百四十四章 礦產第四十九章 座次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國第四百三十三章 文盲第七章 盟軍第八十四章 暑疫第四章 上貢第一百四十九章 瓷盒第四十二章 無用第六十七章 有珠第二百六十七章 偉大第四百零九章 寶庫第三百零六章 峰區第四十一章 三陣第三十六章 飛奔第二百八十九章 延續第三十一章 解決第三十八章 大魚第二百八十七章 親戚第三章 欠款第九十章 無用第一百一十九章 天賦第一百零三章 難辦第四百一十章 明鏡第二十五章 如願第七章 盟軍第十五章 大海第六十章 數據第二百三十一章 國書第一百九十四章 聯軍第二百章 飛翔第三百零七章 明白第六十章 數據第四十六章 石炮第七十一章 伏擊第二百二十三章 自給第七十章 寒毛第一百一十四章 義務第七章 盟軍第四百九十六章 進軍第三十六章 長劍第十三章 神威第三百三十九章 壯勇第一百八十六章 選侯第二十九章 森林第四十四章 首飾第五十四章 船廠第四百零一章 行吧第二百八十六章 汗國第四百八十七章 天坑第三十四章 數目第六十七章 有珠第一百三十八章 墩堡第三百七十一章 熱血第二十一章 計劃第六十一章 重現第四百五十章 呼嘯第四百九十章 先鋒第一百八十三章 工具第一百零四章 封神第二十一章 難題第九十七章 君瓚第一百九十六章 綢袍第四百六十四章 夜巡第五十四章 輜重第二十五章 如願第十五章 藥局第三百八十九章 算數第一百一十章 驚喜第一百零七章 入侵第一百三十一章 比劃第二百九十七章 擺錘第三百三十七章 格老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對穿第九十二章 守禦第五十一章 襲擊第七章 麻煩【爲艦隊提督文若加更】第五十六章 槍術第七十六章 五島第五十三章 殲滅第一百零八章 末將第二百六十四章 教諭第九章 潮水第四十三章 望遠第二百七十二章 塞契第三十二章 金子第三百三十章 變革第三百九十一章 北亞第八十二章 必徵第四十二章 狼馬第三百二十六章 皇室第八十章 夜襲第三百三十八章 詐力第二百三十六章 女公爵第二十四章 狠毒第二百七十三章 拆家第七十九章 霹靂第六十八章 單騎第二百一十一章 有罪第二百九十章 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