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對穿

敦煌以西,陽關故地,大明帝國老將張臣看着城關遺蹟,面露憂慮。

他不知道爲什麼漢朝皇帝會選擇在這裡設立城關,但他知道對大明來說最明智的選擇是大軍屯駐嘉峪關。

依照太祖皇帝古訓:來則御之、去則勿追,斯爲上策,若專務窮兵,朕所不取。

這裡有水,但沿途綠洲少得可憐,嘉峪關已經是整個河西走廊最西端,有水無糧,則意味着這不是產糧區,不是產糧區,糧草就得要後方輸送。

離這兒最近的產糧區是瓜州,征夫六百,往返輸送,一年糧產夠陽關屯兵二百。

不過這個位置倒是極好,扼守着水源與僅有的綠地,且地勢極高視野廣闊,雖說是無險可守,但扼住水源就是最大的險要。

沒有任何軍隊能在這裡以西的大漠裡保證補給,說實話,張臣認爲就連富足的中原王朝都不能。

在他的認識中,軍隊所能遠離國土行軍的最大距離是一千五百里,一旦超過一千五百里,路耗就把糧草都耗空了。

而在這邊,最大的問題是瓜州以西路上難以取得草料,牲畜使得運力大大降低。

張臣一封信送到嘉峪關,從中原調來的參政文官邢玠便派人回信,修繕城關、設立衛城所需木石諸物已經上路,電報路線同時開修,請老將軍探查地形,擇衛城選址,同時讓軍兵對沿途查驗地貌的北直軍士行個方便。

嘉峪關內的文職官員、衛所軍官這段時日一點都不比出徵軍事輕鬆。

萬曆的指揮是高屋建瓴的,他要對自己的帝國如臂使指,給六部、地方都派下任務,諸多使命要一齊完成。

戰爭所需輜重自不必說,他還要地方修鐵路,沿途徵發徭役不多,主要還是苦了半農兵性質的衛軍,上頭一個命令,他們就得向西邊運糧,各衛還要另派人手沿道路修出一條埋設電報線通道。

與此同時,十二個小型青龍頭剛乘船被縴夫拉到渭河,掛上馬匹在甘肅的蒼涼古道一路奔馳。

邢玠要被緊張死了,他早前在北直隸參與過鐵路修建,在山東也督管過電報鋪設,但那會像這樣的浩大工程是有整個系統在運作的,他只是其中一個微不足道的螺絲釘。

如今得了皇帝厚望,要他在這主管此時,要他在兩年內修出一條從武威到嘉峪關甚至是伸出到口外至少八百里的鐵路,談何容易。

所幸,邢玠還是有一點可以所幸的,那就是在東北、東南修鐵路的難點在路,而他這邊難點在鐵。

修鐵路這個事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只要自己不去找難,比方說這條路彎彎曲曲的修要二百里,直線修過去只要五十里,但面前有條小河,得用鋼筋水泥架起一座橋來,這在邢玠看來就叫找難。

在中原修鐵路有時候沒辦法只能找難,比方說這路不平,繞過去要多一百五十里,浪費是小事,主要是不方便,一旦不方便事就大了。

中原的鐵路不光軍用,在朝廷議程裡還要承擔一部分運河功能,促進繁榮,但在西北不一樣。

基本上大明百姓的城市都有大路,都是沿着千年前的古道,道路都平坦,何況這條路在邢玠看來主要是軍用,不然皇帝老爺修這條路幹嘛呢?

好端端,咱先集中力量讓四川好好修路不好嗎?

幹嘛讓人四川把瀝青這些東西費老鼻子勁兒運出山來,讓陝西把鐵軌木軌運到甘肅來。

何況他們修的這條路還是個半截,從武威到嘉峪關,難走的地兒都避過去了,上不着天兒、下不着地,修這條路能他能幹嘛呢?

邢玠不知道,反正至多就是運兵唄,最遠到涼州衛的旗軍,一條小青龍兩天把兩個百戶所送至前線,十二列在兩天裡把三千軍兵運到嘉峪關,他料想,皇帝肯定在小本兒上把這個算過了,下詔時心裡無疑是很爽快的。

想想吧,西邊的瓦剌諸部集結萬衆遊牧騎兵穿越大漠舉兵而來,他走北線,哈密得到消息一個電報拍過來;他走南線,陽關玉門關一封電報派過來。

各衛兵馬、各縣物資就都往鐵路沿線聚集,四天以後,四天以後瓦剌大軍還在哈密城下劫掠呢,哈密報信的士兵也纔剛剛走到瓜州,嘉峪關的三千機動兵力已經出關在瓜州一帶設伏了。

所以他老實的很,皇帝既然說要修,讓他來修,皇帝說的都對,那他就修。

該徵發徭役就徵發徭役、該徵發衛軍就徵發衛軍,難得戶部連買糧帶修路撥了一百二十萬兩……權當把沿海商賈賺的錢花到西北來促進經濟了。

不過隨着修路十二尊小青龍進入甘肅,他知道皇帝要在這兒修路是做什麼了。

張臣留在西寧衛附近的隨軍北洋研究從大山裡鑽出來,那邊發現了硝池,要邢玠從甘肅鎮向宣府要人,過來採硝建廠,一個是生產火硝、皮硝。

緊隨其後,西寧多個地方也被北洋研究發現硝礦,並且根據他們推測,關外應該還有更多。

沒過多久,這句推測就成了真。

就別說電報能帶給軍事多大變化,就一個望遠鏡,就能決定一場戰爭的勝負。

探查哈密軍情的商人馬不停蹄地趕回吐蕃,途中收到消息的吐蕃馬黑麻對這一情報確信無疑,當即決定率軍向哈密城全速開進。

同時,他還向據守吐蕃的虎赤兒下令集結壯丁兵,在今後兩月內率兵馳援哈密。

勢要在明軍面前演一出虎口奪食的好戲,搶下這座西域明珠般的城池,遙控周遭西域最珍貴的百里綠地。

他們一路緊趕慢趕,兩人三馬急行輕進,三天竄出去四百里路,八百重騎合僕從第三日夜裡纔在名叫七角井的地方放心駐馬歇息,等待掉隊的騎兵。

再向東走,那四百里就不能急了,得小心謹慎,以圖雷霆之勢摧垮哈密城外的明軍。

只不過吐蕃馬黑麻沒有想到,在七角井這個地方,他將遭遇到有生以來莫大的恥辱時刻。

通常戰鬥,別管日戰還是夜戰,敵人數目是很難讓人清楚知曉的,唯獨這一次,吐蕃馬黑麻算的清清楚楚,因爲敵人太少了。

這個黑夜裡明軍將領達雲率涼州兵二十九騎,衝進他駐營休息的七角井,殺了個對穿。

第七十一章 燒七第四章 褻瀆第一百零一章 二事第二百八十五章 猜想第三十三章 馬車第一百二十二章 野生第四十九章 乂安第六十九章 祭天第三十三章 市場第六十章 彈劾第四百七十八章 見多識廣第九章 衝鋒第八十章 月港第二百四十四章 掙扎第一百零九章 衰弱第八十一章 死間第一百零八章 腔圓第四章 鳥銃第十章 遇戰第八十一章 自給第四百七十章 人才濟濟第三十四章 硝石第六十二章 他們第一百四十二章 年景第七十九章 吃飯第二百七十五章 意外來客第二百五十五章 兵糧第九十四章 雪崩第五十三章 摧枯第九十八章 狹路第十五章 毒物第九十一章 播州第三十六章 監工第三百九十章 墨灣第三十三章 新年第四十章 炮擊第一百零七章 進士第五十五章 續絕學第三十二章 宿務第四百八十三章 心腹大患第十五章 毒物第六十九章 火炮第一百零六章 星辰第八十七章 功績第二百三十七章 改造第六十六章 兵書第六章 貿易第一百三十章 佔地第五十七章 銀城第三百六十一章 留京第四百七十四章 申明第六十八章 炮仗第三百六十三章 歪才第五十九章 夢熊第三十七章 銀山第九十六章 百戶第二十五章 互利第四百四十六章 枯法第二百九十三章 黑蛇第三百一十四章 復仇第二百二十九章 渡鴉第二十一章 手銃第二百三十五章 手藝第三百五十章 夠用第十一章 書信第六十七章 愈烈第四百九十八章 龍旗第三百七十三章 枷鎖第二十九章 放銃第三百六十章 模擬第四十三章 異途第十一章 共舞第二百四十三章 培訓第一百章 黑娃第二百一十八章 明械第八十二章 柱石第五十一章 吃魚第六十一章 編書第二百八十九章 旋轉第二百一十七章 受驚第四百二十一章 戰地記者第二十三章 初戰第七十四章 奪門第四十一章 中人第二百八十二章 很遠第二百五十九章 霸權第四十一章 賑災第十三章 廣城第四十八章 攻山第三百三十八章 詐力第四百六十五章 端午第二百三十六章 傳染第八十一章 學長第七十三章 舉人第二百六十三章 圍樓第六十七章 包裹第一百六十二章 復古第三十九章 禍福第四章 杉木第三百六十三章 歪才
第七十一章 燒七第四章 褻瀆第一百零一章 二事第二百八十五章 猜想第三十三章 馬車第一百二十二章 野生第四十九章 乂安第六十九章 祭天第三十三章 市場第六十章 彈劾第四百七十八章 見多識廣第九章 衝鋒第八十章 月港第二百四十四章 掙扎第一百零九章 衰弱第八十一章 死間第一百零八章 腔圓第四章 鳥銃第十章 遇戰第八十一章 自給第四百七十章 人才濟濟第三十四章 硝石第六十二章 他們第一百四十二章 年景第七十九章 吃飯第二百七十五章 意外來客第二百五十五章 兵糧第九十四章 雪崩第五十三章 摧枯第九十八章 狹路第十五章 毒物第九十一章 播州第三十六章 監工第三百九十章 墨灣第三十三章 新年第四十章 炮擊第一百零七章 進士第五十五章 續絕學第三十二章 宿務第四百八十三章 心腹大患第十五章 毒物第六十九章 火炮第一百零六章 星辰第八十七章 功績第二百三十七章 改造第六十六章 兵書第六章 貿易第一百三十章 佔地第五十七章 銀城第三百六十一章 留京第四百七十四章 申明第六十八章 炮仗第三百六十三章 歪才第五十九章 夢熊第三十七章 銀山第九十六章 百戶第二十五章 互利第四百四十六章 枯法第二百九十三章 黑蛇第三百一十四章 復仇第二百二十九章 渡鴉第二十一章 手銃第二百三十五章 手藝第三百五十章 夠用第十一章 書信第六十七章 愈烈第四百九十八章 龍旗第三百七十三章 枷鎖第二十九章 放銃第三百六十章 模擬第四十三章 異途第十一章 共舞第二百四十三章 培訓第一百章 黑娃第二百一十八章 明械第八十二章 柱石第五十一章 吃魚第六十一章 編書第二百八十九章 旋轉第二百一十七章 受驚第四百二十一章 戰地記者第二十三章 初戰第七十四章 奪門第四十一章 中人第二百八十二章 很遠第二百五十九章 霸權第四十一章 賑災第十三章 廣城第四十八章 攻山第三百三十八章 詐力第四百六十五章 端午第二百三十六章 傳染第八十一章 學長第七十三章 舉人第二百六十三章 圍樓第六十七章 包裹第一百六十二章 復古第三十九章 禍福第四章 杉木第三百六十三章 歪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