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德公的懇求
民國29年4月
整個世界被一股無形的大手推着,開始向着看不見底的深淵緩緩墜落。
惡魔的鐵蹄在清晨的隆隆聲中開入丹麥!
4個小時,年輕的國王這一刻彷彿從東京留學回來,艱難地開口:
識~時務者~爲俊傑!
在碾碎了東歐的波蘭翼騎兵,心中毫無波瀾之後,惡魔終於將手伸向了北歐諸國。
唐寧街10號外路燈突然熄滅,張伯倫也終於迎來了他政治與生命的終結。
下議會的議員們已經對他的那套綏靖(贏學)感到了厭煩,日不落帝國的榮光決不允許一個統一的歐洲出現。
在《慕尼黑會議》之後,英法對於在巴爾幹半島組建反柏林聯盟的企圖也徹底失敗。
面對遠在天邊一直賣隊友的英法,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國家的政策已經悄然轉向。
一紙空頭保獨,讓張伯倫的綏靖政策可信度來到了冰點。
也就在這一日,日寇要求關閉滇緬公路的決策被送到了議會,在新的首相誕生之後,很快就會有新的結果。
至於強大的法蘭西,此時的巴黎人民剛剛完成一項成就【12個月內更換4屆政府】。
達拉第政府倒臺!
你很難想象,一個戰時政府,竟然能被輕易推翻。
保羅·雷諾接任總理,準備重整軍備。
這話說出去,簡直就要讓全世界笑掉大牙。
距離對柏林宣戰已經過去了半年,突然開始重整軍備?
關鍵國內還有以貝當、魏剛等反對派,重新組閣的雷諾甚至還沒有完全讓法蘭西的政府運轉起來。
整個國家一隻腳已經踏入深淵卻還陷入內鬥之中!
而民國29年,也正是華盛頓的大選年。
所有對外的政策都會變得極端小心,儘管此時羅斯福已經將國內收拾的井井有條。
新政的威力等同於再造美利堅,說一句中興之主一點都不爲過。
羅斯福在4月份授意智囊團重新評估日寇的下一步計劃,以及對日的政策調整影響。
將視線重新投回國內
自從去歲河北大災之後,日寇加緊了對於各地的盤剝。
可問題很快出現,根據民國27年(1938)的《現地自活綱要》,所有侵華日軍必須解決就地解決70%的糧秣。
但河北大地哪裡還有糧食,一邊是掃蕩,一邊是天災,說一句十室九空都不爲過。
例如豐潤縣,在經歷洪水與三光政策之後。
正印證了史書上的【春燕歸,巢於林木】,甚至更嚴重,由於水土流失,可能連燕子都沒了。
這個時期的綠化率還不足10%,燒不起煤炭的百姓幾乎都是上山砍柴燒火,各個城鎮四周幾乎都是荒地,看不到任何綠色。
也就只有在豫北之地,隨着晉城煤礦與焦作煤礦的開發,大量廉價煤礦流入尋常百姓家,形成了良性循環。
而在日佔區,特別是河北,糧食產量幾乎是斷崖式的暴跌。
根據華北派遣軍司令多田駿的計算,今年收繳的糧食比例.可能不足民國27年的50%。
所有的作戰指令、請求與計劃都已經被大本營駁回。
說一句不好聽的話,彈藥管夠,糧食自己解決。
加上根據地與運輸線的不斷襲擾,多田駿只能慢慢積攢糧食,自己解決治安問題。
2月
在下達棗宜會戰《會戰指導方策》的同時,大本營還下達了一項不爲人知的命令。
無可奈何的日軍大本營決定,如果再沒有進展,就把駐華日軍削減到40萬,撤出武漢地區。
實在是,打不下去了!
如果不是巴黎光速戰敗,對於東京的大本營而言,那麼就只有一條路可走,那便是推動重慶與金陵的合流。
反正兩人曾經也合流過一次,再來一次也無可厚非。
政治誘降,軍事打擊。
小鬼子的戰略便只有如此了,剩下的,便是在東京愈演愈烈的【三國同盟】解決方案。
經常發動二戰的朋友一定知道,戰爭是政治的延續。
但事實上,在二戰中,往往都是戰爭裹挾着政治前進。
儘管大本營知道自己已經是勉力維持,甚至快要維持不下去了,但對於此時的國人而言,日寇還是難以戰勝的。
黑暗,終究還是來臨。
10日
沈復興召集北伐作戰會議,稅警總團召回所有休假官兵。
孝義兵工廠調整生產比例,重彈藥、輕武器。
全力保障作戰所需!
11日 第八兵團參謀長潘毅投敵.
第30師師長公秉藩率部20000人投敵.
第69軍軍長畢澤宇率全軍投敵.
還有許多人蠢蠢欲動,特別是那些受到中央軍排擠的地方派系將領。
之前,你若是向日寇投降便是漢奸,是要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的。
可現在,你投降的對象是“曾經”先總理的繼承人,這能一樣嗎?
一個向日寇投降,一個向自己人投降。
汪逆“還於舊都”最大的影響來了,僅僅成立不足兩週的僞政府已經擁有了超過30萬大軍,與10萬地方警署部隊。
在未來,這個數字會膨脹到300萬!
沈復興還知道,未來孫良誠、孫殿英都會投敵,這兩人實在太有名了。
可如果你現在動手,無異於將人家直接往對面推去。
難道他還能對龐炳勳動手?
局勢開始逐漸崩壞!
12日清晨
鄭縣
小滿敲響了沈復興的房門,他知道自己該起牀了。
今天是各部隊備戰開拔的日子,接過毛巾胡亂擦了一把,還沒來得及刷牙,只穿着內襯的張緒就急匆匆跑來:“李長官電話!”
沈復興拿起俞程送他的手錶一看,5點40
這?
什麼事情這麼急?
可等他接起電話,那邊疲憊沙啞的聲音讓沈復興又想起了前幾日的會面。
德公愈發消瘦了,對比徐州會戰時期,臉上的皺紋更多,絲絲銀髮也出現在了鬢角。
但最嚴重的還是他的氣色,維持一個幾乎地方雜牌軍的戰區,絕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維安啊,老哥又要麻煩你了,情況比那日你我商議的還要嚴重。”
李宗仁說話的氣息很不穩,沈復興知道,這絕不是信號問題。
“德公,可是徹夜未眠?”
電話那頭頓時傳來苦笑:“重慶撥付的資金遲遲不能到位,部隊現在不光是缺糧食,彈藥運輸也出現了問題。”
沈復興不解:“那日不是說”
“轉運出現了問題,有幾處路段因下雨塌陷,若維安你不能支援,恐怕戰士只能用血肉之軀抵抗了。”李宗仁語氣蕭索,半點不像是求人。
畢竟那日兩人商議,沈復興北伐拖住日寇的西進的步伐。
可現在日寇先一步發動,而物資就那麼一點,如果支援李宗仁,沈復興也不能保證自己就夠。
拿傅作義舉例,他在北面可是牽制着綏蒙軍,日寇幾乎是防禦狀態,而傅作義是進攻狀態。
物資需求更是嚴重,從孝義到洛陽,過三門峽、潼關,沿黃河北上,出塞。
這一路的艱辛,只有傅作義與沈復興自己知道。
抗戰並不是只有刀槍劍戟,更多的是國力與民力的比拼。
這上千公里的運輸線,儘管沈復興只負責孝義到洛陽,可洛陽與沿途的百姓,可是實打實走了1000多公里,人背馬駝,耗費難以想象。
每一趟來回消耗時間在70天左右,從去年到現在,有275人死在這條運輸線上,394因病治療無效死亡,損失騾馬近900頭。
“德公.說吧,要多少?我儘可能維持,閻老西那邊就隨他去吧。”沈復興嘆息一聲,總不能複製歷史。
張自忠將軍爲何犧牲?
彈藥物資充足的情況下,他又不是傻子,毫無意義的死亡沒有任何卵用!
說來說去,便是那幾個字:
彈盡糧絕,兵無援軍未至!
“500萬發子彈,手榴彈20萬枚,迫擊炮炮彈10萬枚維安,我知道這個數字很多,算老哥我借的!”
很明顯,李宗仁已經被逼到了梁山。
整個部隊除了湯恩伯的第31集團軍物資充沛,包括張自忠在內的所有部隊彈藥都不足開戰要求的60%。
而李宗仁的身後.就是重慶!
呼!
沈復興這時候有些理解丞相了,他緩緩擡頭,真想念一句:悠悠蒼天,何薄於華夏。
太難了,實在太難了。
計劃是計劃,現實是現實。
他能看着張自忠死嗎?
那個他親自從古琴臺接出來的“老頭”,一個“不想活了”的老頭!
“我知道你爲難,不行,先運一些子彈來也行,老哥求你了。”李宗仁似乎聽出了電話那頭沈復興的無奈,竟然開口求
沈復興的終於還是不忍心:“德公,別說求字,維安當不得!我不知道能給多少,但有我稅警總團的彈藥,就少不了德公的!”
“如此,便拜託了!”
聽着德公那邊的語氣,沈復興頓時覺得身上的壓力又大了一分。
從戰略上看,40年以後大型戰役越來越少,重慶方面發起的反擊更是少得可憐。
曾經沈復興一度以爲,那是因爲日寇的政治誘降與國際環境所致。
但從李宗仁的口述看來,很可能是因爲雙方都已經精疲力竭。
回頭看蘇德戰爭,如此龐大的工業基礎,如此多的背後援手,也僅僅打了4年而已。
我這苦難深重的祖國,卻生生硬扛了8年。
砰——!
沈復興一拳砸下,對於小鬼子的恨意越來越重:“來人,召王博與王德厚過來!”
這第三次北伐,看來要做出一些調整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