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今朝樑國

太祖駕崩後,晉王樑廣繼位,是爲太宗。

太宗雄才大略,繼位以後勵精圖治。他經常以亡陳爲戒,注意叮嚀自我剋制慾望,囑咐臣下莫恐上不悅而停止進諫,勵精圖治,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從諫如流,整飭吏治;經濟上,薄賦尚儉,爲政謹慎;亦致力復興文教,令動盪之局得以穩定下來。

太宗在亡陳的中央官員管理制度上,加以改進,便有了今日的三省六部制,三省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轄四司,共爲二十四司。六部以外,單設大理寺、御史臺及皇城司。其中,大理寺負責審判事物,負責審理朝廷文武百官犯罪以及京城徒刑以上案件;御史臺負責監察事務,負責糾察、彈劾官員、肅正綱紀;至於皇城司,就比較神秘了,負責宮禁護衛,刺探情報,直接聽命於皇帝。

之後,太宗有感於前朝科舉制度的不足,故而在其基礎上加以修改。所以,今朝的許多宰相大多是進士出身。常科的考生有兩個來源:一個是生徒,一個是鄉貢。由京城及州縣學館出身,而送往尚書省受試者叫生徒;不由學館而先經州縣考試,及第後再送尚書省應試者叫鄉貢。由鄉貢入京應試者通稱舉人。州縣考試稱爲解試,尚書省的考試通稱省試,或禮部試。禮部試都在春季舉行,故又稱春闈,闈也就是考場的意思。

明經、進士兩科,一開始都只是試策,考試的內容爲經義或時務。後來兩種考試的科目雖有變化,但基本精神是進士重詩賦,明經重帖經、墨義。所謂帖經,就是將經書任揭一頁,將左右兩邊蒙上,中間只開一行,再用紙帖蓋三字,令試者填充。墨義是對經文的字句作簡單的筆試。帖經與墨義,只要熟讀經傳和註釋就可中試,詩賦則需要具有文學才能。進士科得第很難,所以流傳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

常科考試最初由吏部考功員外郎主持,後改由禮部侍郎主持,稱“權知貢舉”。進士及第稱“登龍門”,第一名曰狀元或狀頭。同榜人要湊錢舉行慶賀活動,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園探採名花,稱探花使。要集體到杏園參加宴會,叫探花宴。常科登第後,還要經吏部考試,叫選試,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職。

太宗非常重視人才的培養和選拔。他即位後,大大擴充了學院的規模,擴建學舍,增加學員。

此後,我朝便是儒門和道宗並行,各有倚重,但絕不偏斜。故,我朝才能如此繁華,纔有此盛世。

太宗十分重視吏治的清明,曾命房玄齡省並冗員,派李靖等13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國,考察風評;又親自選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並將其功過寫在宮內屏風上,作爲升降獎懲的依據。另又規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輪流值宿中書省,以便隨時廷見,垂詢民間疾苦和施政得失,百官遂自勵廉能,直接提高政府效率。

經太宗君臣二十年的努力,社會安定、經濟恢復並穩定發展,史稱貞觀之治。

太宗晚年,由於寵愛第四子魏王泰,而導致太子承乾與魏王一方爭奪儲位。貞觀十七年,由於太子與漢王元昌、城陽公主的駙馬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結,打算先下手爲強起兵逼宮,結果事情敗露,太子承乾被廢黜。於是太宗下定決心,帶着晉王治駕臨兩儀殿,在長孫無忌、房玄齡、李勣等重臣面前因爲諸子諸弟爭位之事而欲拔劍自殺。長孫無忌等出面阻攔,表示晉王治可立爲儲君。同年四月七日,太宗親駕承天門,下詔立晉王治爲皇太子。太宗每次上朝,常令太子治在旁邊,讓他觀看自己決斷各種政務,有時候讓他參加議事,太宗多次稱讚他的才能。

貞觀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太宗駕崩於終南山的翠微宮。二十七日,以禮部尚書、兼太子少師、黎陽縣公于志寧爲侍中,太子少詹事、兼尚書左丞張行成爲兼侍中、檢校刑部尚書,太子右庶子、兼吏部侍郎、代理戶部尚書高季輔爲兼中書令、檢校吏部尚書,太子左庶子、高陽縣男許敬宗兼禮部尚書。二十八日,太子治回京。六月一日,高宗即皇帝位,時年二十二歲。六月十日,詔令其舅父司徒、趙國公長孫無忌爲太尉兼檢校中書令,英國公李勣爲開府儀同三司。以二人爲輔政大臣。八月十八日,將太宗安葬在昭陵。九月十二日,加授鄜州刺史、荊王樑元景爲司徒,前安州都督、吳王恪爲司空兼梁州刺史。二十四日,贈樑國公房玄齡爲太尉;贈申國公高士廉爲司徒,贈蔣國公屈突通爲左僕射,都可在太宗廟庭配祭。

高宗在即位之初,繼續執行太宗制訂的各項政治經濟制度,李勣、長孫無忌、褚遂良共同輔政。由於他勤於政事,故而“百姓阜安,有貞觀之遺風,史稱“永徽之治”。高宗還在廢立皇后問題上堅持自己的主張,排除了元老派的干擾。只是高宗在位後期,犯了頭病,經常頭暈目眩,影響處理政務。因其健康狀況不佳,導致後宮干政、外戚橫行。

高宗犯疾之後,武后乘機插手政治,開始參與國家大事。武后取得皇后的地位並不滿足,她還想進一步掌握政權。於是,她一方面排除異己,掃清政治道路上的障礙;一方面又組織力量,培植私人勢力,爲自己進一步掌權做準備。高宗因武后慢慢有主導政局的趨勢,一度有廢后的打算,未料計劃被武后得知,武后向高宗申訴辯解,事情遂作罷,但是協助高宗擬詔的上官儀則遭族誅。這件事情過後,高宗再也無由壓制武后。其後,高宗頭疾加重,目不能視,難於操持政務,武后得以逐漸掌握朝政,高宗在武后的建議下使用天皇稱號,與天后武氏並稱二聖。

不久,高宗因病去世,高宗及武后之子顯繼位,是爲中宗。只是中宗爲人怯懦,事事遵循武后意見,不能乾綱獨斷。朝臣恨其不爭,卻又無可奈何。

以致之後的很多年裡,武氏一族權勢滔天,竟將梁氏皇族穩穩壓制。

之後,梁氏勢力與武氏一族展開了長達十數年的明爭暗鬥,使得國力衰減,邊患不斷,百姓生活也受到了巨大的影響。

中宗繼位五年,武后改京都洛陽爲“神都”,大肆殺害皇族宗室,興起“酷吏政治”。但她“明察善斷”,多權略,能用人。又獎勵農桑,改革吏治,重視選拔人材,所以使得賢才輩出。

只是武后年歲漸長,逐漸豪奢專斷,開始耽於享樂,大修宮殿、佛寺,漸生弊政。

武后的面首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年少美姿容,常傅朱粉、衣着華麗。武氏一族重要人物都爭着追捧他們,甚至爲他們執鞭牽馬。當時,武后已經進入暮年,老病纏身的她長時間不能垂簾聽政,對朝政的控制力下降,她將二張兄弟當做耳目。二張逐漸插手朝政,陷害宰相魏元忠,不僅跟大臣結怨,也使得武后與皇族梁氏的關係更加惡劣,引起了政局的複雜化,武后母子、君臣關係也因此空前緊張起來。

中宗十五年七月,武后病篤,在迎仙宮臥牀不起,只有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侍側。宰相張柬之、崔玄暐與大臣敬暉、桓彥範、袁恕己等,交結禁軍統領李多祚,佯稱二張謀反。於是發動政變,率禁軍五百餘人,衝入紫微城,殺死二張,隨即包圍武后所寢集仙殿, 要求她搬離京城。 武后被迫徙居上陽宮。同年九月,武后駕崩於行宮,年七十二,執掌朝堂三十餘年。自此,朝政終於回到梁氏一族手中。

中宗遵其遺命,改稱“則天大聖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其後累諡爲“則天順聖皇后”。

中宗重掌大權後,先把弟弟相王樑旦加爲安國相王,拜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又給妹妹太平公主加了鎮國太平公主的稱號,以表彰二人的擁護之功。張柬之、崔玄暐等人也加官晉爵。二月,復國都爲洛陽,一應典制,悉復高宗時期舊典。

二年,中宗馬上立韋氏爲皇后, 又不顧大臣的勸阻,破格追封韋后之父親爲王,並讓韋后參預朝政,對張柬之等功臣卻不加信用。將韋后的女兒安樂公主嫁給武氏一族。韋后同武氏一族關係曖昧,韋后又十分信用兒女親家武三思,並以此結成了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左右着朝政。中宗對此也無能爲力。

中宗繼位二十七年,被韋皇后和武氏一族合謀下毒暴斃身亡,終年55歲。其後被葬於定陵。

同月中宗幼子溫王重茂被立爲帝,改元“樑隆”,由韋后臨朝稱制,欲重演武后故事。

同年六月,相王聯合太平公主,交結禁軍諸將葛福順、陳玄禮等,以兵誅韋后、安樂公主並諸韋、武等。史稱樑隆政變。乃廢少帝,相王樑旦繼位,是爲睿宗。

自此我大梁帝位轉往樑旦一系,直至今日。

睿宗是爲當今天子祖父。

第一百七十二章-救美的機會第一章-青山鎮遇刺第一百七十五章-大俠左神機第六十八章-品花的道人第一百三十四章-計家大小姐第十一章-江南有北馬第十八章-皇城司鷹犬第一百七十三章-孤男與寡女第一百一十九章-萬劍化長龍第一百四十六章-韋氏兩三子第一百五十八章-悟園的秘密第一百一十章-經書在畫裡第三十一章-秋去冬來第三十九章-小嬋姑娘(第二更)第二十二章-疑是故人來第六章-前朝舊事第八十四章-孟然膽小鬼第九章-愛女情深第八十二章-跳湖的美人第一百二十六章-少男思少女第四十二章-圍剿女盜賊第一百七十七章-寡女與孤男第十一章-婚約初定第四十八章-前因後果(第一更)第十一章-江南有北馬第九章-愛女情深第九十九章-誰心中有愧第一百七十四章-白虎與張家第四十三章-守孝三年(第二更)第一百三十一章-晉王府密議第五章-欠我一條命第一百三十七章-射日訣功法第一百零八章-同心蝴蝶結第九十一章-公主小月兒第一百零六章-暗影衛青龍第一百五十七章-胸有不平意第一百七十九章-代號八十一第一百三十章-白虎與玄武第二十九章-緊閉的城門第三十二章-季節輪轉第五十九章-街頭的殺戮第五十四章-化解之法第三十六章-行醫問診(第一更)第一百二十四章-計家否道人第十一章-江南有北馬第一百一十九章-萬劍化長龍第六章-荒唐的噩夢第二章-惜今生緣第二章-官字兩個口第一百三十六章-計家計芙蓉第二十三章-天降洪災第一百七十八章-少女的心事第五十一章-守孝期滿第一百一十五章-未來的局面第八十七章-那夜人共眠第一百五十八章-悟園的秘密第一百二十四章-計家否道人第八十章-幾隻喪家犬第一百四十八章-房頂的瘋子第一百三十一章-晉王府密議第一百五十五章-世家多陰晦第一百七十九章-代號八十一第一百零六章-暗影衛青龍第八十二章-跳湖的美人第二十三章-天降洪災第九十九章-誰心中有愧第一百五十五章-世家多陰晦第五章-欠我一條命第一百四十一章-皇城司總旗第一百三十章-白虎與玄武第一百七十五章-大俠左神機第一百三十八章-青州益都侯第六十一章-我信我的刀第七十一章-秋雨中客至第三十六章-牢裡有怪人第二十九章-中秋月圓第二十四章-禍從口出第二章-惜今生緣第三十五章-你想活命嗎第八十七章-那夜人共眠第五十八章-少年將行第二十三章-最涼是人心第十六章-道宗與朝廷第一百五十八章-悟園的秘密第五十章-安心上路吧第一百六十七章-百尺樓樓主第三十三章-第一封情書第一百零七章-槍法少年時第四章-風雨山神廟第五章-欠我一條命第七十八章-神射與中毒第一百零九章-俗人寧守城第七十九章-都是苦命人第一百一十九章-萬劍化長龍第十六章-道宗與朝廷第一章-恨前世孽第七十章-跟蹤宋飛兒第十章-有女曰南雁第一百七十三章-孤男與寡女第十七章-新市鎮慘案
第一百七十二章-救美的機會第一章-青山鎮遇刺第一百七十五章-大俠左神機第六十八章-品花的道人第一百三十四章-計家大小姐第十一章-江南有北馬第十八章-皇城司鷹犬第一百七十三章-孤男與寡女第一百一十九章-萬劍化長龍第一百四十六章-韋氏兩三子第一百五十八章-悟園的秘密第一百一十章-經書在畫裡第三十一章-秋去冬來第三十九章-小嬋姑娘(第二更)第二十二章-疑是故人來第六章-前朝舊事第八十四章-孟然膽小鬼第九章-愛女情深第八十二章-跳湖的美人第一百二十六章-少男思少女第四十二章-圍剿女盜賊第一百七十七章-寡女與孤男第十一章-婚約初定第四十八章-前因後果(第一更)第十一章-江南有北馬第九章-愛女情深第九十九章-誰心中有愧第一百七十四章-白虎與張家第四十三章-守孝三年(第二更)第一百三十一章-晉王府密議第五章-欠我一條命第一百三十七章-射日訣功法第一百零八章-同心蝴蝶結第九十一章-公主小月兒第一百零六章-暗影衛青龍第一百五十七章-胸有不平意第一百七十九章-代號八十一第一百三十章-白虎與玄武第二十九章-緊閉的城門第三十二章-季節輪轉第五十九章-街頭的殺戮第五十四章-化解之法第三十六章-行醫問診(第一更)第一百二十四章-計家否道人第十一章-江南有北馬第一百一十九章-萬劍化長龍第六章-荒唐的噩夢第二章-惜今生緣第二章-官字兩個口第一百三十六章-計家計芙蓉第二十三章-天降洪災第一百七十八章-少女的心事第五十一章-守孝期滿第一百一十五章-未來的局面第八十七章-那夜人共眠第一百五十八章-悟園的秘密第一百二十四章-計家否道人第八十章-幾隻喪家犬第一百四十八章-房頂的瘋子第一百三十一章-晉王府密議第一百五十五章-世家多陰晦第一百七十九章-代號八十一第一百零六章-暗影衛青龍第八十二章-跳湖的美人第二十三章-天降洪災第九十九章-誰心中有愧第一百五十五章-世家多陰晦第五章-欠我一條命第一百四十一章-皇城司總旗第一百三十章-白虎與玄武第一百七十五章-大俠左神機第一百三十八章-青州益都侯第六十一章-我信我的刀第七十一章-秋雨中客至第三十六章-牢裡有怪人第二十九章-中秋月圓第二十四章-禍從口出第二章-惜今生緣第三十五章-你想活命嗎第八十七章-那夜人共眠第五十八章-少年將行第二十三章-最涼是人心第十六章-道宗與朝廷第一百五十八章-悟園的秘密第五十章-安心上路吧第一百六十七章-百尺樓樓主第三十三章-第一封情書第一百零七章-槍法少年時第四章-風雨山神廟第五章-欠我一條命第七十八章-神射與中毒第一百零九章-俗人寧守城第七十九章-都是苦命人第一百一十九章-萬劍化長龍第十六章-道宗與朝廷第一章-恨前世孽第七十章-跟蹤宋飛兒第十章-有女曰南雁第一百七十三章-孤男與寡女第十七章-新市鎮慘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