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熱血青年

求點票票,那個啥推薦啦,三江啦,大家儘管往俺身上招呼,俺挺得住,呵呵。

××××××××××××××××××××××××××××××××××

孟有田本來想得挺好,既然答應過紫鵑今年把親事定下來,而且胡青也被收拾了,宋先生應該會有態度上的轉變。但人算不如天算,還沒等他去提親,一件意外的事情把兩人的事情給推遲了下去。

紫鵑她娘老大歲數生的她,本來就落了一身的毛病,平常也是很少出門,又被胡青那個畜生一鬧,連驚帶嚇,一下子便病倒了。這個時候自然不好再提什麼親事,紫鵑也忙着侍候母親,孟有田便把心思全部用在了護村保民的事情上。

鬧了義倉,不僅得了糧食,護村團還以抗日保民爲名,取了李家大院的四杆老擡杆。這種老古董全長有兩米多,構造也極其簡單,由槍管和槍托兩部分組成。兩道鐵箍把槍管與槍托結合在一起。槍舌的尾端處有一個火門,射擊時用火繩點火引發。

如果說是在正面戰場上使用,那絕對是腦袋秀逗了,清朝時都淘汰的兵器,按理說也只能進博物館,讓人們參觀而已。但現在是什麼時候,大刀長矛都不能扔掉,何況這種熱兵器呢!雖然有裝藥慢、太笨重、射程近等缺點,但擡杆也有殺傷面積大,一轟一大片的優點。把它架在村口,或放置在街壘內,也能發揮相當大的作用呢!

有總比沒有強,如果沒有槍,孟有田可是會連弓箭棍棒也會讓人使用的,多件武器便多份力量,多份保障,這個時候可不允許挑肥揀瘦。手裡有什麼就用什麼,關鍵是使用的場合,以及使用的技巧。

時代的車輪在隆隆前進,世道亂,人心慌,日本鬼子還沒見着影子,國人中的一些社會渣滓卻趁機而起,禍害着同胞。

魯迅先生曾在1931年10月寫過一篇雜文——《沉渣的泛起》,揭露了在日寇入侵的“國難聲中”,社會上猶如攪動了停滯的池塘,各色醜惡的沉渣從池底浮起,在陽光照射下,不免五光十色的表現一番自己的存在。

沉渣泛起,也必將沉底,而在這個時候,沉渣們正在四處亂竄,鼓起如簧之舌,舞動手中之槍,爲自己撈取着更多的利益。這個時候,也正是人們思想、行爲最混亂的時候,潰亂的隊伍、公開的土匪、武裝的地主……,象一個個毒瘡,盤踞在百姓世代經營的家園裡,吞噬着破壞着一切固有的和新生的可以抵禦外侮的物質力量。

人們被腐朽殘暴的權力統治着,表面上震懾於死亡的威脅,而聽從着命令,實際上每個人都在生與死的絕望中盲目地掙扎着。一種完全出於自私的慾望而形成的野蠻的殘忍的氣氛,象瘟疫似的感染看人們的靈魂,喚醒了人類意識中所有的原始式的破壞本能。憑仗手裡的一杆槍,只要一有機會,就把搶劫、強×奸、殺人當成機不可失的樂事。當眼前的一切財貨、女人都沒有了的時候,只好用賭錢、抽大煙來填補靈魂上的空虛。

鬼子忙於向南方推進,只佔領着主要交通線,地方上土匪、盜賊、潰兵、地痞流氓便猖獗起來,大股的佔村鎮,要糧要錢,小股的便攔路搶劫,禍害婦女。也有漢奸、特務在四處活動,爲日本幹老子搖旗吶喊,招兵買馬。總之,社會上亂糟糟的,水急浪湍,連泥帶沙,滾滾而下,魚龍混雜。

而關於戰爭,則有各種各樣的傳說:有的說中央軍不行了,日本鬼子就要佔領全中國,很快就要建立新朝廷了;有的說日本鬼子來了,殺人放火,**婦女到處殺得雞犬不留;也有人說日本的炸彈象水甕一樣大,扔下來能炸光一座城。

這些消息百姓已經聽過不止一次了,但每一聽到,還是象一塊沉重的石頭扔進了心裡,越來越感到恐慌。十里村又來了一些逃難躲災的人,都是和村民們沾親帶故而來暫時投靠的,尋思着十里村偏僻,或許不象別的地方那麼混亂。當然,十里村的情形沒有讓他們失望,而且他們帶來的令人恐慌的消息,反倒有助於孟有田等人團結村民,推行他們的計劃。

………

“開口叫吧,高聲叫吧

這裡是全國皆兵

歷來強盜要侵入

最終必送命

萬里長城永不倒

千里黃河水滔滔

江山秀麗疊彩峰嶺

問我國家哪像染病

衝開血路,揮手上吧

要致力國家中興

豈讓國土再遭踐踏

個個負起使命……”

一行七八個青年迎着陽光,唱着歌走在大路上,情緒很高漲。

“聽說楊先生在十里村一帶活動,我們找到他,就能投身於轟轟烈烈抗戰事業當中,爲國家,爲民族而戰。”王維光慷慨激昂的說道。

“終於從家庭的牢籠裡解放出來,這自由的空氣是多麼新鮮。”一個女生仰起臉,一臉的陶醉。

“咱們就這麼去,我總有些擔心。”秦憐芳小心翼翼的說道:“聽人說,外面土匪、強盜多得很。”

“害怕了。”一個青年斜了秦憐芳一眼,大聲說道:“就算成功遠在天邊,道路崎嶇多變,我們也要勇往直前,不畏艱難;即使失敗就在眼前,我們也要堅守信念,矢志不移。”

“對,我們就要象高爾基所寫的海燕一樣勇敢。”王維光附和着,大聲朗誦起來:“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捲集着烏雲,在烏雲和大海之間,海燕象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就在這鳥兒勇敢的叫喊聲裡,烏雲聽出了快樂……”

這是一批熱情的革命青年,具有崇高的理想,敏銳的觀點和嫉恨一切不平的剛直性格。但也正象一般的青年一樣,缺乏堅韌的耐心和必要的涵養,遇事浮燥,好衝動,更重要的是他們缺乏社會經驗和閱歷,沒在錯綜複雜的環境中鍛鍊過,不知道外面的險惡。

第45章 夜深沉(一)第10章 窮家和老孃第10章 靈光閃現第143章 阻擊第69章 春天來了第37章 教育第2章 心生疑慮第29章 趁低而入第55章 地雷戰第141章 凌晨遇襲第53章 集市,鬼子的煩惱第2章 心生疑慮第29章 夜狙第127章 無題第14章 阻擊第36章 具體而微的戰術第129章 日本鬼子的歡宴第38章 接近和疏離第149章 並騎同行第95章 將計就計?順水推舟?第155章 埋葬的分歧第173章 思維方式第200章 壓力——因時間而顧慮第41章 中毒第116章 巧舌如簧第45章 真假亂攪和第31章 順口溜和挑戰書第49章 講書增智第47章 彈曲兒第36章 具體而微的戰術第190章 轉移——血濃,雪重第21章 光棍段大根第156章 無題第65章 不一樣的掃蕩第67章 拜年(二)第31章 發財而不獨第45章 組合戰術第139章 有些暖昧的扭打第237章 隔離的想法第273章 機會?第34章 意外之生第106章 念頭第268章 不戰而降第143章 無題第83章 日本人的計較第84章 狠毒第92章 內奸?第125章 回家前的最後一戰第93章 撤退之議第158章 能人?第247章 大竹的野望第170章 議論第46章 夜深沉(二)第151章 馴馬第183章 真實而沉重第45章 真假亂攪和第174章 嚴峻形勢下的應變第8章 迴歸的狼第143章 無題第172章 殺戮第132章 揭它個底兒掉第93章 撤退之議第105章 暫時的困難第125章 新空氣新氣象第136章 鎩羽而走第100章 變故第115章 嶽老五的盟友第49章 娘倆夜話第12章 芷萱?紫鵑?第126章 性格之變第107章 危險的徵兆第116章 論功行賞第172章 殺戮第104章 觀念不同第67章 羣衆遭難第170章 誘殺第142章 鬼子,鬼子第65章 過年第148章 洋馬騎槍第2章 久別重逢第153章 批評教育第148章 僞軍的苦難第274章 暗算第98章 勝利之後第25章 巧遇的對決第30章 心中的毒種子第93章 柳暗花明第225章 藤澤的困擾第29章 趁低而入第54章 那個時代的洞房花燭第5章 劍走偏鋒的思路第125章 新空氣新氣象第249章 奪槍第63章 無題第136章 鎩羽而走第106章 耍的就是你第133章 遊說爭支持第210章 抽調——衰落的開始第41章 峭壁通途第118章 重創便衣隊
第45章 夜深沉(一)第10章 窮家和老孃第10章 靈光閃現第143章 阻擊第69章 春天來了第37章 教育第2章 心生疑慮第29章 趁低而入第55章 地雷戰第141章 凌晨遇襲第53章 集市,鬼子的煩惱第2章 心生疑慮第29章 夜狙第127章 無題第14章 阻擊第36章 具體而微的戰術第129章 日本鬼子的歡宴第38章 接近和疏離第149章 並騎同行第95章 將計就計?順水推舟?第155章 埋葬的分歧第173章 思維方式第200章 壓力——因時間而顧慮第41章 中毒第116章 巧舌如簧第45章 真假亂攪和第31章 順口溜和挑戰書第49章 講書增智第47章 彈曲兒第36章 具體而微的戰術第190章 轉移——血濃,雪重第21章 光棍段大根第156章 無題第65章 不一樣的掃蕩第67章 拜年(二)第31章 發財而不獨第45章 組合戰術第139章 有些暖昧的扭打第237章 隔離的想法第273章 機會?第34章 意外之生第106章 念頭第268章 不戰而降第143章 無題第83章 日本人的計較第84章 狠毒第92章 內奸?第125章 回家前的最後一戰第93章 撤退之議第158章 能人?第247章 大竹的野望第170章 議論第46章 夜深沉(二)第151章 馴馬第183章 真實而沉重第45章 真假亂攪和第174章 嚴峻形勢下的應變第8章 迴歸的狼第143章 無題第172章 殺戮第132章 揭它個底兒掉第93章 撤退之議第105章 暫時的困難第125章 新空氣新氣象第136章 鎩羽而走第100章 變故第115章 嶽老五的盟友第49章 娘倆夜話第12章 芷萱?紫鵑?第126章 性格之變第107章 危險的徵兆第116章 論功行賞第172章 殺戮第104章 觀念不同第67章 羣衆遭難第170章 誘殺第142章 鬼子,鬼子第65章 過年第148章 洋馬騎槍第2章 久別重逢第153章 批評教育第148章 僞軍的苦難第274章 暗算第98章 勝利之後第25章 巧遇的對決第30章 心中的毒種子第93章 柳暗花明第225章 藤澤的困擾第29章 趁低而入第54章 那個時代的洞房花燭第5章 劍走偏鋒的思路第125章 新空氣新氣象第249章 奪槍第63章 無題第136章 鎩羽而走第106章 耍的就是你第133章 遊說爭支持第210章 抽調——衰落的開始第41章 峭壁通途第118章 重創便衣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