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東風起了,柳絮漫天,花草爭春。
“太子哥哥,快醒醒。”麗水湖邊,一個小女孩推着躺在釣魚石上的男孩。
男孩以手遮眼,並不理會。
“太子哥哥,我給你帶了好東西來,你睜眼瞧瞧。”小女孩換到釣魚石另一邊,不厭其煩地喊着,手裡高高舉着一個風箏。
“走開!”男孩不耐煩地一把推開小女孩。
沒曾想這一推竟將女孩推到了湖裡。
侍女嬤嬤們大呼小叫地趕來將女孩救起,男孩則免不了在因過室罰跪。
那一年,男孩七歲,他的母后不顧衆人反對,毅然絕塵棄世,落髮出家。
那一年,女孩五歲,她的姑母將她接進麗陽宮撫養。
夏日深長,總難料驚雷時起,驟雨忽至。
“太子哥哥,你怎麼了?”女孩找到了假山後坐着的男孩。
男孩肩背顫抖,臉上涕泗橫流,卻咬着自己的手臂,硬是不發出一點聲音。
女孩不再追問,只是靜靜地陪着他,撐着傘爲他遮蔽一方沒有風雨的天地,而她自己則立於風雨之中一整個下午,衣衫溼透。
女孩不知道的是,男孩就在剛纔得知了自己母親當年被迫出家的真相。
丘遲國曾是三國中實力最強的一國,高啓國和商參國都曾將皇子送往丘池國做質子。兩位皇子去丘池國時未及束髮,小小年紀,卻都風神超羣,才學了得,不分伯仲,丘遲上流階層的人多暗自稱奇。
丘遲國安寧公主是太祖最愛的**,又是太宗唯一的嫡親妹妹,自然萬千恩寵集身,行事一派天真爛漫,常做些超規越矩又無傷大雅的事,太宗皇帝對此多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由她鬧去。
一日,安寧公主帶着她的小丫鬟扮作少年,混到太學院裡聽講。沒想到在這裡遇到了註定改變她命運的兩個人,高啓國質子元朗和商參國質子沈舒。
元朗舉止沉穩,性情內斂,平日裡寡言少語,沈舒則談吐自得,行事磊落,極具風骨。
三人常在一起詩詞唱和,推杯換盞。若說志趣,公主自然和沈舒更相投一些。但元朗孤僻,朋友極少,又因母親位份低微,母國又少資助,公主便難免多照拂他一二。如此也度過一段快樂無憂的時光。
直到公主及笄之日,兩位異國皇子纔在宮宴上得知,平日裡的安公子竟是當朝公主。
其時高啓武帝身染沉痾,儲位之爭越演越烈。身在異國的元朗自然不會置身事外,也不能。
一次刺客的刀已出刃,若不是沈舒趕來相救,元朗必死無疑。受傷的元朗雖受沈舒和安寧照料,但眼見着他二人日漸相契,自己奪儲之事又遙遙無期,便心生邪念,假借沈舒之名將安寧公主約至風雨樓,強要了她。
醜事已出,安寧自覺無顏,本想一死了之,但爲了保全沈舒性命,便將自己對沈舒的心思深深壓在心底,再不提及。太宗皇帝得知後雷霆震怒,但事關兩國邦交和公主清譽,也只得順水推舟,助元朗回國奪位。
元朗登基後,安寧雖當了皇后,卻已不是曾經靈秀活潑的模樣,變得沉默寡言,乏味無趣。很快元朗便納尹氏爲皇貴妃。尹氏地位雖不及安寧皇后,卻仗着元朗寵愛,外加先有子嗣,處處壓皇后一頭。
皇后不願因後宮之事煩擾皇上,再加上腹中已有胎兒,便把一切都忍了。
直到有一日,尹貴妃有意無意地提到,當年與皇上一起爲質的商參質子沈舒早已命喪黃泉,動手的人便是皇上的親衛。
皇后萬念俱灰,一心求死,無奈身負兩國邦交重任,求死必將給母國帶去麻煩,便毅然決然前去商參國參禪修佛,明爲祈福,實則贖罪。
那一年,男孩十二歲,才知道母后曾受過如此深重的傷害,而自己視若神明的父皇竟是個恩將仇報的僞君子,他幾乎流乾了一生的眼淚。
那一年,女孩十歲,她一生的風雨似乎纔剛剛開始。
金風送爽,桂樹飄香,中秋佳節,明月高懸。
男孩坐在石桌前,自斟自飲。女孩端來月餅、果子,對着明月拜了三拜。
“太子哥哥,我陪你賞月。”
男孩不置可否,繼續喝着,對於這個打小就經常出現在他身邊的女孩,他已經習以爲常了。
女孩一把奪過酒壺說:“我陪你喝。”
男孩奪之不及,女孩已將大半壺的酒一飲而盡了。
“太子哥哥,你知道嗎?今日可是我的生辰。”女孩臉上露出了落寞的神情,喃喃道,“我長這麼大還沒過過生辰。因爲孃親生我時難產而死,他們都覺得我不祥。小時候因爲哥哥偷偷送我一個生辰禮,還被爹爹狠狠地責罰了。”
這是女孩生平第一次喝酒,臉上很快便升起兩團紅暈,也許是醉了,也許是乏了,她將頭枕靠在自己胳膊上,也不管男孩聽不聽,兀自說下去:“哥哥說爹爹是因爲太愛孃親了,所以一直不願意面對孃親離去的事實。可這又不是我的錯,我也很想很想孃親還活着,這樣我們就都不用便刻意迴避這一日了。”
男孩凝視着女孩的臉,第一次看到這個天真快活的女孩傷心難過,他一時有些失神。是啊,所有人都看到她花團錦簇,無憂無慮。可都忘了,她從一出生便沒了孃親,寄養在宮中。尹貴妃外熱內冷,元昳又驕奢無情,她貌似受盡恩寵,但恐怕也是寄人籬下。這種滋味,旁人不知,自己怎能不知?
男孩心底突然柔軟一片,心疼起眼前的人來。
自小女孩總是不離他左右,他一直把她當成尹氏的耳目,從不肯給她好臉。
可這麼些年過去了,她從來沒說過半句傷害他的話,做過半分傷害他的事,反而明裡暗裡地幫着他,以致貴妃母子對她越來越嫌惡。
五六歲的年紀,她便總是在他一個人的時候纏他鬧他,不是不懂事,大概是她知道沒有孃親的滋味,怕他孤獨,怕他難過,特意來陪他的吧?
長大些,她離宮回到家中,還是常常打着拜訪姑母的旗號進宮,每次總能在某個角落找到他,給他帶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陪他聊着得不到迴應的天。
男孩在滿院的清輝中,越來越明白了女孩的心,也看清了自己的心。
這一生,什麼都可以不要,唯有她不可辜負。
女孩已經枕着手臂睡着了,長長的睫毛上還掛着一滴清淚。男孩輕輕將他抱起,送回了麗陽宮。
那一年,男孩十七歲,終於在脣間露出了笑意。
那一年,女孩十五歲,男孩的笑容她沒有看到。
如果事情就這麼順利發展下去,這兩個孩子一定會幸福地走到一起。可惜,尹家野心太大,隨着文宗皇帝元朗的身體日漸衰朽,尹貴妃開始加緊了幫助兒子元昳的奪位步伐,朝廷內外局勢暗潮洶涌。
之後的事便如《琳琅傳》中所記述。女孩報信未成,反被用作人質,男孩率翼翔軍回京,卻甘願在最後一刻放棄平叛,用自己換回女孩,男孩知道女孩是尹家的棄子,而旁人卻道她是尹家的棋子。女孩自覺無顏,便跳崖輕生。
這一年,男孩元暉十九歲,女孩尹琳琅十七歲,命運就此走向了未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