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大兵壓境

在狄劭康主持下。高層會議沒有重點討論之前的成敗,把重點放在了國土防禦上。

在這個層面上,羅耀武幾乎沒有發言權。

明確重點後,話題很快轉移到了韓國與日本是否會參戰的問題上。

必須承認,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情報介紹階段,李一帆打出了第一張王牌,即美國已經暗中答應,在戰後考慮韓國提出的領土要求。

雖然在任何人看來,這都屬於無中生有的事情,但是現實擺在那裡,韓國始終認爲長白山是其故土。

顯然領土要求,還不是韓國出兵的主要理由。

因爲是否讓日本出兵,美國當局一直非常猶豫,所以在東北方向上,美國需要一個能夠撐得起場面的盟國。

除了韓國,沒有第二個選擇。

做爲承諾,美國不但承認了韓國侵佔朝鮮的事實,並且支持韓國的領土要求,還答應在戰爭期間爲韓國提供全面軍事援助。

軍火物資不必多說,美國甚至答應向韓國出口軍事技術。

事實上,這是一舉多得的事情。

因爲美國還沒有進行戰爭動員。所以軍火生產速度跟不上戰爭消耗。打到這個時候,美國的軍火庫幾乎被掏空了。這還是各大軍火商加班加點生產的結果。如果不是看到聯邦政府一連開出軍火大單,美國的軍火商也不會如此積極。

再說了,在國內採購軍火,價格也高得離譜。

解決之道,就是從其他國家採購軍火。

朝鮮戰爭爆發之前,美國就這麼做了。九月份,五角大樓就向日本的幾家軍火商訂購了數十億美元的軍事物資。雖然這些物資名義上提供給駐日美軍,但是最終都被送到了前線部隊手中。

問題是,從日本採購軍火,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價格就是個問題,畢竟日本的勞動力成本也不低,而且資源匱乏,又受到和平憲法的制約,不能向美國出售進攻性武器裝備。

除了資源之外,日本存在的問題在韓國都不存在。

朝鮮戰爭爆發之後,美軍向韓國的三星集團訂購了一批F-16C/D戰鬥機的零備件。因爲韓國早就獲得了這種戰鬥機的生產許可證,三星集團也一直在爲韓軍提供零備件,所以爲美軍服務不是難事。

更重要的是,韓國已經進行了戰爭動員,戰爭機器正在全速運轉。

藉此,美軍不但能夠在韓國大批採購武器裝備,還能以較爲低廉的價格獲得一些技術含量不是很高的武器裝備。

從長遠來看,這肯定對美國有好處。

韓國得到的,則是夢寐以求的先進軍事技術,比如F-3A戰鬥機的生產許可證,還有各種與軍火有關的基礎技術。

即便從經濟角度來看。幫助美國生產軍火,也能緩解韓國的戰爭壓力。

不管說,打仗就是燒錢,而韓國的資本並不厚實,如果沒有來自美軍的鉅額軍火訂單,韓國遲早會被榨乾。

作爲軍事合作的基礎,美國自然答應保證韓國的本土安全。

顯然,韓國參戰只是遲早的事情。

這一點,軍事情報局也獲得了足夠多的證據,比如韓國的戰爭動員行動並沒有因爲中國軍隊全面退出朝鮮而終止,反而加大了力度。

到十一月十日,韓軍的編內軍事人員已經超過一百五十萬,另外還有大約一百萬的準軍事人員。如果動員深入下去的話,以韓國的人口情況,至少能夠動員二百五十萬軍隊與三百萬準軍事人員。

實際上,根本要不了這麼多。

韓軍參戰,與臺軍的作用相差不大,都是替美軍打後手。按照十比一的比例計算,在美軍投入四個師、十萬人員的情況下,韓軍最多隻需要投入一百萬地面部隊,以及數量相當的非軍事人員。

也就是說。韓國即便不擴大動員規模,也有能力爲美軍提供支持。

問題就在這裡,僅憑十萬美軍與一百萬韓軍,能夠擊敗中國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別說擊敗中國,能夠在東北地區打幾場硬仗就不了。

雖然從戰略上考量,東北方向只是佯攻,而不是主攻,但是佯攻要打成樣子,要讓中國軍隊在這邊付出足夠大的代價,就得有巨大投入。

這裡牽扯出了第二個問題,即日本會不會參戰。

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就連李一帆都給不出確切答案。

臺海戰爭之後,美國做出讓步,同意讓日本組建正規軍。

看上去,這是美國在兌現承諾。實際上,肯定沒有這麼簡單。

以美國的一慣方針,在日本沒有利用價值的情況下,爲了本國利益,反悔是很正常的事情。美國不是沒有這麼幹過,而是經常這麼幹。

從長遠來看,日本建立正規軍對美國並沒有好處。

美國仍然這麼幹,只能說明,日本還有利用價值。

當然,日本的野心也不小。

以實力衡量,日本自衛隊超過了很多國家的正規軍,全球排名肯定在前十之內。日本組建正規軍的關鍵不在軍隊本身,而是在政治上。

這裡面即有美國的限制,又有當初由美國訂下的和平憲法的限制。

也就是說。即便美國做了首肯,日本要想組建正規軍,也要突破和平憲法,或者說是撕掉和平憲法。

臺海戰爭之後,日本當局就在做這件事情,即對和平憲法的去留進行全民公決。

只要邁出這一步,日本就不再是哪個處處受到歧視的戰敗國,將成爲一個擁有全部國家主權的正常國家。

既然是正常國家,就有權對外用兵。

由此可見,美國在這個時候給日本鬆綁,仍然是在爲後招着想,即在必要的時候,需要依靠日本的軍事力量。

不管說,在西太平洋地區,日本是美國衆多盟友中國力與軍力最強大的一個。

問題是,日本參戰的弊端並不比好處少多少。

這些弊端,不僅僅是對中國產生的影響。

拿韓國來說,韓國當局不會同意日軍過境,不會讓日軍踏上朝鮮半島。如此一來,日本就不可能從一開始就參與東北方向上的戰略進攻,要等到美軍奪取了一座港口、而且是中國的港口之後,纔會出兵。

東南方向上的情況也很類似。

雖然臺灣當局已經對日本出兵保護臺灣的民主與自由表示萬分感謝,並且一再弘揚臺灣與日本的傳統有益。但是在臺灣民間,乃至在臺軍中,仍然有不少人對日本有成見,不想讓日本介入臺灣的內部事務。

不說別的,臺海戰爭結束之後,日軍的兩個師團就撤回了沖繩。

當然,最大的問題,還是來自中國。

戰爭打到現在,中國暴露出了很多問題,軍隊連戰連敗,也與內部矛盾有很大的關係。

以軍事動員來說。雖然在八月份,中國就開始進行戰爭動員,擴大了招兵範圍,並且出臺了很多政策,鼓勵年輕人蔘軍,可是招募到的兵員仍然非常有限,而且大多是一些無權無勢的平民,甚至主要是農村子弟。

在中國國內,對戰爭的牴觸情緒非常濃烈。

說得不客氣一點,在是否參軍的問題上,很多平民都會加上一個問題:爲誰賣命?

這已經不是信息封閉的農耕時代,即便民族大義仍然影響着每一箇中國人,成千上萬的中國軍人前仆後繼,與敵人浴血奮戰,可是落到現實上,當面對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平民大衆的權利日益邊緣化,對利益的訴求遲遲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就會讓人認爲,參軍打仗並不是在捍衛自身的利益。

當然,這只是一部分人的想法。

問題是,當越來越多的權貴想方設法的讓子女逃避兵役,在前線賣命的大多是貧苦百姓的時候,這個疑問就越來越強烈了。

如果不能告訴民衆爲誰賣命、爲賣命,民衆憑上戰場當炮灰?

這個問題看似無解,但是卻存在着一個機會。

那就是日本參戰!

短短六十多年,肯定無法忘卻那場中華民族歷史上最深痛的災難。

只要日本參戰,只要日軍踏上華夏大地,那就不再是個人得失問題,而是民族存亡的問題!

用民間流傳的話來說,美國發動戰爭,只是希望瓦解中國政權,消除潛在威脅,而不是滅亡中國。事實上,美國也沒有滅亡幾個國家。自從美西戰爭吞併了夏威夷羣島之後,美國的領土就沒再擴張過。

與之相反,日本狼子野心。從沒放棄滅亡中國的企圖。

在所謂的日本精英眼裡,日本的生存之道就是登上亞洲大陸,滅亡中國,將華夏大地據爲己有。

只要中國人還沒有忘記民族大義,就不會容忍日軍再次入侵。

這就是美國最大的擔憂。

顯然,這也是日本參戰的最大疑問。

按照李一帆的分析,日本是否參戰,還是得看美軍是否打得順手。

美國當局不是傻蛋,美國的所有戰爭行動都在爲國家利益服務。不管說,中國與美國隔着整個太平洋,就算打得天翻地覆,也與美國沒有關係。如果戰爭損耗過於巨大,超過了美國的承受能力,美國將別無選擇。

事實上,讓日本參戰,對美國的影響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大。

原因很簡單,中國與日本對耗,拼得你死我活,美國有損失呢?

看長遠一點,美國不但沒有損失,反而好處多多。

既然有好處,美國爲不讓日本參戰呢?

第126章 準備再戰第153章 雖敗猶勝第52章 敵後戰場第63章 峰迴路轉第75章 自我犧牲第11章 入朝作戰第94章 大禍臨頭第22章 騎虎難下第38章 加大投入第178章 別無選擇第90章 找對領導第185章 疑雲重重第159章 另類戰鬥第19章 死纏濫打第82章 恰準時機第7章 攔路奪命第120章 趁熱打鐵第21章 強強對抗第55章 大動筋骨第124章 戰力提升第48章 防守反擊第124章 自相殘殺第53章 大戰將即第154章 冤家碰頭第102章 勤儉節約第185章 疑雲重重第79章 誰最受傷第102章 勤儉節約第10章 斬首行動第105章 雷響雨小第86章 自釀苦酒第16章 瘋狂計劃第157章 左右挨刀第7章 漏網之魚第139章 戰地談判第34章 分秒必爭第69章 生死之外第139章 戰地談判第182章 特遣小隊第11章 內憂外患第88章 死戰寧波第135章 走上正道第157章 敷衍了事第200章 軍事援助第38章 加大投入第50章 再遇貴人第4章 飢寒交迫第1章 從天而降第91章 熱血已冷第176章 天賜良機第56章 時機未到第170章 此消彼漲第27章 直面難題第26章 徹底放鬆第61章 打破僵局第30章 客串演出第171章 巔峰對決第37章 全面撤退第55章 戰爭決策第147章 戰火重燃第20章 火力打擊第105章 自我價值第174章 迂迴包抄第195章 空降兵系第110章 戰地搶修第80章 沒有重點第195章 空降兵系第91章 熱血已冷第62章 蓄勢待發第8章 秘密基地第165章 用兵難題第39章 戰鬥英雄第68章 反擊開始第36章 巨大漏洞第156章 知難而退第37章 南守北攻第105章 雷響雨小第180章 層層遞進第2章 積極準備第77章 打得解氣第130章 吃啞巴虧第178章 別無選擇第1章 從天而降第45章 最後一餐第24章 決戰前夕第175章 吹毛求疵第118章 款待貴賓第103章 共同赴難第56章 開闢戰線第18章 圍點打援第27章 炒飯惹禍第162章 大舉增兵第73章 進軍大連第93章 迫在眉睫第83章 查漏補缺第176章 天賜良機第76章 峰迴路轉第60章 鹿死誰手第67章 獵捕海豹第65章 陰差陽錯
第126章 準備再戰第153章 雖敗猶勝第52章 敵後戰場第63章 峰迴路轉第75章 自我犧牲第11章 入朝作戰第94章 大禍臨頭第22章 騎虎難下第38章 加大投入第178章 別無選擇第90章 找對領導第185章 疑雲重重第159章 另類戰鬥第19章 死纏濫打第82章 恰準時機第7章 攔路奪命第120章 趁熱打鐵第21章 強強對抗第55章 大動筋骨第124章 戰力提升第48章 防守反擊第124章 自相殘殺第53章 大戰將即第154章 冤家碰頭第102章 勤儉節約第185章 疑雲重重第79章 誰最受傷第102章 勤儉節約第10章 斬首行動第105章 雷響雨小第86章 自釀苦酒第16章 瘋狂計劃第157章 左右挨刀第7章 漏網之魚第139章 戰地談判第34章 分秒必爭第69章 生死之外第139章 戰地談判第182章 特遣小隊第11章 內憂外患第88章 死戰寧波第135章 走上正道第157章 敷衍了事第200章 軍事援助第38章 加大投入第50章 再遇貴人第4章 飢寒交迫第1章 從天而降第91章 熱血已冷第176章 天賜良機第56章 時機未到第170章 此消彼漲第27章 直面難題第26章 徹底放鬆第61章 打破僵局第30章 客串演出第171章 巔峰對決第37章 全面撤退第55章 戰爭決策第147章 戰火重燃第20章 火力打擊第105章 自我價值第174章 迂迴包抄第195章 空降兵系第110章 戰地搶修第80章 沒有重點第195章 空降兵系第91章 熱血已冷第62章 蓄勢待發第8章 秘密基地第165章 用兵難題第39章 戰鬥英雄第68章 反擊開始第36章 巨大漏洞第156章 知難而退第37章 南守北攻第105章 雷響雨小第180章 層層遞進第2章 積極準備第77章 打得解氣第130章 吃啞巴虧第178章 別無選擇第1章 從天而降第45章 最後一餐第24章 決戰前夕第175章 吹毛求疵第118章 款待貴賓第103章 共同赴難第56章 開闢戰線第18章 圍點打援第27章 炒飯惹禍第162章 大舉增兵第73章 進軍大連第93章 迫在眉睫第83章 查漏補缺第176章 天賜良機第76章 峰迴路轉第60章 鹿死誰手第67章 獵捕海豹第65章 陰差陽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