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恰準時機

擊退中**隊的反擊後,上岸的美軍並沒急着攻打寧波,而是致力擴大灘頭陣地。

這是大規模登陸作戰中非常重要的一步,攻打像寧波這樣的大城市,至少需要投入好幾萬地面部隊,因此美軍得把兩個陸戰師、以及作戰所需的物資送上岸。爲此,美軍必須擴大啊灘頭陣地,才能容納更多的作戰部隊與作戰物資,也才能保證上岸的主力部隊不會遭到中**隊的炮火打擊。

這需要時間,即便以美軍的投送能力,少說也要五天,遇到麻煩的話,還得延長兩天。

當然,這並不妨礙已經上岸的美軍向寧波推進。

登陸地點就在寧波市郊,美軍在擴大灘頭陣地的時候就得向寧波市區運動。爲了掌握中**隊的調動與部署情況,美軍還向寧波方向派遣了不少偵察部隊。別的不說,美軍的偵察機就一直在寧波上空盤旋,從未離開過。

在此期間,陳必時也沒閒着。

雖然地面反擊沒有收到成效,但是並不妨礙部署在戰線後方的遠程炮兵。

шшш☢тт κan☢C ○

反擊失敗後,中**隊就把重點放在了炮火打擊上。對於那些部署在戰線後方三十公里以外的遠程炮兵,美軍也只能動用空中力量。

顯然,這明顯加重了美軍航空兵的戰鬥量。

在當時看來,影響還不大,可是等到美軍攻打寧波的時候,問題就暴露出來了。

在登上大陸之前,美軍航空兵的出動率就超過了正常水平。特別是在中**隊對美軍艦隊進行了遠程打擊之後,美軍爲了報復,也爲了完成登陸準備,讓兩支艦隊的六艘航母全部投入戰鬥。

登陸戰役打響後,美軍航空兵的出動率有增無減。

等到中**隊發起反擊,立足未穩的美軍地面部隊必須依靠航空兵提供的空中支援。

一番折騰下來,美國海軍的六支艦載航空兵聯隊的出動量均嚴重超過最大限度。僅在一月二日之前,美國海軍的艦載航空兵就發生了五起戰鬥事故,兩架戰鬥機在執行轟炸任務的時候墜毀,兩架戰鬥機在返航的時候墜毀,還有一架在起飛後不久墜毀,原因都是沒有按照規定進行維護保養。

打到這個時候,美國海軍應該降低出動率,讓艦載航空兵得到休整。

結果是,當中國陸軍的遠程炮兵發威的時候,美國海軍的航母戰鬥羣被迫留下,繼續爲地面部隊提供空中支援。

航母留下了,艦載航空兵的出動率卻大大降低。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如果保持之前的出動率,恐怕美軍每天摔掉的戰鬥機比被擊落的戰鬥機還要多得多。

耗下去,不但不能改變戰場局勢,還會削弱美軍的持續作戰能力。

海軍使不上力,海軍陸戰隊也差不多。

f-35b還沒有服役,而av-8b又老舊不堪。再說了,av-8b是亞音速攻擊機,只能爲陸戰隊提供近距離空中支援,執行戰場遮斷任務的能力非常差。當然,這也與av-8b從兩棲攻擊艦上起飛時的航程有關。

這樣一來,重擔落到了美國空軍身上。

問題就在這裡。

戰場離臺灣幾百公里,離沖繩羣島上千公里,美國空軍在戰場附近沒有太多可以使用的機場,特別是設施齊全的空軍基地。

受日本的政治態度影響,美軍還不能動用部署在沖繩的戰鬥機執行作戰任務,只能在那邊部署預警機、加油機、反潛巡邏機、電子戰機、戰略偵察機等支援飛機。

美國空軍的主力,全都部署在臺島。

雖然臺灣並不缺乏空軍基地,最多能部署兩千多架戰鬥機,但是受到戰爭破壞,很多空軍基地都無法全面投入使用,作業效率肯定有限。

最關鍵的還是距離。

即便是執行戰場支援任務的a-10c也要飛行數百公里才能到達戰場,完成任務之後還得飛行數百公里返回基地。

前後花在路上的時間就有一兩個小時,佔了一架戰鬥機正常情況下升空時間的一半。

升空時間延長,自然會加重保障工作的負擔。

對於那些打擊時效性目標,也就是需要在戰場上空徘徊巡邏的戰鬥機來說,還得進行空中加油,甚至是兩次空中加油。

如此一來,戰機的滯空時間更是長達五個小時以上。

這個時候,受到考驗的就不僅僅是戰鬥機,還有飛行員。

長時間的飛行,會讓飛行員的體力嚴重透支。就算是優秀飛行員,一天也只能執行一次戰場巡邏任務。

可想而知,美國空軍的出動效率並不高。

當時,部署在臺島的美軍戰鬥機近千架,而在巔峰時期,每天的出動量也不到一千二百架。也就是說,大部分戰鬥機每天只能執行一次作戰任務。而在同一時期,美國海軍的艦載戰鬥機平均每天出動兩次以上!

可以說,這就是差距,這也是爲什麼要大力發展航母的原因。

只不過,較低的出動量,讓美國空軍戰鬥機的狀態比較好,沒有發生多少事故,持續作戰能力明顯優於海軍艦載航空兵。

再來看陳必時的戰術,也就不難明白他的目的了。

通過持續不斷的高強度戰鬥,消耗美軍的銳氣,把美軍拖成疲憊之師。這樣一來,就算美軍能夠攻到寧波,甚至能夠打下寧波,也得花大量時間調整,無法在大陸戰場上取得迅速突破。

至於會打成什麼樣子,那還得看誰堅持得更久。

不管怎麼說,美軍的空中打擊不是吃素的,拖得越久,中國陸軍的消耗、特別是遠程炮兵與彈道導彈部隊的消耗就越大。

撐不住的話,還是守不住寧波,說不定連杭州也守不住。

也就在這幾天內,東北戰場上,羅耀武終於得到了發起進攻所需的作戰物資。

這也不是一帆風順。雖然管元山在高層會議上做了保證,但是落實下去的時候卻出了問題,物資籌備不力,在任何地方都不罕見。爲此,劉誠志不但到國務院大鬧了幾會,還利用狄劭康賦予的戰時大權,處置了幾個基層官員,搞得中央政府雞飛狗跳,最終纔算把問題解決了。

羅耀武並不關心這些,有了物資,這仗就能打了。

一月五日,羅耀武在瀋陽軍區司令部召開了高級將領會議,向參戰部隊的幾十名將軍講解了他的作戰部署。

這算是非常難得的事情,要知道,在以往,羅耀武肯定是直接下達命令。

他這麼做,也是有原因的,因爲這次參戰的不僅僅是六個主力集團軍,還有在二線部隊基礎之上組建的十個新編集團軍,以及三個地方民兵縱隊。

如果只是主力集團軍,問題還不大,各級將領都有豐富的實戰經驗。

要讓新編集團軍與民兵縱隊的指揮官明白司令官的戰術意圖,得把問題說透徹些,不然出了問題,誰也負擔不起責任。

顯然,這次動員的部隊也不少。

六個主力集團軍大概有三十萬官兵,十個新編集團軍還有三十五萬人馬,三個地方民兵縱隊更是多達五十萬人。

也就是說,總兵力接近一百二十萬。

這也是到目前爲止,羅耀武指揮過的規模最大的戰役。

只不過,真正能打的,就六個主力集團軍的三十萬官兵。十個新編集團軍能打,但是打不了硬仗,羅耀武也不敢信任這些部隊。三個民兵縱隊更別說了,全部負責後勤工作,打仗還輪不到他們。

當然,這一安排也備受指責。

民兵不多說了,大多是臨時招募的地方人員,連基本訓練都沒完成,也就算不上合格的軍人,能幹點後勤工作就不錯了。

主要就是十個新編集團軍。

這十個新編集團軍在已經上過戰場的二線部隊的基礎上組建,都完成了基礎訓練,還有不少有經驗的老兵。特別是在圍殲c集團軍的戰鬥中,二線部隊擔任了部分作戰任務,算是接受了實戰檢驗。

在十個集團軍司令與十個集團軍參謀長看來,他們有資格打主力。

要是換了別人,這事還有得商量。

可惜的是,他們面對的是羅耀武,這個從不與手下講價錢的指揮官。

該怎麼打就怎麼打,哪有那麼多說的?

次日,羅耀武召集司令部參謀人員,開了一次簡短的會議。因爲戰前策劃就是由司令負責的,所以沒什麼好羅嗦。

也就是在這次會議上,羅耀武把發起戰役的時間窗口訂在了二十四小時到四十八小時之後。

這個時間點,絕對不是信手捻來的。

щшш▪тт kán▪¢ 〇

按照東南戰場上的情況,不出所料的話,美軍將在一月七日到一月九日之間完成進軍寧波的準備工作。

這個判斷,得到了軍事情報局與東南戰區司令部的支持。

也就是說,羅耀武打算在美軍攻打寧波,全部主力、特別是航空兵與情報系統都得集中力量支持東南戰場上的作戰行動的時候,在東北戰場上發起進攻。

這也符合他在此之前做出的決斷,即打美韓聯軍一個措手不及!

只有突如其來的發起進攻,才能打亂美韓聯軍的陣腳,才能攪亂戰場,也纔有機會渾水摸魚,吃掉韓軍d集團軍。

問題是,會有這麼容易嗎?

雖然美軍已經把重點轉向東南戰場,但是與羅耀武交過幾次手,帕特里奇也算了解了這個對手,絕對不會掉以輕心。

甚至可以說,帕特里奇一直把羅耀武當成主要對手,而不是盯着陳必時。

第125章 縮小差距第67章 血戰到底第183章 向着勝利第82章 戰地少尉第28章 一氣呵成第193章 死守戰線第195章 空降兵系第7章 攔路奪命第117章 有主有次第150章 死戰錦州第33章 野外決戰第159章 另類戰鬥第12章 生死瞬間第143章 主動迎戰第13章 捷足先登第152章 戰略撤退第103章 嚴陣以待第125章 守株待兔第101章 多此一舉第8章 一席之談第68章 虎嘯山林第13章 假戲真做第178章 穩打穩紮第100章 非常戰術第60章 鹿死誰手第128章 美軍上島第85章 靠前部署第60章 一飛沖天第158章 出其不意第60章 這是戰場第32章 全旅壓上第41章 背靠本土第110章 戰地搶修第69章 燃眉之急第162章 調整部署第22章 絕對射殺第164章 遷都決議第31章 絕不能退第49章 出奇制勝第165章 用兵難題第187章 最終決策第126章 準備再戰第43章 何爲希望第73章 政治木偶第190章 針鋒相對第19章 先南後北第146章 左右兩難第28章 集體造反第121章 搶糧作戰第22章 騎虎難下第72章 心理較量第195章 空降兵系第142章 敵後戰場第3章 秘密任務第99章 爭分奪秒第163章 環形工事第95章 日軍上臺第82章 恰準時機第81章 最壞打算第53章 大戰將即第137章 只求一死第108章 鬥志鬥勇第4章 突然襲擊第137章 觸及底線第170章 最後辦法第60章 一飛沖天第30章 客串演出第146章 左右兩難第44章 機票作廢第153章 親自出手第16章 親密接觸第61章 打破僵局第11章 入朝作戰第25章 虛張聲勢第11章 入朝作戰第143章 主動迎戰第100章 別無所求第34章 以攻對攻第16章 親密接觸第167章 撤離戰場第150章 士氣問題第173章 交戰原則第124章 戰力提升第30章 客串演出第152章 戰略撤退第56章 時機未到第9章 以進爲退第4章 好話在前第90章 兵力緊缺第62章 圍攻丹東第107章 轉移重點第99章 只要三天第186章 幾近絕望第24章 大難不死第60章 這是戰場第27章 直面難題第95章 日軍上臺第70章 地面救援第15章 以退爲進第67章 血戰到底
第125章 縮小差距第67章 血戰到底第183章 向着勝利第82章 戰地少尉第28章 一氣呵成第193章 死守戰線第195章 空降兵系第7章 攔路奪命第117章 有主有次第150章 死戰錦州第33章 野外決戰第159章 另類戰鬥第12章 生死瞬間第143章 主動迎戰第13章 捷足先登第152章 戰略撤退第103章 嚴陣以待第125章 守株待兔第101章 多此一舉第8章 一席之談第68章 虎嘯山林第13章 假戲真做第178章 穩打穩紮第100章 非常戰術第60章 鹿死誰手第128章 美軍上島第85章 靠前部署第60章 一飛沖天第158章 出其不意第60章 這是戰場第32章 全旅壓上第41章 背靠本土第110章 戰地搶修第69章 燃眉之急第162章 調整部署第22章 絕對射殺第164章 遷都決議第31章 絕不能退第49章 出奇制勝第165章 用兵難題第187章 最終決策第126章 準備再戰第43章 何爲希望第73章 政治木偶第190章 針鋒相對第19章 先南後北第146章 左右兩難第28章 集體造反第121章 搶糧作戰第22章 騎虎難下第72章 心理較量第195章 空降兵系第142章 敵後戰場第3章 秘密任務第99章 爭分奪秒第163章 環形工事第95章 日軍上臺第82章 恰準時機第81章 最壞打算第53章 大戰將即第137章 只求一死第108章 鬥志鬥勇第4章 突然襲擊第137章 觸及底線第170章 最後辦法第60章 一飛沖天第30章 客串演出第146章 左右兩難第44章 機票作廢第153章 親自出手第16章 親密接觸第61章 打破僵局第11章 入朝作戰第25章 虛張聲勢第11章 入朝作戰第143章 主動迎戰第100章 別無所求第34章 以攻對攻第16章 親密接觸第167章 撤離戰場第150章 士氣問題第173章 交戰原則第124章 戰力提升第30章 客串演出第152章 戰略撤退第56章 時機未到第9章 以進爲退第4章 好話在前第90章 兵力緊缺第62章 圍攻丹東第107章 轉移重點第99章 只要三天第186章 幾近絕望第24章 大難不死第60章 這是戰場第27章 直面難題第95章 日軍上臺第70章 地面救援第15章 以退爲進第67章 血戰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