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新首相

1933年的道理對羅馬尼亞政治界來說,最大的一件事就是換屆選舉。

其實換屆選舉早就應該開始,卡拉圖裡已經在首相寶座上待了十一年了。不過換屆選舉被埃德爾以需要應對目前席捲世界的經濟危機爲由,又硬生生的拖了一年,直到1933年才進行了換屆選舉。

既然開始選舉那麼各黨派自然需要爲此竭盡全力。尤其是執政多年的自由黨更是需要保住自己的執政地位,以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加入該黨,所以這次他們推出了原工業大臣巴爾多文來參選。

原因非常簡單,目前羅馬尼亞經濟需要一個有作爲的領導人。而巴爾多文在工業大臣上的能力大家都是有目共睹,所以推出這樣一位首相絕對是最爲適合的。

至於千年老二保守黨,連續三十年沒能組閣也沒有人當上首相。這樣的結果對保守黨的影響非常大,所以他們對這次的選舉志在必得。這次他們推出自己黨魁米哈拉凱親自參加大選。

米哈拉凱原本是一名教師,並且在一戰爆發後參軍與同盟國作戰。戰爭的勝利已經羅馬尼亞奪取超乎相信的成果讓米哈拉凱覺得自己需要投入政治,他要爲羅馬尼亞保住這份成果。經過好友的介紹,他加入了保守黨。

在加入保守黨後,精力充沛的他在各地宣揚保守黨的思想。主要就是羅馬尼亞是一個大家庭,每一個人都需要爲這個國家做出貢獻。我們爲生活在羅馬尼亞而自豪……等等一系列的言論。而且他宣傳的效果不錯,也正適合民族自信心高漲的羅馬尼亞,所以爲保守黨多年不能組閣依然拉攏大量的支持者立下汗馬功勞。所以在1928年的保守黨內,被選舉黨魁。

而且米哈拉凱是一個國家主義者,他認爲不管出身是什麼民族,只要熱愛這個國家那麼就能夠獲得其應有的公民權力。也因爲他這樣的言論,贏得少數民族的支持。

當然米哈拉凱也沒有忘記,真正掌控這個國家的人是誰。或許是參過軍的緣故,米哈拉凱認爲有一個英明的國王執掌權力,對羅馬尼亞是一件上帝恩賜的幸事。因爲這對羅馬尼亞來說,也將意味着能夠避免碰壁的危險。

除了這兩黨對首相寶座有窺視的心理之外,其他黨派只能儘量擴大自己在議會的份額。沒辦法,目前這兩黨實力太強大,讓其他黨派沒辦法有任何的機會。所以他們更多是注重擴大自己政黨的影響力。而組閣的念頭也只能由這兩黨中間產生。

對於這次的選舉埃德爾也是十分上心,因爲這將是對羅馬尼亞至關重要的一次選舉。二戰的臨近讓埃德爾對自己副手的選擇也更加重視。沒錯,首相這個位置對埃德爾而言就是副手,協助自己治理國家的副手。

說起來也是羅馬尼亞政治的倒退。想當年這些政治家還能選擇誰來當國王,而現在是國王選擇誰來協助自己。而且大權基本被國王握在手中,首相不過是從國王手中分的部分權利。不過對於埃德爾來說,權力的滋味經過這麼多年執政已經滲透到他骨子裡了,大權在握的感覺就是好。

其實埃德爾對於選誰也是琢磨不定,因爲這段時間羅馬尼亞一樣需要經濟發展。如果按照這個思路,那麼巴爾多文這位前工業大臣最爲合適。不過接下來的幾年對羅馬尼亞來說不光是經濟問題,軍事、外交等工作都很重要,尤其是國內民衆的引導非常的重要。

埃德爾可是知道一戰因爲宣傳收復特蘭西瓦尼亞,所以才讓羅馬尼亞民衆萬衆一心,爆發出極高的熱情投入到戰爭中。而二戰自己該用什麼口號讓民衆支持這場戰爭呢?

師出有名這個詞別看短短就四個字,對戰爭而言是必要的選擇。選擇的好,就像德國一樣,讓所有人使出100%的熱情和精力,要是使用不好,就像意大利一樣,民衆不願離打仗,強行驅使,就會讓軍隊沒有戰鬥力。

雖然羅馬尼亞軍隊必然在自己的指點下準備充分,不過士氣這個東西非常重要。而且將來羅馬尼亞需要面對的局勢比一戰更加兇險,容不得羅馬尼亞有半點鬆懈。

不過最終埃德爾還是做出了決定。

於是在2月15日的議會選舉中,保守黨的米哈拉凱以137票對自由黨的巴爾多文103票勝出,成爲羅馬尼亞新的首相。

這樣的結果自然上保守黨上下喜出望外,他們對組閣這件事早就盼了好多年。在逐漸形成兩黨執政的這些年裡,保守黨常常成爲背景板,現在終於輪到他們上臺了。

雖然保守黨上下對此異常的激動,不過即將擔任首相的米哈拉凱卻是非常的冷靜,在他心中對於未來的組閣早已有了自己的想法。

爲此他連續拜訪了好多位知名政治家,就連依然健在的前首相,他也不辭辛苦的一一拜訪。

果然,在隨後公佈組閣名單中,將米哈拉凱的想法公之於衆。在這份名單中,保守黨擔任的內閣成員,還沒有佔到一半,其中獨立人員和其他小黨派人員也有身影在其中。甚至連自由黨的人都在名單中能找到。

這樣的結果是保守黨內好多人沒有想通的,不過都被米哈拉凱以羅馬尼亞民衆選他擔任首相,是需要讓他帶領羅馬尼亞走向富強,而不是爭權奪利爲由給說服了。其實不只是這話,還有米哈拉凱在黨內的威望所折服。所有人都知道這位黨魁爲人,對其他鄭重其事所說的話都是他的心聲,而且這些年他基本也是這樣做的。

而這個消息傳到埃德爾這裡的時候,他給了一句評價。“這是位真正的愛國者。”

沒錯,在他看來這位米哈拉凱是那種具有狂熱愛國情結的人,一般這種人不適合擔任首相職務,因爲他們會將國家利益看得太重。這倒不是說看重國家利益不對,而是將國家利益看的過重,會缺少政治家的圓滑妥協。畢竟政治是妥協的藝術,沒有可能整個國家都是那種無私奉獻的人,這種人一般都是拿來做宣傳的。

而米哈拉凱難得的是在狂熱愛國情緒之下,依然還能保證理性,這一點就非常難得。一般持有這種特性的人,能夠身居高位都會被稱爲偉人。當然目前米哈拉凱還只是有這種特質,具體他能不能成爲名留青史的偉人,誰也不知道。

第476章 海軍的準備第746章 克里特戰役(二)第274章 德皇退位第361章 鯨吞(一)第511章 戰列艦帶來的反響第二章 採購 上第653章 西班牙內戰爆發第142章 出擊,王國利劍(二)第397章 伊斯坦布爾?第796章 突尼斯角海戰(下)第331章 保加利亞戰敗(下)第113章 羅保談判 下(四更求訂閱)第176章 1914年的財政預算第431章 人才的爭奪第109章 巴爾幹同盟初現第355章 飲馬蒂薩河(中)第706章 七日下華沙(二)第791章 劣勢的英軍第109章 巴爾幹同盟初現第198章 新的國王第185章 薩拉熱窩事件的影響 (下)第480章 1913年的財政安排第十一章 軍隊亂象第524章 貝凱什喬包暴動(下)第348章 無名英雄第496章 美國行(一)第311章 目標克盧日(完)第393章 戰敗第116章 庫馬諾沃戰役(5500字二合一大章)第726章 走入正軌的德國海軍第121章 呂勒布爾加斯戰役 四第202章 糧食採購第312章 佔領克盧日第144章 出擊 王國利劍(四)第649章 劫船(上)第二十九章 自行車第308章 目標克盧日(三)第105章 軸轉式星型氣冷發動機第727章 墨索里尼的決定第159章 戰爭花銷第279章 丘吉爾的方案(上)第647章 空軍(中)第209章 難民(中)第124章第七十九章 普洛耶什蒂機械廠第353章 戰前準備(上)第503章 遠東行(三)第330章 保加利亞戰敗(中)第496章 美國行(一)第710章 海軍奇襲計劃第104章 意土戰爭爆發第602章 截胡(上)第八十四章 小人物的改變(爲長老天若W有情加更)第三十八章 特蘭西瓦尼亞 下第199章 奧斯曼參戰第二十章 巡視兵工廠第六十一章 霍夫曼(4000多字大章)第259章 聖彼得堡暗夜第213章 發展的動力實驗室第六十九章 橡膠危機 四第549章 羅蘇局部戰爭(二)第750章 克里特戰役(六)第391章 莫諾爾戰役(下)第103章 婚禮 下第212章 新飛機第738章 奪島(下)第400章 間隙第359章 搖搖欲墜的帝國(續)第170章 履帶裝甲車第190章 被訂單埋沒的大衆第696章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第788章 慘敗的蘇軍第289章 突襲(一)第343章 流感來了第221章 隱形整編(下)第145章 出擊 王國利劍(五)第436章 東加利西亞重工業區(上)第六章 瑣事第492章 羅德互助合約第501章 美國行(六)第九十七章 回家下第165章 喀山黃金的準備 (上)第218章 坦克(下)第九十章 奧匈行 上(二合一大章)第489章 德國訪問(下)第195章 預備役改進方案(第三章求月票)第183章 薩拉熱窩事件的影響(上)第642章 1935年編制(下)第263章 臨時政府的攻擊第275章 羅馬尼亞的應對(上)第234章 卡拉圖裡的野望第676章 薩洛尼卡(下)第503章 遠東行(三)第511章 戰列艦帶來的反響第二十九章 自行車第508章 外來勞工的問題(下)第103章 婚禮 下第496章 美國行(一)第379章 巴黎和會(下)第368章 鯨吞(七)
第476章 海軍的準備第746章 克里特戰役(二)第274章 德皇退位第361章 鯨吞(一)第511章 戰列艦帶來的反響第二章 採購 上第653章 西班牙內戰爆發第142章 出擊,王國利劍(二)第397章 伊斯坦布爾?第796章 突尼斯角海戰(下)第331章 保加利亞戰敗(下)第113章 羅保談判 下(四更求訂閱)第176章 1914年的財政預算第431章 人才的爭奪第109章 巴爾幹同盟初現第355章 飲馬蒂薩河(中)第706章 七日下華沙(二)第791章 劣勢的英軍第109章 巴爾幹同盟初現第198章 新的國王第185章 薩拉熱窩事件的影響 (下)第480章 1913年的財政安排第十一章 軍隊亂象第524章 貝凱什喬包暴動(下)第348章 無名英雄第496章 美國行(一)第311章 目標克盧日(完)第393章 戰敗第116章 庫馬諾沃戰役(5500字二合一大章)第726章 走入正軌的德國海軍第121章 呂勒布爾加斯戰役 四第202章 糧食採購第312章 佔領克盧日第144章 出擊 王國利劍(四)第649章 劫船(上)第二十九章 自行車第308章 目標克盧日(三)第105章 軸轉式星型氣冷發動機第727章 墨索里尼的決定第159章 戰爭花銷第279章 丘吉爾的方案(上)第647章 空軍(中)第209章 難民(中)第124章第七十九章 普洛耶什蒂機械廠第353章 戰前準備(上)第503章 遠東行(三)第330章 保加利亞戰敗(中)第496章 美國行(一)第710章 海軍奇襲計劃第104章 意土戰爭爆發第602章 截胡(上)第八十四章 小人物的改變(爲長老天若W有情加更)第三十八章 特蘭西瓦尼亞 下第199章 奧斯曼參戰第二十章 巡視兵工廠第六十一章 霍夫曼(4000多字大章)第259章 聖彼得堡暗夜第213章 發展的動力實驗室第六十九章 橡膠危機 四第549章 羅蘇局部戰爭(二)第750章 克里特戰役(六)第391章 莫諾爾戰役(下)第103章 婚禮 下第212章 新飛機第738章 奪島(下)第400章 間隙第359章 搖搖欲墜的帝國(續)第170章 履帶裝甲車第190章 被訂單埋沒的大衆第696章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第788章 慘敗的蘇軍第289章 突襲(一)第343章 流感來了第221章 隱形整編(下)第145章 出擊 王國利劍(五)第436章 東加利西亞重工業區(上)第六章 瑣事第492章 羅德互助合約第501章 美國行(六)第九十七章 回家下第165章 喀山黃金的準備 (上)第218章 坦克(下)第九十章 奧匈行 上(二合一大章)第489章 德國訪問(下)第195章 預備役改進方案(第三章求月票)第183章 薩拉熱窩事件的影響(上)第642章 1935年編制(下)第263章 臨時政府的攻擊第275章 羅馬尼亞的應對(上)第234章 卡拉圖裡的野望第676章 薩洛尼卡(下)第503章 遠東行(三)第511章 戰列艦帶來的反響第二十九章 自行車第508章 外來勞工的問題(下)第103章 婚禮 下第496章 美國行(一)第379章 巴黎和會(下)第368章 鯨吞(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