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節 走人前的談判

好好的一場戰略研討會,最終又被某人給跑題成了軍火展銷會。

這依舊是穿越衆的拖延戰術。

二八式是不會出現在明軍手中的,哪怕皇帝願意當冤大頭掏銀子,最終也會因爲火帽缺貨而作罷。

何況皇帝也不見得掏這麼多銀子出來——按照曹總兵算得這筆帳,想要組建哪怕只有500人的精銳火槍營,除了買槍買子彈外,還要對士兵進行大量的射擊訓練,這可是海量的銀子。

更可怕的是,以上這些只是準備工作。真到了戰場上,那士兵打起槍來肯定是彈如雨下,曹總兵這次就差點破產。

能滿足皇帝利益,卻又不至於對穿越衆產生威脅,這個問題最終的解決方案,還是要靠燧發槍。

現在是17世紀三十年代,歐陸列強位於三十年戰爭中段。這一時間段,歐洲的武器革新處於高速發展時期,火繩槍已經被陸續淘汰,前膛轉輪式燧發槍正在成爲戰場上的主流。

其實在二十年前,後世人經常在影視劇中看到的,由法國人馬漢最終完善改進的終極版撞擊式燧發槍,就已經問世了。

然而由於法王亨利四世被刺殺,結果導致了撞擊式燧發槍被頑固派抵制——這是很正常的,任何一種新品問世,都會導致保守派反對,燧發槍如此,後膛槍同樣如此。

然後直到十七世紀中葉,撞擊式燧發槍才大批裝備部隊。歷史上在十七至十九世紀的殖民黃金時代,殖民者用來統治全球的,統統是這款神槍的子孫後代。

在這種局面下,穿越衆就可以放心地給二級部隊裝備燧發槍了。反正歐洲已經有了原型槍,技術保密也不存在了。

這裡的二級部隊,不光包括崇禎,還包括正在組建的殖民拓荒團。另外,一些安插在敵後的帶路黨也需要這種槍......譬如二五仔李際春。

所以這個問題的解決思路已經很明確了:先糊弄皇帝,糊弄不過去了,再把燧發槍賣給皇帝。

而崇禎在看到了另外一個貌似更爲優秀的解決方案後,之前熱烈的心思也就淡了下來。是啊,如果能自產這種火銃,或者退一步自購,再組建嫡系軍隊的話,無論如何也比低三下四求着軍閥去賣命來得穩當?

想通這一點後,崇禎也就不再執着於調曹總兵去遼東駐守了。

接下來的茶話會進入了另一個議題:軍費。

說到這裡,曹總兵當着皇帝的面就開始管兩位閣老要銀子報銷軍費,多少?三十萬兩。

這個數字把皇帝和周延儒都給聽傻了。

然後首輔大人堅決地表示了不相信,又一次質疑了曹總兵在獅子大張口。曹總兵則是叫苦連天,不但當場算賬,還把當初熊文燦給他湊得二十萬兩軍費的公文掏了出來。

這一下倒引起皇帝的興趣了:福建是個窮鬼省份,從來都吃不飽,哪來的二十萬兩銀子?

這一下曹總兵終於逮到機會了,於是他狠狠在皇帝面前吹了一波老熊——老熊在曹總兵出征前,牽掛皇上心急如焚,搜刮完福建全省府庫不說,還拉下臉刮地三尺,約談/勒索/樂捐了商戶和縉紳。最後發現銀子還是不夠,老熊只能忍辱負重,將巡撫衙門臨街的房舍都打通出租給了商戶,這才湊夠了二十萬兩銀子給曹總兵。

聽完曹總兵飽含感情的故事後,年輕的皇帝頓時被感動了,眼眶居然略略有點發紅:“好,好,熊文燦是好樣的,刮地三尺,朕不怪他!”

到這個時候,皇帝終於在腦中建立起了一個基礎概念:想要拿韃子人頭當球踢,之前的路子是不行的,要花錢,猛花錢,花大錢,靠叫花子打不贏戰爭。

曹總兵故事講得好,可惜有人還是不買賬。周延儒雖說只有45歲,但是能當上首輔的肯定都是老狐狸,怎麼能被雞湯段子所影響?

不但如此,周首輔還找到了曹總兵話裡的破綻——既然那二十萬兩是福建巡撫衙門出的,那之後就由戶部和熊文燦去打饑荒。至於你曹大人,內閣之後會考慮考慮研究研究,大概,可能報銷十萬兩給你。

好吧,關於這個問題,曹總兵只能認栽。朝廷精窮這誰都知道,他一開始就沒指望能從戶部敲出銀子來,說這個話題主要是爲了給皇上吹一波老熊。

軍費的事扯完後,到了最後一個重要議題:皇帝和兩位輔臣開始討論曹總兵的正式安排。當然,作爲大功臣,曹總兵也得到了旁聽和表達意見的機會。

不去遼東的話,其實曹總兵職務是很好安排的。

無論是在現有的漳潮副總兵基礎上升一格,還是去廣東福建擔任副總兵總兵,皇帝表示,都可以考慮,不能虧待功臣。

這時候就輪到溫體仁出面了。因爲曹總兵在這種事上不可能表態,他現在只能謙虛地表示俺老曹都聽皇上的。

溫體仁的方案很簡單:就在曹副總兵現有官階上升一級就可以了。理由也很充分:眼下廣東和福建的總兵官都沒有出缺,如果非要升曹總兵去閩粵的話,又會牽扯到一系列人事調動,很麻煩。

歷史在這裡發生了一點小小變化:明代是沒有漳潮總兵的,只有副總兵,要等到清朝纔會有總兵出現。

看到溫體仁侃侃而談,擺事實講道理,崇禎心下暗自點頭。溫演員的大局觀令皇上很滿意......不愧是孤臣,連送他進內閣的曹總兵都能忽悠。

對於皇帝來說,閩粵兩省的總兵官,至少眼下是不能交給曹海盜的——儘管皇帝嘴上說位子隨便選,但那畢竟是統管一省兵馬的實權總司令,就這麼封給曹海盜,皇帝心裡肯定是要犯嘀咕的。

歷史上崇禎封鄭芝龍爲福建總兵官,那都要到大明風雨飄搖的1640年了。而眼下崇禎由於大捷的緣故,心氣正高,還打算當中興之主呢,自然不會放任軍閥做大。哪怕曹總兵有再大的功勞,該暗中壓制的,還是要壓制。

所以溫體仁提出來的這個方案是最適合皇帝心意的:漳潮副總兵升格爲總兵,看似升了一級,其實沒啥卵用。曹總兵依舊是之前那些兵馬和地盤,依舊無權指揮閩粵兩地官兵。

然而穿越衆也是這麼想的。

大明眼下是有海無防,官兵頹廢,只能勉強在沿海地區打醬油。曹總兵在這個比較獨特的,兩頭都沾的漳潮總兵的位置上,就等於將閩粵沿海實際納入了自己的管轄範圍,這纔是最重要的。

至於崇禎所擔心的那些,穿越衆是不在乎的。反正眼下也不能造反,換到一省總兵位子上反而束手束腳。

當首輔次輔都對這個方案點頭後,皇帝也就順水推舟,當場擢升曹川爲漳潮總兵官。然後曹總兵領旨謝恩,然後大家都笑眯眯得一臉祝福表情,看不出誰在心裡默唸着傻逼二字。

冊封完後,大概是覺得良心有點痛,於是皇帝又要求曹忠臣抓緊把這次戰役的有功人員名單報上來“從優敘用”。

關於有功人員,曹總兵這裡還真沒什麼可報的。接下來幾年,穿越衆在北方會走低調發展路線,所以也沒打算保舉出一個閃閃亮的代理人,豎在那裡被關寧軍和東林黨當靶子打。

像溫體仁和二五仔李際春,曹總兵現在已經裝作和這二位不認識了。原因就是怕他走了之後,這兩人被打上曹氏一黨的標籤。

不過,雖說沒有保舉名單,但是曹總兵要求還是要提的。好不容易掙了點功勞,肯定要從皇帝這裡換點什麼纔好。

於是曹總兵提出了以下兩個要求。

第一:開分基地。

按照曹總兵的說法,這次他率兵勤王,之所以一開始窩在天津不動,補給沒跟上是一方面,另外則因爲大批南方兵都病倒了。

南人來到北方,水土不服,再加上飲食不習慣,住宿條件差等原因,導致他堂堂總兵一度成了光桿司令。

所以曹總兵今天借這個機會向皇帝申請,希望能在山東和天津兩地,分別劃塊地方供他修建一處軍港。這樣一來,他平時就可以在當地囤積物資,等下次勤王的時候,士兵到站後就能很快休整完畢投入戰鬥。

曹總兵這個要求合情合理,皇帝肯定是要答應的——皇太極這次滿載而歸,用腳後跟想也知道後金強盜肯定還要找機會入關。到那個時候,曹總兵肯定還要派上用場的。

崇禎對這個要求當即點頭應許。

到這個時候,穿越衆支持溫體仁入閣的好處就顯現出來了。不需要老溫搞風搞雨,恰恰就在於這些不起眼,但是對於穿越衆很關鍵的政事上。

譬如,在之後的公文往來上,老溫就可以貌似隨意地指定山東某處穿越衆看好的地盤,用來修建軍港。而這種瑣碎事情,皇帝是不管的。

第一個要求得到滿足後,曹總兵提出的第二個要求倒是稍稍有些怪異:澳門。

是的,按照曹總兵所言:盤踞在澳門的弗朗機人,不但在印度洋和他搶奪軍火貿易,而且在多處海貿路線上和他作對。

曹總兵現在正式向皇帝建議:由他私人掏腰包出兵馬,不花朝廷一分錢,將廈門收復回來。

曹總兵還承諾:事成後,他會將廈門交還給朝廷,由朝廷派出正規文官去管理。

儘管這個話題很尷尬,但是在場另外幾個人都明白,真要這樣的話,曹總兵這算是開疆拓土了。

第138節 鹽場和船廠(二)第48節 緊鑼密鼓第554節 明葡戰爭(六)第193節 蚊子叮大象第333節 招安之旅(二)第546節葡人的抗戰準備(二)第324節 營養過剩第240節 困獸第679節 北歸(四)第316節 曲線救國第521節 榜樣的力量第357節 開港(二十三)第516節 紮根第128節 新附民第640節 立錐第80章 執照第604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五)第101章 參政議政第522節 吳掌櫃的日常(一)第405節 同心圓第610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十一)第574節 北部灣整肅第46節 瞧病第267節 捕魚第691節 北歸(一十六)第36節 夏先澤第291節 龍巖戰記(十三)第361節 參觀團第289節 龍巖戰記(十一)第35節 綁票(二)第115節 兩位秀才第513節 錯判第636節 甲板話語第365節 自駕遊第60節 姜十三第103節 鬥爭開始激烈第97節 居者有其屋第406節 全體覆沒第30節 杭州第599節 撫遠號條約(三)第515節 奇門兵器第190節 迂迴第234節 羣賢畢至(七)第318節 土地政策第190節 迂迴第165節 糞土當年第270節 表兄弟第304節 建制(二)第604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五)第144節 林家兄弟第469節 晨光第615節 廣州的夜晚第62節 視察摩雲觀(一)第523節 吳掌櫃的日常(二)第605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六)第144節 林家兄弟第438節 戰役背景第419節 展布第682節 北歸(七)第625節 討逆(三)第222節 荷蘭人在大員第197節 漂流節目第365節 自駕遊第620節 大會(三)第412節 觀光第154節 黃老爺第529節 吳掌櫃的日常(八)第298節 龍巖戰記(二十)第540節 商號清盤第714節 收線(六)第260章 抵達臺江第698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七)第132節 動真格第558節 接收(一)第99節 許心素第125節 鎮宅之寶第510節 三零式隧發槍第230節 羣賢畢至(三)第494節 賀扁擔第625節 討逆(三)第343節 開港(九)第636節 甲板話語第655節 救反賊(一)第385節 另一處戰場第62節 視察摩雲觀(一)第136節 捱打立正第306節 建制(四)第88節 談判(二)第567節 人頭談判第16節 靶場第452節 層層推進第539節 談話(二)第630節 夜訪第210節 殺王(七)第466節 解惑第530節 吳掌櫃的日常(九)第557節 明葡戰爭(九)第717節 龍蛇起陸第322節 鍾四毛第666節 共襄大業(三)
第138節 鹽場和船廠(二)第48節 緊鑼密鼓第554節 明葡戰爭(六)第193節 蚊子叮大象第333節 招安之旅(二)第546節葡人的抗戰準備(二)第324節 營養過剩第240節 困獸第679節 北歸(四)第316節 曲線救國第521節 榜樣的力量第357節 開港(二十三)第516節 紮根第128節 新附民第640節 立錐第80章 執照第604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五)第101章 參政議政第522節 吳掌櫃的日常(一)第405節 同心圓第610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十一)第574節 北部灣整肅第46節 瞧病第267節 捕魚第691節 北歸(一十六)第36節 夏先澤第291節 龍巖戰記(十三)第361節 參觀團第289節 龍巖戰記(十一)第35節 綁票(二)第115節 兩位秀才第513節 錯判第636節 甲板話語第365節 自駕遊第60節 姜十三第103節 鬥爭開始激烈第97節 居者有其屋第406節 全體覆沒第30節 杭州第599節 撫遠號條約(三)第515節 奇門兵器第190節 迂迴第234節 羣賢畢至(七)第318節 土地政策第190節 迂迴第165節 糞土當年第270節 表兄弟第304節 建制(二)第604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五)第144節 林家兄弟第469節 晨光第615節 廣州的夜晚第62節 視察摩雲觀(一)第523節 吳掌櫃的日常(二)第605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六)第144節 林家兄弟第438節 戰役背景第419節 展布第682節 北歸(七)第625節 討逆(三)第222節 荷蘭人在大員第197節 漂流節目第365節 自駕遊第620節 大會(三)第412節 觀光第154節 黃老爺第529節 吳掌櫃的日常(八)第298節 龍巖戰記(二十)第540節 商號清盤第714節 收線(六)第260章 抵達臺江第698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七)第132節 動真格第558節 接收(一)第99節 許心素第125節 鎮宅之寶第510節 三零式隧發槍第230節 羣賢畢至(三)第494節 賀扁擔第625節 討逆(三)第343節 開港(九)第636節 甲板話語第655節 救反賊(一)第385節 另一處戰場第62節 視察摩雲觀(一)第136節 捱打立正第306節 建制(四)第88節 談判(二)第567節 人頭談判第16節 靶場第452節 層層推進第539節 談話(二)第630節 夜訪第210節 殺王(七)第466節 解惑第530節 吳掌櫃的日常(九)第557節 明葡戰爭(九)第717節 龍蛇起陸第322節 鍾四毛第666節 共襄大業(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