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三)

傍晚,第三師招待所,小餐廳。

十餘位天津本地工作的穿越衆,擺宴爲馮峻馮閣老接風。

經過了幾個小時休息,馮閣老這會精神明顯比中午好了許多,在席間談笑風生,應付自如。

這邊地主們也不怯場,席間也是有酒喝酒,有話說話。

這一次,雖說表面上擺出的架勢,是地方官兒恭謙迎接上差位臨。但實際上,因爲內部特殊的穿越體制,再加上所有政權初期必備的粗獷,導致在只有穿越衆的場合,大家基本上還是能做到平等交流。

馮峻也是很適應這種局面。他千里迢迢跑到北方,不是看官樣文章來的,正需要和自己人多交流些實際情況。

漫天散地亂扯一通。與會一幫人,從北邊的京津高速扯到南邊的高速飛剪船,再從南洋捕奴說回北方獐子島捕魚,最後,又從“北皇上”解僱宮女說到“南皇上”最近的選妃活動......總之,喝了兩口酒的中年男人,不分時空,不分地點,德行都一個樣。

如是,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直到掌燈時分,這場歡宴纔算到了尾聲。昔年寶相莊嚴的普渡大師,此刻面膛紅亮一身酒氣,大約也記不得佛祖教誨了。

接下來,趁着人都在,馮峻與在坐各位一一敲定了拜訪時間。

從明天開始的調研,是馮峻這次北上的重要事項。這年代缺乏即時通信手段,難得在天津的穿越衆聚這麼齊,所以馮峻在酒宴尾聲,還是談了點工作。

敲定行程後,酒宴就算是勝利結束了。滿面笑容的馮閣老站在餐廳門口,挨個握手告別,給足了兄弟們面子。

半個小時後,招待所後院小二樓。

一個身材矮小,穿着斜襟國風棉布手工刺繡短襖的服務員,在噗嗤作響的茶水房裡,伸手掀開了鐵皮箱的蓋子。

背後通着蒸汽管道的鐵皮箱,蓋子一掀開,立刻升騰起了濃濃的白霧。

拿起一旁的電鍍夾子,服務員利索地在蒸汽中夾出幾條白棉布毛巾,放入手中托盤。

下一刻,端着托盤的服務員,開始穿越走廊。

矮小的服務員,在走廊中遇到的第一組人,是兩個面相普通,留着髮髻,穿着傳統短褐的便衣特工。這二位貌似並沒有在意麪前經過的是什麼人,而是斜靠在門框上,眉目飛揚,不知在小聲聊着什麼。

然而就在服務員從面前走過那一刻,兩雙利眼卻在不經意間,上上下下將其打量了個通透。

接下來,走廊中段,服務員遇到的是兩個警衛員。

穿着正規軍服的警衛員,腰裡配着短槍,身材挺得筆直,一幅軍姿站到天荒地老的模樣。

最後,走廊盡頭,行政大套間的門口。

兩個身材高大,穿着毛呢大衣的特勤局特工,陰冷着臉,伸手挑起托盤中熱氣騰騰的毛巾,檢查一番後,這才允許服務員進了門。

師招待所的行政套房,充斥着濃濃的時代味道:鋪着白色紗巾的老式沙發,木凋的洗臉架,搪瓷臉盆。一旁木櫃上,有着紅色的雙喜搪瓷盤,裡面是一圈玻璃茶杯,旁邊是兩瓶鐵殼暖水壺。

服務員進門時,外間品字形的沙發上,馮峻,張中琪,姚建設三人,正喝茶醒酒呢。見熱毛巾來了,馮峻第一時間捏起一條,

狠狠擦了臉。

“籲......”

擦完臉,吐一口酒氣,再喝兩口濃茶,馮峻感覺清醒了許多:“我這次來北方,個人工作嘛,主要是調研,這個你們都知道了。”

唸完開場白,閣老終於說起了正事:“另外,關於天津建市一事,我是受了內閣委託的,這趟我來,就一併要辦掉。你們這兩天抓緊發個電報,表個態。”

一旁張中琪聽到建市這個話題,臉上滑過一絲竊笑,彎腰從面前的茶几上用牙籤挑了一個蜜棗,塞進嘴裡,一邊嚼,一邊斜眼看着姚建設,擺出了看熱鬧的架勢。

關於天津建市,實際上早在前年的時候,這個問題就已經提上日程了。

原因很合理也很合乎邏輯:盤子大了,必須要正規化各種行政單位來管理。

原本,這就是個順理成章的升級過程。首任市長也沒有懸念:資歷最老的三人組,薛海元在京城,張中琪專注于軍事,唯一可以無縫接盤的就是姚建設。

然而這件事,在情報總局內部引起了強烈不適。因爲情報總局發現,由於情報人員先期潛伏沉澱組建網絡的特性,導致這幾年出現一種新趨勢:每當新地盤要建制,自家熟悉當地情況的特務頭子,經常會被內閣要求原地轉業。

這種事,特務頭子們其實是無所謂的,站長也沒有市長威風不是?

但情報總局受不了啊!特務頭子是那麼好培養的嗎?

於是借北方重鎮建市一事,情報總局在特區核心層掀起了“反霸凌”活動,和內閣扯皮了整整一年,官司最終打到了曹皇帝那裡。

據張中琪從軍部聽到的小道消息,今天坐在這裡的馮閣老本人,就是和情報總局打擂臺的主力之一。

好在親政後的曹皇帝終歸是管事的。最終,在皇帝斡旋下,情報總局接受了“出一進二”的交換,算是收了培訓費,爲這類事劃了個解決方案出來。

而今天聽到馮峻正式說到此事,事不關己,一直看熱鬧的張中琪知道,戲肉來了。現在就看當事人,坐在他對面的老戰友,一同創業的老特務頭子姚建設是怎麼個表態了。

姚建設表情很平靜。

事實上,之前“御前決斷”之後,姚建設是花了好幾天時間,和後方總局通電報溝通交流的。

所以,其實在馮峻尚未抵達天津之前,就此事,他業已和總局溝通完畢,已經有了最後決斷。

於是,姚建設平穩說道:“我願意接受天津市長一職。”

姚建設這個表態,就代表他從這一刻起,脫離了憲特系統,轉入了政府系統。

“呵呵,這就對了,很好嘛。”

馮大師臉上露出了慈悲歡喜的表情:“到了咱們這個位置,總是要以大局爲重的!眼裡要有星辰大海,不能才穿越幾年,就哪哪都是門戶......本位主義!”

這邊張中琪見老友終於走到了這一步,儘管他早就知道結局,但還是探過身去拍了拍老友臂膀,以示鼓勵。

“那就這樣說定了,這事就抓緊辦。”

馮大師高屋建瓴指導了兩句,隨即想起來實務了:“明天你給內閣發電報,順便提交其餘職務的推薦名單,看有什麼答覆......出入不大的話,挑個日子,咱們簡單辦個新衙門開張儀式,我來剪綵。”

這些都是題中應有之意,姚建設這邊早有準備,聞言點頭答應了下來。

“很好,咱們說最後一件事。”幾句話將一件長久以來的破事瞭解,馮閣老心情更好了。下一刻,他轉過頭,往前探了身子,盯住吃瓜羣衆張中琪的眼睛,一字一頓問道:“張師長,我現在是受內閣委託,正式問詢你。”

“有關於今年的對金戰略......你怎麼看?”

“啊!?”

突如其來的盤問,令思想毫無準備的張中琪傻眼了。結巴了兩下嘴,他這才地說道:“那個...這事不是總參和”

“不要提總參。”馮峻不耐煩地打斷了張中琪:“我今天是代表內閣詢問一線指揮官,你有什麼說什麼就對了。”

就這幾下功夫,張中琪終於緩過了勁,也明白了馮峻突然間逼問的險惡用心:“哼,又是渾水摸魚挑撥離間這一套,這幫狗官!”

下書吧

想到這裡,張中琪老老實實按照軍方統一口徑,說出了他的意見:“我個人和總參的意見是同一的。我認爲,應該趁此機會,全力出擊,一舉解決後金主力,覆滅後金政權。”

就在今年,1636年,有大事發生。

歷史上,不久後的五月份,後金國大汗愛新覺羅·皇太極稱帝,改元崇德,是年爲崇德元年;正式改國號“大金”爲“大清”;改族名爲“滿洲”;定都沉陽,改名盛京。衆臣上尊號“寬溫仁聖皇帝。”

也就是說,後世耳熟能詳的“我大清”,在今年才正式登上歷史舞臺,“清軍”,變爲了一個正式稱號。

大清成立一個月後,歷史上的五月三十日,崇德皇帝皇太極,便派多羅武英郡王阿濟格等統八旗兵十萬攻明。及至七月, 清軍入京幾,攻陷昌平順義等地,再次兵圍京城。

此役,清軍歷時數月,共克明十二城,五十六戰皆勝,獲人畜十七萬九千八百,被屠殺者不計其數!

而先知先覺的穿越衆,針對此次事件,也是早已在內部展開了激烈的博弈。

以軍方爲首的速決派,面對以內閣大員爲首的緩進派,雙方針尖麥芒爭論不休。今天,居然將戰火延伸到了北方前線。

“哼哼,不錯嘛,意見同一。”

發現自己的突然襲擊沒有奏效,馮閣老嘿嘿冷笑一聲,靠回了沙發背:“你們部隊裡的,還真是萬衆一心啊!”

略顯尷尬的張師長,見大老不爽,這時候也只能求救般扭頭看了自家老搭檔一眼。

然而只負責提供情報,大戰略上事不關己,剛剛還跳槽政府系統的姚建設,這時候卻伏低身子,用牙籤挑了一個酒棗塞進嘴巴,擺出了看熱鬧的架勢。

“沒有用的!”

馮峻冷笑兩聲後,表情悠閒地抹了把頜下短鬚,這才似笑非笑地說道:“張師長,即便按你們的劇本走,你不覺得,有點遲了嗎?”

張中琪嘆了口氣。

時至今日,北虜一事毫無動靜,他其實就有了預感,軍部是幹不過內閣的。果不其然......人家文官要玩他們這些丘八,那真是太極掛檔如封似閉,輕鬆一招斷糧草,就把問題解決了。

第463節 懟第60節 姜十三第544節 家園第385節 另一處戰場第689節 北歸(一十四)第209章 殺王(六)第604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五)第628節 討逆(六)第650節 夏口第319節 大田作物第60節 姜十三第545節 葡人的抗戰準備(一)第160節 亮相第340節 開港(六)第632節 各方勢力的聚會第300節 龍巖戰記(二十二)第251節 後遺症第94節 別了,甘第丟斯第395節 殺豬宰羊第144節 林家兄弟第343節 開港(九)第690節 北歸(一十五)第312節 打野第443節 好戰第86節 崑崙人第522節 吳掌櫃的日常(一)第679節 北歸(四)第89節 土著貢達第404節 法師與騎士第283節 龍巖戰記(五)第108節 燈塔點燃第144節 林家兄弟第347節 開港(十三)第616節 皇帝的心思你別猜(上)第38節 羣英薈萃第589節 攤牌一刻第538節 談話(一)第649節 赴任之路(三)第250節 化工廠(三)第300節 龍巖戰記(二十二)第594節 上門第515節 奇門兵器第589節 攤牌一刻第324節 營養過剩第153節 妹子第120節 大員的歸屬第679節 北歸(四)第290節 龍巖戰記(十二)第569節 路邊的人第37節 後庭對第403節 進擊的湖匪第555節 明葡戰爭(七)第245節 建設和展望第100節 兩個世界的家底第294節 龍巖戰記(十六)第407節 交公第596節 登艦第368節 反應第28節 破莊第686節 北歸(一十一)第255節 原始打撈第570節 海峽治安整飭第357節 開港(二十三)第546節葡人的抗戰準備(二)第656節 救反賊(二)第11節 接着忽悠第405節 同心圓第411節 鎮蠻號第213節 殺王(十)第310節 建制(八)第176節 大敵鄭芝龍第294節 龍巖戰記(十六)第285節 龍巖戰記(七)第244節 捷報送達第360節 去舟山第383節 上硬菜第452節 層層推進第324節 營養過剩第29節 告辭第404節 法師與騎士第262節 工分券和貨幣政策第90節 初次接觸第308節 建制(六)第421節 選拔第362節 落腳第17節 銀元寶第613節 廣州的清晨第582節 大淩河之戰(一)第602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三)第29節 告辭第491節 李大嘴第540節 商號清盤第250節 化工廠(三)第220節 兩手準備第629節 討逆(七)第499節 山精第59節 楊二入彀第103節 鬥爭開始激烈第285節 龍巖戰記(七)第162節 忍無可忍
第463節 懟第60節 姜十三第544節 家園第385節 另一處戰場第689節 北歸(一十四)第209章 殺王(六)第604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五)第628節 討逆(六)第650節 夏口第319節 大田作物第60節 姜十三第545節 葡人的抗戰準備(一)第160節 亮相第340節 開港(六)第632節 各方勢力的聚會第300節 龍巖戰記(二十二)第251節 後遺症第94節 別了,甘第丟斯第395節 殺豬宰羊第144節 林家兄弟第343節 開港(九)第690節 北歸(一十五)第312節 打野第443節 好戰第86節 崑崙人第522節 吳掌櫃的日常(一)第679節 北歸(四)第89節 土著貢達第404節 法師與騎士第283節 龍巖戰記(五)第108節 燈塔點燃第144節 林家兄弟第347節 開港(十三)第616節 皇帝的心思你別猜(上)第38節 羣英薈萃第589節 攤牌一刻第538節 談話(一)第649節 赴任之路(三)第250節 化工廠(三)第300節 龍巖戰記(二十二)第594節 上門第515節 奇門兵器第589節 攤牌一刻第324節 營養過剩第153節 妹子第120節 大員的歸屬第679節 北歸(四)第290節 龍巖戰記(十二)第569節 路邊的人第37節 後庭對第403節 進擊的湖匪第555節 明葡戰爭(七)第245節 建設和展望第100節 兩個世界的家底第294節 龍巖戰記(十六)第407節 交公第596節 登艦第368節 反應第28節 破莊第686節 北歸(一十一)第255節 原始打撈第570節 海峽治安整飭第357節 開港(二十三)第546節葡人的抗戰準備(二)第656節 救反賊(二)第11節 接着忽悠第405節 同心圓第411節 鎮蠻號第213節 殺王(十)第310節 建制(八)第176節 大敵鄭芝龍第294節 龍巖戰記(十六)第285節 龍巖戰記(七)第244節 捷報送達第360節 去舟山第383節 上硬菜第452節 層層推進第324節 營養過剩第29節 告辭第404節 法師與騎士第262節 工分券和貨幣政策第90節 初次接觸第308節 建制(六)第421節 選拔第362節 落腳第17節 銀元寶第613節 廣州的清晨第582節 大淩河之戰(一)第602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三)第29節 告辭第491節 李大嘴第540節 商號清盤第250節 化工廠(三)第220節 兩手準備第629節 討逆(七)第499節 山精第59節 楊二入彀第103節 鬥爭開始激烈第285節 龍巖戰記(七)第162節 忍無可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