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6【楊廷和的轉變】

遵化鐵廠的廠址,在明代一共變動三次,原因都是鐵礦資源日漸枯竭。

如今位於白冶莊,也叫白冶城,即後世遵化鐵廠鎮附近。

白冶城,顧名思義,此地有城牆,而且還是石頭城!

城不大,正方形,邊長僅一里。但是,城牆高兩丈、寬一丈,地基夯了九層灰土,這他娘就是一座堅固無比的城堡。

此城,專爲保護鐵廠而建,城內囤積鋼鐵、兵器和軍隊,百姓和工匠都只能住在城外。

城內守軍頭目,被王崇擼了個遍,暫時由豹房軍官代管,鐵廠頭目也已經換了七七八八。

凌夏指着桌上的地圖說:“咱們在京城太想當然了,鐵路不可能修到鐵廠,否則你我的孫子輩才能修成。”

王崇苦笑:“來到鐵廠之後,只看那地形就知道,翻山越嶺哪是那麼好建的。”

凌夏在地圖上一劃:“從鐵廠修一條鐵路到白冶河,大概五六里路,鋼鐵裝船走水路就能到薊州。我們可再從薊州修鐵路,向西連接北京。如此,只需建造鐵路百餘里,里程較原計劃縮短了三分之一。”

從遵化鐵廠到薊州,明代是可以直接水運的,後來因興建水庫和唐山大地震,河道才徹底給斷了。

王崇點頭道:“那還好。”

凌夏問道:“鐵廠情況如何?”

“需要大量冶鐵工匠,至少得調一萬人過來。”王崇頗爲頭疼。

明代的鐵廠,分官營和私營。

官營鐵廠純屬計劃經濟,朱元璋規定,朝廷需要鋼鐵的時候,分配給各鐵廠定額任務。朝廷不需要鋼鐵的時候,官營鐵廠全部停工。

這導致沒有大規模戰事的年代,官營鐵廠長期處於停工狀態,如此發展到弘治年間,全國官營鐵廠荒廢得七七八八。

別怪朱元璋小家子氣,因爲當時的鋼鐵產量太恐怖了,全國官營鐵廠年產量高達1847萬斤(不含生鐵)。洪武二十五年開爐,三年時間冶煉鋼鐵3743萬斤(不含生鐵),把官府的鋼鐵庫房都給裝滿了,怎麼可能一直生產下去?

就拿遵化鐵廠來說,北方最大的冶鐵基地,冶鐵工人僅有二千五百餘,經常每年歇工好幾個月。而廣東的佛山鎮,冶鐵工人多達三萬人,而且日夜不停開工,民營企業的活力遠高於官營。

更可惡的是,遵化鐵廠大量使用罪犯炒鍊鋼鐵,動輒毒打虐待,煉出來的鋼鐵質量堪憂,而且冶鐵工人死亡率非常高。

朝廷要求嚴格的冶煉任務,他們使用木炭冶煉。朝廷要求不高的時候,他們就用煤炭糊弄。還有一些權貴上下其手,讓工人爲自己幹私活,大量冶煉熟鐵偷偷私賣。

王崇說道:“一里(559.8米)鐵路,耗費鋼鐵至少四五萬斤,以遵化鐵廠歷年的產量,一年煉出的熟鐵也就修七八里路。所以,我還要一萬冶鐵工匠,還要一萬礦工和五千燒炭工。這裡的鍊鐵爐不用改,炒出的熟鐵用於鐵路部件。再新建三十座鍊鋼爐,全部使用老師的坩堝鍊鋼法澆鑄鋼軌。”

凌夏驚道:“你一張口就要兩三萬人?且不說,能不能把人數湊夠,那得需要多少銀子和口糧啊。”

“不如此,一條鐵路就得修到猴年馬月去。”王崇也是沒有辦法。

王崇一封書信發到北京,王淵跑去好山園見皇帝,國家機器立即就運轉起來:

南直隸調3000冶鐵匠,廣東調3000冶鐵匠,浙江調2000冶鐵匠,福建調2000冶鐵匠,立即坐船到天津登陸,再走薊運河直抵薊州,再走白冶河前往鐵廠。全程水路,一兩個月就能到。

江西調5000礦工,湖廣調5000礦工,走長江和大運河北上,到天津之後轉走薊運河。

燒炭工各省攤派,反正火速發往遵化。

沿途地方官府,必須提供食宿,不好好招待的,會被記在皇帝的小本本上。

南洋剩下的幾批糧食,不用運去京城,直接由薊運河轉運去薊州,用來作爲礦工、燒炭工、冶鐵匠和鐵道工的口糧。

同時,內庫調撥銀子三十萬兩,用於採買各種物資,糧食不夠了也去採買。從北美淘來的金沙還有很多,從印加帝國弄來的金銀,去年冬天也解入內承運庫,朱厚照現在有的是錢,大明皇帝從沒有如此富裕過。

這一系列命令,鬧出的動靜非常大,引來朝廷和地方的共同反對。

反對無效,皇帝就是要修鐵路!

……

京城,楊宅。

楊廷和把兒子楊慎叫來:“慎兒,你平日也與物理學院有交往,對那火車和鐵路有多少了解?”

楊慎說道:“據傳,可一次運貨數千斤,日行千里而不停歇。這還只是一輛火車,如果十輛火車同時出發,便是一次運貨數萬斤。”

初代火車,能拉兩三噸貨已是極限,而且速度也非常慢。

好消息是,這種火車對鐵路要求不高,炒鋼法煉出的優質熟鐵,都能用來鋪設鐵軌。

即便是這種糟糕運力,也讓楊廷和震驚莫名。他琢磨道:“那豈不是十輛火車開動,數萬兵馬半月便到千里之外。而且還不需要太多運糧役夫,直接讓火車運糧草便是!”

“正是。”楊慎說道。

楊廷和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啊!陛下一口氣撥了三十萬兩銀子,王若虛一口氣塞進鐵道司好幾個儲相,都是看到了鐵路和火車的前途。好個王二郎,竟弄出如此神異器物,有極東之地運回的金銀,鐵路必然越鋪越遠。就算崇山峻嶺無法翻越,也能隔段修築,一直把鐵路鋪到草原去。數十年之後,邊事無憂矣!”

楊慎笑道:“若真能把鐵路鋪到草原,王二郎必爲千古名臣。”

楊廷和又說:“還有漕運。每年運四百萬石漕米進京,途中就要消耗上千萬石,若能把鐵路鋪到江南,每年可省千萬石糧食開銷,而且還沒有覆沒風險。於朝廷,於江南百姓,都是一件大大的好事。就是那百萬漕工得妥善安置。”

楊慎補充道:“漕工和漕軍,肯定要留一些。從北京到江南,一路江河山嶺衆多,恐怕許多地方鐵路難以鋪設。這就需要轉運,留十萬漕工應該足夠了。”

楊廷和頹然坐下,他非常非常聰明,瞬間就想到火車和鐵路的無數用途,這是一個能改變整個國家的新玩意兒。

呆坐良久,楊廷和說:“把墩兒叫來。”

楊慎立即去尋找弟弟,將楊惇從文會抓回來。

“父親喚兒子何事?”楊惇問道。

楊廷和吩咐道:“你尋一個時間,去拜會王若虛,討來遵化工部分司主事的差事。”

“父親,兒子有些糊塗。”楊惇聽得一頭霧水。他現在是正六品京官,工部分司主事是正七品外派部官,這種調遣至少等於降職兩級半。

楊廷和只能耐心解釋:“工部鐵道司,今後必有大作爲。爲父的身體也日漸衰弱,隔三差五就犯病,恐怕是活不了幾年了。今後的朝堂,必爲王若虛把持,你趁早過去投奔他。王若虛的長子王策,早已拜入你兄長的門下讀書,香火情是結下來了。你投過去,王若虛肯定高興。”

楊惇爲難道:“但也沒必要去做分司主事吧,兒子現今可是正六品京官。”

“糊塗!”

楊廷和開導道:“王若虛要大興鐵路,遵化鐵廠必爲重中之重。遵化工部分司主事,就是主管遵化鐵廠的,一個正七品哪裡壓得住?不出三五年,遵化工部分司主事,肯定秩同六部主事。就算降級外調又如何?有爲父照應着,今後又有王若虛提攜,你還在乎這兩級官品?”

楊惇連忙說:“兒子明白了。”

楊廷和又說:“王若虛此人,你也不用刻意巴結,安心幫他把事情辦好,比什麼奉承都更有用。去了遵化分司,不要貪污一分銀子,要花一百個心思把鐵廠給治理妥當!”

“是。”楊惇說道。

“去吧。”楊廷和揮手。

就跟張永一樣,楊廷和已經老邁,再有萬丈雄心,也得爲身後事考慮。

楊廷和現在的心思,就是想跟朱厚照比命長。他要撐到皇帝駕崩那天,然後主導精兵簡政改革,裁撤大量太監、皇莊、錦衣衛和京營士卒,同時對那些過於囂張的勳貴開刀。

這種改革,屬於定點打擊,文官們舉雙手贊成,而且必定青史留名,對於國家也大有益處。

幹完這一票,楊廷和也就該退休了,堪稱一代賢相的完美謝幕。

至於王淵怎麼搞改革,關他致仕的楊廷和屁事!

417【馬六甲協定】338【天朝上國】346【處理瑣事】293【杭州】168【實驗室招人】053【病來病去】182【陰陽人與日心說】178【朝會被彈劾】203【王淵也升官】097【馬匪】386【夫妻復九江】781【歐陸風雲】712【三請三辭】633【國際化的北京國子監】525【威風】230【臨清州】086【故人北上】188【一得一失】418【新錢】236【一言不合就抄家】318【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202【官場劇變】281【新任務:爲皇帝搞錢】777【印度神裔,亦爲炎黃子孫】327【新婚禮物】542【新思潮與進士榜】626【百年之法】351【王二出征】084【回家】155【武曲星下凡】548【官屠與殺神】195【王莽謙恭未篡時】405【改良計時制度】045【貴州大亂】444【前鋒之事】414【戰前串聯】129【去而復回】663【活力四射的時代】728【獻城】321【滿載返航】521【火車與鐵路】666【大明使團抵達歐洲】466【心學大佬們回京了】122【御賜武器】645【安娜】507【各有活法】155【武曲星下凡】565【灰燼之上的龍旗】689【王公子的殷洲之行】708【結廬而居】456【通盤設計】652【巴拿馬姓朱】230【臨清州】267【黑心滿速兒】153【軍威就是恐嚇】373【步步緊逼】479【捨我其誰】248【抵達甘州】053【病來病去】503【難難難!】429【專業人士】031【對答如流】233【慫秀才】332【開刀要選大老虎】364【當狗也不容易】783【天災時代】650【出使墨西哥】475【朱海的野望】682【翩翩佳公子】031【對答如流】618【以孔制孔】573【明武帝】166【力學發端】761【第一次北方戰爭】744【滅國如兒戲】234【倒黴王爺】251【非我族類?】003【民風淳樸穿青寨】521【火車與鐵路】503【難難難!】288【遠程換人】442【勢家】237【殺不盡的貪官污吏】709【權力交替】410【首戰告捷與日本銅之戰】781【歐陸風雲】432【陸完】221【貴州開科】190【物理無極,吾心無盡】222【拉幫結派】156【男女大防】545【兩隻窮鬼】451【王崇】038【戳戳戳】589【漂亮的老虔婆】429【專業人士】693【橡膠樹】126【離奇戰績】(爲盟主“舟子666”加更)359【驍將衝鋒】494【幹臣王二郎】
417【馬六甲協定】338【天朝上國】346【處理瑣事】293【杭州】168【實驗室招人】053【病來病去】182【陰陽人與日心說】178【朝會被彈劾】203【王淵也升官】097【馬匪】386【夫妻復九江】781【歐陸風雲】712【三請三辭】633【國際化的北京國子監】525【威風】230【臨清州】086【故人北上】188【一得一失】418【新錢】236【一言不合就抄家】318【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202【官場劇變】281【新任務:爲皇帝搞錢】777【印度神裔,亦爲炎黃子孫】327【新婚禮物】542【新思潮與進士榜】626【百年之法】351【王二出征】084【回家】155【武曲星下凡】548【官屠與殺神】195【王莽謙恭未篡時】405【改良計時制度】045【貴州大亂】444【前鋒之事】414【戰前串聯】129【去而復回】663【活力四射的時代】728【獻城】321【滿載返航】521【火車與鐵路】666【大明使團抵達歐洲】466【心學大佬們回京了】122【御賜武器】645【安娜】507【各有活法】155【武曲星下凡】565【灰燼之上的龍旗】689【王公子的殷洲之行】708【結廬而居】456【通盤設計】652【巴拿馬姓朱】230【臨清州】267【黑心滿速兒】153【軍威就是恐嚇】373【步步緊逼】479【捨我其誰】248【抵達甘州】053【病來病去】503【難難難!】429【專業人士】031【對答如流】233【慫秀才】332【開刀要選大老虎】364【當狗也不容易】783【天災時代】650【出使墨西哥】475【朱海的野望】682【翩翩佳公子】031【對答如流】618【以孔制孔】573【明武帝】166【力學發端】761【第一次北方戰爭】744【滅國如兒戲】234【倒黴王爺】251【非我族類?】003【民風淳樸穿青寨】521【火車與鐵路】503【難難難!】288【遠程換人】442【勢家】237【殺不盡的貪官污吏】709【權力交替】410【首戰告捷與日本銅之戰】781【歐陸風雲】432【陸完】221【貴州開科】190【物理無極,吾心無盡】222【拉幫結派】156【男女大防】545【兩隻窮鬼】451【王崇】038【戳戳戳】589【漂亮的老虔婆】429【專業人士】693【橡膠樹】126【離奇戰績】(爲盟主“舟子666”加更)359【驍將衝鋒】494【幹臣王二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