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5【最後一課】

大經筵,王淵最後一次給皇帝講課。

【書友福利】看書即可得現金or點幣,還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可領!

內閣、六部、六科、五寺、通政司、都督府,甚至是司禮監、御馬監的主官,都齊聚一堂聆聽太師講學。

王淵到場之時,衆臣齊刷刷起立致敬。

以前或許摻雜其他因素,但這回行禮卻發自真心,誰都知道王淵不會再回大明。

不多時,皇帝升座。

朱載堻說道:“今日經筵大會,不講尋常科目,太師可暢所欲言。”

王淵掏出一本小冊子:“臣丁憂期間,還著有一書。陛下可刊印四海,也可束之文淵閣。”

羣臣皆驚,之前那本《宏觀經濟學》,都被譽爲經世濟民之術,太師竟然還藏着一本更厲害的?

朱載堻問道:“此書是何內容?”

王淵答道:“書名《歷代田畝制度》。從西周至國朝,只是國朝部分,或許有些褒貶太祖,因此臣不敢輕易示人。”

朱載堻又說:“當今官員士子,都欲再復盛唐景象。太師便講一講唐代的田畝制度吧。”

“敢不從命。”王淵起身走到主講位。

文武百官,太監侍衛,皆靜待聆聽。

王淵整理衣袖,說道:“唐代田畝制度,當從北魏時說起。北魏乃異族政權,初時沒有賦役制度,朝廷甚至不給官員發放俸祿。那該如何解決財政呢?朝廷靠搶,官員靠貪。北魏馮太后執政,收無主荒地爲國有,再將土地分配給流民。如此,北魏有了賦稅制度,並且有錢糧發放官員俸祿,從此北魏官員搶劫百姓屬於非法行爲。這就是隋唐均田制的起源!”

“爲何當時可以實行均田制?因爲整個北方都被打爛了,人煙稀少,荒田遍佈。”

“到了隋煬帝時期,由於人口較之北魏大量增長,朝廷嚴重缺少土地分給百姓。這是造成隋朝滅亡的主因之一,今日且不講隋朝,只說唐朝田畝制度。”

“唐因隋制,均田制也繼承下來。隋末大亂,人口銳減,均田制再度可行。貞觀盛世是怎麼來的?均田制加上府兵制而已。全國絕大多數土地,都歸朝廷所有,以世業田、口分田的形式分給百姓,百姓不但要給朝廷交租,還要給朝廷打仗,而且是自備兵甲打仗。在唐代初期,特別是關中一帶,全民皆兵,兵農合一。”

“但是,這種田畝制度,有一個致命缺陷,那就是門閥和貴族,完全處於免稅狀態。以門閥和貴族的勢力,只需百十年,就能大量兼併土地。如此一來,到了唐玄宗執政時,佔據大量田畝的門閥貴族,可以不給朝廷納稅。而佔有少量田畝的農民,卻必須承擔整個國家的運轉。如此,朝廷就沒錢了,唐玄宗窮得很啊。”

朱載堻突然打斷:“唐初謀士輩出,就沒有制定國策以約束嗎?”

“有,”王淵笑着解釋,“就拿百姓來說。一個百姓年滿十八歲,就能獲得國家授田。以一百畝爲準,其中二十畝爲永業田,可以傳給子孫後代。另外八十畝爲口分田,田主死後或犯罪,必須還給朝廷,並且禁止買賣。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分到手裡的土地,百姓怎會老實上交朝廷?一旦朝廷兼管不利,那些口分田就被私下轉賣,或者脫籍成爲黑戶,口分田也成爲黑田。”

“唐代朝廷每年十月計田一次,同時還審查人口戶籍。年滿十八歲的男丁,可得田一百畝。年老、重病、殘疾者,可得田四十畝。守寡妻妾,可得田三十畝。每家的戶主,可多得二十畝。以上情況,不論得田多少,皆以二十畝爲永業田,剩下的口分田都要在第二年十月交還給朝廷。”

“但天下官吏自有惰性,每年清田普查一次,根本就忙不過來,也不願意那麼忙。此田今年由誰耕種,第二年同樣交給這人,只在名義上收歸朝廷再重新分配。田主死了,不會上報官府,繼續佔着口分田。丁口年滿十八,立即到官府報備,請求朝廷分與土地。如此,土地越分越多,越收越少。若實在瞞不過官府,就將死人之田賣給門閥貴族,地方官吏又怎敢向門閥貴族收田?”

“於是,到了唐玄宗時期,全國大部分田畝,雖然依舊屬於國家的官田,但早已掌握在門閥貴族和豪強手中。但每年都有男丁成年啊,每年都要給百姓分配土地啊。地方官吏只能拿着紙面上的官田,分給那些新近成年的男丁。”

“這些男丁名義上有田,但他們的土地,實際上被門閥貴族耕種。門閥貴族佔田而不交稅,男丁無田卻必須交稅。而且,男丁分到虛田之後,還必須給國家打仗,這就是府兵制。一個男人,要養家餬口,手裡頭無田可耕,還得自備兵甲給朝廷打仗。這讓百姓如何得活?要麼逃亡,要麼給門閥當佃戶。官府徵兵之時,紛紛剁掉自己的手指成爲殘廢,這樣就能逃脫府兵制的兵役。”

“百姓困難,國家也困難,因爲朝廷無法收稅啊。”

“於是節度使就出現了,朝廷沒錢也沒能力征兵,那就讓節度使去收稅和徵兵。各大節度使,就此變成又治民又治軍的土皇帝。李林甫、楊國忠爲何能得玄宗皇帝寵幸?真的是唐玄宗昏庸嗎?非也。因爲李林甫和楊國忠,能夠幫玄宗皇帝撈錢。若沒有李林甫、楊國忠,唐玄宗連皇宮用度都開銷不起,因爲當時連官員俸祿都發不起了!”

“爲何唐代節度使,多爲異族將領擔任?”

“因爲唐代武將是可以進中樞的,是可以當宰相的。節度使掌握着地方軍政、財政、民政大權,很容易建立功勳,很容易進京做宰輔。李林甫、楊國忠當然不願自己的權位受到威脅,於是大量提拔任用異族。因爲安祿山這些異族將領,大字不識幾個,不可能讓他們當宰相。”

“唐玄宗對此非常清楚,他也有自己的算盤,無非是讓楊國忠、李林甫,與地方節度使互相制衡而已。制衡之術很好用,但唐朝積弊已深,怎麼可能制衡得了土皇帝一般的節度使?”

王淵突然笑着說:“如今的年輕士子,皆追慕盛唐。可真正的盛唐,貞觀之治勉強算得上,畢竟當時全國人口稀少,均田制、府兵制還能順利運轉。至於開元盛世,那叫什麼盛世?百姓流離失所,寧願自殘不願當兵,門閥貴族奢侈成風,朝廷得靠宰相盤剝撈錢,官員俸祿都只能拖欠。這算盛世?開元末世也!”

“安史之亂,誰爲罪魁禍首。唐玄宗耶?楊貴妃耶?楊國忠耶?李林甫耶?安祿山耶?非也。罪魁禍首,當追及北魏之均田制。”

“但是,均田制確實讓北魏強大,確實讓隋唐興盛一時。”

“制度本無錯,但須因時而異。”

“唐太宗李世民,一代天驕,千古帝王也。可唐太宗犯了大錯,他不該沿用均田制。他是最有機會改革變法的,李世民若不變法,武則天、唐玄宗就更沒法變。安史之亂的禍根,在於唐太宗李世民!”

“臣爲何變法?陛下可思之。”

這些話一說出來,百官皆驚,目瞪口呆的看着王淵。

安史之亂的禍根居然在唐太宗?

開元盛世居然是一個開元末世?

難怪這本《歷代田畝制度》,王淵一直沒有拿出來,簡直顛覆天下人的三觀。

朱載堻更是驚出一身冷汗,因爲他爹朱厚照執政時,大明的情況跟唐朝開元年間很像。

特別是在江南各省,因爲官田大量存在,因爲衛所制度的原因,跟被破壞的均田制有何區別?士紳富豪免稅逃稅,大量兼併土地,百姓無田卻要納重稅。朝廷財政岌岌可危,劉瑾被派去全國撈錢,劉瑾不就是楊國忠的翻版嗎?

朱載堻要來那本小冊子,翻開一看,第一章爲《井田制》。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有土地都歸周天子所有。

天子把土地分給諸侯,諸侯把土地分給大夫,大夫把土地分給屬臣。當時沒有俸祿,土地就是俸祿,是維持西周運轉的根基。

但是,土地分出去了,就別想再收回來。

家臣覬覦大夫土地,大夫覬覦諸侯土地,諸侯覬覦天子土地。層層都在“下克上”,層層都在互相兼併,最終造就了春秋戰國的亂世,又帶來百家爭鳴和列國變法。誰變法最徹底,誰就能統一中國!

朱載堻是讀過史書的,對《春秋》和《戰國策》都有所瞭解。

但此刻看完《井田制》一章,瞬間猶如醍醐灌頂,把整個春秋戰國的歷史都融會貫通了。

朱載堻把《歷代田畝制度》小心收好,起身朝王淵作揖行禮道:“老師真乃千古聖賢,弟子絕不容有任何人破壞變法成果。”

王淵起身拱手道:“如此,臣拜別君上。”

說着又轉身朝着羣臣作揖:“拜別諸位同僚。”

衆臣慌忙避席起身,回禮道:“我等拜別太師!”

(PS:推薦歷史文《啓明1158》,目測是一本好書。)

770【血腥與擴張】139【親事】218【枯窘題】524【八千閹人鐵道工】491【王二郎造陣圖】777【印度神裔,亦爲炎黃子孫】266【香香】232【王剃頭】338【天朝上國】272【西域來朝】594【誰是我爸爸?】143【難民般的京營】416【魔鬼之船】539【誰比誰先死】595【公主與駙馬】586【文藝復興】260【滅國毒計】036【自省】167【啥都要自己動手】564【不教胡馬度陰山】574【就怕皇帝太有心】148【軍糧被扣】200【徽商求見】428【亂局】377【白綾還是鴆酒?】194【報紙】407【寶船窘事】030【一刻鐘交卷】159【志同道合】081【沐家熊貓軍】【大運河——爲了青史留名而奮鬥】712【三請三辭】121【臨時任命】532【膽大包天】598【山東藩王】025【正俗簡繁】118【豹牌】372【好戲連連】563【倉促決戰】387【王大爺威武】631【西遊記?】739【這就是決戰?】(爲盟主“提菩樹無”加更)210【帶皇帝逛窯子】673【公主與王子的黑暗童話】770【血腥與擴張】756【直取敵巢】703【身在江湖,權在廟堂】715【最後一課】331【陰陽師的創收秘訣】131【硬仗】304【海盜的追求】758【窮鬼和軍令】493【新官之火】065【莽頭殺神】558【夜戰】323【沒安好心】642【對徐達後人開刀】387【王大爺威武】642【對徐達後人開刀】471【林見素】526【楊廷和的轉變】474【哇,金子!】537【白澤】035【龍場悟道】442【勢家】223【黃河決口】755【鐵條王冠】730【國家法統】676【胡姬風靡大明】627【鄉紳幫着搞人口普查】646【盛州】314【自投羅網】715【最後一課】763【堅固堡壘總是被內部攻破】607【墨家子乎?】417【馬六甲協定】258【燒殺搶掠】415【克復馬六甲王城】420【又是政治】176【學術團體壯大】367【朱厚照殺瘋啦!】440【遼東】775【混血漢裔的身份認同】150【恐非良配】544【家風】259【殺敵斬將】105【三人齊聚】【王朝末路——三百多年的大明還不知足?】316【西湖醋魚】269【楊廷和回京】587【復古文會】691【經濟小識】203【王淵也升官】254【兵臨哈密】244【朱厚照的逆鱗】531【又是爛仗】464【福山尾章】233【慫秀才】606【只要儒家,不要儒教】242【微斯人,吾誰與歸?】
770【血腥與擴張】139【親事】218【枯窘題】524【八千閹人鐵道工】491【王二郎造陣圖】777【印度神裔,亦爲炎黃子孫】266【香香】232【王剃頭】338【天朝上國】272【西域來朝】594【誰是我爸爸?】143【難民般的京營】416【魔鬼之船】539【誰比誰先死】595【公主與駙馬】586【文藝復興】260【滅國毒計】036【自省】167【啥都要自己動手】564【不教胡馬度陰山】574【就怕皇帝太有心】148【軍糧被扣】200【徽商求見】428【亂局】377【白綾還是鴆酒?】194【報紙】407【寶船窘事】030【一刻鐘交卷】159【志同道合】081【沐家熊貓軍】【大運河——爲了青史留名而奮鬥】712【三請三辭】121【臨時任命】532【膽大包天】598【山東藩王】025【正俗簡繁】118【豹牌】372【好戲連連】563【倉促決戰】387【王大爺威武】631【西遊記?】739【這就是決戰?】(爲盟主“提菩樹無”加更)210【帶皇帝逛窯子】673【公主與王子的黑暗童話】770【血腥與擴張】756【直取敵巢】703【身在江湖,權在廟堂】715【最後一課】331【陰陽師的創收秘訣】131【硬仗】304【海盜的追求】758【窮鬼和軍令】493【新官之火】065【莽頭殺神】558【夜戰】323【沒安好心】642【對徐達後人開刀】387【王大爺威武】642【對徐達後人開刀】471【林見素】526【楊廷和的轉變】474【哇,金子!】537【白澤】035【龍場悟道】442【勢家】223【黃河決口】755【鐵條王冠】730【國家法統】676【胡姬風靡大明】627【鄉紳幫着搞人口普查】646【盛州】314【自投羅網】715【最後一課】763【堅固堡壘總是被內部攻破】607【墨家子乎?】417【馬六甲協定】258【燒殺搶掠】415【克復馬六甲王城】420【又是政治】176【學術團體壯大】367【朱厚照殺瘋啦!】440【遼東】775【混血漢裔的身份認同】150【恐非良配】544【家風】259【殺敵斬將】105【三人齊聚】【王朝末路——三百多年的大明還不知足?】316【西湖醋魚】269【楊廷和回京】587【復古文會】691【經濟小識】203【王淵也升官】254【兵臨哈密】244【朱厚照的逆鱗】531【又是爛仗】464【福山尾章】233【慫秀才】606【只要儒家,不要儒教】242【微斯人,吾誰與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