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4【歲入破兩千萬】

紹豐三年,西元1533年。

冬,今年最後一次朝會,奉天殿裡喜氣洋洋。

王淵手持笏板出列,彙報着年度工作成果:“陛下,一條鞭法已在山東、山西、四川、湖廣、浙江、江西、福建、廣東、雲南、南北直隸推行,其餘省份正在加緊清田當中……”

戶部尚書嚴嵩隨即報告:“紹豐三年,重造天下戶籍黃冊,大明共有人丁九千三百五十八萬又四千三百六十二人!”

“爲大明賀,爲陛下賀!”羣臣大呼。

另一個時空,大明數百年江山,人口巔峰是在成化十五年。

當時,在一代昏君朱見深的統治下,大明人口達到罕見的7100多萬,明朝任何皇帝都沒有超過這位昏君。

而今,小皇帝登基只三年,大明的人口就已經9000多萬。

明年很可能破億!

戶部尚書嚴嵩又說:“紹豐三年,不含地方進項,朝廷歲入折白銀二千一百九十六萬八千四百三十三兩五錢七釐。”

“爲大明賀,爲陛下賀!”

羣臣再次高呼。

幾年前,楊廷和曾經因爲歲入破千萬而震驚,可現在竟然突破了兩千萬大關!

朱載堻跟父親朱厚照一樣,平時都喜歡讀書,也清楚祖上幾代的財政。他喜不自禁道:“諸卿辛勞,朕亦有賞賜。宣旨!”

內閣首輔王淵,加官太保,兼加少師。

內閣次輔毛紀,加官太子太傅。

內閣大臣王瓊,加官少師。

內閣大臣王憲,加官太子少傅。

內閣大臣汪鋐,加官太子少保。

內閣重臣的封賞宣佈完畢,朝會班次立即變動。

王淵上前排到文臣第一位,王瓊排在文臣第二位,毛紀排在文臣第三位,其後依次是王憲和汪鋐。

“倉場尚書聶賢,歷仕三朝,勞苦功高。督理倉場期間,清廉無私,出入有度。特授東閣大學士,預機務!”

聶賢頗爲激動,他一把年紀了,居然還能入閣爲相。當即出列跪拜道:“謝陛下隆恩。臣今年八十有三,來年便是八十四歲。得此恩榮,不勝欣喜。但臣老邁昏聵,請求致仕歸鄉。”

朱載堻說:“卿雖年邁,卻寶刀未老,還請留在內閣輔政。”

聶賢沒再言語,三請三辭,他還得再辭職兩次。

聶賢算是改革派官員當中,年齡最大的一個。小皇帝的爺爺剛剛登基,聶賢就已經考中進士,但直至王淵做首輔,他纔有機會實現政治主張。

楊廷和主政那會兒,聶賢一直在南京當侍郎,無非就是扔到那邊閒置養老。是王淵把聶賢召回北京,兩年多時間,便從侍郎跳進內閣,升遷速度快得驚人。

千金買馬骨,聶賢就是那匹馬骨。

此人的資歷深厚得嚇人,又一貫主張改革變法。雖然八十多歲幹不了太多事,但管理倉場已經足夠,拉進內閣也算家有一老。

瘋狂提拔聶賢,就是在對天下官員說,老老實實支持改革,就肯定有政治前途!

聶賢則真的想退休,他年紀太大了,能進內閣便再無追求,改革變法交給年輕人便是,他就希望帶着榮耀回家養老。

繼續宣佈封賞,翰林院、都察院和六部大佬,勳階集體提升一檔,有的甚至連升三檔。

比如在南直隸,對徐達後人開刀的陳雍,雖然仍舊是左都御史,但散階直接提升爲“特進榮祿大夫”。正一品大員!

而王淵,終於以太保身份,真正的位列三公,也是紹豐朝目前唯一的三公大臣。

更扯淡的是,王淵位列三公的同時,還兼三孤的少師頭銜。翻遍整個明代歷史,三公兼三孤僅一人,即嘉靖皇帝的發小陸炳而已。

“陛下,臣請去少師銜,三公兼三孤,未聞有此制度。”王淵說道。

朱載堻笑道:“先生可以變法,朕就不可以改制嗎?”

王淵回答說:“法可因萬民而變,制不可因一人而改,還請陛下三思。”

朱載堻想了想:“便去少師銜,升授先生特進榮祿大夫,再授左柱國。先生不必再推辭,便這樣定下來。”

王淵欲言又止,不再多說。

此刻他的全部官職是:左柱國(正一品勳階),特進榮祿大夫(正一品散階),太保(正一品加官),禮部尚書(正二品虛職),謹身殿大學士(正五品首輔),翰林院學士(正五品虛職)。

勳階已經升無可升,再繼續封賞下去,就只能破例升爲“上柱國”。

散階也已經升滿了,但真要再次封賞,也可以專門發明一個散階。

三公還能繼續升,太保之前,還有太傅和太師。

另外,閣臣身份還能升,謹身殿大學士之前,尚有一個華蓋殿大學士。

王淵早有打算,等所有職務滿級,他再堅持幹一年,就跑去印度換地圖,免得君臣之間積累太多矛盾。

雖然權傾朝野,雖然加官飛快,但沒人敢提出異議,每年兩千多萬白銀的歲入,全國九千多萬的戶籍人口,可以讓絕大多數人閉嘴。

大明何時有過這樣的盛世圖景?

大量剛剛入仕的年輕官員,就算暫時沒有受到重用,也不妨礙他們崇拜王淵,心裡充斥着一種漢唐再現的驕傲之情。

隨之而來的,是文化藝術的興盛,以及文化藝術的風氣大變。復古派的分支盛唐派,隱隱已經佔據主流,詩詞歌賦的格調變得蓬勃大氣。

就連楊慎的文學風格都變了,這位本來是六朝派的代表,現在寫詩作詞也越來越傾向盛唐。他的作品不再婉轉悱惻,不再傷感懷古,而是帶着一種李白式的浪漫。

現在的文壇,不再稱什麼復古派,因爲這玩意兒已經統治文壇。最新的說法,是分南派和北派。

北派文人主推盛唐,南派文人主推六朝,《春江花月夜》估計也沒法再受到追捧。這首詩直至明中期,風評都還普普通通,根本沒有“孤篇壓全唐”的說法,到了明末才被一次次推上全新高度。

這次大封賞,楊慎也獲得賞賜。

楊慎現在是翰林院學士(有資格入閣的虛銜),兼禮部右侍郎分管文教(正三品),兼詹事府少詹事(正四品),此次被授予散階“光祿大夫”(從一品)。

現在的甲骨文研究,也分爲南派和北派。

北派以楊慎爲首,南派以文徵明爲首。

文徵明被特授南京國子監學正,因爲這個超擢提拔,在充滿“反王淵”輿論的南京,文徵明堅決爲王淵搖旗吶喊。

同時,文徵明還創辦《甲骨學報》,一邊傳播甲骨文研究成果,一邊爲王淵的改革變法正名。

至於唐伯虎,已經病逝了。

臨死前,從兄弟那裡過繼一子,也算延續了自己的血脈香火。

散朝之後,百官紛紛前來道賀,王淵抱拳互相道賀。

下午,王淵召集大臣在文淵閣開會,制定明年的全國發展規劃。

首先是繼續推進田政改革,總結各省變法的得失,在實行一條鞭法的時候,儘量根據各省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的做出一些微調。

其次,勒令兵部尚書張璁整兵備武,明年一定要收復交趾!

再次,勒令戶部尚書嚴嵩改革鹽政。之前,王淵、楊廷和的鹽政改革,沒有涉及到軍隊問題,這次要徹底把鹽政改過來,兵部那邊必須予以配合。

最後,勒令工部尚書凌相,在山西鐵路建設的同時,把京薊鐵路延伸到遼東地區。

青海那邊的戰事已經結束,河套副總兵鄭虎,率3000火槍騎兵出征。甘肅副總兵張彥,率1500邊騎協同作戰。關西七衛,共同出兵2000騎,從西北方殺入青海邊境。

他們抵達青海的時候,西海蒙古已經回軍,並且征服了除後藏地區之外的整個烏斯藏。

雙方激戰月餘,關西七衛大敗,損兵折將而回。

鄭虎與張彥,則追上西海蒙古的遷徙部衆,西海蒙古騎兵被迫進行決戰。三千火槍騎兵,給這些蒙古人上了一課,乖乖把吞下去的烏斯藏吐出來。

隨即,王淵設置青海都司,鄭虎擔任青海都指揮使,治所設在河州(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

西海蒙古部落,被再次一分爲二,設海西衛和海東衛,皆歸青海都司管轄。兩衛各置一活佛,活佛下達重大命令,必須與青海都指揮使商議。

再置烏斯藏都司,調集寧副總兵、武進士盧靜,前往西藏擔任烏斯藏都指揮使。

烏斯藏被一分爲三,乃東王朝不復存在,設羌塘、前藏和後藏三衛,每衛各置一活佛。活佛下達重大命令,必須與烏斯藏都指揮使商議。

至此,西藏和青海,進一步納入大明統治,不再像以前那樣毫無管束力。

【看書福利】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開年之後,大明就要進攻安南,收復大明的交趾布政司!

582【仁慈之心】148【軍糧被扣】408【智障總督與智障使節】336【綠帽子的天才】642【對徐達後人開刀】625【一條鞭法的問題】738【耆那教】515【關聯交易】760【精兵改政】147【豹房蹴鞠總教練】585【琰州】084【回家】355【不得不援】535【財寶與美人】731【政府構架】529【殷地與殷民】709【權力交替】011【殺官造反尋常事】540【中央歲入破千萬】289【還得繼續求官】129【去而復回】381【扎佐縣】284【大婦的度量】540【中央歲入破千萬】509【主人的任務】453【讀書人也很猛】149【會哭的孩子有奶喝】245【氣理合一】【王朝末路——三百多年的大明還不知足?】603【張璁發威】502【繼續鬧,繼續兵變】743【比誰投降快】009【要留清白在人間】171【千里鏡問世】683【幼驥伏櫪,志在四海】288【遠程換人】191【黃小妹】265【攻佔吐魯番】497【實幹派】069【青雲街】【天有二日,亂之始也】058【張老憤青】358【亂拳迷惑老師傅】316【西湖醋魚】043【王若虛】320【西國之雄】347【鑄炮與回京】729【歸化與賜姓】194【報紙】536【光陰似箭】736【突襲】475【朱海的野望】525【威風】035【龍場悟道】351【王二出征】636【大案要案】047【義軍無義】266【香香】690【錢的作用】216【新一批學生】152【官軍都是弱雞】194【報紙】424【變法要從娃娃抓起】600【性本惡】295【招賢納士】188【一得一失】763【堅固堡壘總是被內部攻破】460【探海提督】523【占城大米到了】747【進軍德里】661【歐洲颳起中國風】298【官民反應】517【新鹽法】234【倒黴王爺】483【絕戶計】355【不得不援】249【只能滅國了】319【錢塘觀潮】221【貴州開科】678【商賈如猛虎,當在籠中臥】545【兩隻窮鬼】754【公平的戰鬥】324【無極斬】424【變法要從娃娃抓起】775【混血漢裔的身份認同】267【黑心滿速兒】724【國主的權威】434【廖紀】078【鄉射禮】363【差點被反殺】273【朝堂新格局】582【仁慈之心】395【兩個智障之間的交流】408【智障總督與智障使節】223【黃河決口】045【貴州大亂】745【御駕親征】278【西域後事】693【橡膠樹】404【泰西寶物】
582【仁慈之心】148【軍糧被扣】408【智障總督與智障使節】336【綠帽子的天才】642【對徐達後人開刀】625【一條鞭法的問題】738【耆那教】515【關聯交易】760【精兵改政】147【豹房蹴鞠總教練】585【琰州】084【回家】355【不得不援】535【財寶與美人】731【政府構架】529【殷地與殷民】709【權力交替】011【殺官造反尋常事】540【中央歲入破千萬】289【還得繼續求官】129【去而復回】381【扎佐縣】284【大婦的度量】540【中央歲入破千萬】509【主人的任務】453【讀書人也很猛】149【會哭的孩子有奶喝】245【氣理合一】【王朝末路——三百多年的大明還不知足?】603【張璁發威】502【繼續鬧,繼續兵變】743【比誰投降快】009【要留清白在人間】171【千里鏡問世】683【幼驥伏櫪,志在四海】288【遠程換人】191【黃小妹】265【攻佔吐魯番】497【實幹派】069【青雲街】【天有二日,亂之始也】058【張老憤青】358【亂拳迷惑老師傅】316【西湖醋魚】043【王若虛】320【西國之雄】347【鑄炮與回京】729【歸化與賜姓】194【報紙】536【光陰似箭】736【突襲】475【朱海的野望】525【威風】035【龍場悟道】351【王二出征】636【大案要案】047【義軍無義】266【香香】690【錢的作用】216【新一批學生】152【官軍都是弱雞】194【報紙】424【變法要從娃娃抓起】600【性本惡】295【招賢納士】188【一得一失】763【堅固堡壘總是被內部攻破】460【探海提督】523【占城大米到了】747【進軍德里】661【歐洲颳起中國風】298【官民反應】517【新鹽法】234【倒黴王爺】483【絕戶計】355【不得不援】249【只能滅國了】319【錢塘觀潮】221【貴州開科】678【商賈如猛虎,當在籠中臥】545【兩隻窮鬼】754【公平的戰鬥】324【無極斬】424【變法要從娃娃抓起】775【混血漢裔的身份認同】267【黑心滿速兒】724【國主的權威】434【廖紀】078【鄉射禮】363【差點被反殺】273【朝堂新格局】582【仁慈之心】395【兩個智障之間的交流】408【智障總督與智障使節】223【黃河決口】045【貴州大亂】745【御駕親征】278【西域後事】693【橡膠樹】404【泰西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