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7【進軍德里】

非常湊巧,王淵御駕親征的同時,莫臥兒皇帝胡馬雍也殺回來了。

鑑於古代的信息傳播速度,胡馬雍肯定不知道舍爾沙已經陣亡。這貨流亡到波斯,娶了一個學者之女,又通過老丈人聯繫到波斯國王。

在獻出大量財寶之後,波斯國王允許他招募軍隊。

於是,胡馬雍拿出真金白銀,在波斯募集了一批僱傭兵。他沒有立即打回北印度,而是前往阿富汗地區,試圖將莫臥兒帝國的殘餘疆土,從兩個親兄弟手裡奪回來。

此時此刻,胡馬雍還在跟親兄弟打仗,也不知什麼時候才能統一阿富汗地區。

局面很有意思,莫臥兒王室統治阿富汗故土,阿富汗貴族統治莫臥兒故土,也不知到底是誰入侵了誰。

……

萬餘騎兵縱馬疾馳,一路劫掠,只搶糧食,不要金銀,更不主動殺人放火。

沿途產生大批無糧平民,這些平民迫於生計,只能成羣結隊去土邦城市,祈求王宮貴族們給口飯吃。

“陛下,前方發現一隻商隊!”

“追!”

王淵帶着一萬六千多騎兵,將那隻倒黴商隊團團圍住,直接把對方給嚇尿了。

商隊首領被抓來跪下,高呼道:“偉大的將軍,我們願意獻上財貨,祈求您放我們一條生路!”

王淵沒有直接打探軍情,而是旁敲側擊道:“舍爾沙死後,你們還好做生意嗎?”

商隊首領哭喪着臉:“生意很難做。舍爾沙在世的時候,我們只需一頭一尾交兩次稅,現在每經過一個土邦就要交一次稅。”

王淵又問:“你這趟去哪裡做生意?”

商隊首領說:“瓜廖爾。”

王淵笑道:“留下十分之一的財貨,你立即前往瓜廖爾。你要對那裡的人說,偉大的天竺王殺來了。天竺王已經統一南印度,六國蘇丹二十萬聯軍,被天竺王用一萬軍隊輕鬆擊敗,北印度除了舍爾沙之外,沒人可以抵擋天竺王的兵鋒。”

商隊首領不可置信:“我真的可以離開,只需要留下十分之一財貨?”

“當然。”王淵笑道。

商隊首領欣喜大呼:“偉大而仁慈的天竺王,真主將保佑您!”

王淵的第一個目標就是瓜廖爾,但直接攻打是不可能的,因爲那裡的城堡太宏偉堅固。他在外圍不斷縱兵劫掠,把平民和商賈往瓜廖爾驅趕,目的無非是傳播饑荒和恐懼。

交流好書 關注vx公衆號 【書友大本營】。現在關注 可領現金紅包!

王淵不但跟商賈交流,還跟一些平民交流過。

舍爾沙沒死的時候,規定田賦不得超過收成的25%,而且執行得非常嚴格,陸續殺了許多地方貴族。

舍爾沙一死,法令瞬間作廢,田賦最高的多達五成。以印度的農業產量而論,簡直是讓農民去死,就算王淵不來搶糧,普通平民也已經沒法過日子了。

不僅如此,地方貴族竟然追繳往年賦稅,把舍爾沙減免的稅收,全部一次性給補回來。

舍爾沙下令修建的官道,未建成的全部停工,水利設施也半途而廢。

除此之外,王淵還得到確切信息,舍爾沙之死並非陣亡,而是在攻打一座城堡時,被自家火炮炸膛給崩死的……北印度的一代雄主,竟然死得這般窩囊。

又過兩日,王淵帶來一座土邦城堡之外,派人喊話道:“統一南印度的天竺王至此,即將前往攻打瓜廖爾,此邦貴族立即帶兵跟隨,否則天竺王必定屠盡此城!”

喊話十多遍,城堡內終於有了反應:“偉大的天竺王,請你退兵到數裡外,我們給您準備了豐盛的禮物。”

王淵帶兵撤退,城內運出十多車糧食,然後禮送王淵出境。

在印度打仗,果然不需要後勤……

拖拖拉拉半個多月,在四處到處掃蕩搶劫,王淵終於帶兵來到克久拉霍城。五百年前,此城曾是“月亮王朝”的首都,如今則被綠教土邦王公佔據。

再過幾百年,這裡將被譽爲“性都”,因爲寺廟裡大量雕刻各式各樣的“男女摔跤圖”。

拜王淵所賜,此城已被饑民包圍,附近被搶糧的平民全部匯聚這裡。

城內守軍嚇得兩股顫顫,城外是數萬饑民,更外面還有一萬多騎兵部隊。若是敵人誘導饑民攻城,消耗守軍的物資和體力,恐怕最後真的很難扛住。

突然,城牆上箭如雨下,射死城外許多饑民。

緊接着,城門打開,奔出數百騎兵。他們沒有向王淵衝鋒,而是把城外饑民殺散,然後派人過來跟王淵接洽。

“請問,閣下是否是偉大的天竺王?”來人顯然收到了消息。

王淵說道:“正是。”

來人又說:“舍爾沙派駐此城的官員,已經全部被我們殺了。我們願意歸附閣下,也願意贈送閣下一批糧食,今後每年奉上足額賦稅,但閣下不能帶兵入城。”

舍爾沙搞中央集權,在全國立省設縣,每座城市都派有官員駐紮,而且嚴厲打擊地方貪污,誰敢違抗命令就將遭到鎮壓。

地方王公貴族能忍?

嗯,忍了。

有些實在沒忍住的,已經去見了真主。

在舍爾沙死後,各地貴族早就蠢蠢欲動,只是迫於蘇爾王朝的武力,暫時還不敢殺官造反。

如今王淵兵臨城下,立即讓此城貴族下定決心,不再畏懼蘇爾王朝報復。

這些騎兵交涉完畢,便帶來十多具屍體,都是舍爾沙派駐的地方官。

王淵笑道:“我接受你們的歸順,但你們還需出一千騎兵跟我走!”

來人說道:“我們只有幾百騎兵。”

王淵說道:“那就全都跟我走!”

就這樣,這座古城名義上歸附天竺國,每年都會奉上一筆稅收,但王淵的軍隊卻不能進城。

王淵的部隊,又多了幾百騎兵,但這些騎兵肯定只打順風仗,一旦遇到危險跑得比誰都快。

至於城外那些饑民,王淵不會管,本地貴族也不會管,能活下來多少全看天意——造了這麼多孽,似乎王淵纔是大反派,而死去的舍爾沙可算真正的仁主明君。

但是王淵的出兵目的,就是要把印度打爛,從名義上統一印度,然後再安心種田搞移民。

又過十日,王淵來到瓜廖爾城下,此城已經風聲鶴唳。

只要佔領此城,再往北便是阿格拉,也就是泰姬陵所在之地,不過泰姬陵暫時還未修建。

瓜廖爾城沒那麼容易歸附,因爲舍爾沙在此有駐軍。本地王公貴族,已經被殺得服服貼貼,掌權者全是一些阿富汗軍事貴族。

圍城數日,瓜廖爾守軍非常謹慎,根本不理會城外饑民和王淵,似乎打算徹底堅守一年半載。

無奈之下,王淵繞城而走,一路劫掠前往阿格拉。

阿格拉同樣由阿富汗貴族控制,騎兵根本啃不下來,於是轉向西北直奔德里。

德里,是蘇爾王朝的首都!

新任蘇丹伊斯拉姆沙,剛經歷了一場血腥政變,都還未喘過氣來,就聽說敵軍已經逼近首都。而且,南邊的拉傑普特人,在梅瓦爾國王的帶領下,也已經在邊境開始肆虐。

伊斯拉姆沙爲了獲得貴族支持,大量屠殺父親留下的印度教官員,幾乎把父親的改革政策全部作廢。

如今剩下的,全是隻知打仗的阿富汗貴族。

這些貴族根本沒讀過幾天書,多爲綠教平民出身,甚至有的是奴隸出身。他們最初跟着莫臥兒開國皇帝打仗,因戰功而不斷升遷,接着又跟隨舍爾沙叛亂,哪裡懂得什麼叫做治國?

而且,這些貴族常年打勝仗,幾乎就沒遭遇過失敗。

舍爾沙之死,他們也不承認是戰敗,因爲是被自家火炮炸膛崩死的。

一萬六千多騎兵算什麼?

順手就滅了!

在阿富汗軍事貴族的慫恿下,蘇丹伊斯拉姆沙籌劃着決戰。但沒有立即出城迎敵,而是傳令瓜廖爾、阿格拉、穆特拉、坦尼薩等城勤王,浩浩蕩蕩彙集將近十萬大軍。

而且,他們有購自波斯的老式火槍和火炮,並懂得集中火器齊射的戰術,這些都是跟莫臥兒開國皇帝學的。

他們不知道什麼叫空心陣,也不知道大明的戰車防禦之術。但對付騎兵,他們知道深挖壕溝,用火槍和弓箭等待騎兵衝鋒,這些也是跟莫臥兒開國皇帝學的。

438【泰州學派】422【太子師】742【蘇丹終結者】032【冷笑話之王大爺】462【福山、馬祖湖和櫟木灣】742【蘇丹終結者】222【拉幫結派】225【洞房花燭夜】034【修命】667【我是大明藩王?】213【經筵大會和奇葩修撰】489【武科大比】730【國家法統】613【鬧劇般的宗室造反】040【一字之別,道統之爭】568【Cosply】164【女流氓】781【歐陸風雲】622【實幹纔是硬道理】184【科技就是生產力】146【當代高俅李三郎】073【鬧五魁】305【控制杭州】761【第一次北方戰爭】273【朝堂新格局】104【前三名都不屑看榜的】(爲盟主“無聊的倒黴熊”加更)001【工程狗是什麼品種?】093【禮經魁預定】602【賢王也不能逃稅啊】572【風雪刀槍】224【北堵南疏】725【沛京】088【欠債還錢,天經地義】158【未來是我們的】266【香香】050【分贓】076【鹿鳴之宴】525【威風】169【二楊之爭】【天有二日,亂之始也】571【駙馬都尉】746【全騎兵部隊】544【家風】345【總督見總督】566【草原相遇】458【中途流產的第一次全球航行】479【捨我其誰】521【火車與鐵路】285【九皇物理丹經】581【宋靈兒親征呂宋】042【官二代的威風】233【慫秀才】226【待曉堂前拜舅姑】416【魔鬼之船】112【收禮】236【一言不合就抄家】653【新航道】658【林富的亂國之謀】064【糟心的旅程】661【歐洲颳起中國風】314【自投羅網】502【繼續鬧,繼續兵變】613【鬧劇般的宗室造反】660【直追漢唐】716【便宜孫子】672【誰發現,誰佔有】463【一把斧頭換十塊狗頭金】415【克復馬六甲王城】158【未來是我們的】756【直取敵巢】429【專業人士】319【錢塘觀潮】621【我要打十個】484【憋屈的皇帝】704【太師】573【明武帝】487【武舉改革】463【一把斧頭換十塊狗頭金】083【千刀萬剮】150【恐非良配】759【你已經落伍了!】624【立威】574【就怕皇帝太有心】134【論功行賞】711【洞庭風月,抄家殺人】419【兄弟,換錢不?】【天有二日,亂之始也】682【翩翩佳公子】228【半步聖人與三態論】【天有二日,亂之始也】388【前後堵截】177【根本就不麻煩】008【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522【鐵道司】004【老師,我又會了】035【龍場悟道】321【滿載返航】733【給神廟娶親?】020【虎狼之世】143【難民般的京營】
438【泰州學派】422【太子師】742【蘇丹終結者】032【冷笑話之王大爺】462【福山、馬祖湖和櫟木灣】742【蘇丹終結者】222【拉幫結派】225【洞房花燭夜】034【修命】667【我是大明藩王?】213【經筵大會和奇葩修撰】489【武科大比】730【國家法統】613【鬧劇般的宗室造反】040【一字之別,道統之爭】568【Cosply】164【女流氓】781【歐陸風雲】622【實幹纔是硬道理】184【科技就是生產力】146【當代高俅李三郎】073【鬧五魁】305【控制杭州】761【第一次北方戰爭】273【朝堂新格局】104【前三名都不屑看榜的】(爲盟主“無聊的倒黴熊”加更)001【工程狗是什麼品種?】093【禮經魁預定】602【賢王也不能逃稅啊】572【風雪刀槍】224【北堵南疏】725【沛京】088【欠債還錢,天經地義】158【未來是我們的】266【香香】050【分贓】076【鹿鳴之宴】525【威風】169【二楊之爭】【天有二日,亂之始也】571【駙馬都尉】746【全騎兵部隊】544【家風】345【總督見總督】566【草原相遇】458【中途流產的第一次全球航行】479【捨我其誰】521【火車與鐵路】285【九皇物理丹經】581【宋靈兒親征呂宋】042【官二代的威風】233【慫秀才】226【待曉堂前拜舅姑】416【魔鬼之船】112【收禮】236【一言不合就抄家】653【新航道】658【林富的亂國之謀】064【糟心的旅程】661【歐洲颳起中國風】314【自投羅網】502【繼續鬧,繼續兵變】613【鬧劇般的宗室造反】660【直追漢唐】716【便宜孫子】672【誰發現,誰佔有】463【一把斧頭換十塊狗頭金】415【克復馬六甲王城】158【未來是我們的】756【直取敵巢】429【專業人士】319【錢塘觀潮】621【我要打十個】484【憋屈的皇帝】704【太師】573【明武帝】487【武舉改革】463【一把斧頭換十塊狗頭金】083【千刀萬剮】150【恐非良配】759【你已經落伍了!】624【立威】574【就怕皇帝太有心】134【論功行賞】711【洞庭風月,抄家殺人】419【兄弟,換錢不?】【天有二日,亂之始也】682【翩翩佳公子】228【半步聖人與三態論】【天有二日,亂之始也】388【前後堵截】177【根本就不麻煩】008【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522【鐵道司】004【老師,我又會了】035【龍場悟道】321【滿載返航】733【給神廟娶親?】020【虎狼之世】143【難民般的京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