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0【國家法統】

“先生,前面是貝拉里鎮。過了此鎮,再走一天就能到國都。”

聽着嚮導的介紹,王崇不由拿出千里鏡,騎在馬背上仔細觀察。

追隨王淵來天竺的弟子,當以王崇職位最高。他已做了三年左副都御史,只要不犯錯誤,熬資歷也能升爲右都御史,到時候品級相當於六部尚書。

但王崇還是辭官了,一來報答師恩,二來覺得留在大明很沒意思。

小皇帝擺明了要收攏大權,雖然不敢胡亂打壓王黨,但明裡暗裡還是有些小動作。

王崇身爲王淵的得意弟子,又卡在左副都御史的尷尬位置。他想要順利升遷,就得徹底投靠皇帝,這對他的品德和名聲都是巨大打擊。

寧爲雞首,不做鳳尾,王崇果斷辭官出海。

當然,也有爲家族考量。

王崇出身於金華王氏,書香世家,地方望族。這些年浙江商業大興,王家先是大量種桑養蠶,接着又通過王崇的人脈,率先弄到幾臺蒸汽紡織機,成爲金華數一數二的工廠主。

王氏家族的長老們,不滿足於只是生產,又湊錢弄了一條海船,順利加入廣源會,專跑中日、中朝貿易線。

這兩條航線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王家又瞅準了新開發的天竺,但被天竺棉會卡着沒法操作,只能運奢侈品前往古吉拉特國販賣。

王崇辭官出海,追隨王淵至天竺,就等於爲金華王氏打通新商路!

相較於王崇的各種心思,戚繼光就要單純得多,因爲戚家已經窮得揭不開鍋了。

戚繼光有兄弟二人,父親五十六歲才生下他,六十二歲生下弟弟戚繼美。

等戚繼光成年之後,父親已經七十多歲,怎保得住祖上傳下來的土地?

歷史上,戚繼光十六歲繼承軍職,家裡煮一條魚都要分成兩頓吃。中午只有魚頭、魚尾,他問妻子魚腹哪去了,妻子回答說自己吃了,結果晚飯時妻子又把魚腹端出來。

那時的戚繼光,好歹還能繼承軍職,這個時空則混得更慘。

因爲他所在的衛所,已經被朝廷裁撤,一次性買斷世襲武官的職位。買斷軍職的錢,被官員剋扣了一些,父親患病、喪葬又用去大半。而且,轉爲民戶的戚繼光,立志科舉做官,讀書又是一大筆錢。

直至今年,戚繼光終於扛不住,連吃飯都要妻子回孃家借米。

聽說太師王淵受封天竺,聽說王崇正在招募軍戶出海,戚繼光果斷帶着妻子隨行。他父母雙亡,家無餘財,無兒無女,只帶一個糟糠妻,以及一個還未成年的弟弟,走得非常乾脆利落。

王崇這次出海,帶了千餘軍戶及家屬,攏共有五千多移民。

衆人來到鎮外,卻見一隊騎兵衝至。軍官勒馬抱拳,問道:“可是陛下的移民?”

王崇回答:“正是。”

那軍官告誡道:“且去鎮上好生戒備,貝拉里鎮附近正在打仗。”

王崇問道:“有人作亂?”

那軍官解釋道:“小鎮周邊大山,有金、銅、鐵礦。金礦和鐵礦,天竺棉會已移交給朝廷,銅礦的礦主卻是個天竺貴族。這廝不願交出銅礦,竟召集百姓負隅頑抗,我等這便去滅了此獠!”

騎兵縱馬而去,王崇帶着移民來到鎮外,安營紮寨準備生火做飯。

漢人移民被勒令不許亂走,戚繼光與妻子王瑛各有差事。戚繼光自是幫着紮營,王瑛則與其他婦人,一起架爐子煮大鍋飯,還有婦人組織起來集體去河邊洗衣服。

紮營完畢,天色近黑。

戚繼光朝着鎮裡眺望,隱約發現許多漢人打扮,都穿着非常廉價的苦力服(大明版牛仔裝)。

此時雖然夜幕降臨,小鎮裡卻火光沖天,而且不時傳來敲敲打打的聲音。

這座小鎮因礦而聚,幾乎被佛山富商霸佔,乃王淵治下最大的冶鐵基地。此外還有金鋪,主要是熔鍊黃金,也兼職打造少量金飾。

此地的金礦被開採了數百年,已經近乎枯竭了,否則天竺棉會肯定不願讓出來。

當然,附近還有金礦,只不過暫時沒被發現。

至於印度最大的金礦在科拉爾(班加羅爾附近),位於馬蘭港到沛陽城的半路上,已有兩千年的採金歷史。那裡不只是一兩座礦山,而是一個長六千米、寬四千米的金礦帶。在另一個時空,隨着開採技術進步,露天金礦採完之後,又向地下開採,最深處地下3200米還有金礦。

科拉爾地區金礦,原爲本地貴族所佔,一人霸佔兩三個礦山,用最原始的方法在採金。

被棉會股東發現之後,有幾個股東瞞着棉會,花錢辦理了購地手續,然後幾家私兵組成軍隊,打了足足半年才終於得逞,成功將幾座金礦給搶到手裡。

天竺棉會後知後覺,但已經悔之晚矣,金礦竟被幾個普通股東霸佔,而且對方還事先在棉會辦理了合法手續!

於是,天竺棉會召開股東大會,集體逼着礦主們納稅,規定每年開採的黃金,拿出兩成上交給棉會做保護費。

王淵對此已經知情,但距離國都有點遠,暫時還騰不出手去處理。

處理方式其實很簡單,宣佈全國金銀銅礦爲國有,只有鐵礦允許私人開採。之所以放開鐵礦口子,是用來刺激冶鐵和工商業的發展。

“轟轟轟!”

戚繼光正在藉着篝火光亮吃飯,突然聽到遠處傳來炮響。

王崇也站起來,隨即又坐下。

那隻騎兵馱着小炮,居然連夜進攻。也可能是佯攻,打算夜裡疲勞敵人,第二天發起真正的衝擊。

一夜無話,翌日繼續上路。

下午時分抵達沛陽,戚繼光等數千移民,被暫時安置在城外休息。

而此時此刻,吳承恩等濟世派弟子,則在京畿地區清查土地和人口。

京畿土地,要麼被棉會股東買下,要麼分給漢人軍隊和土著僕從軍。如今,士兵都已經被王淵調離,可以放心大膽的清田,等軍隊回京估計都已經清完了。

就是製作戶籍有些頭疼,土著的姓名全靠音譯,而且沒有音譯標準,一眼望去腦子都要看暈。

“仲德,你總算來了。”王淵高興道。

王崇說道:“陛下,軍戶及家屬,第一批只帶來五千餘人。”

王淵笑道:“沒事,慢慢來。你既來了,便召集衆人議事。”

這破國家,不但王宮殘破不堪,連正式的政府辦公地點都沒有,以前天竺棉會是強佔民房和神廟辦公。

議事之人,除了王崇之外,還有方靈犀等物理門徒,吳汝霖等王家的家生子,軍中將領因爲有任務在身都沒到場。

王淵把印好的小冊子發下去,笑道:“無規矩不成方圓,建國自有章程,諸位且先看看。”

王崇接過小冊子一看,封面寫着《天竺國欽定憲法大綱》。

憲,此字有諸多含義,即:法度,典範,曆法,方法,效法,思考。

衆人瞬間明瞭,這是一份類似《皇明祖訓》的玩意兒。

王崇翻開只讀了序言,就立即表情嚴肅起來。

一個國家,爲什麼能成爲國家?

一個國王,爲什麼可以具備法統?

《天竺國欽定憲法大綱》開篇八個字寫道:“天生萬民,以爲華夏。”

天是一切的造物主,天之子民即華夏民族。

“三皇五帝,締造神州。周武秦王,定鼎天下。”

我們文明的起源,是三皇五帝開創的。我們的國家觀念,是周武王和秦始皇建立的。

“天下幾何也?古止有中原之地。百代先賢,篳路藍縷,而及秦晉、燕趙、齊魯、荊楚、巴蜀、吳越、雲貴、兩廣、河套、西域、東北。今之天下,曠有四海,而無華夏生民所居。今大明中國昌盛,百姓繁衍億兆,地狹而人多。華夏之民何以生息?海外之地,乃天賜矣!”

一個國家,需要有國家意識。

一個民族,需要有民族共識。

否則就是茫然的,人心難以團聚,國家也失去法統。

中國的皇帝不需要考慮太多,因爲國家民族共識早就形成了。無非天賦皇權,皇帝是天之子,受命於天而統治萬民,因此皇帝和百官上朝的地方叫“奉天殿”,大明皇帝叫做“奉天承運皇帝”。而老百姓的集體共識,則是“敬天法祖”,敬畏上天,尊奉祖宗。

另一個時空的美國,其國家民族共識如下:上帝把美利堅之地賜給清教徒,美利堅是上帝應許之地,美國是上帝應許之國。

因此,不管美國早期移民,在北美幹了多少壞事,那都是上帝所允許的,而且是上帝所鼓勵的。美國稱霸全球,到處惹是生非,那也是上帝的旨意。因爲美國乃上帝寵兒,美國人需要把自由民主的精神傳播到世界每個角落。

王淵拉一票人來天竺建國,可他需要法統,需要一個國家意識,否則就是得國不正。就算是他手下的大臣,心底也認爲自己是大明子民,而非這勞什子的天竺子民。

因此,王淵必須獲得建國的合理性。

即天生萬民,有了華夏民族。華夏民族,本就應該擁有天下。

【書友福利】看書即可得現金or點幣,還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可領!

古代的天下,只有中原九州,有了歷代先賢的艱難創業,天下擴大到巴蜀、荊楚、吳越、雲貴、兩廣、西域、草原和東北。而今,大明的人口已經爆炸,中國容不下那麼多天之子民,於是就讓人們發現了地球,海外之地皆爲天賜之地。

今後,華夏民族的起源之國爲中國,中國皇帝是天子。但是,天子只能管中國,其餘子民有義務,爲華夏開創更多領地,建立更多國家,讓天之子民擁有真正的天下。

這就是王淵的建國初衷,也是王淵建國的法統所在。

名不正則言不順,王淵首先要讓自己名正言順,同時給自己國民一個奮鬥目標和集體意識!

592【打開天窗】117【豹房之行】(爲盟主“愛愛家的風中瑜帆”加更)726【小把戲】712【三請三辭】580【退路】359【驍將衝鋒】730【國家法統】628【下有對策】059【科舉密卷】150【恐非良配】183【科學愛好者楊慎】596【我們真是要去餵羊駝】681【第一個法定上巳節】709【權力交替】166【力學發端】310【吃人不吐骨頭】462【福山、馬祖湖和櫟木灣】102【餿主意】(爲盟主“巫馬行”加更)183【科學愛好者楊慎】658【林富的亂國之謀】657【四面捅刀】084【回家】005【以理服人】163【玻璃已經在明朝爛大街了】478【王子復國記之末】343【葡萄牙總督】112【收禮】354【莫名其妙的戰爭】385【寧王起兵】518【轉角愛情】383【舊時同窗】314【自投羅網】655【你他娘真是個人才】129【去而復回】031【對答如流】061【春歸】627【鄉紳幫着搞人口普查】343【葡萄牙總督】707【貴州事】128【兀那賊將,可敢與我一戰】686【濟州島?大明南直隸耽羅州!】189【王門心學之物理學派】479【捨我其誰】171【千里鏡問世】335【改革田稅】038【戳戳戳】578【排除異己】704【太師】171【千里鏡問世】478【辣個男人又回來了!】594【誰是我爸爸?】708【結廬而居】452【文官都壞得很】110【強點狀元】(爲盟主“起點八百萬大雕騎士總教頭”加更)668【阿拉伯海與印度洋,皆爲大明海疆!】067【威名遠播】251【非我族類?】578【排除異己】103【白衣飛將王二郎】(爲盟主“丁博約”加更)216【新一批學生】368【氣人皇帝】529【殷地與殷民】634【宇宙大戰】777【印度神裔,亦爲炎黃子孫】429【專業人士】304【海盜的追求】115【人鬼難辨】115【人鬼難辨】【日本——寧爲太平犬】231【沈師爺來啦】390【兵不血刃的決戰】606【只要儒家,不要儒教】115【人鬼難辨】408【智障總督與智障使節】363【差點被反殺】550【吾非亡國之君,爾等皆亡國之臣】038【戳戳戳】617【不查而查】462【福山、馬祖湖和櫟木灣】147【豹房蹴鞠總教練】052【送信】163【玻璃已經在明朝爛大街了】664【大明欽賜葡萄牙國王金印】733【給神廟娶親?】130【忽悠友軍】099【放風箏】104【前三名都不屑看榜的】(爲盟主“無聊的倒黴熊”加更)469【機關算盡太聰明,不如陪皇帝釣魚】477【王子復國記之二】698【史詩級村鬥】221【貴州開科】731【政府構架】106【上巳踏青】617【不查而查】640【輿論監督力量】719【娃娃親】091【簡在帝心,轉頭就忘】719【娃娃親】058【張老憤青】335【改革田稅】
592【打開天窗】117【豹房之行】(爲盟主“愛愛家的風中瑜帆”加更)726【小把戲】712【三請三辭】580【退路】359【驍將衝鋒】730【國家法統】628【下有對策】059【科舉密卷】150【恐非良配】183【科學愛好者楊慎】596【我們真是要去餵羊駝】681【第一個法定上巳節】709【權力交替】166【力學發端】310【吃人不吐骨頭】462【福山、馬祖湖和櫟木灣】102【餿主意】(爲盟主“巫馬行”加更)183【科學愛好者楊慎】658【林富的亂國之謀】657【四面捅刀】084【回家】005【以理服人】163【玻璃已經在明朝爛大街了】478【王子復國記之末】343【葡萄牙總督】112【收禮】354【莫名其妙的戰爭】385【寧王起兵】518【轉角愛情】383【舊時同窗】314【自投羅網】655【你他娘真是個人才】129【去而復回】031【對答如流】061【春歸】627【鄉紳幫着搞人口普查】343【葡萄牙總督】707【貴州事】128【兀那賊將,可敢與我一戰】686【濟州島?大明南直隸耽羅州!】189【王門心學之物理學派】479【捨我其誰】171【千里鏡問世】335【改革田稅】038【戳戳戳】578【排除異己】704【太師】171【千里鏡問世】478【辣個男人又回來了!】594【誰是我爸爸?】708【結廬而居】452【文官都壞得很】110【強點狀元】(爲盟主“起點八百萬大雕騎士總教頭”加更)668【阿拉伯海與印度洋,皆爲大明海疆!】067【威名遠播】251【非我族類?】578【排除異己】103【白衣飛將王二郎】(爲盟主“丁博約”加更)216【新一批學生】368【氣人皇帝】529【殷地與殷民】634【宇宙大戰】777【印度神裔,亦爲炎黃子孫】429【專業人士】304【海盜的追求】115【人鬼難辨】115【人鬼難辨】【日本——寧爲太平犬】231【沈師爺來啦】390【兵不血刃的決戰】606【只要儒家,不要儒教】115【人鬼難辨】408【智障總督與智障使節】363【差點被反殺】550【吾非亡國之君,爾等皆亡國之臣】038【戳戳戳】617【不查而查】462【福山、馬祖湖和櫟木灣】147【豹房蹴鞠總教練】052【送信】163【玻璃已經在明朝爛大街了】664【大明欽賜葡萄牙國王金印】733【給神廟娶親?】130【忽悠友軍】099【放風箏】104【前三名都不屑看榜的】(爲盟主“無聊的倒黴熊”加更)469【機關算盡太聰明,不如陪皇帝釣魚】477【王子復國記之二】698【史詩級村鬥】221【貴州開科】731【政府構架】106【上巳踏青】617【不查而查】640【輿論監督力量】719【娃娃親】091【簡在帝心,轉頭就忘】719【娃娃親】058【張老憤青】335【改革田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