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南京(八)

龍溪月港?胡萬里不由微皺了皺眉頭,前世今生他都是內陸人,從未去過福建,自然不會知曉什麼月港,但龍溪臨海他是知道的,大明實行海禁他也是知道的,這吳家居住在南京,吳亦有口中的月港自然不會是什麼內河港口,當下他便沉聲道:“貴府是海商?”

天色已黑,雖然有紗燈照映,卻仍是影影綽綽,吳亦有看了看周圍,又瞥了前面幾人一眼,將腳步放的更慢,大明禁海,這海商可不是什麼光彩的身份,他不得不小心一點,當下便道:“長青兄,此地非是談話之地,不若到畫舫上再談如何?”

胡萬里微微點了點頭,不再吭聲,心裡卻已是斷定了吳家海商的身份,若不是海商,根本無須如此遮掩,見他點頭,吳亦有便道:“長青兄慢行一步,這下前去安排一下。”說着便快步趕上前去。

不一時,衆人便在武定橋畔碼頭上了一艘大畫舫,而吳亦有、胡萬里兩人隨後則上了一艘小畫舫,尾隨其後。

待畫舫行至河中,吳亦有才含笑道:“不知長青兄對於海貿是何看法?”

胡萬里瞥了一眼艙門,卻未吭聲,吳亦有不由微微一笑,道:“船伕是在下的僕從。”口中說着,他仍是起身將艙門關了。

胡萬里這纔開口道:“夢然家裡既是海商,應該更清楚海貿的利弊,不知你們海商對海貿是何看法?”

見他不答反問,反客爲主,吳亦有暗忖這傢伙不好打交道,略一沉吟,他才道:“海貿實是利大於弊,不論與東洋、南洋、西洋互貿,利潤皆在一倍,不僅能互通有無,亦能改善民生困苦。”

胡萬里當即便擡手打斷道:“利潤僅只一倍?該是三、四倍之暴利吧?夢然若是處處虛言,咱們便無須再談。”

聽的這話,吳亦有不由一愣,他何以對海貿利潤如此清楚?當下便苦笑着道:“長青兄,小弟非是虛言,海貿利潤是高,但在月港出貨進貨卻被肆意壓價盤剝,大頭皆被當地海商吞了。”

聽的這話,胡萬里心頭一驚,月港竟是個走私的港口?微微沉吟,他便道:“龍溪月港如今是什麼情形?”

吳亦有當下便謹慎的道:“由於實行海禁,月港如今已是大明沿海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不過,當地海商衆多,以謝和爲首的船隊不僅海船數量多,而且把持着九龍江內河航運,外地海商實難立足。”

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胡萬里不由暗暗欣喜,真要如此,這龍溪知縣可就是個天大的肥缺,不消說,吳家之所以如此巴結自個,自然是希望通過自己在月港佔的一席之地,這事可不能貿然應諾,須的到任之後,瞭解下實際情況才能定下來。

微微沉吟,他才問道:“月港走私,始於何時?再則,大明沿海港口衆多,何以一衆海商獨獨青睞月港?”

吳亦有呷了口茶,才緩緩說道:“一直以來,朝廷皆實行海禁,海外貿易皆是‘朝貢貿易’,即海外諸夷皆以‘朝貢’的形勢來大明貿易,朝廷設市舶司以管理,唯有貢船方能互市,非入貢之船即不許其互市,海商乃王法之所不容。

自弘治朝(1488)開始,由於朝貢船隻減少,海禁一度有所鬆動,廣東、江浙沿海私通海外船舶者亦因此而興盛起來,其間海禁之風時鬆時緊,卻並未禁絕。

然到了正德末年,嘉靖初年,弗朗機人卻在廣東肆意橫行,屢起爭端,擾亂地方,引起朝廷恐懼,正所謂禍不單行,寧波又發生日使爭貢之役,禍及浙江,朝廷在派兵鎮壓之後,再次厲行海禁,封鎖沿海各港口,銷燬出海船隻,斷絕海上交通。嚴厲禁止非朝貢船隻入口貿易,且遷怒南洋,將安南、滿刺加諸番船隻盡行阻絕,廣東、江浙等地海貿就此蕭條。

朝廷厲行海禁,海上衆多的海船海商自不甘就此斷絕生路,月港地理位置好,距九龍江出海處近,更重要的是當地並未駐紮水師,巡海道亦是經年不至,因此月港便一躍成爲私人海上貿易的最大港口。至於月港走私,據悉早在永樂年間便已悄然盛行,不過之前的規模太小,不爲人知罷了。”

日使爭貢之役乃是嘉靖二年,如此說來,月港大規模走私不過是近幾年的事情,胡萬里呷了口茶,卻是猛然想到,月港走私既然規模如此大,這就說明海商的規模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程度,這年頭,做什麼生意能及得上海外貿易?

想到這裡,他不僅一陣心熱,朝廷越是厲行海禁,海上貿易的利潤亦就越高,這是無容置疑的,況且,如今正是美洲發現白銀的時候,而白銀在大明亦正逐步成爲法定貨幣,可以說,這個時代,最好的生意,最賺錢的生意就是海貿。

他如今身爲龍溪知縣,月港又是大明最大的走私港口,正可謂是天賜良機,豈能不插手海貿?

見胡萬里半晌不語,吳亦有心裡不由大爲忐忑,他實則已經將所求之事說的清清楚楚,胡萬里卻默然以對,這可不是什麼好兆頭,就在他心上心下之時,胡萬里緩緩開口問道“|你家船隊有多少艘船?”

微一沉吟,吳亦有便沉聲道:“六條千料以上的三桅大船,”

才六條船,胡萬里不由微覺失望,略一沉吟,他才道:“南京不止你一家海商吧?”

這話是什麼意思?嫌規模太小?還是探聽底細?吳亦有警惕的看了他一眼,才道:“南京的海商絕不會只有我們吳家,但海商畢竟見不得光,彼此之間清楚底細的着實不多。”

見他說話遮遮掩掩,胡萬里頗覺不快,但想到他身份,有可能是知道的不多,亦做不了主,稍一沉吟,他才道:“船隊事宜你家誰做主?”

“乃是家父。”吳亦有謹慎的道。

胡萬里點了點頭,道:“明日晚間,約令堂談談。”

第122章募捐第164章月港內訌第364章 下旨第47章 南京(三)第291章 張璁回京第348章 金印第44章 新授官職第259章 寧波望族第六章 買僕第43章 白送第216章 化害爲利第195章 籌錢第134章大凶之兆第197章 三彈張璁第323章 軍事演習第479章 主動歸附第298章 潛在危機第436章 入侵倭國第26章 明朝海禁第396章 遷界禁海第449章 偷天換日(十)第19章 落寞張璁第327章 永寧衛的算盤第335章 送上門的機會第142章 火炮第245章 報應不爽第56章 科舉革新第398章 嘉靖再出手第53章 南京(九)第90章 一把火第205章 籠絡第353章 仇人相見第303章 投其所好第257章 出行第15章 風波起第46章 南京(二)第137章 張璁再致仕第139章求人不如求己第320章 南鎮撫司第117章如意算盤第470章 雄辯第359章 招安條件第143章火器大家第151章 爲那般第59章 釜底抽薪第103章 南北郊議第359章 招安條件第383章 翻臉第326章 威懾第318章 唱雙簧第445章 偷天換日(六)第283章 清曼憂心第349章 蠱惑第410章 城破第459章 偷天換日(二十)第466章 偷天換日(二十七)第297章 開張不順第437章 秘不發喪第50章 南京(六)第415章 舉國震驚第 168章考驗第448章 偷天換日(九)第47章 南京(三)第221章 東廠第243章 忘義叛恩第485章 無奈第230章 圍魏救趙第436章 入侵倭國第224章 一門兩公第55章 師爺第366章 摻沙子第214章 鬧大了第八章 試探第338章 招安條件第306章 硬骨頭第183章再提開海第422章 捐款第41章 徐州第61章 出海第325章 再出豪言第245章 報應不爽第430章 出兵理由第419章 緩和關係第406章 堅守第98章 陋規第280章 辭官之道第1章 被點撥第442章 偷天換日(三)第370章 淘金潮第45章 南京(一)第14章 惹麻煩了第176章指婚第360章 聽調不聽宣第378章 虧大了第296章 收人第435章 招攬第221章 東廠第272章 逛集 市第335章 送上門的機會第461章 偷天換日(二十二)
第122章募捐第164章月港內訌第364章 下旨第47章 南京(三)第291章 張璁回京第348章 金印第44章 新授官職第259章 寧波望族第六章 買僕第43章 白送第216章 化害爲利第195章 籌錢第134章大凶之兆第197章 三彈張璁第323章 軍事演習第479章 主動歸附第298章 潛在危機第436章 入侵倭國第26章 明朝海禁第396章 遷界禁海第449章 偷天換日(十)第19章 落寞張璁第327章 永寧衛的算盤第335章 送上門的機會第142章 火炮第245章 報應不爽第56章 科舉革新第398章 嘉靖再出手第53章 南京(九)第90章 一把火第205章 籠絡第353章 仇人相見第303章 投其所好第257章 出行第15章 風波起第46章 南京(二)第137章 張璁再致仕第139章求人不如求己第320章 南鎮撫司第117章如意算盤第470章 雄辯第359章 招安條件第143章火器大家第151章 爲那般第59章 釜底抽薪第103章 南北郊議第359章 招安條件第383章 翻臉第326章 威懾第318章 唱雙簧第445章 偷天換日(六)第283章 清曼憂心第349章 蠱惑第410章 城破第459章 偷天換日(二十)第466章 偷天換日(二十七)第297章 開張不順第437章 秘不發喪第50章 南京(六)第415章 舉國震驚第 168章考驗第448章 偷天換日(九)第47章 南京(三)第221章 東廠第243章 忘義叛恩第485章 無奈第230章 圍魏救趙第436章 入侵倭國第224章 一門兩公第55章 師爺第366章 摻沙子第214章 鬧大了第八章 試探第338章 招安條件第306章 硬骨頭第183章再提開海第422章 捐款第41章 徐州第61章 出海第325章 再出豪言第245章 報應不爽第430章 出兵理由第419章 緩和關係第406章 堅守第98章 陋規第280章 辭官之道第1章 被點撥第442章 偷天換日(三)第370章 淘金潮第45章 南京(一)第14章 惹麻煩了第176章指婚第360章 聽調不聽宣第378章 虧大了第296章 收人第435章 招攬第221章 東廠第272章 逛集 市第335章 送上門的機會第461章 偷天換日(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