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寒心

對於建武學,胡萬里堅信嘉靖會採納,這個中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雖然朝廷對勳臣子弟的培養和任用有一定的成例,諸如十五歲以上入京營訓練,三十歲以下都須入太學就讀,並且挑選表現優異者充當勳衛和散騎舍人,不過,因爲世襲制度的原委,勳臣子弟大多養尊處優,再說了,崇階厚祿反正是指日可待,誰還有心思讀書習武?無非是虛應故事而已。

成立武學,嘉靖親任祭酒,這情形就會爲之一變,想在武學混日子,怕是沒機會充當勳衛和散騎舍人,可別小看了這勳衛和散騎舍人,雖說俸祿不高,分別對應正五品、八品的俸祿,但這是勳臣子弟襲爵前任事起家的唯一途徑。

提高勳臣子弟讀書習武的積極性尚在其次,籍此機會,培養選拔優秀的軍事人才,加強對京營對便軍的掌控,另闢蹊徑令勳臣重返朝堂纔是建武學的最大收益,嘉靖沒理由不採納。

這一點,張璁也應該一點就透,既然無法阻止武勳重返朝堂,無法阻止武勳再度崛起,張璁對三權分立的態度就會有所改變,不過,要說出此事,胡萬里也有所顧忌,不僅嘉靖會對他有看法,他與魏國公徐鵬舉私下往來之事也不好向張璁解釋。

就在胡萬里沉吟不決之時,張璁已是緩緩開口道:“長青上疏建言三權分立可謂是一片苦心,但此舉實是有失輕率,不僅將你自身置於風口浪尖,還拖累了幾個同年,三權分立影響極大,侵害的不僅是文臣的利益。還危及到天下士子的身份地位,必然招來朝野士人的口誅筆伐,有身敗名裂,斷絕仕途的可能,爲師復出,不過是早晚的事。何須急於一時?”

微微一頓,輕嘆了一聲,他才接着道:“三百餘門生,爲師最爲看重的便是長青,朝廷如今正是多事之秋,缺的便是如長青這般的俊才,然朝中大臣卻皆是黨同伐異,誰會爲朝廷惜才?長青日後行事要三思而後行,切爀輕率莽撞。急功近利,乃是官場大忌。

三權分立之事如今已鬧的沸沸揚揚,朝野皆知,更會引發一場前所未有的文武之爭,長青此時不宜再堅持,便是沉默亦不妥,爲今之計,是暫避風頭。公開上疏稱疾乞休,以皇上對長青的賞識。必不會讓長青就此離去,多半會令長青回漳州專心打理農學院事宜,緩上一年半載,待的風頭過後,爲師再懇祈調你進京,皇上多次有意調你回京師。這不是什麼難事。”

聽的這話,胡萬里心裡登時拔涼拔涼的,張璁讓他稱疾乞休,這無疑是爲公開反對三權分立做準備,不僅是他。怕是周志偉、魏一恭、趙文華三人都是這個下場,他不由有些寒心,也死了再勸說張璁的念頭,他倒無所謂,起復的機會有的是,不過,周志偉三人卻就難說了。

微微沉吟,他才欠身道:“恩師訓誨,學生必定銘記在心,學生上疏之時已做好辭官的準備,如今恩師重掌內閣,學生若能回漳州專心打理農學院自然更好,不過,南京西南兩城的賑濟,魚臺兩府六縣的賑濟事關朝廷聲譽和彩票的聲譽,實不宜半途而廢,再則彩票事宜亦需可靠人手打理,恩師能否讓周志偉三人來接手?”

魚臺兩府六縣的賑濟,張璁倒不怎麼上心,但南京西南兩城的賑濟他卻不得不上心,原本他還擔心胡萬里乘機撂挑子,準備好好遊說一番的,聽的這話,他不由大爲放心,胡萬里如此提議,分明是給周志偉三人起復的機會,斷不會撒手不管,當下他便微微頜首道:“周志偉三人此番倒是因禍得福了。”

說着,他微微一笑,道:“皇上爲解百姓之苦,曾在宮中設壇齋醮祈求上蒼降下抗旱抗寒農作物,長青若是能夠將尋到的抗旱抗寒且耐貧瘠的農作物推廣天下,不僅是奇功一件,亦能借此重塑名望。”

“恩師放心。”胡萬里欠身道:“學生飽食暖衣,出仕爲官,自當以天下爲己任,便是爲天下蒼生着想,亦會殫精竭力盡快推廣抗旱抗寒耐貧瘠的農作物,不過,農學院初建,人才匱缺,要想全面推廣,三五年之內,學生實無把握,怕是得十年光景纔會有小成。”

聽的這話,張璁不由微微點了點頭,含笑道:“十年不過彈指間,若能在全國推廣抗旱抗寒的農作物,長青必然青史留名,不過,皇上和爲師都不可能讓長青在漳州滯留十年之久,三五年都是奢望,眼下正是你們一批同年三年考滿之期,可有適宜的人選要調往農學院?”

見張璁有意示好,胡萬里自然不會客氣,雖說農學院如今還有個孫光輝,但孫光輝是龍溪知縣,不過是兼着打理農學院而已,再說,日後農學院肯定是要在京師在江南設立分院,要的是人手,如此好事自然不能便宜別人,微微沉吟,他才道:“學生如今是惡名在外,一衆同年未必有人願意來協助學生,恩師不妨徵詢一下蔡克廉、黃正色、李良三人。”

張璁微微點了點頭,以胡萬里眼下的名聲,確實沒什麼人願意跟他攪合在一起,不過農學院是嘉靖較爲重視的,容易出成績,能在農學院任職,日後升遷起來容易的多,胡萬里所說的這三人與他在京師觀政之時往來較多,倒是有可能願意去。

不過,聽胡萬里的口氣,竟似三人都想要,一個農學院要那麼多人做什麼?再說這三人都是正七品,農學院已經有了一個監丞,難不成還設四個監丞不成?微微沉吟,他才道:“若是三人都願意協助長青呢?”

胡萬里微微一笑,道:“大明地域遼闊,各地氣候差異甚大,要在全國推廣抗旱抗寒耐貧瘠的農作物,僅有漳州一所農學院顯然是遠遠不夠的,若是三人都願意來,還懇祈恩師一併調來,再則,如此亦顯的朝廷對農學院的重視,更利於農學院的迅速發展。”

“行。”張璁爽快的道:“不過,長青年後的上個摺子要人。”(未完待續請搜索,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第165章橫插一腳第267章 回家第372章 新式火槍第89章 益藩王世子第309章 堅守待援第436章 入侵倭國第380章 奴隸貿易第465章 偷天換日(二十六)第172章嚴力的心思第95章 計劃第193章 風起第2章 錢不湊手第377章 三宣六慰第437章 秘不發喪第215章 扯皮第349章 蠱惑第352章 不安第464章 偷天換日(二十五)第472章 各有算盤第331章 大同兵變第299章 廠衛陰影第347章 贖金第415章 舉國震驚第444章 偷天換日(五)第359章 招安條件第315章 滿載而歸第444章 偷天換日(五)第305章 外儒內法第83章 挑釁第399章 佳人來第197章 三彈張璁第66章 琉球第83章 挑釁第125章姑妄言之第181章入主月港(三)第254章 物色第302章 下馬威第420章 共贏第332章 兩手準備第426章 飛剪第263章 不爲所動第491章 斬草除根第82章 豁出去第180章 入主月港(二)第98章 陋規第456章 偷天換日(十七)第321章 強勢第372章 新式火槍第193章 風起第383章 翻臉第242章 月犯進賢第 389章 生路第96章 無事生非第114章 籠絡第345章 火燒大阪灣(五)第479章 主動歸附第57張 被彈劾第378章 虧大了第96章 無事生非第491章 斬草除根第452章 偷天換日(十三)第430章 出兵理由第304章 管理的困惑第95章 計劃第287章 障眼法第 63章 弄巧成拙第481章 禪位第175章紅夷大炮第219章 難以置信第170章金星晝現第92章 一盆冷水第390章 大捷第490章 東興銀行第340章 瘋了第133章 引子第403章 火燒月港第461章 偷天換日(二十二)第310章 攻心第386章 丘八第247章 豪賭第258章 清譽第330章 招安第244章 嘉靖反應第132章盛極第351章 軟硬兼施第1章 被點撥第46章 南京(二)第432章 相遇第222章 聯手第286章 萬順合第191章府尹之位第91章 雙管齊下第163章彩票圈錢第276章 肉靶第165章橫插一腳第 401章 動手第369章 發現金礦第21章 授官第266章 招攬第97章 鑄私錢
第165章橫插一腳第267章 回家第372章 新式火槍第89章 益藩王世子第309章 堅守待援第436章 入侵倭國第380章 奴隸貿易第465章 偷天換日(二十六)第172章嚴力的心思第95章 計劃第193章 風起第2章 錢不湊手第377章 三宣六慰第437章 秘不發喪第215章 扯皮第349章 蠱惑第352章 不安第464章 偷天換日(二十五)第472章 各有算盤第331章 大同兵變第299章 廠衛陰影第347章 贖金第415章 舉國震驚第444章 偷天換日(五)第359章 招安條件第315章 滿載而歸第444章 偷天換日(五)第305章 外儒內法第83章 挑釁第399章 佳人來第197章 三彈張璁第66章 琉球第83章 挑釁第125章姑妄言之第181章入主月港(三)第254章 物色第302章 下馬威第420章 共贏第332章 兩手準備第426章 飛剪第263章 不爲所動第491章 斬草除根第82章 豁出去第180章 入主月港(二)第98章 陋規第456章 偷天換日(十七)第321章 強勢第372章 新式火槍第193章 風起第383章 翻臉第242章 月犯進賢第 389章 生路第96章 無事生非第114章 籠絡第345章 火燒大阪灣(五)第479章 主動歸附第57張 被彈劾第378章 虧大了第96章 無事生非第491章 斬草除根第452章 偷天換日(十三)第430章 出兵理由第304章 管理的困惑第95章 計劃第287章 障眼法第 63章 弄巧成拙第481章 禪位第175章紅夷大炮第219章 難以置信第170章金星晝現第92章 一盆冷水第390章 大捷第490章 東興銀行第340章 瘋了第133章 引子第403章 火燒月港第461章 偷天換日(二十二)第310章 攻心第386章 丘八第247章 豪賭第258章 清譽第330章 招安第244章 嘉靖反應第132章盛極第351章 軟硬兼施第1章 被點撥第46章 南京(二)第432章 相遇第222章 聯手第286章 萬順合第191章府尹之位第91章 雙管齊下第163章彩票圈錢第276章 肉靶第165章橫插一腳第 401章 動手第369章 發現金礦第21章 授官第266章 招攬第97章 鑄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