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三章 書終成

古老的中原大地,沉寂了百餘年,自立朝之初的大戰之後,大明曆代,風雲變幻,貌似都與其沒有什麼關係,這片土地只是默默的養育着世代居住於此的黎民百姓和一位又一位分封至此的皇室親王郡王。

如果歷史的車輪沒有變換軌跡,那麼,這片土地還要沉寂百餘年,纔會迎來一場鉅變,而那次鉅變,正是大明朝滅亡的序曲。

當然,這會兒,歷史的車輪已然變換了軌跡,楊聰來了,大明是不可能滅亡了,而中原大地,也因爲楊聰奉旨修築順承鐵路而再次煥發出勃勃生機。

順承鐵路就是順天府到承天府的鐵路,它聯通的雖然是北直隸和湖廣承宣布政使司,主體卻在中原,因爲順承鐵路一大半都在中原,所以,三省總督胡宗憲也將臨時行轅定在了鄭州府。

這胡宗憲可是個狠人,做起事來那是相當的發狠,讓他來督建順承鐵路,楊聰那是找對人了,他剛一上任,便下令沿途所有州府徵召勞役,全力配合工部派來的官吏修築鐵路,而且他還不停的來回巡視,但凡有拖延者,不管是什麼緣故,一律革職查辦!

不過,就算他如此發狠,這鐵路也不是那麼好修成的,兩年之內要修築兩千餘里的鐵路的確是一個艱鉅的工程,因爲從順天府到承天府並不是一坦平洋,中間有山川、有河流、有丘陵、有險地,地形之複雜,往往讓人頭疼無比。

這不,鐵路修了一半,胡宗憲就迎來了一個巨大的挑戰,因爲鐵路必須越過黃河才能修到湖廣。

這個問題,胡宗憲其實早就意識到了,所以,他早早的就將工部都水清吏司一幫專門負責修築橋樑的老吏請了過來,讓他們想想辦法,看能不能在黃河上修築一座大橋。

這個時候,在黃河上修築大橋,那簡直就是開國際玩笑,沒有水泥,沒有鋼材,幾里長的大橋如何成型?

工部都水清吏司的一衆老吏絞盡腦汁想了將近一年,還是沒想出辦法來,這橋,真沒法修建啊!

怎麼辦呢?

無奈之下,胡宗憲只能修書一封,命人八百里加急發到京城,送給楊聰,請這位神一般的存在來想想辦法。

楊聰這會兒正因爲“發明”瞭望遠鏡而沾沾自喜呢,不曾想,胡宗憲去突然把這麼個大難題丟了過來。

在黃河上修築大橋,這種事,可能嗎?

壓根就不可能啊!

至少,這時候是不可能的,別說是兩年,大明再發展二十年也不一定達到在黃河上修築大橋的程度。

那麼,怎麼辦呢?

不能修築大橋,那就只有擺渡了,楊聰猛然間想起來,這會兒他還沒將蒸汽輪船造出來呢。

蒸汽輪船其實比蒸汽機車要簡單,因爲船身這個載體本來就有,不用重新設計,而且什麼載重,什麼轉向系統都不用考慮,只需要考慮怎麼用蒸汽機推動船體在水面上航行便成。

而且,這會兒大明還有個優勢,那就是大明水師原本就有輪船,比如車輪舸,其本身就是用車輪一般的水輪來推動的,只是水輪轉動靠的是人力而已。

這東西,只要稍微改進一下,將蒸汽機裝上去,直接就是蒸汽輪船了。

當然,皇帝出巡都講究個排場,如果光是幾丈長的車輪舸貌似顯得有些寒酸,楊聰乾脆命人將大福船改造了一下,撤掉風帆,加上水輪,用以作爲嘉靖乘坐的龍舟。

物理學院本就有船務學堂,那裡的弟子也大多是造船的工匠出身,這種“小事”倒也無需楊聰親自去動手,他只需把想法說出來,自然有人幫他去完成。

這個時候,楊聰還有重要的事情要忙呢,也沒空去督造什麼輪船,因爲《格物致知之理》的修撰就快完成了。

《格物致知之理》一書可是改造整個大明的基礎,他自然要將其擺在首位。

而且,這書可是前前後後編撰了十餘年,花費了他不知多少心血,這會兒就快成書了,他還不丟下所有事情,全力去整啊。

其實,這後續的修撰也沒多大的工作量,主要就是請嘉靖看過之後,提出一些意見,然後根據嘉靖的意見修改一下而已。

比如書名,光是《格物致知之理》貌似有點不合適,因爲上面沒有提及嘉靖這個皇帝啊。

所以,嘉靖要求,書名的前面,封面的左上角,必須加上,“大明嘉靖敕造”字樣。

又比如,嘉靖覺着,這《兵法篇》涉及到明軍的機密,不適宜傳出去,所以,這《格物致知之理》還必須分爲宮廷版和民間版,宮廷版的是御用全書,而民間版的則應該刪減很多機密內容。

這一點楊聰倒是深以爲然,他認爲《兵法篇》還沒什麼,因爲敵國就算知道了明軍的排兵佈陣方法,沒有明軍這麼先進的武器,那也是假的。

《格物致知之理》一書中有很多東西都比兵法還重要,比如蒸汽機的製造方法,火槍火炮的加工方法和各種加工設備的製造方法,這些,是絕對不能傳出去的,一旦傳出去,那歐陸列強就發財了,甚至小小的東瀛都會變得無法收拾。

所以,他主動將蒸汽機的製造方法,火槍火炮的加工方法和各種加工設備的製造方法,還有火車、輪船等內容全部從民間版裡面刪掉了,只剩下什麼紡紗機、織布機等民用設備的描述。

而且,他還要求王宣對所有蒸汽機進行了改進,整體全部密封起來,就剩下蒸汽進出的口子和連桿伸出的地方,其他,從外表根本就看不出端倪來。

這密封的外殼還連着蒸汽活塞的外壁,一旦強制拆卸,整個蒸汽機就廢了。

當然,就算是這樣防範,有心人花點時間還是能夠仿製的,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他唯有告誡王宣和其他物理學院的弟子,刻苦鑽研,勇猛精進,力求時刻保持在蒸汽機應用這一塊的領先地位。

經過一番細緻的修撰之後,《格物致知之理》一書終於通過了嘉靖的審覈,正式成書了。

此書分爲宮廷御用版和民間版,共有《天文篇》,《地理篇》,《五行篇》,《兵法篇》等八大類,合計三十六卷,一百八十餘本,其中,民間版共刪減了一個大類,四個分卷,二十餘本,僅剩一百六十餘本。

整書的用紙,那是極度的奢華,封面用的是最爲經久耐用的生宣牛皮紙,裡面的書頁用的也是時下最爲貴重的白棉薛濤箋,總體用料甚至比《永樂大典》的原本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而且,這次楊聰也是下了血本,所有書頁均請人做成了統一制式的模板,準備批量印刷!

要知道,像《格物致知之理》這樣的鴻篇鉅著在這年頭一般都是手抄的,因爲整套包含的書實在是太多了,一百多本甚至是幾百本書如果全部要排版印刷,那造價簡直無法估量,甚至就連皇室都承擔不起!

比如說《永樂大典》就只有手抄本,根本就沒有什麼印刷本。

第五十五章 資敵第九十七章 通風報信第二卷 第三章 這小子真橫第一八二章 好人第六十三章 造勢第二二八章 提示第八十九章 皇莊第九十五章 稍安勿躁第二十六章 相見不如不見第一三八章 條件第十八章 往死裡整第二〇四章 秘技第一四二章 永慶合議第六十三章 自以爲聰明第九十一章 惠安侯第三十七章 一晚上就能脫胎換骨第二〇三章 考校第二十四章 門當戶對第二十一章 我跟你沒完第一五七章 歹毒第五十五章 睜眼說瞎話第七十六章 是誰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第二卷 第二十八章 時務策第一一五章 倭寇真的很厲害嗎第六章 恐怖的海商豪門第四十九章 貪第三十六章 科舉考試有捷徑嗎第一〇二章 死循環第四十三章 放火第一九四章 走向強盛第六十章 大明邊軍第七十八章 狀元聚.行酒令第一七六章 石見銀礦第一八四章 計中計第一二四章 暴利第一六三章 冤枉第九十四章 肆無忌憚第三章 好漢不吃眼前虧第一一七章 風起雲涌第一五三章 棋盤和棋子第一八四章 梯田第五十五章 神仙打架第一九一章 新的道路第一八〇章 喜從天降第一〇三章 倭寇與海盜第一二九章 班門弄斧第一一九章 何事秋風悲畫扇第五十三章 通通閉嘴第六十九章 凌厲的反擊第七十九章 步步爲營第一九一章 回京第一六三章 九州征討第十二章 封疆大吏第十七章 反手一巴掌第一八七章 嚴世蕃請客第七十九章 步步爲營第一〇九章 南臺船廠第六十七章 狠辣第六十九章 狠人第六十一章 義第一一九章 君子報仇第三十七章 真的假的第三十一章 聖聽第七十七章 翰林院是儲相之地嗎第十八章 不能做牆頭草第一三九章 嘴上的強者第四十二章 朝堂大事第六十六章 誰栽贓誰第二十七章 家賊第一〇一章 對對聯第九十八章 尋死第二卷 第三章 這小子真橫第二十八章 誰能抱得美人歸第一〇三章 倭寇與海盜第一三〇章 盾陣第二十三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九十二章 不願意相信第四章 願景第一五四章 松浦氏第七十五章 更不靠譜的會元第三十二章 教諭大人都嚇一跳第六十五章 掐架第五十六章 大同鎮第六十四章 悲哀第二二〇章 兩年第五十二章 喪心病狂第五十四章 京城危矣第二十七章 家賊第八十九章 妄動私刑第六十三章 魚兒上鉤了第八十八章 砸不死你第五十一章 俺答汗第一四三章 新政第一四九章 養寇自重第五十一章 俺答汗第三卷 第一四二章 內應第一五四章 松浦氏第七十五章 陽謀第五十三章 抽風般的操作第一四六章 亡國之禍
第五十五章 資敵第九十七章 通風報信第二卷 第三章 這小子真橫第一八二章 好人第六十三章 造勢第二二八章 提示第八十九章 皇莊第九十五章 稍安勿躁第二十六章 相見不如不見第一三八章 條件第十八章 往死裡整第二〇四章 秘技第一四二章 永慶合議第六十三章 自以爲聰明第九十一章 惠安侯第三十七章 一晚上就能脫胎換骨第二〇三章 考校第二十四章 門當戶對第二十一章 我跟你沒完第一五七章 歹毒第五十五章 睜眼說瞎話第七十六章 是誰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第二卷 第二十八章 時務策第一一五章 倭寇真的很厲害嗎第六章 恐怖的海商豪門第四十九章 貪第三十六章 科舉考試有捷徑嗎第一〇二章 死循環第四十三章 放火第一九四章 走向強盛第六十章 大明邊軍第七十八章 狀元聚.行酒令第一七六章 石見銀礦第一八四章 計中計第一二四章 暴利第一六三章 冤枉第九十四章 肆無忌憚第三章 好漢不吃眼前虧第一一七章 風起雲涌第一五三章 棋盤和棋子第一八四章 梯田第五十五章 神仙打架第一九一章 新的道路第一八〇章 喜從天降第一〇三章 倭寇與海盜第一二九章 班門弄斧第一一九章 何事秋風悲畫扇第五十三章 通通閉嘴第六十九章 凌厲的反擊第七十九章 步步爲營第一九一章 回京第一六三章 九州征討第十二章 封疆大吏第十七章 反手一巴掌第一八七章 嚴世蕃請客第七十九章 步步爲營第一〇九章 南臺船廠第六十七章 狠辣第六十九章 狠人第六十一章 義第一一九章 君子報仇第三十七章 真的假的第三十一章 聖聽第七十七章 翰林院是儲相之地嗎第十八章 不能做牆頭草第一三九章 嘴上的強者第四十二章 朝堂大事第六十六章 誰栽贓誰第二十七章 家賊第一〇一章 對對聯第九十八章 尋死第二卷 第三章 這小子真橫第二十八章 誰能抱得美人歸第一〇三章 倭寇與海盜第一三〇章 盾陣第二十三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九十二章 不願意相信第四章 願景第一五四章 松浦氏第七十五章 更不靠譜的會元第三十二章 教諭大人都嚇一跳第六十五章 掐架第五十六章 大同鎮第六十四章 悲哀第二二〇章 兩年第五十二章 喪心病狂第五十四章 京城危矣第二十七章 家賊第八十九章 妄動私刑第六十三章 魚兒上鉤了第八十八章 砸不死你第五十一章 俺答汗第一四三章 新政第一四九章 養寇自重第五十一章 俺答汗第三卷 第一四二章 內應第一五四章 松浦氏第七十五章 陽謀第五十三章 抽風般的操作第一四六章 亡國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