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 明升暗降

楊廷和緩緩念出這道聖旨後,滿殿文武不由大譁。

衆人面面相覷,臉上佈滿了極度的震驚。

“京衛指揮使”,最初由洪武時期所設,那時的京衛指揮使其職能可謂權傾京師,不僅包括護衛宮禁,守禦城門,拱衛京師,更轄京師十七衛,兼上直十二衛,四衛營等,其地位比如今的十二團營,御馬監,騰驤四衛更高,包括錦衣衛在內,名義上也屬京衛指揮使司統轄。

聖旨將秦堪升任爲京衛指揮使,按字面上的意思來說,確實是“升任”,不折不扣的新君加恩。

然而自永樂以後,國中軍制逐漸更易,由於永樂皇帝在位時常常御駕北征,當時的錦衣衛指揮使紀綱又很不爭氣的造老朱家的反,英明神武的永樂大帝很冷,很心塞,他漸漸感到一個衙門的權力過大並不是件好事,於是有意分化京衛指揮使司的權力,經過一百多年後,京衛指揮使司已漸漸失了實權。

如今的錦衣衛雖然名義還是由京衛指揮使司統轄,但實際上錦衣衛從來只對皇帝負責,任何事情皆有專折密奏的權力,根本無須通過京衛衙門,至於京衛指揮使司名下統轄的十餘個衛所,它們有的已劃歸團營統轄,有的劃歸御馬監,總之,洪武時期權勢滔天的京衛指揮衙門被永樂皇帝三兩下拆分後,如今已成了昨日黃花,只剩了一副空殼子,毫無實權了。

秦堪任錦衣衛指揮使時,京衛指揮使常來北鎮撫司串門,無論公事私事,名義上的老上司都只能陪着笑臉,小心翼翼的懇求。秦堪這個名義上的下屬卻愛搭不理。

風水輪流轉,沒成想到了嘉靖朝,擁有赫赫兇名的秦公爺在皇帝的登基大典上被新君玩了一出明升暗降的把戲。

大殿內鴉雀無聲,無數大臣的目光緊緊盯着秦堪的臉。目光或幸災樂禍。或滿是同情,試圖從他的臉上找到一絲憤怒的痕跡。看着殿中龍椅上正襟危坐的朱厚熜,再看看朝班中靜立無聲的秦堪,大家腦海中生出一個震驚的念頭。

要變天了!

秦堪身穿蟒袍,頭戴樑冠。神情不悲不怒,平靜得像一潭死湖,泛不起一絲漣漪。

朝中屬於秦黨一系的大臣紛紛心頭一沉,這個信號太明顯了。

大臣們能混到列班金殿,自然都不是蠢笨之人,一個個精明得很,每日朝堂上站的不是大臣。而是一隻只奸猾無比的老狐狸,今日還只是登基大典,新皇竟借加恩升任之名,將正德朝的第一權臣明升暗降了。果然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京師的時局隨着新皇的登基並沒有穩定,反而愈發撲朔迷離,愈發詭譎莫測。

楊廷和宣完這道聖旨後,殿內頓時鴉雀無聲,滿殿歡欣的氣氛徒然急轉直下,莫名的寒意在殿內瀰漫。

…………

…………

穿着金黃龍袍的朱厚熜表情有些複雜,新君即位,拉攏或打壓權臣立威本是應有之舉,只不過今日這道詔命未免有些急躁了,但一想到錢寧和江彬數日前在乾清宮進獻的幾句危言,朱厚熜便只覺得如坐鍼氈,寢食難安,削權已是勢在必行,一刻也等不了了。

這位極受正德皇帝聖寵的臣子,手裡掌握的權力太恐怖了,不僅如此,秦黨之黨羽遍佈大明天下,京師朝堂少說亦有半數歸附於他,此人之禍,比之當年的劉瑾更甚!劉瑾是太監,但他秦堪不是。

沉寂許久,殿內羣臣正驚疑不定時,寧國公秦堪卻哂然一笑,擡步走出朝班,向金臺安坐的朱厚熜屈膝一禮。

“臣,秦堪,叩謝天恩。”

朱厚熜也笑,笑得比秦堪更天真:“寧國公免禮,你是我大明砥柱之材,詔命加恩無可厚非,朕的江山社稷日後還靠國公多多輔佐,國中內外諸事,朕以後還會向國公請益問計……”

君臣假惺惺笑得正投入時,殿內一個名叫樑衛的監察御史忽然站出班來,沉聲道:“陛下,我朝祖制,國公乃勳貴,勳貴無權干政。”

一句話令所有大臣側目而視,大家心中更有數了,紛紛在心裡罵了一句“無恥”,這傢伙不聲不響,這麼快便抱上新皇大腿了……

朱厚熜聞言勃然變色,瞪起眼睛朝樑衛怒道:“寧國公有大功於社稷,怎可與衆勳貴同日而語?卿不必多言,速速退下!”

秦堪垂瞼低眉,面無表情一言不發站在朝班中,其餘的大臣卻紛紛一凜。

這出雙簧唱的,神不知鬼不覺便挑撥了秦堪和勳貴的關係,這位新即位的皇帝還有什麼後招等着他?

登基大典結束,朝臣們三三兩兩出宮,腦子裡還在消化這個震驚的消息。

都是朝堂打滾多年,見識過各種大風大浪的老麻雀,朱厚熜這道不同尋常的加恩聖旨已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大臣們怎麼可能意識不到發生了什麼事?

然而,秦堪也算是三朝老臣,極受兩代帝王聖寵,如今更是權傾朝野,黨羽遍佈,新皇欲削他的權,他……會束手就縛嗎?

任何人都無法揣度秦堪的想法,但大家仍不由自主地揣度着。

秦堪的一念之左右太重要了,往左或往右,決定了多少人的利益甚至生死。

…………

…………

深夜已近子時,人們正是高臥酣睡之時,寧國公府卻車來轎往,好不繁忙。

一輛輛樸實無奇的馬車,一乘乘看不出府第的官轎非常低調地停在秦府後門,穿着便服的朝中大臣走馬觀燈似的被下人匆忙迎入府中。

秦府書房燈火通明,數十名錦衣衛在書房附近巡梭遊弋,神情警惕地注視四周。

書房內坐滿了人,昏黃的燭臺高高懸掛在房樑下,照映出每個人臉上凝重的表情。

客人都是重量級的,有內閣大學士,兵部尚書,都察院右都御史,錦衣衛僉事,甚至司禮監掌印,東廠廠督……大大小小的官兒和太監坐滿了屋子。

“公爺,今日大典情勢不妙啊,滿朝文武都看出來了,這位新皇帝對公爺有削權之意……”嚴嵩嘆了口氣道。

司禮監掌印張永神情惶急,臉上帶着幾處微青的淤傷,悽然道:“今日大典過後,新皇忽臨司禮監,雜家不敢怠慢,將陛下……太上皇溺水後積壓的奏疏批覆全數送呈御覽,誰知新皇只翻了兩本,便發瘋似的將一大摞奏疏全部砸在雜家臉上,說什麼‘處事陳腐,勤而不工,殊易誤國’,挑了幾本治河修堤,整飭軍防的奏疏,嚴令司禮監重新思量批覆……”

書房內衆人莫不凜然,心頭愈發沉重。

相比對秦堪明升暗降時那如沐春風的態度,朱厚熜對司禮監可就兇狠許多,畢竟是天家家奴,皇帝不必對張永太客氣,亂棍打死都只能說是天恩浩蕩。

張永說着眼中泛了淚,緩緩環視衆人道:“新皇登基大典剛過,便對司禮監立了下馬威,今日只是訓斥,來日拿回批紅權,罷我掌印之職,雜家……危矣!公爺,各位大人,這十年來雜家可從沒給各位擺過臉色,更未妄殺任何大臣,看在雜家這十年老老實實本本分分的情分上,拉雜家一把可好?”

屋內衆人沉沉嘆氣,大家都是秦黨一員,想必新皇早在入京前已將朝中派系查得清清楚楚,實話說,今日屋內的人皆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恐怕大夥兒早已入了朱厚熜的黑名單,貶謫或下獄只是早晚的事而已。

嚴嵩還算比較鎮定,扭過頭望定秦堪,道:“公爺,拿個主意吧,如今的情勢,尚有可爲否?”

秦堪擡頭看着房樑,眼中泛起誰也看不明白的光芒,嘴裡卻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我等皆是臣子,若陛下已心生猜忌,我等縱再忠於社稷,卻徒喚奈何?諸公還記得當年劉健謝遷二位老臣,本有滿腔興國安邦之志,最後卻只能黯然離京歸鄉,十餘年後,我等與劉謝二公何其相似。”

張永淚水漣漣的眼中忽然泛起希冀的神采:“若咱們也學劉謝二公一樣上疏告老……”

嚴嵩搖頭,斷然道:“不可能,今上心性與陛下不同,陛下雖喜嬉玩,卻非嗜殺殘暴之君,然今上入京種種所爲來看,怕是不易相與,對他來說,放任致仕還不如快刀誅除,一則以立君威,二則可除心患,尤其是……”

嚴嵩語氣一頓,擡頭看了一下秦堪,接着道:“尤其是秦公爺和我等京師重員,在他眼裡怕已是逆黨骨幹,若不能斬草除根,何以警懾餘黨,何以威嚇朝臣?”

ps:還有一更。。。

第253章 再次升官(上)第543章 攻守鏖戰第157章 銜食反哺第226章 寧王夜奔第131章 偉大發明第63章 冒功打壓第377章 騎虎難下(上)第618章 躑躅猶疑第512章 決戰金殿(下四)第86章 大婚之喜(下)第24章 新紮師爺第640章 迎駕入城第328章 聖旨西來第661章 國運之爭第114章 朝堂風浪(下二)第472章 侯府定計(中)第731章 興王抵京第574章 宮前惡鬥第609章 絕處無生第330章 師叔往事(下)第668章 大索京師第56章 崇明抗倭(中)第339章 命不該絕第680章 黑鍋天子第309章 朵顏塔娜第581章 天家生謠第170章 徒遭橫禍第564章 李廣難封第264章 焦芳投閹第76章 調令北來第355章 推新不易第379章 城下之盟第726章 迎立新君第200章 坑人發明第657章 逆流而上第176章 詔獄大亂第560章 不孕有因第233章 欲毀婚約第724章 二次廷議第607章 再見唐寅第623章 安慶決戰(下)第672章 京師暗戰(下)第151章 離間哄騙第128章 出其不意第270章 陽明問道第521章 行刑伏誅(下)第28章 移禍江東第119章 執硯擊之第381章 空負凌雲第3章 秦氏族叔第484章 四面楚歌第531章 欲舍還留第417章 良相良醫第302章 接管義州(下)第172章 奔走求援(上)第391章 太廟請罪(中)第338章 殺身成仁第681章 糊塗亂仗第470章 金柳臨盆(下)第305章 威服廣寧第35章 戶部亂戰第484章 四面楚歌第118章 君臣奏對第423章 江湖險惡第152章 各自張網第183章 成仁取義第553章 飄然遠去第484章 四面楚歌第181章 東宮發怒第688章 親王相求第643章 拉人下水第99章 上達天聽(中)第77章 以德服人第746章 兵諫逼宮(上)第385章 下詔罪己(下)第348章 儀仗入關第487章 桃色風波第422章 巾幗壯志第326章 四朝名臣第341章 噩耗入京(下)第330章 師叔往事(下)第698章 十年荏苒第102章 賢妻主內第172章 奔走求援(上)第376章 殺雞儆猴第684章 使團進京第692章 分化制衡第167章 神秘師叔第17章 化解危局(下)第200章 坑人發明第426章 暗藏殺機第583章 離棧之意第660章 故地重遊第43章 廠衛之爭第646章 主動出擊第491章 不棄天下第282章 一炮而紅第253章 再次升官(上)第610章 震懾羣雄第682章 意外戰果
第253章 再次升官(上)第543章 攻守鏖戰第157章 銜食反哺第226章 寧王夜奔第131章 偉大發明第63章 冒功打壓第377章 騎虎難下(上)第618章 躑躅猶疑第512章 決戰金殿(下四)第86章 大婚之喜(下)第24章 新紮師爺第640章 迎駕入城第328章 聖旨西來第661章 國運之爭第114章 朝堂風浪(下二)第472章 侯府定計(中)第731章 興王抵京第574章 宮前惡鬥第609章 絕處無生第330章 師叔往事(下)第668章 大索京師第56章 崇明抗倭(中)第339章 命不該絕第680章 黑鍋天子第309章 朵顏塔娜第581章 天家生謠第170章 徒遭橫禍第564章 李廣難封第264章 焦芳投閹第76章 調令北來第355章 推新不易第379章 城下之盟第726章 迎立新君第200章 坑人發明第657章 逆流而上第176章 詔獄大亂第560章 不孕有因第233章 欲毀婚約第724章 二次廷議第607章 再見唐寅第623章 安慶決戰(下)第672章 京師暗戰(下)第151章 離間哄騙第128章 出其不意第270章 陽明問道第521章 行刑伏誅(下)第28章 移禍江東第119章 執硯擊之第381章 空負凌雲第3章 秦氏族叔第484章 四面楚歌第531章 欲舍還留第417章 良相良醫第302章 接管義州(下)第172章 奔走求援(上)第391章 太廟請罪(中)第338章 殺身成仁第681章 糊塗亂仗第470章 金柳臨盆(下)第305章 威服廣寧第35章 戶部亂戰第484章 四面楚歌第118章 君臣奏對第423章 江湖險惡第152章 各自張網第183章 成仁取義第553章 飄然遠去第484章 四面楚歌第181章 東宮發怒第688章 親王相求第643章 拉人下水第99章 上達天聽(中)第77章 以德服人第746章 兵諫逼宮(上)第385章 下詔罪己(下)第348章 儀仗入關第487章 桃色風波第422章 巾幗壯志第326章 四朝名臣第341章 噩耗入京(下)第330章 師叔往事(下)第698章 十年荏苒第102章 賢妻主內第172章 奔走求援(上)第376章 殺雞儆猴第684章 使團進京第692章 分化制衡第167章 神秘師叔第17章 化解危局(下)第200章 坑人發明第426章 暗藏殺機第583章 離棧之意第660章 故地重遊第43章 廠衛之爭第646章 主動出擊第491章 不棄天下第282章 一炮而紅第253章 再次升官(上)第610章 震懾羣雄第682章 意外戰果